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六中高考生物基础复习三卷模拟题.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49284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合肥六中高考生物基础复习三卷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合肥六中高考生物基础复习三卷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合肥六中高考生物基础复习三卷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合肥六中高考生物基础复习三卷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合肥六中高考生物基础复习三卷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合肥六中高考生物基础复习三卷模拟题.docx

《安徽合肥六中高考生物基础复习三卷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合肥六中高考生物基础复习三卷模拟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合肥六中高考生物基础复习三卷模拟题.docx

…………○…………外…………○…………装…………○…………订…………○…………线…………○…………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度xx学校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分卷I分卷I注释

  一、选择题(注释)

  1.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

  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

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A.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2.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可调节胰液的分泌

  D.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3.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

  

(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4.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的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试卷第1页,总4页…………○…………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外…………○…………装…………○…………订…………○…………线…………○…………

  D.图2中c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5.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

  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6.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图甲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B.甲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

  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7.神经纤维MB段长于MC段,在M处给予电刺激,在

  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

  位变化,如上图所示,电流计指针()

  A.不偏转

  B.向左偏转

  C.向右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8.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处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9.下图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分布示意图,参与学生听课和做笔记的功能区至

  少包括()

  A.W区

  B.W区和V区

  C.S区和H区

  D.W区、V区和H区

  10.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内部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兴奋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反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外…………○…………装…………○…………订…………○…………线…………○…………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11.在反射弧中,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

  方向不能由()

  A.①→②

  B.②→①

  C.③→④

  D.④→③

  12.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

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的肌肉逐渐无

  力和萎缩。

下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若刺激Ⅰ处,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13.下面对突触和突触小体的理解,错误的是()

  A.突触一般涉及两个神经元,而突触小体只涉及一个神经元

  B.突触和突触小体都属于细胞内部的结构

  C.突触和突触小体都具有生物膜结构

  D.突触前膜是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共有结构

  14.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

  其原因是()

  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15.“脊髓灰质炎”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

  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脊髓灰质炎患者会表现出下

  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16.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17.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

  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

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18.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

  试卷第3页,总4页…………○…………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外…………○…………装…………○…………订…………○…………线…………○…………

  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A.可以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可以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

  19.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

  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

  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20.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

  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

  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c处的传递速度和在b处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试卷第4页,总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