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65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docx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调研报告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理学院材料工程120班陈继文

摘要:

为了适应就业市场规律,让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大军中正确的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道路,我们利用暑期时间自发组织了本次“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的两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调查方式,对安徽省石英砂质量及监督检验中心企业内部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展开了全方面的调查,最终对所的资料整理、分析,归纳出当今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以及现今各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企业;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地方高校面临人才目标的转型,而对于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就业问题又长期存在,为了更好的建设我国现代化事业,提高综合国力,只有了解了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录取标准,才能更好的帮助高校学生在校丰富、充实、完善自己,达到录用标准,早日成为一名适合自己、适合企业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校毕业生走入理想岗位和企业招收到满意人才的双赢局面。

本文依据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对现今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调查背景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分析

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目标与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而本计划的实施方式之一便是高校的扩招,近年来,随着全国各所扩招之风的掀起,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走向了梦想中的大学,毫无疑问,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入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发展经济,拉动内需。

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等等。

但凡事均具有两面性,高校扩招也带来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最不容忽视的,便是它致使现如今的高校毕业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由于改“精英式教育”而实行“大众化教育”,办学力量分散,教育资源分散,迫使高校的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

在大众化教育的猛烈冲击下,突出体现在高校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具备上,很多高校毕业生尽管顺利完成大学四年学业,通过了学校的各种考核,但自身所具备的最起码的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如,专业基础知识、团队协作精神、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等。

这些基本能力的不健全很好的概括了当今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特点。

(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高校毕业生共同的努力。

据报道,2010年总共有630万高校毕业生毕业,就业压力之大,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之多可想而知。

随着改革的不断开展,我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由原来的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

这就使得毕业高校毕业生数量远远超了社会的需求数量,因而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而过多的毕业生与不足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还在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1、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

(2)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2、从用人单位角度看:

(1)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高校毕业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

首先,学历要求更高。

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

从近年来各地举办的人才供需交流会以及人才市场的招聘成功率来看,尽管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还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计划,但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可以明显感到的变化。

3、从学生角度看:

(1)由于各地经济形势不同的影响,高校毕业生想找到一

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

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

目前的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专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

(2)除了所需的“硬件”外,高校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

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使得部分高校毕业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

总的来说,现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较为严重的供求失衡现象,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是前所未有的严峻。

二、调查研究的设计、实施及分析

(一)调查方式的设计

本次调查活动为了全面的了解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并希冀以此作为当代在校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处事规范,特采用了多种调查方式,具体调查方式如下:

1、网上调查

在活动准备阶段,我们利用互联网,一方面通过权威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了解企业的招聘要求和用人标准,整理成备用资料;另一方面,登陆调查活动的实施地点的官方网站,主要对该企业的运行模式和招聘的大致流程及要求进行浏览,并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为接下来的活动实施做准备。

2、问卷调查

企业由于在某些方面对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不好当面说或者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准确地表达出他们真实的想法,所以此时我们采用了问卷的形式,更在于该种方式更能有效的、大面积的反映出企业的招聘情况。

在调查方式的实施阶段安排在活动的实施阶段,问卷调查采用了自填式问卷调查表。

3、访谈调查

在活动的实施阶段,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缺陷和更为深入,全面具体的对企业招聘信息的准确获取,于是增加了直面访谈的调查方式。

(二)调查样本及对象的设计

为了使问卷调查得出实用性的结果,既不会让数据处理起来繁多而杂,也不让结论过于简单,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经商量,研讨,把问卷调查样本容量定为50,问卷调查的问题题数设计为9;

由于时间和诸多方面问题,我们只在所调查企业访谈某一位资源部领导,调问题题数为7,时间安排在30分钟左右。

(三)调查的实施全过程

实际上,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在不同程度对我们活动的展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各位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一切困难,终于不负众望,顺利的完成了本次的社会实践。

现将活动实施阶段的全过程总结如下;

准备阶段:

作为本组的负责人,我毅然肩负起一名组长的责任,在7月10日,我和几位组员一起,上网查找实践地点(安徽省石英砂及制品质量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安徽质检)的相关资料,得知安徽质检是一家以石英砂、食品为主体的监督检验企业,该企业内部运行模式合理、规范、有序,各部门人员分工明确,能够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发挥至最大化。

正适合我们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也了解了该企业的规模以及石英砂相关检测流程。

最后我们整理所得资料,相约次日前去该企业。

实施阶段:

7月11日上午,我们组所有人到达该企业,经相关工作人员许可和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安徽质检的内部,然后我们来到了人力资源部,和其中的孙主任进行了简单的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和需求,顺利地获得了孙主任的许可,这着实让我们感到很高兴和欣慰。

下午,我们在孙主任所说的时间、地点,对企业内部员工发放问卷调查表,共发放了50份调查表,由于某些原因,收上来48份,回去后,在晚上我们对48份问卷调查表上的信息,认真地作了整理、分析。

7月12日,我们派出一名组员,以小组代表的身份,向人力资源部的孙主任预约,经过双方的不断协调、安排,在不影响对方工作的条件下,最终得到了孙主任的同意,访谈时间确定在13日下午3点~4点,地点为孙主任所在的办公室。

7月13日上午,我们主要对下午即将到来的访谈调查尽可能的作准备,大的方面包括进一步细致化、合理化访谈问题、访谈时间,访谈摄像的准备,还有访谈场景的模拟演练等;小的方面包括访谈者心理情绪的调整,一些在访谈过程中的意外应对策略等,在自认为准备成分后,我们下午信心饱满的早早来到了孙主任的办公室。

在访谈的一开始,我还有点紧张,毕竟以前是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来完成这所谓的访谈活动的,渐渐地,在孙主任的和风细雨的交谈下,我慢慢地进入了状态,言语间愈发透露着自信,交谈顺利地进行着……约半个小时后,终于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这次的直面访谈活动,结束时,孙主任说了很多鼓励我们的话和做人的道理,有的是学习中的,有的是生活中的,让我们受益良多……

在千恩万谢孙主任以及相关领导后,我们念念不舍的离开安徽质检,同时也结束本次实践活动的准备和实施阶段。

(四)调查材料的统计及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1.所调查企业员工工作时间少于一年的占23%,一年与三年的占33%,三年到五年的占40%,五年以上的占4%,且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

2.企业员工普遍具备的学历为本科,也有少量的专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从调查所得数据来看,该企业在进行招聘时,更多的是对本科生的选择,很明显,作为该企业核心力量的本科生,作出的贡献自然是无法估量的,该企业内部员工学历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3.从员工的回答来看,该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主要对高校毕业生自身学历、学校名气、专业对口、职业资格证书、个人能力、实践经验、人际关系、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等方面进行考核。

其中工作经验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对口、人际关系的考核则是重中之重,同时也对高校毕业生其他综合素质包括是否拥有自己的主见,并能客观有原则地对待他人的意见,是否具有野外工作能力,如能准确地进行样品采集,能顺利地进行野外观测,是否超具备学习能力,能自觉的学习,安全防范意识,是否能够独立地开展工作,并能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等等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

 

4.过一半以上的员工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并努力工作,对以后的前途事业充满憧憬和希望;

综合观之:

该企业内部在人力资源分布上,呈现出适当、均衡、合理的运行模式,主导力量是占多数的均年龄位于30岁附近的本科学历的员工,人力资源呈现年轻化趋势,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很好地分配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段的人才进行相关的操作,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发挥至最大化,使得物尽其力,人尽其用。

在高校毕业生的招聘要求上,企业领导一律遵循实践能力、专业对口、创新能力、专业对口,人际关系为主导,自身学历、学校名气、职业资格证书、个人能力、心理素质为辅的招聘准则,对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日渐多向化,全面化,整体化,换言之,高校毕业生想在毕业后,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得到优秀的就业资源,综合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

三、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

(一)相比而言,高校毕业生自身能力有待改进的方面

1.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毕业生社会经验普遍不足。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达83.67%的企业员工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而且,在这一点上,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

显然,这是目前高校毕业生竞争力缺乏的普遍性原因。

 针对企业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高校毕业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

高校毕业生对自身劣势的认识与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评价之间的契合,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高校毕业生自我认识的理性与客观。

 

2.高校毕业生的人际关系

高校毕业生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待拓展。

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尽管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了整个用人环境的公正、公平,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例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相关领导和占所调查员工一半以上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3.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

毫无疑问,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平和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精神越来越成为企业考量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毕业生竞聘成功的重要砝码。

在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保持平和心态、端正就业观念无疑也成为一项重要因素。

在人才市场可以看到很多招聘说明上有诸如“热情大方、活泼开朗”,“有事业追求,勤奋好学”,“学习力、创造力强,不甘平庸”,“热心于建功立业,不过多的追求金钱待遇”等要求。

安徽质检的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我:

“‘工作态度是否端正’,这是我们评价员工工作的标准之一,在给一个员工做评语时也都常常有‘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工作态度端正、积极主动’等话语。

”许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会通过观察形象和交谈来确定求职者的工作或人生态度。

诸如“对这个行业有兴趣吗?

”、“对未来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吗?

”、“你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工作时的艰辛及不如意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吗?

”、“你对工资待遇有很高的要求吗?

”等,这些都是通常会问的问题。

我们走访的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致认为:

一个人的心态是否端正,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发挥出多大的专业水平,能创造多大的业绩,也决定了他在企业中的位置和发展前途。

不过分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保持平和的心态,把自己岗位上的职责做到最好,这是敬业的一个基本要求。

只要拥有良好的心态,你的才能和贡献总会被上层发现,合理回报自然也会来。

4.高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 

现阶段高校毕业生思维模式僵化,不活跃,缺乏创新、创造能力。

一些公司找的是具备学习者的质疑能力、并且随时愿意学习新事物的人,常常不刻意追求是否党员和学生干部,最主要的是看毕业生的能力和潜力,对一些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强的岗位,还要在面试的基础上进行笔试,就一些行业里的最前沿问题,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范围和深度进行考察,主要看他是否具有关注最新技术的意识以及在工作中是否具有研发能力,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有潜力的人才更具有创造性,发展的机会更大。

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有发展动机者往往会得到企业的录用。

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智慧型人才是公司最看重也最倚重的,因为他们永远会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

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和产业特别欢迎的是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的人才。

(二)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措施

1.社会方面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收集有效岗位需求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定期向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公布。

明确的市场需求信号不仅能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而且将有效引导教育部门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教育部门应根据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专业设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高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设计时要有市场需求导向,而目前很大的问题是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清晰的表达,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缺乏有力的人才规划和信息发布,现有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认证工作脱离现实,效度较低,没有明确的市场需求信号就很难指导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2.学校方面

(1)拓展渠道,发布信息

(2)加强联系,开拓市场

(3)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引导

3.个人方面

(1)明确自己的优、劣势

高校毕业生应该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有明确的认知,从而扬长避短。

高校毕业生最大的特点是可塑性强,可以在任何的岗位中发挥自己,调整自己。

其次,应届生善于学习,对不懂的东西学习欲望比较强。

工作过的人很容易保持一种惯性,只熟悉自己相关领域内的工作,对自己不熟悉的部分认知力减弱。

(2)提高个人专业知识水平

先确定好自已的学习目标,并有先后次序的加以安排,由浅入深地学习。

可以在掌握课本的前提下,自学一些中高级书籍的知识,不懂的就问。

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考一些相关的证书、从事科学实践获得一定科研成果、或编写文章作品来证明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3)注重实践能力

如果求职者的知识仅局限于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很难就业的。

比如学营销的毕业生,却从未销售过产品;学管理的毕业生,不能拿出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学计算机却连一些简单程序都编写不了。

这样的“人才”,显然不会受到青睐。

因此高校毕业生应该多争取一些实践机会。

(4)积累工作经验

阅历和工作经验不是从书本上能获得的,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能力是用人单位对此十分看重的。

应届毕业生在校、在社会的实践经验,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有偿还是无偿都是工作经验的一部分。

高校毕业生应该多留心身边的机会,多参加社团、班级活动,组织策划大型活动等,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

 

(5)人际关系的建立

通常认为人脉关系的形成往往依托于家庭关系背景,其实它的另外一部分可能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

因此,积极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6)培养良好的心态

为了无所畏惧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不得不在大学期间,时刻留意自己心态的培养,从调查结果来看,未来高校毕业生在面临招聘时,心理素质的考核将占据不容忽视的作用。

高校毕业生可以念大学期间,勇于面对一次次学习、生活上的挑战,不断磨砺自己的心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自己在以后的就业大军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谢作诗,杨克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J].教育研究,2007,(4).

2.杨河清,李晓曼.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需求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人才,2008,(13).

3.孙秀华.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7)

4.2004年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J]山东论坛,2006,(6)

5.张高辉,高耀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M].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6,(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