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719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教案.docx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教案】

2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12个字。

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注意“腻”字是鼻音n;从字形上来说,“腻”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褐”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要结合词语来进行。

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沸腾”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

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本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

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

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

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

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

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板书课题:

腊八粥)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板块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

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腊粥腻咽匙搅稠肿熬褐缸脏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

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汤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腊八粥感觉沸腾何况搅和资格可靠罢了要不然

猜想肿胀惊异粉碎总之染缸解释浪漫奈何

(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3.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示例:

生1:

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生2:

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

生3:

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时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

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教师小结:

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文整体的把握,为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

板块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教师提问:

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3.细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4.学生交流。

(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

(2)抓住重点词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是什么样子的,从“叹气”一词体会运用拟人的写法的好处,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5.指导朗读,指名学生读。

6.小练笔: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

再读读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的铺设,吊起学生的胃口:

是怎样的粥有这样的魅力?

从而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腊八粥》,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2)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诱人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自然段,那么第2~19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交流:

等粥、喝粥。

(板书:

等粥、喝粥)

课件出示

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析八儿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体会八儿的心情。

(板书课题:

腊八粥)

【设计意图】孔子说:

“温故而知新。

”在学习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

板块二精读感悟,品析形象

过渡:

美味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都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的人中的一员。

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

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盼粥。

(1)默读第2~8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品读你画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

八儿真的饿了吗?

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板书:

迫不及待)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

”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问句?

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

(板书:

苦苦等待)

(3)过渡:

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粥一旦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

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

后来又想怎么分?

为什么变卦了?

(体会八儿的馋嘴、可爱)

课件出示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

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

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2)“孥孥”是什么意思?

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4)过渡:

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

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枣都是什么样的?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

(板书:

妙极了)

4.看粥。

(1)教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

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时,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此时的心理?

(板书:

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课件出示

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3)找出关键词和第13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品读描写八儿的语句,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通过交流促读,读中交流,交流中读,使学生在读悟中探究人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三感悟表达,拓展阅读

1.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八儿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吗?

(板书:

喝粥)

课件出示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

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指名学生读。

(2)喝到了妈妈煮的腊八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

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八儿的语句。

(3)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八儿喝了腊八粥之后的心理?

(板书:

满足)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练笔:

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喝腊八粥的情景。

4.一枚大得吓人的赤枣,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的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5.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

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6.名家阅读:

推荐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设计意图】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1.突出主体,注重层次。

在教学中,我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读中感悟,悟中品情,引导学生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孩子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方式,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这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从而能更清晰地理解课文。

2.主线清晰,细节生动。

为了分析作者如何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从八儿的心理变化这一线索入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和“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体会八儿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再用同样的方法感受八儿从“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让孩子们轻松地感受到一个孩子那天真和嘴馋的情形,进而能感受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朗读训练,读出个性。

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来体会文章的内涵。

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如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对话读等。

不仅要让学生读出感受,读出情感体验,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过程,还要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