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447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docx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3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3

1.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3

1.1.1计算机的诞生3

1.1.2计算机的发展3

1.1.3新概念计算机3

1.2二进制与数据编码3

1.2.1数的进制与转换3

1.2.2原码、反码与补码4

1.2.3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4

1.2.4数据的存储单位4

1.2.5字符编码4

1.3计算机的硬件系统5

1.3.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3个层次5

1.3.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5

1.3.3微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5

1.4计算机软件系统6

1.4.1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6

1.4.2程序工作原理6

1.4.3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6

1.4.4软件开发技术与软件工程6

1.5数据存储6

1.5.1硬盘及其分区6

1.5.2文件和文件目录7

1.6计算机与信息的安全7

1.6.1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7

1.6.2网络及信息安全7

第2章操作系统8

2.1操作系统基础知识8

2.1.1操作系统的概念8

2.1.2操作系统的发展8

2.1.3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8

2.1.4操作系统的分类8

2.2WindowsXP操作系统9

2.2.1系统安装9

2.2.2登陆到计算机9

2.2.3关闭计算机9

2.3基础知识9

2.3.1基本概念9

2.3.2鼠标与键盘操作9

2.3.3应用程序9

2.3.4窗口10

2.3.5对话框和控件10

2.3.6剪贴板11

2.4Windows桌面11

2.4.1任务栏与“开始”菜单11

2.4.2我的电脑11

2.4.3我的文档11

2.4.4回收站11

2.4.5网上邻居11

2.4.6浏览器11

2.5控制面板11

2.5.1“控制面板”窗口11

2.5.2显示11

2.5.3系统11

2.5.4添加/删除程序11

2.5.5文件夹选项11

2.5.6用户和密码11

2.6文件和文件夹管理12

2.6.1资源管理器及其使用12

2.6.2文件和文件夹的常用操作12

2.6.3文件和文件夹的安全性12

2.7语言选项与中文输入12

2.7.1Unicode字符集12

2.7.2区域与语言选项12

2.7.3中文输入法12

2.8实用程序12

2.8.1记事本12

2.8.2画图12

第3章办公自动化软件12

3.1文字处理12

3.1.1文字处理基础12

3.1.2文档的格式化12

3.1.3对象的插入与格式化13

3.1.4版式设计与打印13

3.2电子表格13

3.2.1电子表格基础13

3.2.2数据输入与填充13

3.2.3工作表的格式化13

3.2.4公示与函数13

3.2.5Excel图表13

3.2.6数据清单13

3.2.7打印工作表13

3.3演示文稿的制作13

3.3.1演示文稿基础13

3.3.2幻灯片编辑13

3.3.3定义动画13

3.3.4动作设置13

3.3.5放映设置与放映14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的诞生

1832年英国数学家巴贝奇提出通用数学计算机的设计思想;1854年英国数学家布尔提出符号逻辑的思想;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图灵机”模型;1945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冯·诺依曼结构”,他因此被誉为“计算机之父”。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趋势:

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新概念计算机

神经计算机、超导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

1.2二进制与数据编码

数的进制与转换

1、数的进制

数制即表示数值的方法,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记数的数制称为进位数制,简称进制。

2、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十进制转二进制:

整数部分除以2取余,直至商为0;小数部分乘以2取整,直至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所需精度为止。

十进制转八进制:

方法同上。

整数部分除以8,小数部分乘以8。

十进制转十六进制:

方法同上。

整数部分除以16,小数部分乘以16

原码、反码与补码

原码:

用0表示正号1表示负号

反码:

对于正数,其反码与其原码相同;对于负数,用相应正数的原码各位取反来表示,包括将符号位取反。

补码:

正数的补码与原码和反码相同;负数的补码为该负数的反码末位加1.

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

定点数:

小数点位置固定的数称为定点数。

浮点数:

小数点位置不固定的数称为浮点数

数据的存储单位

位(bit):

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元(0、1)

字节(Byte):

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8bit/Byte)

常用的字节计数单位:

1KB=1024Byte(210B)1MB=1024KB(220B)

1GB=1024MB(230B)1TB=1024GB(240B)

字符编码

ASCII码:

采用7位二进制表示一个字符,一个字节占8位二进制,一个ASSII码占最低7位,最高位通常定位0.可以有27中状态,即128种状态。

汉字的编码:

(1)汉字输入码

(2)汉字区位码:

每个汉字占两个字节的编码,且每个字节最高位均为0。

所有汉字分94个区,每个区94个汉字。

由此构成区位码。

而区位码的区码和位码各加32就得到国标码。

(3)汉字机内码

(4)汉字字型码:

汉字存储在计算机内采用机内码,但输出时必须转换成字形码,再根据字形码输出汉字。

字形码又称汉字字模,用于在显示器或打印机上输出各种文字和符号。

点阵汉字:

每一个汉字以点阵形式存储,有点的地方为“1”,空白的地方为“0”。

有16×16、24×24、48×48点阵等。

点阵越大,字形分辨率越好,字形也越美观,但汉字存储的字节数就多,字库也就越庞大

1.3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3个层次

中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

(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程序和数据。

(2)计算机硬件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3)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

(4)控制器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程序)工作。

微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

CPU:

算术逻辑部件、寄存器组和控制部件3个基本部分和内部总线。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

由半导体材料构成。

内存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也称高速缓存,设立在CPU和内存之间。

采用的是SRAM,由L1和L2两级构成。

L1的速度最快,但容量较小,嵌在CPU芯片内部容量在32~128KB之间。

L2速度稍慢,但容量较大,嵌在CPU中或主板上为128KB~2MB。

主板是电脑中各种设备的连接载体,一种印刷电路板。

它提供CPU、各种接口卡、内存条和硬盘、软驱、光驱的插槽,其它的外部设备也会通过主板上的I/O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上。

总线:

是一组连接各个部件的公共通信线路,是计算机内部传输指令、数据和各种控制信息的高速通道,是计算机硬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输入输出设备接口:

I/O接口是连接主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逻辑部件,由I/O接口电路、连接器(一般为连接电缆)和接口软件(即设备驱动程序)组成。

根据I/O接口是否内嵌在主板中,可将I/O接口分为内置I/O接口和外置I/O接口两类。

(1)内置I/O接口:

将I/O接口电路内嵌在主板中,由主板提供外设接口电路插座,如键盘接口、鼠标接口、USB接口、串口、并口及软硬盘接口等。

(2)外置I/O接口:

将I/O接口集成到一块独立的电路板(接口卡)上,接口卡必须插在总线扩展插槽上(如PCI、PCIExpress插槽等)

外存储器,又称辅存,常见的有:

硬盘、光盘存储器、优盘(又名U盘或闪盘,用闪存制成)

输入设备:

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数字化仪。

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

1.4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1、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软件开发环境与开发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

2、应用软件:

文字处理系统;图形及图像处理系统;其他专用软件

程序工作原理

1、指令与程序:

操作码、操作数、源操作数地址、目的操作数地址、指令地址

2、程序的执行过程:

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

1、机器语言

2、汇编语言

3、高级语言:

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两种方式:

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

软件开发技术与软件工程

1、软件开发技术:

(1)传统的瀑布模型方法;

(2)结构化设计方法;(3)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3个阶段:

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2、软件工程:

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软件维护。

1.5数据存储

硬盘及其分区

1、硬盘的结构:

硬盘是由多个涂有磁性物质的金属圆盘盘片组成,盘片的每一面都有一个读写磁头,在对硬盘进行格式化时,将对盘片进行划分磁道和扇区,对于大容量的硬盘还将多个扇区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块—“簇”,簇成为磁盘读写的基本单位。

有的簇是一个扇区,有的有好几个扇区,可以在格式化的参数中给定。

硬盘容量的计算公式:

硬盘容量=柱面数*扇形区*每扇区字节数*磁头数

2、硬盘分区:

把硬盘划分为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逻辑分区。

3、磁盘的格式化:

对一个新硬盘划分磁道和扇区;把硬盘划分为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逻辑分区。

对指定的硬盘分区进行初始化,建立文件分配表以便系统按指定格式存储文件。

盘符的规定和当前盘

文件和文件目录

1、文件:

文件:

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的相关信息的集合。

文件命名:

文件主名+扩展名

2、文件目录

3、目录结构:

树型目录结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目录结构。

这种目录结构在逻辑上的构成是一棵树,子目录是树枝,而文件是树叶。

一个用户所拥有的子目录位置不需要统一,在一个子目录下可以再创建子目录

4、当前目录

5、文件路径

1.6计算机与信息的安全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1、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

2、常见的病毒传播途径:

Internet传播、局域网传播、移动存储设备传播、无线传播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①提高计算机用户的病毒防护意识;②安装防火墙及病毒监控软件并经常更新升级;③查找漏洞并及时修复;④扫描病毒;⑤经常更新反病毒软件;⑥不要浏览不健康网站;⑦不要打开不明来历邮件;⑧拒绝盗版软件;⑨定期备份数据。

4、反病毒软件:

瑞星杀毒、江民杀毒、卡巴斯基、诺顿防病毒软件、Windows木马清道夫。

网络及信息安全

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

2、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

⑴自然的原因;⑵人为的无意失误;⑶人为的恶意攻击:

①主动攻击;②被动攻击;⑷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3、网络和安全的常用对策:

⑴物理安全控制;⑵防火墙技术;⑶入侵检测技术;⑷访问控制技术;⑸信息加密技术。

第2章操作系统

2.1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2.1.1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

是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程序,同时它又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的接口。

2.1.2操作系统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操作系统多种多样。

为提高大型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操作系统从批处理,多道程序发展为分时操作系统。

为了满足计算机处理实时事件的需要,就有实时操作系统。

为适应个人计算机系统的需要又出现了桌面操作系统。

为适应并行系统的需要,就有了多处理器操作系统。

为满足网络和分布计算的需要,就有了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此外,还有为支持嵌入式计算机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2.1.3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用户接口

2、进程及处理机管理:

⑴动态性;⑵并发性;⑶独立性;⑷异步性;⑸结构特征。

3、文件管理

4、存储管理

5、设备管理:

键盘和显示器是标准的输入输出设备。

2.1.4操作系统的分类

1.从服务的角度看分为桌面操作系统和服务器操作系统。

桌面操作系统分为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和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和多用户系统。

多用户系统指多个用户通过计算机终端共享一台计算机主机,在这台计算机上安装服务器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完成多个用户管理。

2.根据是否具有上网能力,可以分为单机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

2.2WindowsXP操作系统

2.2.1系统安装

1.安装过程中的相关选项:

(1)磁盘分区

(2)文件系统(3)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4)工作组和计算机域。

2.系统安装前,用户应对系统的安装策略进行规划。

2.2.2登陆到计算机

2.2.3关闭计算机

2.3基础知识

2.3.1基本概念

1、应用程序

2、文件

3、目录

4、文件夹

5、文档

6、图标

7、快捷方式

2.3.2鼠标与键盘操作

1、鼠标:

鼠标是windows环境下最常用定位设备,鼠标一般有双键鼠标和三键鼠标两种。

从工作原理上分有机械鼠标,光电鼠标,无线鼠标等。

2、键盘:

键盘是最基本的输入设备,与鼠标相比,键盘能将命令,程序,数据等输入到计算机中。

掌握基本快捷键操作技巧并灵活使用,可以加快操作速度。

2.3.3应用程序

1、应用程序的分类:

根据同时可以打开文档的多少,可分为单文档应用程序和多文档应用程序。

2、程序的启动:

⑴在“开始”菜单中选择相应的程序命令;⑵建立应用程序快捷方式,双击快捷方式的图标;⑶双击和应用程序关联的文档;⑷选择“开始”菜单中“运行”命令,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要打开程序的完整路径。

3、程序的退出:

⑴单击标题栏中“关闭”按钮;⑵在程序的控制菜单中选择“关闭”;⑶若应用程序有“文件”菜单,往往提供“退出”命令;⑷如果程序运行死机需要强行结束,需要按ctrl+alt+del组合键打开任务管理器结束任务。

2.3.4窗口

窗口是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程序图形化界面最基本组成部分。

由以下部分组成:

边框、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文档视图、滚动条。

2.3.5对话框和控件

1、模式对话框

2、非模式对话框

3、控件:

(1)标签控件

(2)文本框(3)复选框(4)单选按钮(5)命令按钮(6)列表框(7)组合框(8)上下控件(9)滑块控件(10)框架控件(11)进度条控件。

4、标签式对话框

5、公用对话框:

“打开”对话框和“另存为”对话框。

2.3.6剪贴板

“剪贴板”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应用程序内部和应用程序之间交换数据的工具,是内存中的一段公共区域。

2.4Windows桌面

2.4.1任务栏与“开始”菜单

1、任务栏及其操作

2、“开始”菜单及其操作

3、运行命令行

2.4.2我的电脑

2.4.3我的文档

2.4.4回收站

2.4.5网上邻居:

计算机到局域网的连接

2.4.6浏览器:

计算机到Internet的连接

2.5控制面板

2.5.1“控制面板”窗口:

列出常用工具

2.5.2显示

控制面板中的“显示”程序用于自定义桌面和显示设置,这些设置控制了桌面的外观和监视器显示信息方式。

2.5.3系统

1、将计算机加入到工作组或域

2、设备管理器与设备管理

2.5.4添加/删除程序

2.5.5文件夹选项

1、“查看”选项卡:

对系统中在文件夹打开、查看过程中的一些外观进行设置

2、“文件类型”选项卡:

显示在系统中已经注册的文件类型的扩展名、文件类型

2.5.6用户和密码

1、新建用户账户

2、删除用户账户

3、更改用户账户

4、设置登录和注销选项

2.6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2.6.1资源管理器及其使用

资源管理器程序是windows中最常见的文件和文件夹管理工具,其不但具有“我的电脑”程序中所有功能,还具有其他许多的功能。

2.6.2文件和文件夹的常用操作

1.新建文件

2.新建文件夹

3.打开文件

4.打开文件夹

5.选择文件或文件夹

6.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

7.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

8.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9.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

10.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2.6.3文件和文件夹的安全性

2.7语言选项与中文输入

2.7.1Unicode字符集

Unicode字符集是unicode联盟自1988年到1991年间开发的一种16位字符编码标准,一个字符用两个字节表示。

2.7.2区域与语言选项

1、运行非Unicode程序

2、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

2.7.3中文输入法

1、添加中文输入法

2、输入法的切换

3、微软拼音输入法

2.8实用程序

2.8.1记事本

1.使用“记事本”程序

(1)它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编辑软件,无须安装即可使用

(2)它是纯文本文件,几乎所有的软件平台和编辑软件都可以将其打开

(3)可对带有格式的文档内容进行过滤

2.文本的录入和编辑

(1)使用鼠标

(2)使用键盘(3)选择矩形文本块

3保存文件

2.8.2画图

1、画布与图片大小

2、工具箱

3、工具选项

4、颜色

5、图像处理

6、保存图片

第3章办公自动化软件

3.1文字处理

3.1.1文字处理基础

1、文档编辑区:

页面标尺、窗口拆分按钮、视图工具栏、任务窗格

2、Word2003的视图:

普通视图、We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阅读视图

3、文档的建立、编辑与保存:

⑴建立新文档;⑵打开文档;⑶文字的输入与编辑;⑷文档的保存。

3.1.2文档的格式化:

文档格式化,指对文档中字符的字体、字号等进行调整,对文档段落规定、对标题的形式及编号进行的设置等一系列的工作。

1、字符的格式化

2、段落的格式化:

菜单命令、工具按钮进行段落格式化,标尺完成段落的缩进。

3、样式及其应用

3.1.3对象的插入与格式化

1.对象的版式

版式指对象在文档页面的编排形式,即与文档中的正文文本之间的关系

(1)嵌入型版式

(2)环绕型版式

(3)浮动于文字上方和衬于文字下方

2.图片的插入

(1)嵌入方式

(2)链接方式

(3)嵌入和链接方式

3.数学公式的插入——数学公式编辑器的启动

4.Word的绘图功能

5.对象的编辑与格式化

(1)对象的选定

(2)调整对象的大小

(3)对象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4)图形对象格式的设置

3.1.4版式设计与打印

1、页面设置

2、插入页码

3、文档的预览和打印:

可在页面视图、打印预览窗口预览。

3.2电子表格

3.2.1电子表格基础

Excel2003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

是办公自动化套装软件Office2003的主要应用程序之一。

它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处理功能,可以把数据用表格及各种统计图、透视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1.Excel2003的程序界面

启动Excel2003后,显示出的Excel2003主窗口:

编辑栏、工作簿

2.工作簿的建立与管理

Excel文档被形象地称为工作簿,扩展名为xls。

(1)新建与打开工作簿

(2)工作表的操作

(3)工作表的编辑

(4)保存工作簿

3.2.2数据输入与填充

1.单元格与单元的区域:

(1)单元格;

(2)单元格区域;(3)单元格与单元格区域的选定;(4)取消选定。

2.向单元格中输入数据

3.输入序列

4.编辑单元格的数据

5.插入、删除行、列和单元格

3.2.3工作表的格式化

1、行高和列宽的调整

(1)调整行高:

行高以磅为单位,方法是:

将鼠标指针指向要改变行高的行标之间的分隔缝线上,当鼠标变成形状时,按住鼠标左键可以上下拖动,拖动过程中,网络线变为虚线,到合适的位置,松开鼠标即可。

也可以通过输入行高值方法:

选定要设置行高的行,选择菜单“格式”、“行”、“行高”,打开“行高”对话框,在“行高”框中输入值,单击“确定”按钮。

输入值的范围是0~255。

(2)调整行宽。

2.单元格格式设置

3.在工作表中插入对象

4.条件格式化

3.2.4公示与函数

1、公式:

⑴公式的种类①算术公式;②文本公式;③比较公式;⑵公式的输入;⑶公式的复制:

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混合引用。

2、函数:

函数的结构、函数的输入。

3.2.5Excel图表

1、创建图表

2、编辑图表

3.2.6数据清单

数据清单就是遵循某种规则建立的Excel表格,其中表格的第一行必须为文本类型,为相应列的名称。

1.创建数据清单

(1)数据清单遵循的规则

(2)设计数据清单的结构

(3)创建数据清单

2.数据清单的排序

(1)只有一个关键字段的排序:

如果只按一个字段的大小进行排序(此字段称为关键字段),只要单击数据清单中关键字段所在列的任意一个单元格,然后再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升序”或“降序”按钮。

(2)多个关键字段的排序:

单击数据清单中任意一个单元格;选择菜单“数据”|“排序”,打开“排序”对话框;在“主关键字”、“次关键字”和“第三关键字”下拉列表框中选中字段名(两个关键字段时,“第三关键字”不要选)以及确定排序的方式“递增”或“递减”。

另外,选定“有标题行”单选钮,以免标题行也被排序。

3、数据清单的筛选

(1)自动筛选:

单击数据清单中任意单元格;选择菜单“数据”|“筛选”|“自动筛选”;选择“自定义”,显示“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

(2)高级筛选

4.对数据清单的分类汇总:

把数据清单中的数据分门别类地予以统计处理。

(1)创建分类汇总

(2)汇总数据的分级显示

3.2.7打印工作表

1.页面设置

“页面”选项卡、“页边距”选项卡、“页眉/页脚”选项卡、“工作表”选项卡

2.预览与打印

(1)预览:

选择菜单“文件”、“打印预览”,或者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印预览”按钮,出现“打印预览”窗口。

(2)打印:

选择菜单“文件”/“打印”,打开“打印”对话框。

3.3演示文稿的制作

3.3.1演示文稿基础

1、建立演示文稿:

可以选择“空演示文稿”、“根据设计模板”、“根据内容提示向导”或“根据现有演示文稿”4种方式建立新的演示文稿。

2、视图方式:

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和备注页视图。

3、构成:

编号、标题、占位符、对象、备注文本

3.3.2幻灯片编辑

1.编辑文本:

在大纲窗格中编辑文本、在幻灯片中编辑文本、更改文本级别

2.文本的格式化:

(1)设置文本的字体格式;

(2)行距的设置;(3)对齐方式的设置;(4)文本的缩进;(5)项目符号和编号。

3、插入对象

①插入表格:

选择表格版式→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设定行数和列数→在“表格与边框”对表格做必要的调整、编辑或格式处理→编辑表格数据→结束

②插入图表:

选择含有图表的版式→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