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30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试卷满分:

15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

陈慧

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

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

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还写了论文》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

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

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

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诗词是否合适?

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

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

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或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

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

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

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

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意旨。

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

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

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

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

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

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

《庄子•天地》篇中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

那么小学生使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

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被遮蔽。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观性极强,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能流露出作者的人格。

B.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而大数据无法对诗词进行整体化处理。

C.大数据分析只是一项纯客观的技术方法,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意旨等本质特性。

D.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情感共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一篇小说和一则报道为例,提出了两个问题,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

B.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论证了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合理性。

C.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育的意义。

D.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肢解。

B.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

C.大数据分析容易使学生丧失“感动”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D.在诗词教育中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最后的犁

刘剑飞

秋天的田野,空旷高远。

靠近河滩的田地上,几个身影在阳光下晃动,那是刘桥村最后的耕耘者。

“吁——喔——”根生老汉手举鞭子,高声吆喝着牲口。

苍老的声音,在秋风中一颤一颤,像是一曲悠长的牧歌。

老黄牛拉着一架犁,在前面不紧不慢地走着;老根生手扶犁把,走在中间;后面,是他10岁的孙子壮壮,正挎着一只竹篮子,朝犁沟里撒肥料。

喝足了秋后的一场透雨,田里的土酥酥的、软软的。

明晃晃的犁铧插进土里,将一块块带着湿气的黑土翻上来,枯黄的衰草和豆叶便被掩在土下。

犁完一趟,调转头,扎好了犁,老根生便折回身来,帮着孙子撒肥料。

竹篮有些沉,孙子趔趄着身子,努力挎着,小手麻利地抓起一把把肥料,撒进新翻的犁沟。

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根生老汉的心里蓦地生出了一种暖意。

老伴去得早,几年前,儿子儿媳又都到南方打工去了。

整个家里,就只剩下这一老一小两个人了。

有时候,老根生就想,幸亏留下了这孩子。

不然,自己会多孤单呢!

将肥料撒到地头,担心累着孩子,老根生问,“壮壮,累不累?

累了咱就歇一会儿。

“爷爷,我不累。

天晚了,咱还得多犁几趟地呢!

“好嘞,要是不累,咱就再干一会。

”说着话,老根生扶起犁,喝了声号子。

老黄牛就又不紧不慢地走动起来。

正是秋种翻耕的时节,大片的田野里却冷清清的。

蓝天黄土之间,一头牛,一架犁,两个人,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

一来一去,一去一来,在秋日的夕阳下,定格成一桢发黄的影像。

又犁了好几趟,见孙子脑门上已沁出密密的汗珠,根生老汉便喝住牛,扎稳犁,让这小小的队伍就地休息一会。

温润的泥土被太阳晒得暖暖的。

壮壮拣了一堆土块,跪在地上,玩垒房子的游戏。

老根生就坐在新翻的土上,不紧不慢地燃着一支烟,若有所思地静静地看这空旷的田野。

有风吹过,河滩对岸隐约传来机器的轰鸣声。

老根生知道,那是推土机在推对面村里的房子。

年前,镇里村里就开过几次会了,说是市政府要在这里流转土地,建什么工业园区。

这一带的几个村子要全部迁走,迁到城市郊区的还建小区。

并且还安排年轻人到附近的厂里上班,老年人进敬老院养老。

政策一下,村里人就一拨又一拨的拿着拆迁费走了。

可根生老汉一直没走,他跟村支书讲好了,无论如何也要等他再种完这最后一季庄稼。

村支书尽管很不理解,但终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

这些天来,夜夜睡不着觉,一季庄稼也就几十天,就怕日子一溜烟似的过了,因为他实在不愿离开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以及伴他耕种的这头牛、这架犁。

一群大雁排成“人”字,鸣叫着从天空飞过。

老根生心中一酸,大雁飞走了,明年还能再飞回来,而自己呢?

明年还能再回到这里吗?

想到这,老根生长长叹了一口气,有泪水顺腮边落下。

“爷爷,你怎么了?

是想奶奶了吗?

”听到根生老汉的叹息,玩得正欢的孙子停下来问。

老根生摇摇头,又点点头,擦拭着眼泪,“没事,你玩吧,爷爷没事。

孙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我知道了,爷爷一定是在愁搬家的事呢。

爷爷别愁,听咱村的杠子叔说,那新家里有超市、有学校,还有能喷水的小公园呢,可好玩啦!

小家伙转动着两个乌溜溜的大眼睛,说得很是兴奋。

根生老汉狠抽了一口烟,心想,小孩.于家哪会想那么多,咱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土地就是自己的亲人一般,这一旦离开了土地,今后的日子可咋过呢?

夕阳斜射下来,将整个大地染成一片暗红。

地边的草丛里,秋虫子断断续续地叫着,声音发着颤,有些凄婉和孤零。

老根生掐灭了烟头,站起身,招呼孙子,“壮壮,来,歇好了,咱再接着干。

最后一季庄稼了,可得好好种啊!

(选自《羊城晚报》)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诗意小说描绘了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中一位老农人的内心世界,小说底色中自然注入了对人性与社会问题的思考。

B.对面河滩的机器轰鸣声,推土机推民房,市政府要建工业园,这些描述流露出作者强烈的反感,批评强拆乱建的做法。

C.老根生叹气流泪,不是想去世的老伴了,而是对搬家之事发愁,是因为他不喜欢孙子描述的有超市、有学校、有喷泉的新家。

D.小说语言别具一格,虽不圆熟浓郁,却也华美典雅,艺术性思想性上更侧重情理交融,“桃源”般的画面呈现出时代的印记。

5.倒数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6分)

6.结合小说内容,简析老根生形象特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电子垃圾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电子产品。

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年产量超过20亿台,每年主要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重量超过500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子垃圾产生国。

但电子垃圾中含有金、银、铜等贵金属,称为“城市矿产”。

有调查显示,目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其他贵金属,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缺乏型国家来说,这些垃圾只要合理回收和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

只是,如果回收不当,电子垃圾中的大量危险、有毒、有害物质将进入土壤,就会对水源产生巨大的污染;电子垃圾含有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虽含量不高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非常大,未经分类的电子垃圾,在进行统一填埋、焚烧处理时,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摘编自《每年两亿报废电器浪费惊人》,2017年5月16日中国国家电网)

材料二: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显示,96.7%的受访者家中有废弃不用的电器电子产品,其中43.8%的受访者家中有很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受访者对电子垃圾处理的认知和实践情况如下图。

我国在2011年实施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认定了200多家有资质的电器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也将很多电器电子产品列进了回收名录,包括典型的“四机一脑”,即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和电脑,还有手机等。

但从实行结果来看,还存在电器电子废弃物回收途径混乱、负责回收处理的企业因回收原料不足而“吃不饱”、回收市场无序无章和电器电子废弃物进入国家认定的企业难等问题。

91.6%受访者认为需要建立正规、可信任的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渠道。

具体到如何处理电子垃圾的问题上,69.7%的受访者希望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统一回收处理,64.6%的受访者希望向大众科普电器电子产品关键零件的拆卸保存方式,44.2%的受访者建议由产品商家负责回收处理。

(摘编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该如何处理?

》,2017年9月7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2017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产生的所有电子垃圾中只有20%被回收,未被回收的电子垃圾中有约4%被直接扔入垃圾填埋场;其余76%则被不完全处理。

目前我国电子垃圾的回收仅为收集和简单的拆解,无深度处理和回收。

广东省贵屿镇是我国最著名的电子垃圾拆解产业聚集地,但仍然使用原始的“洗金”“烧板”等方式进行提炼,贵屿镇水源、大气、土壤等普遍受到污染。

西方发达国家在电子垃圾处理方面回收效率高、产生污染少,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比如,德国电子垃圾回收率超过45%,建立了至少三种电子垃圾回收渠道:

市政处理部门开设的大型回收站、环保公司提供的回收点和销售电子产品的商店。

这样健全的回收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商家和公众共同努力。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当下电子垃圾处理中值得提倡的一种解决办法。

苹果公司推出的用于拆解苹果手机的机器人,每拆解十万台苹果6手机能回收1.9吨铝、0.8吨铜等,这些回收的铝将用于制作新苹果产品。

戴尔、惠普等企业也都已建立相对完善回收制度。

中国在电子垃圾管理和处置方面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任重道远。

(摘编自《电子垃圾亟待绿色处理》,2018年4月6日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应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B.调査显示,通过二手市场卖掉、以旧换新和卖给个体回收者是受访者处理电子垃圾的主要方式。

C.调査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担心对废弃电子产品的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当前我国电子垃圾回收都还在使用原始的“洗金”“烧板”技术,回收效率低,也对环境等造成很大的污染。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子垃圾作为“城市矿产”,合理回收、利用可以变废为宝,能从中提炼出金、银、铜等贵金属。

B.与其他垃圾相比,电子垃圾含有大量危险、有毒、有害物质和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极大。

C.目前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的年产量和年报废量都大,但电子垃圾回收途径混乱,回收处理效果不明显。

D.我国虽然早在2011年就认定了200多家有资质的电器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但截至2016年,被回收的电子垃圾仍只有20%左右。

9.你对我国电子垃圾回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好的解决措施?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①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

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有删改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项王……自以精兵三万人……大破汉军。

汉军皆走……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②,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

“今不急下,吾烹太公④。

”汉王曰: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⑤

——《项羽本纪》节选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

②孝惠,刘邦的嫡子;鲁元,刘邦之女。

③本段史料在《高祖本纪》中没有写双方军队的人数,第四处省略号后的故事在《高祖本纪》中没写。

④太公,此指,刘邦的父亲。

⑤本段故事在《高祖本纪》中也没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B.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C.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D.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由高到低依次是:

王、侯、伯、子、男。

B.符,中国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铜、玉、竹、木等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二为一方有效,如兵符、虎符等。

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弃市,是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

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时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称臣。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德容人,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情的阴暗一面,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

B.刘邦进入咸阳后,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霸上。

这足以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C.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秋毫无犯,赢得了秦地人民的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D.就节选部分而言,《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哪怕是顺手一笔写了刘邦的本性,也是淹没在刘邦能从谏如流、宽政爱民的众多信息之中。

而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则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刘邦的冷酷无情与无赖形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5分)

(2)如是者三。

曰:

“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

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14.下列对这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水曾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在此送别友人,诗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历史上荆轲刺秦前易水诀别的故事,“壮士发冲冠”,就是对史载的送别时慷慨激越的悲壮场面的概括。

B.第二句用典,流露出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也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C.第三句用一个“没”字作过渡,由咏古转到现实。

人已经逝去,易水却仍然寒气未消,这两句意味着荆轲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包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D.诗中意象跳跃较大,但脉络清晰流畅,从始至终,一气呵成。

平易中见工巧,语言浅近直白。

15.李岩认为: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

”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常和同学到湘江游泳并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气势豪迈的诗句,后来他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诗“,”就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生活的回忆,其实两者都是借写游泳言志。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一种叶子略呈圆形的生长在水底的植物的诗句是“,”。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8年6月5日21时07分,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H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计划经4个月在轨测试后轨道向西调整,定点于东经79度的赤道上空,有助于提高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的监测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监测服务。

经过40多年发展,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取得了的成就。

(),我国已成功发射了17颗气象卫星,有8颗卫星在轨运行,形成了风云一号、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风云四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两大系列,并实现了升级换代。

风云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目前形成了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与欧、美气象卫星的局面。

总体来讲,我国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些差距,但是风云二号卫星有我们的特色,正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服务。

在许多地方令世界同行,所以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的。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助于提高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的监测能力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监测服务。

B.有助于完善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的监测技术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监测水平。

C.有助于提高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的监测能力,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监测服务。

D.有助于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监测服务,并提高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的监测能力。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曾几何时,算上本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

B.算上本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曾几何时

C.到目前为止,算上本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

D.算上本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到目前为止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引人注目三足鼎立自惭形秽实至名归

B.令人瞩目三足鼎立刮目相看当之无愧

C.引人注目旗鼓相当自惭形秽实至名归

D.令人瞩目旗鼓相当刮目相看当之无愧

20.下面是一封书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拜读您的大作之后,后学就您所论述的“知行”问题深感纳闷,后学见识少,对您文中的许多观点不敢苟同,想和您聊聊。

于是在仔细研读大量原典文献之后,反复寻思,今涂鸦一文和您商量,遥寄给您,恳请您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答:

①改为;

②改为;

③改为;

④改为;

⑤改为。

21.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的板书设计,请以“烛之武”为开头,把该设计中的主要内容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人们把有船摆渡过河的地方称为“渡口”,藉此由此岸渡向彼岸。

同时,“渡口”也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意象,人们常要面对岁月的渡口、情感的渡口、生命的渡口等无形的渡口。

请以“渡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要套作或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一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错,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只是说“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并没有说“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

B项,“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错,表述绝对,原文第三段说“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可见“整体感知”是欣赏研究诗词应遵循的原则,但不能说是唯一的方法。

D项,“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错,曲解文意,原文说“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并没有说“只能获得理性认识”。

2.A【解析】本文并非持一种简单的“反技术论”只是想强调不能滥用技术,不能遮蔽孩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