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02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3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

《不懂就要问》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作用和特点:

《不懂就要问》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

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

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

由教材的地位和特点决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标:

在思想品德方面: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在知识方面: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私塾”、“吓呆”、“鸦雀无声”等词语。

在能力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学重难点:

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机、磁带、投影机和投影片。

三、说教法

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

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学法

1、看书学习的指导:

通过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朗读课文的指导:

通过对课文中一些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初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学习方法的指导:

通过小结学习自然段的方法,用迁移规律学习其他自然段,使学生弄懂学习自然段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我在教学《不懂就要问》前布置学生做以下预备工作:

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再读一读,数一数这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

我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到这两点,是因为为了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一般意义而且在教学中提高质量、增强密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

★以情激思。

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

1、巧妙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孙中山先生的故事吗?

”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我接着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坐端正,仔细听,并想一想:

课文除了写孙中山;还写了谁?

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学生一听就会连忙坐好,想听想学。

这样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的兴趣也被激发了,为进一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运用挂图、生动的语言、手势等贯穿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便于接受。

如在教学每一段之前都设计了一些过渡语,设疑置趣、设疑置欲,自然地过渡。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这样把学生的思维由课堂引到了孙中山在私垫读书的情景。

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状态,乐于学习和接受,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中,通过做一做‘“摇头晃脑”、“拿着……”的动作表演,激发学生的情感。

★以读促思。

在教学中要巧设问题,引导思考,同时要体现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整节课里,我让学生在读中思疑,读中释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初读、细读、赏读,层层深入;个人读、分组读、齐读,形式多变;还要进行朗读方面的指导。

如指导学生朗读“你会背了吗?

”要读出生气而又大声的口气。

“先生,你刚才讲的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要读出诚恳、迫切的心情。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得有滋有味,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问”启思。

1、以“问”为线索,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教学第三段时,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什么?

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充分调动学生各个器官,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掌握了学习自然段的方法。

在学生朗读、议论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的意思,最后找出孙中山的问话,并体会孙中山的精神。

2、扣“问”的过程,比较人物言行,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

因为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是通过孙中山礼貌请问--先生厉声反问--孙中山从容答问--先生欣然解问--同学提出疑问--孙中山笑着答问的过程表现的。

因此,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对孙中山、先生、同学三者对“问”的态度的比较,抓好描绘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词的理解,体会孙中山勇于提问题,不懂就问的好品质。

3、抓“问”的因果,巧设课堂练习。

在学生初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抓“问”的因果,巧设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①孙中山壮着胆子问先生是因为。

②先生厉声反问孙中山是以为,后来收起戒尺是因为,结果先生答应了孙中山的要求,他讲得,大家听得。

★渗透德育。

语文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本人也意识到思想教育不是呆板进行,应顺其自然,渗透在教学之中。

因此,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待人要有礼貌,勤学好问。

在总结全文时,我还年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懂得“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受到了教育。

2019-2020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2.花的学校(说课稿)

《花的学校》说课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

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像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他把未冒出地面得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它们的妈妈。

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像。

三、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

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

力争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

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

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六)感悟积累:

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地说明。

这样,简单明了。

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

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花的学校

2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1)板书课题。

(板书:

2花的学校)

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2)

(1)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

”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指名读预习任务。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

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

下面,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

得到几颗星?

(课件出示3)

第一关:

汉字大本营。

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新词,使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获得“写字之星”。

第二关:

阅读展示台。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出课文内容,获得“阅读小明星”。

第三关:

智慧少年。

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智慧少年”。

(一)汉字大本营

1.认读生字新词:

我会读。

(1)(课件出示4)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荒野口笛跳舞狂欢罚站衣裳猜出扬起双臂能够放假落下互相

(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

注意读准平舌音“猜”,翘舌音“裳”,后鼻音“荒、狂、扬”。

“假”是个多音字,本文读“jià”,组词为“放假”;还有一个读音是“jiǎ”,组词为“真假”。

(3)展示读:

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加一加:

“艹+洛=落”“⺮+由+笛”“犭+王=狂”。

换一换:

“霞”把“雨”换成“亻”就是“假”,“杨”把“木”换成“扌”就是“扬”。

猜谜语:

“舞”的谜语是“四十年隔别,惟一夕相逢”。

扩展组词:

“荒山互相能够猜猜双臂”。

(2)连接前置性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位互批自己练写的生字。

要求:

一看写正确了吗,二看写规范了吗,如有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字,就圈出来。

(3)错别字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

(4)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

“落”:

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宽一些,横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洛”。

“荒”:

上下结构,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竖折上再多加一点。

“舞”注意中间是四竖,不宜写长,要写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面不是“牛”。

(5)小结:

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确、规范。

书写正确规范的同学教师颁发“写字之星”,恭喜大家。

继续勇闯下一关。

(二)阅读展示台

谈话过渡:

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要求: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正确、流利,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再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受。

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难读的句子。

(课件出示6)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展示读书成果,并抓住关键词语谈淡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交流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多角度、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

(诗歌的语言好美,花儿好可爱!

(三)智慧少年

1.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了生字词,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

在预习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请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如果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别人的疑问,就能获得“智慧少年”称号。

2.组内交流预习记下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

3.班内交流。

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学情认真梳理,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到以后的课时中学习。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

四、总结提高,交流收获

1.学生交流收获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你得到了几颗星?

比一比,看一看谁是“闯关小能手”?

2.师总结:

语文学习贵在实践,只有实实在在去读、去画、去思、才能获得真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

闯关游戏,是把枯燥的检查预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体现在玩中学,寓教于乐的精神。

 

【设计意图:

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爱好游戏,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

竞赛和评选是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

(课件出示8)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

(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

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

(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板书:

2花的学校)

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2.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9)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

导言:

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

你们知道吗?

泰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

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的?

(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

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10)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板书:

跳舞狂欢跑出来)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

(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

(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板书:

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

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

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

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

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

老师为什么要罚站?

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4.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11)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照样子写一写:

蜜蜂一来,他们。

(2)(课件出示12)出示句子: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边听边想:

你知道了什么?

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

(积累拟声词)

(2)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

说什么?

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3)阵雨和大雨中各色鲜艳的花,大家看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

大雨时花儿什么样?

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

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

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想一想,说一说:

花儿的家在哪里?

(天上)是什么样的?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

指导学生朗读。

(课件出示13)读好问句“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读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

(板书:

急急忙忙)

6.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

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四、拓展想象,感悟积累

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

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3.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

出示美丽的花儿图片,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补充课文的空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小练笔,写一写,是在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跑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急急忙忙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

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

说什么?

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再如:

“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

说一说,写一写。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

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老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

不管这些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力,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

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泰戈尔名言

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留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是你的影子。

3.不要因为你自己没胃口,而去责怪你的食物。

4.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禽兽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是人类却兼有了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

5.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那样。

6.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给你执灯的人,他是坚韧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7.小草啊,你的足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8.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

9.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10.尘土受到损辱,却以他的花朵来报答。

【其他资料】

雨天

作者:

泰戈尔翻译:

郑振铎

乌云很快地集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