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204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

《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镇污水处理规划.docx

镇污水处理规划

史官镇污水处理及再生能源利用项目规划(2011—2015)

史官镇位于白水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东接澄城县,西与纵目乡相交,南靠洛河,北与洛川县和黄龙县接壤,全镇辖14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82各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3万户,镇街道常驻人口31500人。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办公厅、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请报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草案的通知》要求,做好我镇2011-2015年污水处理项目,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史官镇76.05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确保水环境质量安全、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为我地区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基本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程;从经济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经济适用的、卓有成效的污水处理系统,为我镇城镇化进程提速和城乡统筹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

是连接城乡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桥头堡。

要关注民生,高度重视生活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围绕水环境安全,提高居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快污水设施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存质量需求。

2.坚持重点区域优先、人口密集优先的项目布局原则。

污水设施项目布局应根据全镇污水处理目标,突出重点,统一规划。

3.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

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应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区位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发展趋势、人均实际用水水平及污水排放现状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执行标准和处理工艺。

严格控制投资规模,防止照搬大、中型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模式。

4.坚持分类指导,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工艺的原则。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应结合建设投资、运行费用、有机物处理效果、脱氮除磷效果、运行管理方便程度、自动化程度、污泥产量和占地面积等8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比较。

二、规划目标(加水质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保护水环境安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目标,在统筹兼顾、科学预测、合理规划、控制投资的基础上,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增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高污水处理率。

到2012年,建设规模适当、投资适宜、排放达标的污水处理设施。

(二)阶段目标

2010~2011年,完成规划建设文本和项目可研。

2012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0.5万吨/日,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污水排放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2015年污水处理率达到90%的目标

三、需求预测

(一)人口增长预测

1.全镇城镇人口增长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战略实施,史官镇城镇化保持了较高的发展势头。

2008年,全镇城镇人口从2000年的2.3万人增长到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9%。

2010和2015人口预测

根据《史官镇城镇总体规划(2007-2020年)》,规划2010年全镇城镇人口将增长到3.15万;到2020年,城镇人口将增长到5万人。

为此,2008年至2010年,全镇城镇人口将保持年均5.87%的增长率,2010年到2020年则将保持年均2.95%的增长率。

考虑到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我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趋势,预测到2012年,我镇人口将增长到3.5万人,2015年将增长到4万人

(二)人均综合用水指标

为合理地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避免因建设规模过大带来的投资、运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综合全镇及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生活习惯及现状实际生活用水水平等因素,确定较为客观的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是十分重要的。

1.全镇城镇人口实际综合用水水平

根据《史官镇统计年鉴》2002-2007年的统计资料,近年来我镇城镇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波动,近年来略有下降的趋势。

其中,全镇人均综合用水量的波动范围为130-160升/日。

2002-2007史官镇城镇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升/日)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全镇

151.4

147.5

147.72

153.66

158.38

130.06

134.86

151.56

145.13

156.68

100.57

97.94

2.全镇城镇人口与用水人口关系

根据《史官镇统计年鉴》,分析2002年-2007年全镇城镇用水人口与城镇总人口的关系,可以看到,我镇用水人口在城镇总人口的比例基本上维持在66%左右。

至2007年虽有较大幅度提升,但仍有25.7%的城镇人口未在用水人口之中。

对部分的调查显示,有近30%的居民用水来自自取水。

3.人均综合用水指标预测

根据我镇城镇人均实际用水量、未来用水普及率的提高以及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预测2010年至2015年,人均综合用水指标为140升/日。

(三)污水处理需求量预测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和供排水的实际情况,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5%折减,其中日变化系数Kd取1.2。

经测算,2012年,按人口3.5万,人均综合用水量140升/日时,污水处理需求量为4900吨/日。

2015年,按人口4万人,人均综合用水量140升,污水处理需求量为5600吨/日。

2010-2015年污水处理需求量预测

预测人口

(万人)

综合人均

最高用水量

(L/P·D)

日变化

系数

折减

系数

处理

需求量

(吨/日)

2010年

3.5

140

1.20

0.85

4900

2015年

4

140

1.20

0.85

5600

四、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一)污水排水特点

一是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雨污不分、生活与工业污水不分,导致进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

二是发展变数较大,城镇化进程及区划调整可能导致其跳跃式的发展,污水处理规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政府财力不足,技术力量薄弱。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易于管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于项目建设后发挥其效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1.应满足经济、高效、节能和简便易行的要求。

2.应根据处理规模、进出水水质特性、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用地情况等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

3.应考察处理单位水量投资、削减单位污染物投资、处理单位水量电耗和成本、削减单位污染物电耗和成本、占地面积、运行性能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程度、总体环境效益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应切合实际地确定污水进水水质,优化工艺设计参数。

必须对污水的现状水质特性、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预测。

5.积极审慎地采用高效经济的新工艺。

对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新工艺,必须经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提供可靠设计参数后才能应用。

(三)小城镇污水处理推荐工艺

根据我镇污水特性、排放特点、受纳水体的功能要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支撑等因素,重点推荐以下几种污水处理成熟工艺。

1.复合型湿地塘床系统(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其脱氮除磷效率高、能耗低。

但利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地域特点,选择最佳工艺条件组合。

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

该工艺适用于荒地、地形坡度较大的小城镇或农村,以及利用城镇周边非建设用地。

预期处理效果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类排放标准。

该工艺的工程建设投资为800-1200元/吨,运行成本0.08-0.15元/吨,占地指标3~10平方米/吨。

适用规模100~2000吨/日。

2.人工快渗

人工快渗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水力负荷较高、处理过程不需投加药剂、污泥产量少、运行管理方便、易维护、抗冲击负荷强等特点。

预期处理效果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排放标准。

该工艺的工程建设投资为:

700-1500元/吨,运行成本小于0.2元/吨,占地指标为1~2.5平方米/吨。

适用规模为500~5000吨/日。

  

3.多集塘系统(稳定塘)

稳定塘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少,能耗低、运行管理简便等优点。

若综合利用,养殖水生动物和植物,更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是近年来我国着力推广的一项新技术。

主要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易受气温影响。

预期处理效果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类排放标准。

该工艺的工程建设投资为300~500元/吨,运行成本0.1元/吨左右,适用规模100~5000吨/日。

适于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便宜的小城镇。

4.折流式曝气生物滤池

折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具有投资少,占地小,出水质量高,污泥产量低,处理效果稳定,管理维护简单,适合各种地形条件等特点。

预期处理效果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类排放标准,部分指标可达一级A标准。

该工艺的工程建设投资为1000-1500元/吨,运行成本0.15-0.25元/吨,占地指标0.8~1.2平方米/吨。

适用规模为500~5000吨/日。

5.组合式多级生物膜

组合式多级生物膜处理系统具有投资少,反应器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工艺流程短,剩余污泥量少,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预期处理效果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类排放标准。

该工艺的工程建设投资为1000-1500元/吨,运行成本0.15-0.25元/吨,占地指标0.8~1.2平方米/吨。

适用规模为100~10000吨/日。

6.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沼气净化池处理工艺具有投资分散,不需财政负担;不需专用土地,无能耗,运行稳定,费用低,不需专人管理,使用寿命长,处理效果好等特点。

预期处理效果一般能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的二级标准。

该工艺的单位投资为30元/吨,运行费用低于0.04元/吨·日。

适合于2000吨以下的生活污水处理。

五、主要任务

(一)项目规划

根据镇政府规划,2012年前,将建成和完善全镇的污水处理设施。

根据污水处理需求预测,到2015年,需要建设污水管网9公里,服务人口5万人。

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满足全镇污水处理率2020年达到90%的目标。

(二)建设时间

从现在起到2012年,我镇将在2年时间里完成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为保证最大限度的保护水环境安全,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原则建设。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投资依据,取值依据,资金来源)

(一)估算指标

1.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估算指标

根据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按1600元/吨的标准估算。

考虑近几年的物价波动因素及史官镇以山地为主的地理特征,建设投资相对较高,故取1900元/吨(不含征地、拆迁等)。

2.污水管网测算及建设投资指标

根据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网长度按每万吨规模20-30公里估算,根据地域特殊,取上限,每万吨按30公里测算。

每公里投资按2005年实施标准,100万元/公里进行估算。

(二)投资估算

经估算,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600吨/日,新建污水厂配套管网9公里,需要建设投资1964万元。

其中,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投资1064万元元,污水厂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资金900万元。

(三)资金筹措

2011-2012年,污水处理项目需要建设资金1964万元。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七、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

史官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实现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善城乡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为确保污水处理规划的顺利实施,镇政府和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加大工作力度。

(二)积极推行BOT等建设模式,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采用BOT方式组建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不仅可以弥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还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平,解决污水处理厂目前面临的运行管理问题。

推行BOT等建设模式,使基础设施的运营镇场化,还能大大减轻地方政府的经济压力,既满足全社会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还能加快小城镇的经济发展。

国际上流行的BOT方式多为较大规模的项目。

由于小城镇污水厂规模较小、投资相对较少,因此组建专营公司应以国内大型环保企业或当地环保企业为主,筹措资金也应以企业和个人为主,这样可省去因引进外资而带来的一系列繁琐程序,使资金到位率更高。

此外,国内环保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较外商更有优势,对节省资金、提高效率大有裨益。

(三)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保证污水处理项目正常运行

为确保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建议尽快出台新的城镇污水收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镇、县政府要加大对供水企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改善我镇供水水质和供水状况,为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创造条件。

针对我镇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制定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充分调动污水收费征管单位的积极性,促使我镇污水收费征收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对凡在规定期限内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未达到规定水平的,财政对其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不再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不足以补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成本的,应结合本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成本制定最低收费标准,最低收费标准不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县政府应予以资金补贴,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四)加强监管,规范镇场监督体系

要进一步规范镇场监督体系,建立起政府组织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污水处理项目经营管理体制。

加强对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监督,逐步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评估制度,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

同时,要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

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验收、接纳等各个环节要实行规范管理。

对超过接纳标准的污水,依据排水户与污水处理厂的约定实行合同管理。

严格执行排水许可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排水行为。

 

史官镇污水处理及再生能源利用项目规划(2011—2015)

 

史官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