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869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1、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应认真在密封线外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

H-1C-12N-14O-16F-19S-32Na-23Mg-24Al-27Cl-35.5Ba137

第I卷(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下列分类肯定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⑤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所有氧化物分为酸性、碱性和两性氧化物

A.①③   B.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3.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温度 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2

A.全部B.①②⑤C.②D.②③

4.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较高能量的反应物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B.升高温度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途径

D.增大压强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浓度

6.反应A(g)+2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

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C.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无影响

D.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减小,E2不变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打开汽水瓶时,有大量气泡溢出

B.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一定量铁粉

C.氨水应密闭保存于低温处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8.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3Y(g)

2Z(g) ΔH<0。

下图表示该反应

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

的初始加入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加入催化剂B.t3时降低了温度

C.t5时增大了压强D.t4~t5时间内转化率一定最低

9.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2Y

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B.40%C.50%D.65%

10.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任意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都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相同条件下,大小相等的铝片与浓硫酸反应比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大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且都为0

D.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性质

11.可逆反应2NH3

N2+3H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2nmolNH3②单位时间内生成3molH≡H键

的同时消耗6molN-H键③用NH3、N2、H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

2∶1∶3④各气体的浓度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12.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

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13.将V1mL1.0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4.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和过氧化氢(H2O2)为动力源。

已知1g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0.05kJ的热量。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肼作还原剂

B.液态肼的燃烧热为20.05kJ·mol-1

C.该动力源的突出优点之一是生成物对环境无污染

D.肼和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H4(l)+2H2O2(l)===N2(g)+4H2O(g)ΔH=-641.6kJ·mol-1

15.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s)+H2O(g)

CO(g)+H2(g)ΔH1=akJ·mol-1

②CO(g)+H2O(g)

CO2(g)+H2(g)ΔH2=bkJ·mol-1

③CO2(g)+3H2(g)

CH3OH(g)+H2O(g)ΔH3=ckJ·mol-1

④2CH3OH(g)

CH3OCH3(g)+H2O(g)ΔH4=dkJ·mol-1

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反应CH3OH(g)

CH3OCH3(g)+

H2O(l)的ΔH=

kJ·mol-1

D.反应2CO(g)+4H2(g)

CH3OCH3(g)+H2O(g)的ΔH=(2b+2c+d)kJ·mol-1

16.将固体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达到平衡时,

,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B.16C.20D.25

17.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

,在相同温度下发生

反应:

,并达到平衡。

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

的体积分数为﹪,则乙容器中

的体积分数()

A.等于﹪B.大于﹪C.小于﹪D.无法判断

18.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19.已知:

①4NH3(g)+5O2(g)

4NO(g)+6H2O(g)ΔH1=-905.5kJ·molˉ1

②N2(g)+O2(g)

2NO(g)ΔH2

一定条件下,NO可以与NH3反应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反应如下:

③4NH3(g)+4NO(g)+O2(g)

4N2(g)+6H2O(g)ΔH3=-1625.5kJ·molˉ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使用催化剂,ΔH1减小

B.反应②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C.反应③一定能自发进行

D.反应③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v(正)、v(逆)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

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kJ·mol-1

B.含20.0g的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

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ΔH=-57.4kJ·mol-1

C.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

D.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铜质搅拌棒代替玻璃搅拌棒会导致所测定的热量偏低

 

第Ⅱ卷(共40分)

21.(10分)

I.

(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则表示

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

5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kJ的热量。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联氨(又称联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①2O2(g)+N2(g)=N2O4(l)△H1

②N2(g)+2H2(g)=N2H4(l)△H2

③O2(g)+2H2(g)=2H2O(g)△H3

④2N2H4(l)+N2O4(l)=3N2(g)+4H2O(g)△H4=-1048.9kJ/mol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_______________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

(一)甲同学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时,将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③,并按下表中物质的量进行实验,记录下的时间数据是16s、28s、33s。

试管

编号

加3%

Na2S2O3

加H2O

加H2SO4

(1∶5)

出现浑浊

时间

3mL

3mL

5滴

33s

4mL

2mL

5滴

28s

5mL

1mL

5滴

16s

(1)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同学同样进行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的有关实验,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见表格),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

序号

反应温

度/℃

参加反应的物质

Na2S2O3

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0

10

0.1

10

0.1

0

B

20

5

0.1

10

0.1

5

C

20

10

0.1

5

0.1

5

D

40

5

0.1

10

0.1

5

(1)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在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在比较某一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的变动和干扰,即需要控

制好与实验有关的各项反应条件,其中:

能说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是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教材中利用了出现黄色沉淀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请你分析为何不采用

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大小进行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2.6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ΔH=-49.0kJ·mol-1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第10min,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在这段时间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2)如果在某一时刻保持温度不变,只改变浓度,使c(CO2)=1.00mol/L,c(H2)=2.00mol/L,c(CH3OH)=c(H2O)=0.80mol/L,则平衡________(填写序号)。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d.无法确定平衡移动方向

(3)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升高温度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d.再充入1molCH3OH(g)

(4)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O2与H2能够合成许多物质,如甲醇、烃类、二甲醚等,但反应体系中若混入杂质,则反应很难进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1molNO2和1mol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0.5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3H2(g)

2NH3(g) ΔH<0,

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200

300

400

K

K1

K2

0.5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________K2(填“>”、“=”或“<”)。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b.v正(N2)=3v逆(H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400℃时,反应2NH3(g)

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值为________。

当测得NH3和N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和2mol、1mol时,

则该反应的v正(N2)________v逆(N2)(填“>”、“<”或“=”)。

 

太康一高高二第一次考试化学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A

C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B

B

C

C

C

A

C

D

 

每空2分

21.(10分)I

(1)CH3OH(l)+

O2(g)===CO2(g)+2H2O(l)ΔH=-725.76kJ·mol-1

(2)C2H2(g)+

O2(g)===2CO2(g)+H2O(l)ΔH=-1300kJ·mol-1

(1)NaClO+2NH3=N2H4+NaCl+H2O

(2)△H4=2△H3-2△H2-△H1;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写一条1分)

22.(10分)

(一)

(1)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S2O32-+2H+==S↓+SO2↑+H2O

(2)

(1)D 

(2)B和D (少选0分)

(3)SO2可溶于水,测定不精确(或:

实验装置较复杂,不易控制)

23.(10分)

(1)0.03mol/(L·min) 9.8kJ

(2) b (3)cd(少选给1分,见错0分)

(4)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失去活性)

24.(10分)

(1)NO2(g)+CO(g)===CO2(g)+NO(g)ΔH=-234kJ·mol-1

(2)?

¨¦¨′> ?

¨¦¨2c ?

¨¦?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