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00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docx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试行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和品质,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4】18号)、《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皖建管【2001】191号)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工程。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结合本地区住宅工程质量实际,对住宅工程存在的裂缝、渗漏等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条 在住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本实施细则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

第二章 基本规定

第五条 建设工程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实施细则》的规定。

第六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

第七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列入监督重点。

第三章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措施

第八条 建设单位

(一) 建设单位必须贯彻执行《实施细则》。

(二) 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 必须保证住宅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

第九条 设计单位

(一) 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必须按本实施细则落实相应的设计措施。

(二) 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第十条 施工单位

(一) 施工单位在图纸会审时应将不符合本实施细则的情况及时告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

(二) 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将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内容纳入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部门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三) 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和工序质量的报验工作。

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

(四) 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措施,由总包单位核准、监理部门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五) 工程完工后,记录、收集和整理通病防治的相关资料。

总包单位应认真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第十一条 监理部门

(一)监理部门应依据本实施细则,审查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实施细则》中。

(二)应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三)认真执行见证取样制度。

(四)配备常规的便携式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旁站和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工程完工后,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纳入竣工评估报告中。

第四章 砌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十二条 设计

(一) 住宅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沉降变形应满足设计规范规定的变形允许值。

(二)变形缝应严格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进行设置,当有其它可靠措施时,可在规范范围内适当放宽。

(三) 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不少于φ8@200;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φ8;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500mm的配筋砌体。

(四)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五)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

门垛及窗间墙小于10mm必须采用混凝土浇筑。

墙体尽量设置在梁体中部,严禁直接布置于板上,确实免不了的要进行墙底部结构加强。

(八) 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板网抹灰或耐碱玻璃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九) 外墙应采用合理可靠的保温措施。

(十)屋面应进行保温设计,其传热系数不得大于1.0W/(平方米.K)。

(十一)女儿墙、跃层退台部位应有预防开裂的构造要求。

第十三条 施工

(一)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细砂和混合粉。

(二)砌体灰缝须饱满密实、组砌方法须正确、接槎须规范、拉接筋敷设须符合要求。

(三)砌筑砂浆严禁直接倾倒在现浇板上,须随拌随用,严禁在砌筑现场加水二次拌制。

(四) 填充墙应分二次砌筑(即在1.4米处、1.4米以上分二次砌筑,应留置不少于5~7天的间歇期)。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待结构验收后,宜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若采取梳砖补砌时,对双侧竖缝应用1:

3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五) 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六)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3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20d。

(七) 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八)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九)在顶层墙体窗台标高处加设混凝土现浇带、埋设通长拉接筋。

(十)在填充墙与框架梁柱之间采取加强措施如敷设钢板网片,网眼尺寸不小于10mm×10mm。

(十一)采用空心砖等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20mm×20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取出木条浇水湿润,干燥后再用1:

3水泥砂浆嵌实。

(十二)当洞口上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过梁应与梁整浇。

(十三)上料口、过人洞封堵时顶端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填实。

(十三)严禁在承重砌体上开凿横槽,在砌体上开槽时应采用机械切割;管道埋设完毕后,回填应采用适当材料,保证密实牢固,抹灰层建议设置金属网。

(十四)冬期施工的外墙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外加剂法,且宜将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

围护外墙不宜冬期施工,如因特殊情况,应有相应保温措施。

 2.拌合砂浆应采用两步投料法,水温不得超过80℃(一般40℃为宜),砂浆出罐温度不得超过40℃,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

3.拌制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冰块和大于10mm的冻结块;砌筑时不准随意往砂浆内加热水,砂浆应随拌随用,不应积存,以免冻结降低砌体强度。

4.砖在砌筑前,应清除冰霜,遇水浸泡后受冻的砖不能使用;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石灰膏应防止受冻,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拌制砂浆用的砂,不得含有冰块。

5.砌筑工程施工时,砂浆稠度应适当加大,一般可控制在约10—12cm,视气温和日照情况,砌体用砖块可少量浇水湿润,浇水不宜过多,且随浇随用,砖表面不得有游离水。

在气温低于、等于0℃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但必须增大砂浆稠度。

砌筑时应注意砌体与砂浆的挤揉。

6.冬季施工中,调整作息时间,砌筑在日出后两小时进行,日落前两小时休工,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做好覆盖保温工作。

7.冬期施工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加不少于1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测试检验28d强度。

8.外墙面施工操作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C,以地面以上50cm处为准。

第十四条监理

(一)监理部门应加强对砌体施工方案的审查,重点解决方案的针对性和现场操作性。

(二)明确相关检验批验收的方法、程序和技术指标。

坚决杜绝搞“假验收”。

(三)按监理实施细则做好巡视和平行检验工作.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十五条 设计

(一)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

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大小间尺寸悬殊时的小板、平面顶层端头板应采用双层双向筋,即上部负筋满布。

(二)二层平面、顶层平面的负筋至少应有相当于1/2负筋面积的钢筋纵向带通。

平面纵向较长的建筑物建议每层均匀布置不少于三开间的双层筋或通长布置相当于1/3负筋面积以上的钢筋纵向带通。

(三)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1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

(四)平面横向尺寸变化大的开间、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

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圈梁转角处应增加2φ12转角筋。

(五)在现浇板断面急剧变化处、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

(六)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七) 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对超过C30的板混凝土必须有减少混凝土收缩的设计措施。

(八) 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九)阳台栏板长度大于等于6m时,分布筋不少于φ8@200。

(十)严格避免预埋管集中通过楼板,设计中水、电、设备各专业应当与结构专业配合,尽量分散布置,避免水平或垂直布置。

结构设计中对予埋管较集中的板应采取板中、板上错开布置,不应垂直布置,且预埋管在同一位置重叠不得超过两层。

第十六条 施工

(一)图纸会审时,施工单位应当将设计不当引起的钢筋过密、管道过密、构造措施不当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改进意见。

(二)现场应有特殊情况下的混凝土施工应急预案和措施(如停电、预拌混凝土供应中断时的处置措施)。

(三)混凝土施工前必须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并据此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方案应根据人员、设备的配置情况规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混凝土的供应计划、混凝土的坍落度(施工方提出的混凝土现场坍落度要求不得大于140mm,生产厂家的出厂坍落度不宜大于180mm,现浇楼板的出厂坍落度宜控制在160mm以下)。

(四)对检测机构、混凝土供应商提出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和相关生产技术资料应当齐全。

(五)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砂率不小于4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含泥量不大于3%。

(六)石子级配应合理,不得使用针状、片状的石子。

(七)预拌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八)预拌混凝土必须做好试配,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水泥用量应控制在270~45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应大于15%;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C30及以下混凝土石子用量不得少于350kg/立方米。

(九)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

(十)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使用预拌混凝土严禁现场加水,改变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十一)应加强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控制,严防出现因模板刚度不足或失稳造成板、墙混凝土质量事故;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上层支撑同下层支撑应在同一垂直线位置上,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

尽量使用钢管支撑,大于4m时必须采用钢管支撑,使用木支撑时,尾径不得小于6cm,间距不得小于80cm,横向拉杆不得少于两道,层高大于3m时须增加拉杆,木模支撑不得二次接长,不得使用斜撑;模板标高控制在﹢2mm,平整度控制在±2mm,板缝控制在2mm以内用胶带贴缝;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侧模拆模应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48小时后,底模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拆模。

(十二)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水电管道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严禁钢筋绑扎与水电施工同步。

(十三)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应使用定型预制保护层垫块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块,在易开裂部位适当加密;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位移;推荐使用冷轧带肋钢筋;施工时必须铺设架空通道,防止混凝土浇筑后遭踩踏。

(十四)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分散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8@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

严禁管线并排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布置在现浇板上管线的找平层应适当加厚并采取加强措施,施工时应提前考虑局部加强找平层带来的现浇板厚度引起净高变化的问题。

(十五)浇筑砼前要设置板后标高控制点,严格按照设计板厚浇筑砼。

标高控制点标注在柱筋上;当柱间距超过2m时,在梁内焊接钢筋标注,找平时,必须带线找平,面层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内。

(十六)混凝土浇筑应一次连续完成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米,当大于2米时应采用溜槽或串桶;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振捣高度不得大于600mm。

(十七)混凝土梁板的浇筑除梁混凝土应用振动棒振捣外,平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提倡并逐步普及初凝前的二次振捣和二次抹压工艺,振捣间歇时间为1~2h,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捣后应进行表面一次抹压,终凝前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减少板表面的细微龟裂。

(十八)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

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完成60d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应当单独制配,应采用小坍落度、石料含量大的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交接面浮浆(石子外露1/3,不得将石子打断)和污染(严禁沾染油污),原混凝土面应提前淋水保湿72小时以上,浇筑时不得有明水。

后浇带的位置和补浇时间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十九)钢筋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定专人负责,全程控制。

(二十)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养护,可采用麻袋或薄膜包裹覆盖,并淋水保湿,对普通混凝土上述过程至少应持续7d,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应延长到14d。

(二十一)混凝土浇筑后72小时内,不得进行踩踏、支模、加荷。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O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二十二)加强现场相邻工序的交接验收。

(二十三)有可靠的施工成品和半成品的保护措施。

(二十四)较大规模的小区应优先采用混凝土现场集中搅拌,可以避免混凝土运输过程的坍落度损失。

(二十五)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清水免粉刷措施。

(二十六)严禁用机械清理混凝土板面。

(二十七)冬期施工时,钢筋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冬期施工钢筋的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焊接时,应在背风的场地进行,或者采取相应的防雨、雪及挡风措施;焊后的接头,严禁立即碰到雨和冰雪,以防接头脆断。

2.钢筋绑扎完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覆盖塑料薄膜,做好保温防护工作,以防雨雪天气过后梁板面结冰受冻。

3.配制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应低于4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水灰比不大于0.6。

4.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具有保温措施。

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5.混凝土浇筑宜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得低于4MPa。

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混凝土浇筑后应在裸露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覆盖并加盖麻袋等措施进行保温。

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大到该部位的2~3倍。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冻。

6.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下列规定:

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30%;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10时,不得小于5.0N/㎜2,否则应事先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7.在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水减少剂;混凝土掺防冻剂时,应尽量避开室外温度低于0℃的天气;掺用抗冻剂、引气剂或引水减少剂的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

8.在进入冬期时,当连续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搅拌时间可比常温延长50%左右,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覆盖双层麻袋进行防冻

9.除按常温要求留置试块外,还应增设一组试块与构件在同条件下养护,在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试压,用以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第十七条监理

(一)监理部门应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方案、模板施工技术方案、钢筋施工方案的审查,重点解决方案的针对性和现场操作性。

明确相关检验批验收的方法、程序和技术指标。

坚决杜绝搞“假验收”。

特别是对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浇筑流程的人员、设备配置、设备能力以及功效的复核与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的吻合性,混凝土振捣的终止条件及功效保障措施(可以依据常识及前期经验)。

对模板设计、混凝土养护措施应作为审查重点。

通过对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和针对性的审查,认真履行质量职责。

(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应当旁站监理。

旁站监理记录应包括坍落度抽查记录(至少不少于三次),特别是在高温季节使用预拌混凝土,应加大检查频次,主要是混凝土振捣情况记录(振捣方法、人员和设备配置情况、振捣终止情况检查记录、浇筑过程中的钢筋位置保持情况记录)及标养、同条件试块留置情况。

旁站过程中至少应有监理员全程在场,重要的施工部位(体量巨大,施工以及混凝土质量控制难度大的部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在场。

(三)监理部门还应加强对进场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在使用预拌混凝土前应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的能力和供货时间段的生产控制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四)制定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案,对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掺量、坍落度等进行检查。

(五)对有特殊要求或大体量及重要部位使用的混凝土,应派专人对混凝土预拌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旁站监督。

(六)结构完成后,监理部门应组织一次混凝土板的标高、板厚和强度的全面检查,有条件的还应对板负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此项内容应列入结构评估报告,记录情况应作为下一步装饰施工及今后评优的依据。

第六章 楼地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第十八条 设计

(一) 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二) 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应向上设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防水反梁,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它房间地面低20~30mm,且设置一道涂膜防水层。

 第十九条 施工

(一)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都应设置防水隔离层;

(二) 上下水管、燃气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预留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三) 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四) 厨卫间管道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

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做一圆台,高度为40~50mm,进行24h蓄水试验。

(五)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严禁采用机械清理,阴角处粉成小圆弧。

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六) 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七)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

(八) 烟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粉刷完成后做防水层处理,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处理。

底层地面、地下室墙板、底板须有防渗漏措施。

第二十条监理

(一)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旁站方案开展工作。

(二)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周期,混凝土工程应有足够的施工间歇时间。

(三)监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关键施工部位的旁站监理,包括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地下防水、卫生间管板交界的处理等。

第七章 外墙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一条 设计

(一) 外墙粉刷面层宜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

(二) 对外墙防水应给予足够重视,选用吸附力强、强度高、耐久、耐洗刷、耐侯性好、抗变形能力强的新型防水材料。

(三)加强防水细部设计,对不同材料交接处要特别注意连接部位构造处理,可采用加钢丝网、设分格缝、中间抹灰层加防水剂等各种处理措施。

(四)在开工前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详细的设计交底。

第二十二条 施工

(一) 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

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

外墙粉刷层应掺入不少于15%的聚丙烯抗裂纤维;

(二) 外墙涂料层宜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的弹性涂料;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三)抹灰工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须合格。

(四)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全砌成踏步形;

(五)外墙涂料粉刷层与外墙面砖交接处应设置分格缝,且平面一致。

(六) 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在清理浮渣(浮灰)后采用半砖、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采用1:

3防水砂浆粉实,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

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七) 外墙粉刷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

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八) 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

外墙面砖施工完毕1天后应冲水洗净并在表面喷防水剂,使表面形成一层防水保护膜。

(九) 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应采用钢丝网抹灰固定,搭接宽度不小于150㎜。

(十) 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8mm。

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

抹灰厚度大于30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十一) 外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

(十二) 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十三) 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

(十四) 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

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十五) 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刮糙底层与糙面层收头位置必须错开。

第二十三条监理

(一)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旁站方案开展工作。

(二)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周期,填充墙砌筑工程应有足够的施工间歇时间。

(三)监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关键施工部位的旁站监理,包括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外墙基层的处理等。

第八章 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四条 设计

(一) 门窗设计应明确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标。

7层及7层以上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能不宜低于4级、水密性能不宜低于3级;1~6层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能不宜低于3级、水密性能不低于2级;其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GB/T7106(7107、7108)-2002的规定。

(二) 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