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100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docx

山西中考面对面语文书外书课标21篇文言文综合训练

第三节课标文言文综合训练

(一)山西2016未考课标篇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

B.必以分人自非亭午夜分

C.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D.曹刿请见才美不外见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人不知而不愠(wēn),不亦君子乎?

/博学而笃(dǔ)志。

(《论语》十二章)

B.下视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

(《曹刿论战》)

C.初为霖(lín)雨之操。

/更造崩(bēng)山之音。

(《列子》一则)

D.朝服衣冠,窥(kuī)镜。

/时时而间(jiàn)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

(《论语》十二章)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曹刿论战》)

C.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也。

(《富贵不能淫》)

D.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马说》)

4.下列句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列子》一则)

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冥。

(《醉翁亭记》)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河中石兽》)

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书写错误的一组选项是(3分)()

A.祇褥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糟枥之间(《马说》)

B.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C.是非木杮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

D.怀民亦未寝水中藻、荇交横(《记承天寺夜游》)

6.下列句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一箪(dān)食,一瓢饮。

(《论语》十二章)

B.往之女(nǚ)家,必敬必诫,无违夫子!

(《富贵不能淫》)

C.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D.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

(《醉翁亭记》)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或者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觥(ɡuānɡ)筹交错/树林阴翳(yì)(《醉翁亭记》)

B.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河中石兽》)

C.即加冠(ɡuān)/益慕(mù)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D.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执策(cè)而临之(《马说》)

8.下列句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B.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C.呕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醉翁亭记》)

D.吾日三省(xǐng)吾身。

(《论语》十二章)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论语》十二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曹刿论战》)

C.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记承天寺夜游》)

D.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再次)(《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思而不学则殆(疑惑)(《论语》十二章)

B.安居而天下熄。

(指战争平息,天下太平)(《富贵不能淫》)

C.未尝稍降辞色。

(颜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D.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念无与为乐者念:

考虑,想到(《记承天寺夜游》)

B.环滁皆山也环:

环绕(《醉翁亭记》)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等同,一样(《马说》)

D.时时而间进间:

中间(《邹忌讽齐王纳谏》)

1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钟子期辄穷其趣趣:

旨趣,意味(《列子》一则)

B.能面刺寡人之过刺:

指责(《邹忌讽齐王纳谏》)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

通晓(《马说》)

D.相与步于中庭步:

脚步(《记承天寺夜游》)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通“肢”,肢体(《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

设立帐篷(《河中石兽》)

C.山肴野蔌蔌:

菜蔬(《醉翁亭记》)

D.曲肱而枕之肱:

胳膊(《论语》十二章)

1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尔辈不能究物理究:

推究(《河中石兽》)

B.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记承天寺夜游》)

C.野芳发而幽香发:

散发(《醉翁亭记》)

D.才美不外见见:

通“现”,表现(《马说》)

15.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独行其道”中“道”意思是“道路”。

(《富贵不能淫》)

B.“执策而临之”中“临”意思是“面对”。

(《马说》)

C.“卒逢暴雨,止于岩下”中“卒”通“猝”,意思是“突然”。

(《列子》一则)

D.“旦日,客从外来”中“旦日”意思是“第二天”。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有朋自远方来/今齐地方千里

C.伯牙善鼓琴/王曰:

“善”

D.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B.择其善者而从之/民弗从也

C.温故而知新/公问其故

D.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

18.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表许可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古义:

目光短浅今义:

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富贵不能淫》)

古义:

成年男子今义:

女子的配偶

D.初为霖雨之操(《列子》一则)

古义:

弹奏今义:

拿,抓在手里

1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

古义:

粗劣今义:

疏通,疏散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古义:

案件今义:

监狱

C.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古义:

汤药今义:

事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今义:

无事可做的人

20.下列句中“闻”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听到(《醉翁亭记》)

B.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

C.卒或有所闻听说(《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D.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名,扬名(《出师表》)

21.下列句中“远”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有朋自远方来远方(《论语》十二章)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长远的,深远的(《曹刿论战》)

C.又弗如远甚距离远(《邹忌讽齐王纳谏》)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僻远(《岳阳楼记》)

2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C.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富贵不能淫》)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2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D.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河中石兽》)

B.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C.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列子》一则)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25.对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A.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D.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B.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C.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27.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二章)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愉快吗?

B.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河中石兽》)

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能找到。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他们的意思。

D.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8.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C.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

名字叫什么?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29.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章)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不相信他呢?

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呢?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C.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D.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3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列子》一则)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登上高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用够它一天吃的食材。

D.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醉翁亭记》)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

3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颓废地坐在众人之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马说》)

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

C.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列子》一则)

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一样。

3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D.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河中石兽》)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顺序;在原地的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了吗?

3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以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

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

下车去查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

C.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

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有点不自信,就又问他的妾。

34.下列选项中,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A.我站在左边或右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B.我站在旁边,对老师提出疑问,咨询其中的道理,弓着腰,侧身倾听。

C.我站在旁边,提出疑问,询问其中的道理,弓着腰,侧身请教。

D.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咨询其中的道理,弓着腰,侧身倾听。

35.下列各项中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A.已经这样了,天下的大事,但是只知道其中一个,而不知道另外一个深层含义的人很多。

B.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

C.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却是只知道表面的现象,不懂得更深层的道理的人很多啊。

D.那么天下的事,就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人太多了。

36.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十二章)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衰竭了。

C.尝趋百里外,从乡之选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我)尝试跑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太阳出现而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是显得昏暗了。

37.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劝人珍惜时间。

B.“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

其间”一句仅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作者求学信念的坚定。

C.“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的统治者的讽

刺以及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

逼真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

38.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

悠闲以及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齐国强于燕赵韩魏,写出了出齐王纳谏的成

果之大。

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一句动静结合,以树木之静对比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运用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

千古名言。

3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曹刿论战》采用补叙的叙述方式,说明了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

B.《富贵不能淫》语言平淡凝练,多运用讲道理来证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点。

C.《伯牙善鼓琴》多运用语言描写,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刻画人物形象。

D.《马说》一文托物寓意,中心明确。

作者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

4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日暮而归时,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抒情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

的主旨。

B.《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使用对比表现手法,叙议结合,突出中心,说服力强。

C.《曹刿论战》中,作者极言鲁庄公之“鄙”目的是反衬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和善于把握作战时

机的人物形象。

D.《邹忌讽齐王纳谏》运用了三层排比的手法,这三层分别是“妻、妾、徐公”“私我、畏我、有求于我”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4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曹刿论战》是一篇记述战争的佳作,文章取材精到,立意高远,旨在叙述战争经过,讲述历史经验。

B.《河中石兽》寓意于事,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

C.《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层次分明,从交代时间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到抒情点题,脉络清晰可见。

D.《醉翁亭记》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造句,音节铿锵,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4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里先虚后实,暗用了“月光如水”的比喻,点染

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B.《伯牙善鼓琴》一文结构紧凑,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领全文,再通过具体的情景围绕“善”

字一一铺陈,让人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C.《马说》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

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D.《河中石兽》一文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旨在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结尾只是一笔带过。

4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学习态度,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B.《邹忌讽齐王纳谏》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告诉人们:

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C.《富贵不能淫》以景春的话语开篇,论述了大丈夫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告诉我们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

正、站得直,为着一个正义的理想目标去奋斗。

D.《伯牙善鼓琴》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达了俞伯牙和钟子期心意相通、惺惺相惜

的深厚情谊,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4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马说》文字简短,结构精巧,脉络清晰。

从正面提问并进行论证,篇末点题,突出主旨。

B.《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是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君则的赠序节选。

作者现身说法,以切身经历勉励

马生勤奋学习,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C.《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节时,作者只用“亦未寝”三个字,略去相见时的对话,省

了不少笔墨,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紧凑。

D.《伯牙善鼓琴》一文中运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告诉我们真正的知音是彼此理解、心意相通的人。

4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以学习为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讲的是学习态度。

B.《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塑造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行动果敢,赏罚分明的明君形象,与此相似

的人物形象还有《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

C.“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相同。

D.人们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谱成了一首著名的乐曲《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既可比喻知音,也可比

喻乐曲高雅精妙。

4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公将鼓之”可以看出鲁庄公急躁冒进的行为,从而也印证了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观点。

B.《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期间,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

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河中石兽》通过描写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

想当然,应该正确分析,具体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D.《醉翁亭记》中,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

运用对比的手法

写出了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现状。

(二)山西2016已考课标篇

1.(2016山西)古诗文诵读,首先是读准字音。

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乡(xiàn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

B.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陶潜)

C.征蓬(pén)出汉塞(sè),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王维)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ɡ)否(pǐ),不宜异同。

(《出师表》诸葛亮)

2.(2016山西)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粘”,粘住。

(《木兰诗》)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

(《三峡》)

C.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3.(2016山西)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周敦颐)

(它)中间贯通,外形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一则)

只有通过学习才会知道这样做不值得,教师才能知道困难。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

相跳出水面。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庄子》一则)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4.(2016山西)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以江东二乔的命运影射国事,借

古讽今,可见诗人构思之奇特。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视觉上给人以齐整之

美,听觉上给人以音乐之美。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彻),影布石上”明写鱼,暗写水。

整句无一“水”

字,但澄澈的潭水如在眼前,这是典型的对比手法。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

概括,宛如中国山水画,寥寥几笔,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