贵州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996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8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州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贵州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贵州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贵州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贵州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贵州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贵州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docx

《贵州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docx

贵州省

第四部分投资环境

第一节贵州概况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贵州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

省会贵阳更因气候宜人,适合避暑消夏而成为“世界避暑之都”。

唐[1]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茅台镇所产的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的国酒,也是与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一同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酒。

第二节历史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栖息繁衍,现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

有关专家认为,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同北京周口店文化、陕西西族度文化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三个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春秋以前,贵州黔东北地区属于荆楚,其余地区泛称南蛮。

战国、秦汉时期,夜郎国崛起于中国西南部,贵州成为夜郎的中心。

宋代,“贵州”作为地名始见于文献。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立行省。

其区划几经变动,到清朝雍正年间,基本形成现在的境域。

  贵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35年1月,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转折。

抗战时期,贵州成为支持全国抗日的大后方,大量机关、工厂、学校内迁,也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解放贵阳,贵州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三节地理环境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乡境内的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其地貌的显著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境内分布着四大山脉:

北部的大娄山、东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和横亘中部的苗岭,这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

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的美丽与神奇。

  由于山高坡陡,人多地少,多年的垦植使贵州成为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

全省有78个县、市不同程度存在石漠化问题,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8%,占西部8个省份石漠化面积的26%。

同时,还有潜在石漠化面积3.4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在以2%到3%的速度扩展。

2008年国家启动的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中,贵州有55个。

  贵州河网密布,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4条。

河流顺地势从西向北、东、南3面分流,以中部的苗岭山脉为界,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苗岭以北属长江水系,以南属珠江水系。

 表1贵州境内主要河流主要特征值统计

水系

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河长(千米)

平均坡降(‰)

1.长江流域

金沙江

4888

199

1.2

赤水河

11412

299

2.3

乌江

66807

889

3.3

清水江

17145

459

3.4

洪州河

975

81

1.2

氵舞阳河

6474

258

1.1

锦江

4017

168

2.0

松桃河

1536

88

2.3

2.珠江流域

南盘江

7651

264

1.6

北盘江

20982

318

3.1

红水河

15978

106

2.2

都柳江

11586

330

3.8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湿润,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无霜期250—300天。

全省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气候宜人,为典型夏凉地区。

贵州降水较多,雨季明显,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其中6—8月降水达450—600毫米,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和打造理想的休闲旅游避暑胜地。

第四节行政区划

2010年9月,全省设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2个特区;505个乡(其中含有252个民族乡),689个镇,109个街道办事处。

  

贵阳市(辖7区3县1市)  

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金阳新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

  

六盘水市(辖1区1特区2县)  

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   

遵义市(辖3区2市8县2自治县)。

  

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赤水市、仁怀市、正安县、桐梓县、遵义县、凤冈县、余庆县、湄潭县、绥阳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安顺市(辖1区2县3自治县)  

西秀区、普定县、平坝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2县级市9县1自治县)

  都匀市、福泉市、瓮安县、贵定县、惠水县、长顺县、独山县、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龙里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县级市7县)  

兴义市、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册亨县、望谟县、安龙县、 兴仁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1市15县)

  凯里市、雷山县、黎平县、施秉县、麻江县、锦屏县、台江县、剑河县、三穗县、黄平县、从江县  镇远县、天柱县、榕江县、岑巩县、丹寨县。

   

铜仁地区(辖1市1特区4县4自治县)

铜仁市、万山特区、德江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

  

毕节地区(辖1市6县1自治县)

  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  织金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省各城市区号及邮编

城市地区

区号

邮政编码

贵阳

0851

550001

遵义

0852

563000

都匀

0854

558012

安顺

0853

561000

凯里

0855

556000

铜仁

0856

554300

毕节

0857

551700

六盘水

0858

553000

兴义

0859

562400

第五节交通通讯

铁路

  铁路以贵阳为中心,黔桂铁路、川黔铁路、贵昆铁路、湘黔铁路四条铁路干线贯穿贵州,营运里程达1468公里。

贵昆、川黔、湘黔铁路已实现了电气化改造,电力牵引营运里程达1138公里,货运量比以前增加一倍。

南昆铁路(贵州省境内227公里)已建成通车;我国东西向的大能力通道水城至株洲电气化复线(贵州省境内596公里)已建成通车;地方与中央合资兴建的水城至柏果铁路、黄桶至织金铁路也将陆续开通。

这些铁路建成后,贵州作为西南人海的主要通道及交通枢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仅对贵州,而且对四川、云南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005年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469.8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

完成旅客周转量138.9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1%。

2008年10月13日已经开工建设“贵广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建成后,贵阳至广州的铁路客运时间将由20小时缩减至4小时左右。

2010年3月26日,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贵阳—昆明段开工建设,铁路设计时速350km/h,届时,从贵阳到上海将由目前的27小时压缩至6小时左右。

目前正在筹建的渝黔高速铁路、成贵客运专线,均获国家发改委立项,都将于2010年年内开工建设。

此外规划中的昆台高速铁路、贵阳—六盘水—攀枝花城际铁路、郑州—黔江—贵阳—兴义—河口铁路、都匀—金城江—南宁快速铁路都将经过贵州,届时贵州的交通瓶颈将被彻底打破,贵州的经济将更上一个台阶,同时贵阳也将跃升为国家级的交通枢纽。

公路

  贵州公路通车里程达3万余公里,省内有5条国道线和30条省线干线,基本形成以贵阳为中心、沟通贵州各市县的公路网。

西南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贵阳至黄果树公路已建成通车,并有贵阳至遵义、贵阳至广西新寨的高等级公路。

2005年崇遵高速(遵义—重庆)开通。

2005年,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95.1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7%。

完成旅客周转量164.9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4%。

  按照贵州“678”高速公路网规划,到“十二五”末,贵州将建成45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水路

  贵州省内河航道里程33604公里,航运量315万吨。

2005年,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8.0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6.09%。

完成旅客周转量1.7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8%。

民航

  民用航空已开通贵阳至香港以及贵阳至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重庆、昆明、桂林、厦门、西安、海口、长沙、武汉等26余个城市的航线。

贵阳龙洞堡大型机场在1997年建成通航,二期扩建将于2012年底完工。

2005年,民航完成货物周转量3.33万吨,比上年增长11%。

完成旅客周转量307.7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4%。

还有铜仁凤凰机场,黎平机场,黄果树机场,兴义机场也相继修建完成,凯里黄平机场、遵义新舟机场、六盘水月照机场等支线机场或已相继开工建设。

电讯

  2005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68.12亿元,比上年增长34.4%;邮政业务总量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5.8%和33.0%。

第六节矿产资源

贵州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发现矿种(含亚矿种)128种,发现矿床、矿点3000余处。

有41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全国前10位。

稀土矿资源储量149.79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7.93%,居全国第2位;磷矿资源储量27.73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5.85%,居全国第3位;锰矿保有资源储量9882.49万吨,锑矿保有资源储量26.72万吨,铝土矿资源储量5.13亿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0.07%、8.07%和16.30%,锰矿储量居全国第3位,锑和铝土矿居全国第4位;重晶石保有资源储量1.26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0.65%,居全国第1位。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贵州发展以铝、金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磷、重晶石为重点的化学工业和以水泥为代表的建材工业等,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

第七节经济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目标,开拓创新,团结奋斗,不断推动贵州经济加快发展。

  2009年与2005年相比:

全省生产总值从1979.06亿元增加到3893.51亿元,增加0.97倍,年均增长速度11.7%;人均生产总值从5052元增加到10258元,增加1.03倍;财政总收入从366.16亿元增加到779.58亿元,增加1.13倍;一般预算收入从182.5亿元增加到416.46亿元,增加1.28倍;一般预算支出从520.73亿元增加到1358.76亿元,增加1.6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8.25亿元增加到2438.18亿元,增加1.3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15.75亿元增加到1247.25亿元,增加1.0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8147.13元、1876.96元增加到12862.53元、3005.41元,分别增加0.58倍和0.6倍。

十一五”时期是贵州“七五”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贵州经济具有明显的投资拉动型特征。

2009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38.18亿元,从2005年到2009年年均增长22.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81.38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9年,全省非公经济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8.4%提高到32.9%,非公经济增加值达1282.77亿元,非公经济规模以上职工人数达31.4万人,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的42.3%。

  贵州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取得成效。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05年18.4:

40.9:

40.7逐步演变为2009年的14.2:

37.9:

47.9,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二产比重明显下降,三产比重明显上升。

  从综合经济指标看,一方面贵州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另一方面,又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不快,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兄弟省区市的差距拉大,这是贵州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

从总量指标看,贵州一般排在全国的25-27位,但人均指标几乎都排在全国挂末位置。

贵州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84%,人口占全国的2.9%,而生产总值仅为全国的1.1%,人均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8.9%,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从2001年的5622元拉大到2008年的13874元。

二是投资仍然相对不足。

2008年,贵州全社会固定资产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1%,比2001年的1.4%下降了0.3个百分点。

从增长速度来看,2008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为25.2%,低于全国多数省、区、市。

如何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将成为贵州今后加快发展的基本保障。

详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