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55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docx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下册

 

编委会

总主编:

刘自宏

编委:

张辉麦方罗秉慧

房英慧丁淑琴

 

二年级上册国学目录

第一单元:

李白诗集

1、望庐山瀑布………………………………………………………………………李白

(1)

2、春思………………………………………………………………李白

(2)

3、估客行……………………………………………………………李白(3)

4、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4)

第二单元:

杜甫诗集

5、赠花卿…………………………………………………………杜甫(5)

6、八阵图……………………………………………………………杜甫(6)

7、绝句………………………………………………………………杜甫(7)

第三单元:

白居易诗集

8、夜雪……………………………………………………………白居易(8)

9、白云泉…………………………………………………………白居易(9)

10、池上…………………………………………………………白居易(10)

第四单元:

王维诗集

1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11)

12、莲花坞………………………………………………………………………王维(12)

第五单元:

四季诗

1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杨万里(13)

14、秋浦歌……………………………………………………………李白(14)

15、梅花……………………………………………………………王安石(15)

二年级下册国学目录

第一单元:

宋诗

1、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1)

2、饮湖上初睛后雨…………………………………………………苏轼

(2)

3、元日……………………………………………………………王安石(3)

4、示儿………………………………………………………………陆游(4)

5、春日………………………………………………………………朱熹(5)

第二单元:

唐诗

6、悯农………………………………………………………………李绅(6)

7、出塞……………………………………………………………王昌龄(7)

8、剑客………………………………………………………………贾岛(8)

9、泊秦准……………………………………………………………杜牧(9)

第三单元:

写景、惜别、旅愁归思诗

10、乌衣巷………………………………………………………刘禹锡(11)

11、涉江采芙蓉……………………………………………………古诗(12)

12、山中………………………………………………………………王勃(13)

第四单元:

论语

13、《论语》三章……………………………………………………(14)

14、《论语》二章……………………………………………………(15)

15、《论语》二章……………………………………………………(16)

 

二年级级国学教材(上册)

1、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

1、庐山:

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

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

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帮你理解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引读欣赏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要你做做

1、理解有关字词的含义。

2、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2、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

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

今湖北省江宁县。

县。

3、一日还:

一天就可以到达。

帮你理解

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引读欣赏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

要你做做

1、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熟读背诵这首诗。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3、估客行

李白

海客乘天风,

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

一去无踪迹。

【注释】

估客:

出海经商的人。

譬如:

好象。

引读欣赏

商人随风漂流,驾船出外经商。

就像云中的飞鸟,一去就再也找不到行踪。

要你做做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能熟读这首诗并背给家里人听。

3、根据诗的意思试着配一幅画。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注释】

故人:

朋友。

西辞:

告别。

 烟花:

阳春。

孤帆:

孤舟。

远影:

消失。

惟见:

只见。

帮你理解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

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引读欣赏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要你做做

1、理解有关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5、赠花卿

杜甫

锦 城 丝 管 日 纷 纷,

半 入 江 风 半 入 云。

此 曲 只 应 天 上 有,

人 间 能 得 几 回 闻?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河南巩县人。

他曾官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唐代伟大诗人。

杜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注释】

  1、花卿:

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

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卿:

尊称。

  2、锦城:

四川省成都市。

丝管:

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纷纷:

繁多而纷乱。

此处应是“繁盛”之意。

  3、半入江风半入云:

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

“半入”并非各半。

4、天上有:

以仙乐比之。

5、几回闻:

听到几回。

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帮你理解

  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

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

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

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要你做做

把握诗的内容,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熟读背诵这首诗歌。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6、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注释】

三分国:

三国鼎立。

 

石:

石头。

帮你理解

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引读欣赏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要你做做

有感情地诵读全诗,理解诗意,并背会这首诗。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7、绝句

杜 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于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注释】

江碧:

碧绿。

逾白:

洁白。

山青:

山色青翠。

今春:

今年。

何日:

什么时候。

帮你理解

此诗杜甫入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引读欣赏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

要你做做

理解有关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8、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多方面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揭露了政治弊端。

语言通俗易懂,在平淡中见神气,并善于叙事。

引读欣赏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

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

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

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

“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

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

要你做做

1、能熟读这首诗并背给家里人听。

2、根据诗的意思试着配一幅画。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注释】

天平山:

在今苏州市西二十里。

闲:

形容水自由流动的样子。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

“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

帮你理解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

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

引读欣赏

译文:

白云缭绕,青山翠绿,白云泉水日夜流;白云飘荡,泉水淙淙,自由自在乐悠悠。

问泉水,你何必迫不及待奔不休?

须知道,人间本已烦恼多,你推波助澜为哪头?

请你读读

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并能背诵。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注释】

解:

知道。

浮萍:

池塘里的水草。

帮你理解

这首诗写出了小孩的贪玩和天真。

此诗描写孩子的天真无邪。

小娃撑着小船,到池上去偷采白色的莲篷。

他们还不会隐藏自已的踪迹,在浮萍上留下一条明显的水路。

引读欣赏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请你读读

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并会背。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11、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注释】

1.元二:

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

出使。

3.安西:

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

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

早晨下的雨。

6.浥(yì):

湿。

7.客舍:

旅店。

6.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帮你理解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引读欣赏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清晨的春雨/洗净了渭城的尘埃/客舍外青青杨柳/清新可爱/请再饮一杯美酒/此地一别啊/阳关外岂有故人再来。

要你做做

1、体会诗人情感。

2、收集自学有关王维的诗篇。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注释】

坞wù:

船坞,停船的地方。

    

洲:

水中的陆地。

    

蒿:

撑船的工具。

帮你理解

这首诗语言朴实,通俗易懂,诗人用简洁朴实、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了一幅悠闲自在的生活画面。

引读欣赏

我每天出去采莲,水洲温长,时常忙到日落才回家。

撑蒿时,水花呀不要溅起,只怕沾湿了我的红衣衫。

要你做做

1、认真读读诗,把握诗的内容,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熟读背诵这首诗歌。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13、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白川东到海,和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因政见不合,隐居十五年不出,最后忧愤成疾而终。

 

【注释】

净慈寺:

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

作者的朋友。

四时:

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

宋代俗语,特别的。

帮你理解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要你做做

1、了解有关字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情感。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注释】

秋浦歌:

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缘:

因为。

个:

这样。

秋霜:

指白发。

帮你理解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排挤。

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引读欣赏

为什么白头发几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

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要你做做

1、把握诗的内容,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熟读背诵这首诗歌。

二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

【注释】

凌寒:

冒着严寒。

遥:

远远的。

为:

因为。

暗香:

指梅花的幽香

帮你理解

《梅花》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

引读欣赏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要你做做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并背诵。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二年级国学教材(下册)

1、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注释】

惠崇:

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芦芽:

芦苇的幼芽,可以吃。

上:

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

 帮你理解

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

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引读欣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要你做做

1、春天刚来到时,细心寻找哪些景物反映了初春天气的特点。

2、会背诵这首诗。

 

二年级国学教材(下册)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濛 雨 亦 奇。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

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注释】

潋滟:

水波流动的样子。

方好:

才显得美丽。

空濛:

烟雨茫茫的样子。

西子:

西施,春秋末期越国的绝代美女。

淡妆浓抹:

梳妆打扮或者淡雅或者艳丽。

亦:

也。

  奇:

指景色奇妙。

欲:

想要。

   相宜:

合适。

  

帮你理解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引读欣赏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要你做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这首诗的大意。

二年级国学教材(下册)

3、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

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

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

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注释】

1、日:

农历正月初一。

 

2、岁除:

一年过去了。

3、屠苏:

屠苏酒。

4.曈曈:

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帮你理解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引读欣赏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

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要你做做

1、自学有关王安石的诗篇。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二年级国学教材(下册)

4、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注释】

示儿:

给儿子们看。

但:

只。

中原: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

对祖先的祭祀。

乃翁:

你的父亲。

帮你理解

《示儿》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引读欣赏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的老子!

要你做做

1、体会诗人情感。

2、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二年级国学教材(下册)

5、春日

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

(一作仲晦),江西婺源人,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注释】

胜日:

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

游春,踏青。

泗水:

河名,在山东省。

东风:

春风

等闲:

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帮你理解

这首诗通过描写泗水河边的春天美丽的景象,赞美了春天无限的生命力,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奋发图强的远大志向。

“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准确地反映出了春天的特征,成为千古名句,常常被人用来形容一派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引读欣赏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来到泗水边寻赏佳景,无限的风光景物就像刹那间焕然疑新。

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万紫千红,到处是春天的美景。

要你做做

1、分析诗中哪些词你认为用的最好?

2、把这首小诗背给小朋友听。

二年级国学教材(下册)

6、悯农

李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