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060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23第7课 陶艺创作.docx

1223第7课陶艺创作

◆本课知识点:

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现代陶艺在传统陶瓷生产基础之上、运用手工或拉坯等成型方法、创作出以欣赏和审美为主要目的现代艺术。

陶艺创作方法:

1.泥板成型法。

2.泥条盘筑法。

3.拉坯成型法。

◆本课教学重点:

了解陶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型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

运用陶艺的制作方法,做出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第7课陶艺创作

1、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学段要学习“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注重通过对各种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陶艺创作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陶艺创作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各种陶艺成型方法,创作出新颖有趣的陶艺作品。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陶艺创作的特点和工艺成型方法,为掌握学习重点,本课教学从赏析陶艺作品入手,了解被誉为陶瓷故乡的中国陶瓷艺术,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制陶的乐趣。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更是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陶瓷艺术精美绝伦,曾让欧美及世界各国人民赞叹不已。

中国的现代陶艺一方面继承了本国陶艺传统,另一方面受到西方现代陶艺的影响,两者融合,逐步形成了现代陶艺的崭新面貌。

陶艺创作课蕴含着深厚的传统艺术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接触陶泥,感受它的神秘和乐趣,体会到它的自然、淳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创作思维,在创作的艰苦与快乐中,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有三个页面,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第二板块,陶艺创作方法。

第一板块:

陶艺作品欣赏。

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传统陶艺;第二部分介绍现代陶艺。

第24页上方,主课文分为三个自然段,每一段的意思有所不同,第一段说的是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陶器。

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原始瓷器。

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第二段解释什么陶艺。

陶艺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

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传统陶瓷生产基础之上,以欣赏和审美为主要目的的现代艺术。

陶艺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和语言,并经过火的“洗礼”,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二段介绍陶艺创作充分利用陶泥的可塑性,通过工艺成型表现其美感特征。

如,在陶瓷作品成型过程中,通过手工捏制表现出随意自由的味道;或通过拉坯形成快速流畅的痕迹,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

它以独特的造型语言、材料质感和文化内涵,展示出古朴、自然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主课文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知道什么是现代陶艺、明白陶艺创作又是怎么回事。

第一部分,传统陶艺作品的赏析。

教材第24页左上方的图例为1924年出土于甘肃和政县(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半山地区的《菱纹彩陶双耳罐》。

《菱纹彩陶双耳罐》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中半山类型的代表,体现着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此罐侈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腹部两侧装饰着既美观又实用的双半环耳,造型比例和外廓线的转折都非常考究。

形象浑圆、饱满,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成功的造型之一。

彩绘以黑色为主,卓越地利用了纹样和底子相互衬托成型的手法,获得阴阳双关,虚实相生的奇异美妙的效果。

纹样为二方连续,有很好的平视效果,从陶器上部俯视则又成为优美的圆形适合图样,增强了器物的丰满感。

《菱纹彩陶双耳罐》具有高度的审美与实用价值,中国是使用陶器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能熟练地运用手工拉坯的技术,还能运用几何纹样绘制精美的图案。

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又出现了原始瓷器。

距今约1700多年的东汉时期,中国人又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瓷器。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所以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

第二部分,现代陶艺作品欣赏。

教材第24页中下方和第25页图例均为我国当代优秀的陶艺作品,很多是近年来在陶艺大赛中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多变的造型、丰富的釉彩,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既避免了对于一些经典内容的重复,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从而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为学生做出个性化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长青现代陈若菊

作者陈若菊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教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教授。

作品《长青》形似一段老树干,朴拙随意却婀娜生姿。

自器口直通到底的曲线如树皮的纹理又似一股清流,其间镶嵌着如树种的小球,活泼天然,充满生机。

通体施水青色釉彩,恬淡自如,与器型、装饰浑然一体,生机勃勃。

华夏图腾现代祝大年

这是著名陶艺家祝大年先生的代表作,钧釉陶瓷雕塑,表现的是华夏的象征,它是由海中的主宰——龙、陆地中万兽之王——虎、空中之冠——鹰三部分塔式重叠而组成的,粗质的陶胎上挂着厚薄不一的天蓝色釉。

作品造型稚拙粗犷,富于装饰性和韵律感,色彩单纯而又统一,非常有气势,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受到一致好评。

天地和融之地现代黄邦雄

作者黄邦雄198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后留校任教。

作品《天地和融之地》造型简练、丰满浑圆,既有民间趣味,又富于装饰感和时代感。

泥条的干裂、表面形体的凸凹变化、穿插的纹理,使器物产生巧妙交错的美感,充分体现出天与地完美融和的主题。

苗家女现代曹志强

曹志强是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陶艺作品《苗家女》采用现代雕塑的造型手段和技法,用粗犷的泥板表现苗家女简朴的装束,体现艺术家对原生态的追求。

使人观之有一种返璞归真、摒弃浮躁、沉静心灵之感。

同时该作品也弘扬了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相融合的精神。

个体经营者——卖早点现代曾明玉陈云贵

作者根据造型需要,将泥板、泥条旋转、扭曲、挤压,最大限度地发挥陶泥的可塑性。

利用传统“观音手”的捏塑技巧表现人物,在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组织安排得巧妙。

色釉单纯,情趣质朴。

把传统技艺蕴藏于当代陶艺中,把写意手法融入到雕塑里来,具有很强的文化、历史和艺术深度。

金秋现代李泓

作品的主体部分由泥板卷合而成,上缘切出不规则的条形呈微张状,神似秋天沉甸甸的谷穗,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

金黄色的釉彩,稍显露深浅变化,带有淡淡的怀旧感,突出金秋的主题。

茶具现代方晓璐

作品为泥板成型,显得着实厚重。

壶口和杯口呈现一种自由的形态,带着手工捏塑的自然痕迹。

托盘为黑白两色,极具装饰感。

随意流淌的蓝灰色釉彩与器型风格结合紧密协调,整个作品给人质朴天成的感觉。

第二板块:

陶艺的创作方法。

26页左上角图例是陶艺创作时所用的工具。

文字与图例相对应,形象地介绍陶艺的三种成型方法:

1.泥板成型法:

将陶瓷泥料碾、拍成板状,按需切割成块,然后对泥板进

行弯卷、围合、贴加等方法造型。

2.泥条成型法:

先搓好泥条,注意保湿。

用其盘制一些造型比较复杂、随意性强的陶器。

这种造型方法的优势在于,泥条可自由弯曲盘转,制作方便。

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自然盘旋的纹理,可增强其艺术特色。

3.拉坯成型法:

将揉练均匀的泥团放在拉坯机转盘中心,双手蘸水,在泥团上开孔、压底并拉出泥筒,再经过手势的变化,制作出千变万化的器物造型。

在了解陶艺制作方法的知识后,安排“探究·交流”活动,“1.思考陶艺与生活的关系。

2.分析本课范例各采用了哪些成型方法。

”在此环节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26页下部图例为学生作品,第一件作品是采用泥板成型法成型的,用镂空与堆雕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整个作品显得粗犷结实,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第二、第三件作品是采用泥条成型法成型的,造型可爱。

第四件作品是手工捏制成型的,自然随性。

这几件学生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参考,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学习建议”栏目提出:

“选择你喜欢的成型方法,尝试创作一件独特而有趣味的陶艺作品。

”教师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有把握的成型方法制作器物,然后创造性地装饰作品,完成创意作品。

“评价建议”栏目提出:

“我了解了陶艺承载的古老文化和它的艺术特色,学会了简单的制作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与填写评价表的方式,就以上问题进行评价。

口头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教师事先准备好评价表,课上组织学生填写。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对我国陶艺的传统有基本的认知,初步学会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器物,完成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了解陶艺的表现手段和语言,分析其艺术特色。

观看陶艺创作示范步骤,动手练习陶艺成型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装饰器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陶艺之美,对陶艺产生兴趣;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制陶过程,

感受制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陶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型方法。

难点:

运用陶艺的制作方法,做出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三、教学过程设计参考(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2分钟)

课前:

教师将准备好的陶瓷泥料、制陶工具放在工作台上。

教师播放学生在陶瓷教室活动的图片。

问:

“你们知道图片里的这些同学在干什么吗?

你们觉得好玩吗?

想不想动手做一件陶艺作品呢?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创作陶艺。

板书课题:

陶艺创作

学生进入教室前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教师适当调节。

学生观看图片,回答:

他们在制陶。

自己也想做一件陶艺作品。

 

为课堂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切入主题。

讲授新课

(15分钟)

1.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本24——26页内容,思考以下3个问题:

(1)中国为什么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

(2)什么是陶艺?

(3)陶艺创作中常用的成型方法有哪些?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具体阐述每种方法。

教师补充:

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器,是世界制陶最早的国家之一。

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又出现了原始瓷器。

距今约1700多年前的东汉,中国人又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瓷器。

所以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

陶艺创作中常用的方法还有模具成型法和手工捏制成型法等。

2.人们习惯将陶艺分为传统陶艺和现在陶艺,那么它们各自又有哪些特点呢?

(1)我们先来看一件传统的陶器,看看它采用哪种成型方法,又具备哪些艺术特色?

(教师出示《菱纹彩陶双耳罐》图片。

教师补充:

《菱纹彩陶双耳罐》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中半山类型的代表,此罐侈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腹部两侧装饰有双半环耳,造型比例和外廓线的转折都非常考究。

形象浑圆、饱满,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成功的造型之一。

彩绘以黑色为主,卓越地利用了纹样和底子相互衬托成型的手法,获得阴阳双关,虚实相生的奇异美妙的效果。

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出侧面,从陶器上部俯视则又成为优美的圆形适合纹样,增强了器物的丰满感。

《菱纹彩陶双耳罐》具有高度的审美与实用价值。

(2)教师让学生认真观看书上现代陶艺作品图片,并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问题。

教师补充:

陈若菊的作品《长青》、曹志强的作品《苗家女》、李泓的作品《金秋》、方晓璐的作品《茶具》都主要是运用粗犷的泥板成型的,是具有雕塑感和体量感的陶艺作品。

郑邦雄的作品《天地和融之地》是充分利用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的特点,编穿成型的。

祝大年的作品《华夏图腾》以及曾明玉和陈云贵共同完成的作品《个体经营者——卖早点》则是根据需要综合了多种成型和装饰手法完成的,极大地发挥了陶泥的可塑性,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很高的艺术性。

 

3.通过对本课作品的赏析,我们能不能简单地说一说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区别?

教师补充:

现代陶艺创作充分利用陶泥的可塑性,通过工艺成型表现其美感特征,如在成型过程中手工捏制表现出随意自由的味道,或拉坯形成快速流畅的痕迹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

它以独特的造型语言、材料质感和文化内涵,展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4.用泥板成型的方法教大家做一个笔筒,请同学们认真学习。

(1)用双手手掌揉出一个的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手拍成泥板做笔筒底部。

(有条件的可用碾棍碾压成泥板)

(2)取一块较大的泥料搓出泥条,用手拍成做笔筒筒身用的泥板。

(3)根据筒底板的周长,用刮刀和金属矩尺从的泥板上切出做筒身用的长方形。

(4)将做筒身用的长方形合围,接缝处并涂满泥浆,然后将泥板捏好后成筒身。

(5)再将圆筒一端涂满泥浆,粘合到笔筒底部,要粘结实了。

然后用刮刀切去筒底多余的部分,这样一个笔筒就做好了。

想一想,用泥板成型方法,还能做什么器皿呢?

 

学生回答:

1.因为中国陶器历史悠久、纹样绘制精美、举世闻名。

所以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

2.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

3.陶艺创作中常用的成型方法有泥板成型法、泥条成型法和拉坯成型法。

泥板成型法是将陶瓷泥料碾、拍成板状,按需切割成块,然后对泥板进行弯卷、围合、贴加等方法造型。

泥条成型法是……

 

学生先试着分析《菱纹彩陶双耳罐》的成型方法及艺术特色。

 

 

 

 

讨论与交流:

1.请你说出教材中的图例都采用了哪些成型方法吗?

2.你最喜欢教材上的哪件陶艺作品,为什么?

学生回答;我喜欢

曹志强的作品《苗家女》

作品采用了泥板成型法。

苗家女简朴的装束,体现出艺术家对原生态的追求,使人观之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我喜欢祝大年的作品《华夏图腾》作品采用了泥板成型法。

表现的是华夏的象征,它是由海中的主宰——龙、陆地中万兽之王——虎、空中之冠——鹰三部分塔式重叠而组成的,粗质的陶胎上挂着厚薄不一的天蓝色釉。

非常有气势。

……

学生回答:

传统的陶器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

现代陶艺作品,更偏重装饰性。

 

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用泥板成型法制作笔筒的过程,学习制作方法。

 

学生回答:

杯子、花瓶、花盆等。

 

用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学习相关知识,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对比,加深对现代陶艺创作的理解。

 

 

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泥板成型的方法。

 

 

举一反三,拓宽创作思路。

课堂实践

(25分钟)

通过学习,相信大家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赋予手中这块普普通通的陶泥以“生命”吧,那还等什么呢,开始动手吧!

1.作业要求:

(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做一件自己喜欢器物的基本型。

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进行。

2.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背景音乐,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泥板成型的知识,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开展学习﹒体验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陶艺创作。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关键时刻进行点拨,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评价交流

(3分钟)

1.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肯定优点,对作品的不足真诚地提出整改意见。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陶艺成型的方法做了一件器皿,大家做得都不错,但是还不够美观。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些装饰方法,让我们的作品变得漂亮起来。

3.组织学生保存好作品。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

 

2.学生用塑料袋把未完成作品包好,存放在阴凉处保存,切不可放在窗台上暴晒。

 

让学生提前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更具感染力。

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3分钟

课前: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作品。

(如果作品有些变形要整理好了,如果作品有些变干了,往上面喷些水使其变软些。

上节课,我们运用了泥板成型的方法完成了器物的基本形,但还不能称其为艺术作品,因为作品还不够独特美观。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些装饰方法,让我们的作品变漂亮起来。

学生整理自己的作品。

 

 

为装饰作品做好准备。

 

讲授新课

10分钟

1.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组优秀的现代陶艺作品,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教师播放图片)

教师提问:

这些作品为什么如此精美呢?

2.现在,教师就教大家几种常用的装饰手法。

教师边说边示范。

(1)堆雕,捏一些小动物、花卉、符号等小雕塑,粘贴于陶艺作品上进行装饰。

(2)印,在尚未干的陶瓷坯上拍印上花纹,纹饰可以就地取材,老树皮、树叶、粗糙的石头肌理、笔帽等等。

(3)刻,细分起来可分为刻、划、剔、篦四种不同的方法。

刻和划都是在陶瓷胎体上刻留下痕迹,刻深些,划浅些。

剔则是保留想要的部分表面,剔除花纹以外的部分。

篦是用篦子扫过,留下细密的一排线。

(4)釉色彩绘,是一种最常见的装饰手法,因为条件所限,我们以后再接触。

3.说说书上这些精美的陶艺作品,分别采用了哪些装饰手法。

教师补充:

陈若菊的作品《长青》、李泓的作品《金秋》、方晓璐的作品《茶具》采用釉色彩绘的装饰方法,使主题更加突出,使作品更具魅力。

祝大年的作品《华夏图腾》运用了镂空、雕刻和釉色彩绘的装饰方法,使作品更具神秘感……

学生认真观看课件。

 

学生回答:

因为艺术家对其进行了装饰。

 

学生仔细观看教师演示,学习陶艺创作时常用的几种装饰方法。

 

学生回答:

书上陈若菊的作品《长青》采用釉色彩绘和堆雕、李泓的作品《金秋》、方晓璐的作品《茶具》均采用了釉色彩绘,祝大年的作品《华夏图腾》采用了堆雕、镂空、刻……

开阔学生眼界,吸取优秀作品中好的做法。

 

学习装饰方法。

 

 

培养学生对陶艺作品中的装饰方法的识别能力。

课堂实践

27分钟

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好的想法,现在就动手,把它们变成现实。

1.作业要求:

(1)选择恰当的装饰方法,装饰自己的陶艺作品。

(2)小组成员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2.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体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装饰方法,进行创作。

 

学生运用所学的装饰手法,完成陶艺作品。

评价交流

(7分钟)

1.展示与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引导同学相互提出宝贵建议。

2.教师点评,鼓励为主,也要诚恳地提出建议。

3.教师组织同学填写评价表。

4.总结:

看到同学们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老师很高兴。

课下,我们要把做好的作品阴干,再到电窑中烧制,做成一件真正的陶艺作品。

我们可以用这些陶艺作品装点生活。

学习﹒体验

1.把做好的陶艺作品放在展台上,进行展示、交流。

 

2.同学填写评价表。

 

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评价要点

自评表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项目

程度

能否分析陶艺作品的成型方法和艺术特色。

☆☆☆☆☆

是否初步了解泥板成型、泥条成型和拉坯成型的方法。

☆☆☆☆☆

能否运用陶艺创作的基本技法,创作一件独特而有趣陶艺作品。

☆☆☆☆☆

课后拓展

1.将阴干后的学生作品,放入电窑,烧制成真正的陶器。

2.举办一个小型陶艺作品展。

4、教学建议

(1)对教材处理的建议

1.充分认识学习陶艺创作的意义

中国大约在9000至10000年前已经开始制作陶器,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代先民已经烧造出装饰精美的彩陶和造型典雅的黑陶。

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又出现了原始瓷器。

距今约1700多年东汉,中国人又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瓷器。

曾经长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所以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这些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亲自动手制陶更让学生有机会领略制陶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但实际上,有部分学校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开设陶艺课,学生不能体验制陶的过程,这的确是一种遗憾。

教师应创造条件上好本课,可以因陋就简,没有陶艺教室,教室亦可;没有工作台,课桌上铺张报纸都行;没有陶泥,本地的胶泥、红土也是很好用的。

2.注意本课与其它课程相关知识的联系

 学生对于陶艺创作并不陌生,可以说,他们都是玩泥巴长大的。

橡皮泥、软陶我们也都接触过,小学美术课里也有陶艺课。

因此,教师应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迁移。

另外,中国的现代陶艺与西方现代艺术关系密切,建议增加对西方现代陶艺作品的了解,这样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东西方现代陶艺的特点及相互的影响。

(二)直观教学更易理解

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书上图例中的作品,看看采用了哪种成型方法,给人怎样的感受。

可以播放陶艺成型方法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泥板成型、泥条成型和拉坯成型的基本技法。

教师演示制作笔筒、从泥板成型到装饰完成的全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学习到陶艺创作方法与过程。

(三)学习方法的建议

教师针对本课学习内容科学性、趣味性强的特点,可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时间的建议

本课教材呈现了三种陶艺成型方法,教师切不可面面俱到,因为时间有限,一两节课是无法实现全面掌握的。

建议老师选择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泥板成型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建议为两课时。

如果两节课不能连上,为避免因与下次课时间隔得太久,泥坯会出现变干或器物变形等问题,造成进一步制作的困难,请让学生用塑料布包好未完成作品,放至阴凉处保存。

(五)展示、评价环节的建议

展示与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陶艺知识,表达自己对同学作品的感受。

教师点评时,对学生要多进行激励评价。

可组织学生填写评价表。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弥补教学的疏漏。

五、相关资料

(一)小词典:

1.彩陶:

即彩色陶器,系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

自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2.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

1924年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其范围可达青海、宁夏、四川等省区。

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顶器已基本消失。

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3300~前2900年。

其纹饰有;①人物纹,如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绘有15人分3组手拉手舞蹈的形象;②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为旋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

3.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

1924年发现于甘肃和政县(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半山地区,分布于甘肃及青海东北部。

器形有短颈广肩鼓腹舞、单把壶、敛口钵、敞口平低小碗等,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2650~前2350年。

纹饰有锯齿纹,网纹及鱼、贝、人、蛙等形的纹样,尤以锯齿螺旋纹,波浪纹、锯齿纹最为典型。

另外,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