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05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docx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北京市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摘要)

总论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北京市房山区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具体包括25个乡镇、办事处,规划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

二、规划指导思想

挖掘房山区特有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培育民俗接待精品项目,根据乡村旅游的实质,加大房山区乡村旅游发展力度,塑造房山区乡村旅游的新形象,把房山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种类多样、精致优美的首都郊野乡村旅游区。

三、规划原则

1.       可持续与和谐发展原则

2.       生态环境与文化保护优先原则

3.       因地制宜与乡土化原则

4.       多样性与突出特色原则

5.       低成本高文化原则

6.       市场导向和消费引导原则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15年,分为近、中远两个规划期。

其中近期2006-2010年,为规划启动和建设时期;2011-2015年为规划实施完成和发展时期。

第一部分  房山区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及利用分析(略)

第二部分  房山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体发展战略(略)

第二章 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一、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布局

房山区乡村旅游点与环境和景区有密切关系,主要分布在已开发的旅游点周边和交通干线上,在空间格局上,明显体现在以十渡到琉璃河南线和百花山、白草畔至青龙湖的北线及云居寺至长阳的中线上。

三线四区六廊十园的空间布局:

以良乡为端点,形成扇形分布。

根据目前空间已开发乡村旅游景点关系和乡村旅游资源总体状况,形成三线(南线、中线和北线)四区的空间格局。

在三线和四区中业已形成专项旅游带和乡村农业精品园,构成六廊十园的产品链格局。

1.三线

(1)南线:

良乡––琉璃河––韩村河––长沟––大石窝––张坊––十渡––蒲洼

包括:

贾河、韩村河、北甘池、东甘池、石窝、南河、东关上、北石门、穆家口、七渡、九渡、西庄、西河、五合、议合、宝水

(2)中线:

长阳––良乡––阎村––城关––石楼––周口店––韩村河(岳各庄部分)––长沟、大石窝(丘陵、山区部分)

包括:

夏场、西场、八十亩地、二站、车厂、三岔、水头、大峪沟

(3)北线:

良乡––青龙湖––河北––佛子庄––南窖––大安山––史家营––霞云岭

包括:

南观、半壁店、南车营、西班各庄、下英水、中英水、黑龙关、寺尚、水峪、中窖、莲花庵、上石堡、三流水、四马台、堂上

2.四区

(1)峡谷田园旅游区

以十渡风景区为依托,形成的峡谷田园乡村休闲旅游区,主要民俗接待点包括七渡、九渡、西庄、西河、北石门等。

十渡峡谷特色鲜明,以两山夹峙,中部平川,中有溪流为主要地貌特征,十渡中带状景点已经自然形成特殊的十渡乡村旅游风貌。

(2)山地乡村旅游区

以白草畔、百花山、圣莲山、银狐洞、石花洞等为重心,形成观光度假型景点构成的山地乡村旅游度假区,重点民俗接待点为四马台、莲花庵、三流水、堂上、黑龙关以及中英水等村。

山地乡村旅游区多分布在房山西部,高山生态形成山地乡村的主要地理背景,体现出幽、静、野、趣的氛围。

(3)平原乡村旅游区

以温泉度假带、西周燕都遗址、北方水乡、石文化故乡为依托,形成平原乡村旅游区。

东部平原约占房山面积的1/3,开阔平坦,更多体现农耕文化地理环境。

(4)丘陵-岗台生态乡村旅游区

以青龙湖、周口店、上方山、云居寺等景区为依托,形成丘陵岗台地貌区旅游区,石窝、东甘池、八十亩地等民俗村是本区的主要接待点。

丘岗地区是房山高山至平原过渡阶段,地形多变,富有灵性,乡村旅游产品形态非常多样。

以上四种类型体现了房山区乡村旅游空间特征和基本类型,对乡村聚落、村貌、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等构成一定的影响。

3.六廊――精品走廊

六廊包括空间关系紧密、业已存在的带状乡村旅游点集群或产品链。

(1)十渡精品走廊

包括:

议合、十渡、西庄、西河、九渡、八渡、七渡、五合、穆家口、东关上、千河口、片上、大峪沟、蔡家口

(2)周口店“黄金峪精品采摘观光走廊”

包括:

黄院村、娄子水村、拴马庄村、黄山店村、长流水村、涞沥水村、泗马沟村、黄元寺村、北下寺村、葫芦棚村

(3)佛子庄乡水文化走廊

包括:

黑龙关、西班各庄、东班各庄、陈家台、佛子庄

(4)石花洞溶洞观光走廊

包括:

南车营、黄土坡、半壁店

(5)银狐洞溶洞观光走廊

包括:

上英水、中英水、下英水、西安、查儿

(6)霞云岭百里核桃绿色观光采摘走廊

包括:

堂上、大地港、龙门台、庄户台、王家台、石板台、四合、霞云岭、上石堡、下石堡、银水

4.十园――精品园

精品园为产业化乡村农业生态观光园,主要包括:

(1)长水农艺观光园(长阳镇)

(2)福源惠业生态观光园(阎村镇)

(3)波峰绿岛生态观光园(琉璃河镇)

(4)北京华野恋日田园(琉璃河镇)

(5)务滋百果观光采摘园(琉璃河镇)

(6)鑫湖苑观光园(窦店镇)

(7)富恒农业观光园(窦店镇)

(8)仁君绿源生态观光园(幸福港湾,良乡镇)

(9)三渡河生态观光园(张坊镇)

(10)龙门生态观光园(韩村河镇)

二、乡村旅游村落发展规划

1.旅游乡村发展层级划分(略)

2.房山区乡村旅游的突破口――精品乡村旅游村选择

经过前述分析和研讨,确立以下12个乡村旅游发展精品项目:

即韩村河、四马台、堂上、莲花庵、七渡、北石门、蔡家口、贾河、甘池(东、南、西、北)、大峪沟、黑龙关、中英水。

表十 精品项目一览表

名称

区属

旅游线路

主要特征

入选理由

线路

四马台

霞云岭乡

良乡––霞云岭乡––三流水––四马台(白草畔)–良山––圣莲山––莲花庵(百花山)

接待设施相对高档、豪华,地处白草畔脚下,独具特色。

景观丰富,乡村建设良好,高档次乡村旅游代表,发展空间大。

北线

莲花庵

史家营乡

百花山下第一村,拥有天然的高山旅游和乡村旅游条件。

百花山的概念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方便,便于改造。

北线

堂上村

霞云岭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色革命歌曲诞生地、村貌保持基本完好,生态环境较好,已有初步建设。

红色歌曲诞生地所具有的唯一性,村貌好,农业生态好,主题鲜明,组合性强。

北线

七渡村

十渡镇

良乡––张坊镇––四渡––七渡––十渡镇––北石门

有九脸画山、狐狸险、太阳升等地质奇观和湿地、吊桥等自然风光。

地质奇观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湿地发展空间大。

南线

北石门

十渡镇

三面环山,村外有水,极具灵性,堪称世外桃源。

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纯粹的山水田园。

南线

大峪沟

张坊镇

“磨盘柿第一村”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磨盘柿子,极具吸引力,景观结构良好,开发潜力大。

中线

蔡家口

张坊镇

柿林木屋村

较大柿林内建木屋新村,形成精品度假区。

南线

中英水

佛子庄乡

良乡––佛子庄乡––中英水(北台村)––黑龙关

位于半山台地上的旅游度假村,接待建筑富有特色。

地理位置极具优势,建筑风格独特,接待功能齐全,规划较好。

北线

黑龙关

原汁原味的民居和村落格局通透性好、形制接近完美,建筑风格独特。

基础较好,旅游优势明显,易于改造。

北线

名称

区属

旅游线路

主要特征

入选理由

线路

贾河村

琉璃河

良乡––贾河(万亩梨园)––韩村河––长沟水乡(东甘池)

拥有“万亩休闲梨园”

万亩梨园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梨树历史悠久、形状迥异,是难得的休闲、观光、采摘之地。

南线

甘池

长沟镇

水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北方水乡”。

水乡之地,富有灵性,特色鲜明,可开发与水相关的休闲娱乐项目。

南线

韩村河

韩村河镇

环境优美,公路宽阔平坦,街道整洁,绿树成荫,具有别墅楼区、蔬菜大棚、公园、医院等附属设施。

作为“京郊文明第一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榜样,经济实力雄厚。

南线

以上乡村旅游区共同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景观环境,相对破坏小,资源禀赋好,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精品乡村旅游区与重点、普通旅游区的分级不是绝对的,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变化,届时酌情再做调整。

3.重点乡村旅游区

重点旅游村同样具有很好的资源禀赋,属房山乡村旅游的基本资源,主要村落及分布如下:

北线––南观、半壁店、黄土坡、南车营、西班各庄、下英水、寺尚、水峪、中窖、上石堡、三流水

中线––夏场、西场、八十亩地、车厂、三岔、水头

南线––九渡、西庄、西河、五合、东关上、千河口、穆家口、议合、宝水、石窝、南河

4.发展中乡村旅游村

南线––八渡村、十渡村

中线––二站村、下庄村、三座庵村、沿村、北白岱村、下寺村、皇后台村

北线––常乐寺村、北车营村、上英水村、北窖村、青林台村、杨林水村、四合村

发展中乡村旅游村为精品乡村旅游村、重点乡村旅游村以外的房山乡村旅游村。

(以上村落在具体发展和建设中,可能会有变化,届时应酌情予以调整。

三、房山区乡村旅游发展部署

三线以空间关系确立,其有利因素是将来旅游线路和营销便于组合,三线乡村旅游产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强的差异性。

根据三线乡村旅游景点的资源、现状等因素,确立房山乡村旅游工作的总体部署。

1.优化提升南线

(1)南线基本情况及特征

南线以十渡乡村旅游带为主,以十渡峰丛、峡谷、溪流和乡村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以乡村度假为主。

南线是房山区的黄金旅游线,来往游客数量多。

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较快,沿线建设民俗村27个,占全区民俗村的57.5%,已初具规模,但也存在特点不突出、内容单一、环境服务质量较差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南线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改造提升环境、产品和服务质量。

南线主要是十渡乡村旅游带,对于先期开发、不适宜新时期乡村旅游的景观环境应进行改造和提升,主要包括北石门、西庄市级民俗村、西河市级民俗村、九渡市级民俗村、五合市级民俗村、七渡市级民俗村、穆家口市级民俗村、千河口以及大峪沟、蔡家口、水头、三岔、石窝、北甘池市级民俗村、韩村河市级民俗村等。

(2)南线优化提升的原则

南线乡村旅游带提升保持溪峡平原乡村旅游基本特征,严格控制新建建筑和构筑物,对现有空间形态及环境酌情进行改造,包括主要景观走廊、节点、立面进行改造和乡土聚落特征还原。

南线优化提升的基本原则为:

在确保南线景点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以乡村旅游为主体,对现有景观主体进行改造和提升。

(3)南线优化提升的提升目标

通过新建景区的控制和现有景观的优化提升,将建成优美的国内一流的峡谷乡村田园亲水旅游带(详见后述十渡改造专题)。

2.重点建设北线

(1)北线基本情况及特征

北线以房山西部、高山区为依据,基本上保持原生态,不良景观相对较少,是高品质乡村旅游区。

北线拥有白草畔、四马台、百花山、莲花庵、三流水等乡村旅游点,生态保存完好、景观较好、破坏小,应重点打造,使北线成为新生乡村旅游发展力量和生长链。

主要包括堂上市级民俗村、四马台市级民俗村、上石堡市级民俗村、水峪市级民俗村、寺尚市级民俗村、莲花庵、三流水、中窖、中英水市级民俗村、黑龙关、半壁店市级民俗村等。

由于北线煤矿资源丰富,货运车辆多,路况差,经常造成道路堵塞,严重影响北沟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相对滞后,但为避免出现早期开发问题提供了从容发展空间。

2005年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始逐步关闭小煤矿和非煤矿山,108国道复线的修建为北线旅游的发展带来大好的契机。

因此应重点建设北线,在打造精品、极品乡村旅游,突出本土特色上下工夫。

(2)北线乡村旅游建设的原则

北线体现了山地乡村和生态的特色,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突出山地乡村人文及建筑特色,与自然景观高度融合,因地制宜,形成北线特有的生态体系。

(3)北线乡村旅游建设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建设,将北线打造成以高山生态为依据,以高山、山地聚落为主体,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国际一流的度假型高山生态乡村旅游体系,形成房山区乡村旅游新增长点和高端乡村旅游景观链。

3.适度开发中线

(1)中线基本情况及特征

中线介于南线与北线之间,乡村及城镇交错,乡村的自然氛围较弱,可选择一些资源禀赋较好的村落进行适度开发。

中线既有已开发旅游点,又有待开发资源点,重点对现有旅游点进行改造提升,同时适度开发新旅游点。

由于中线及平原旅游景区(点)少,发展乡村旅游可依托的条件差,不宜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应在有条件、有特点的村适度发展精品农业生态观光采摘休闲乡村旅游项目。

(2)中线乡村旅游建设的原则

中线相对平原面积较大,与城市差异性减少,乡村旅游开发应严格筛选,着重开发相对特色鲜明的景点,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强化乡村聚落及产品特色和差异性、稀缺性,强化小环境与大面积差异,形成共性中个性化特色和“闹市净土”。

(3)中线乡村旅游建设目标

通过提升和控制,将中线建成具城市乡村差异化特征的乡村观光度假旅游区。

四、房山区乡村旅游空间形态规划

1.旅游总体质量

乡村旅游总体质量指游客单位时间内感受质量的总和,包括空间形态感受(环境、庭院、建筑、生态等)服务、体验(服务设施、餐饮等),以及乡村聚落文化(民俗、文化、装饰等),其中空间感受是最直观、最强烈的,因此空间形态建筑是乡村旅游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应统一规划实施。

2.空间形态规划内容

乡村旅游空间形态主要内容包括民居建筑、庭院景观、生态绿化节点、景观走廊及旅游线路。

其功能作用主要是要营造“乡村”、“田园”等意境,为游客的精神回归需求提供条件,乡村旅游点空间形态必须满足上述基本要求。

3.空间形态规划

(1)建筑风貌规划

用于乡村的民居必须有“乡”味,要一律保持房山区乡土聚落建筑特征,北线乡村民居保持石片瓦特色。

已建成的现代建筑或欧式建筑,不再扩建或发展,与乡村景观严重不和谐的进行拆除和外观改造。

新增建筑建议以一层为主,特殊区域需建二到三层建议核报相关部门审批。

房山区乡村民居以石片瓦为最大特色,应予以保持和保护,禁止欧式建筑和城市化建筑,禁止使用马赛克、白瓷砖、琉璃瓦等城市化材质进行外观装饰。

(2)庭院规划

①绿地

接待庭院应保持乡土聚落特征,庭院种植乡村花卉、棚架绿植或其它乡村树木,保持乡村生态本色。

②围墙

庭院围墙采用木篱、竹篱、荆条或花椒树及葛针、酸枣树等构成的生态绿篱,或者以石砌、砖砌。

禁止使用水泥、瓷砖等城市化建筑材料。

③环境及服务设施

庭院是游客的第一印象,是游客居住地主要室外活动场所,应注意卫生,避免乱放和脏乱差现象。

院内硬化采用当地片石、卵石等生态材料,禁止水泥铺装。

院内树木或棚架下桌、椅、凳一律采取木质或石质等原生态材料制作,与乡土聚落保持和谐。

(3)标识系统规划

①标牌

所有乡村旅游接待户,需在大门口悬挂标牌,标牌由区主管部门统一制作,一律采用木质。

②指向牌说明牌警示牌

乡村指向牌、说明牌一律采用石、木、铁等自然材质,由区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标识系统是游客最注目的介质,应精心设计、认真制作、严格管理,确保与国际管理接轨。

(4)乡村旅游点建设

做好接待户规划同时,乡村整体风貌直接相对游客造成影响,村容村貌是决定旅游成败的大环境。

乡村整体风貌规划与控制至关重要。

目前的乡村旅游,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同时农户采取自愿的原则,造成接待点过于混乱,布局无序,不易治理的现象。

新建的乡村旅游点应避免这一现象,对乡村整体景观统一标准。

①景门

即村门,提示游客将进入乡村旅游景区,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宣传和强化形象作用,景门以木、石等自然材质制作,禁用仿木、仿树、水泥、不锈钢等材质,造成低档次垃圾景观。

②景观走廊

自景门进入乡村旅游点或目的地为景观走廊,景观走廊应保持良好的景观质量,以保持游客的完美感知质量。

景观走廊两侧禁止不良景观,个别不能改动的不良景观,以树木、绿篱等进行遮挡。

③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包括以旅游节点为核心的视野范围,应保持此范围内的环境优美,包括电视接收器(俗称大锅)、外挂空调等影响环境的物品采取统一处理或遮盖隐蔽的方法,避免视觉污染。

停车场可采用生态材料建设,规模应与接待能力相匹配。

停车场周边及场内进行乡土特色绿化。

④旅游厕所

厕所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的尺度,在游客较集中的地方应建设水冲或环保型旅游公共厕所,并有专人负责,保持卫生整洁,排污和垃圾处理应达标,厕所外观应有乡村特色。

⑤游客中心

民俗户较多的村庄,在入口适宜地方建游客中心,作为游客的咨询和服务、活动场所。

⑥道路规划

乡村内部道路一般为步行道,路面材质为石片或陶砖、砾石路或土路,不提倡使用水泥或沥青路面。

为确保游客安全,村内游步道旁应装有照明灯,对危险地段应加护墙、护栏或警示牌。

⑦新村、新民居建设导向

旅游新村或新民居建设应避免前述存在的问题,依据旅游需求建设,使其具备良好的旅游功能。

旅游新村、新民居应充分考虑到游客对乡土聚落的期盼和回归田园的心理诉求,应营造真正的乡村、诗意的田园栖居,一定要“土”,“土得亲切”、“土得有味”,避免模仿城市,制造“豪华垃圾”。

●旅游乡村、新村应充分考虑到旅游功能和需求进行布局,对节点、广场、路线精心规划,然后经批准执行。

●乡村景观和庭院景观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和谐优美的乡村田园景观院墙,院内采用生态绿篱,或自然材质。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庭院绿化,强化田园特色。

五、不良乡村景观的改造与调控(略)

第三章 重要景区(点)改进与提升规划

一、    十渡乡村旅游带改进与提升(略)

二、重点乡村旅游村改进与提升

重点乡村旅游村基本已建成,由于前述原因,面临改良和提升问题,详见表十一。

        

                   表十一 重点乡村旅游点改进要点      (共13个村)

名称

主要旅游产品

主要存在问题

改进意见

应突出特色

备注

九渡

住宿接待

蹦极体验

城市化过重,缺乏乡土气息

景观凌乱

墙体立面改造

建立景观走廊

山水田园小镇

 

 

西庄

骑马

坐车

住宿接待

庭院无绿化

收费过低

景观差

庭院建设

提升景观

乡村娱乐

 

西河

垂钓

住宿接待

方形鱼池过于规范,缺乏美感

缺乏自然氛围

鱼池结构及池岸材质改进(以鹅卵石等自然材质)

加强绿化,增加野趣

人与自然交流

 

五合

村貌观赏

石人峰山景

住宿接待

景观凌乱

卫生较差

改善景观

环境改善

幽静山村

 

千河口

住宿接待

缺乏吸引特色

改造局部小环境

山水乡村

 

水头

住宿接待

观光采摘

街道平直

乡土气息淡化

接待户分散

加强景观走廊建设,提升接待户品质

云居寺下的乡村

 

三岔

生态观光采摘

住宿接待

景观稍显凌乱

中心集雨工程对景观有影响

利用石经山及自身良好的风水结构,建设以菱枣为主题的木结构生态度假村

枣林庄园

 

石窝

石雕

汉白玉产业观光

石雕园过于公园化和欧化,缺乏乡村田园气息,缺乏吸引力

景观改造

石雕重新定位

石雕园提升

特色石料、石雕、工艺观光购物场所

 

半壁店

生态观光采摘(玫瑰、猕猴桃)

住宿接待

村貌平淡

鱼塘、广场等处景观较差

改良村貌及景观走廊

改造入口建筑

花园式生态乡村

 

中窖

观光采摘

住宿接待

交通不便

村貌平淡

开辟新接待区,核桃林中建木屋度假区

板栗山村

 

八十

亩地

葡萄酿酒产业观光

观光采摘

果品生产

周边城市化过重

交通不便

村貌平淡

开辟新景区,丰富产品

葡萄庄园

 

宝水

消夏避暑

松林浴

煤矿影响

村貌平淡

主体(村委会)建筑城市化、体量过大

情话乡村概念

改良景观

避暑山村

 

车厂

观光采摘

村貌平淡

景观差

乡土气息不浓

改善村貌

改善景观走廊

周口店附近的村落

 

第四章  精品乡村旅游地导向规划(略)

一、乡村都市韩村河

二、奥古密境四马台

三、休闲山庄中英水(北台)

四、革命圣歌诞生地堂上

五、千亩柿园大峪沟

六、北方水乡甘池

七、峡谷泽乡七渡村

八、青山静水北石门

九、林中新村蔡家口

十、百花山下百花村

十一、百年梨园贾河

十二、百年古村黑龙关

第五章 产品规划(略)

第六章 基础保障规划(略)

第七章  旅游接待服务规划(略)

第八章  分期建设规划(略)

第九章  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