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498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docx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

适用学科

高中物理

适用年级

高中三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

60

知识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动能;

(2)知道动能公式

,会用动能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会用动能定理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较困难,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什么是动能?

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运动物体可对外做功,质量和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强。

所以说动能表征了运动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

初中我们曾对动能这一概念有简单、定性的了解,在学习了功的概念及功和能的关系之后,我们再进一步对动能进行研究,定量、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及其与功的关系。

考点/易错点1、动能的公式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如何呢?

我们知道,功与能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

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运动而具有动能。

下面研究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能是多少?

如图:

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原来静止,质量为m,此时动能是多少?

(因为物体没有运动,所以没有动能)。

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物体发生一段位移s,得到速度v,这个过程中外力做功多少?

物体获得了多少动能?

外力做功W=Fs=ma×

由于外力做功使物体得到动能,所以

就是物体获得的动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

表示动能,则计算动能的公式为:

即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由以上推导过程可以看出,动能与功一样,也是标量,不受速度方向的影响。

它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焦耳(J)。

一个物体处于某一确定运动状态,它的动能也就对应于某一确定值,因此动能是状态量。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加深同学对动能概念及公式的理解。

试比较下列每种情况下,甲、乙两物体的动能:

(除下列点外,其他情况相同)

①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②物体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③物体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④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一半。

总结:

动能是标量,与速度方向无关;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考点/易错点2、动能定理的推导

将刚才推导动能公式的例子改动一下:

假设物体原来就具有速度v1,且水平面存在摩擦力f,在外力F作用下,经过一段位移s,速度达到v2,如图,则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与动能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外力F做功:

W1=Fs

摩擦力f做功:

W2=-fs

外力做的总功为:

可见,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增量。

其中F与物体运动同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增大;f与物体运动反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减少。

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物体动能的变化。

问:

若物体同时受几个方向任意的外力作用,情况又如何呢?

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结论并板书: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

表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用

表示物体初态的动能,用

表示末态动能,则动能定理表示为:

考点/易错点3、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动能定理是学生新接触的力学中又一条重要规律,应立即通过举例及分析加深对它的理解。

a.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

有的力促进物体运动,而有的力则阻碍物体运动。

因此它们做的功就有正、负之分,总功指的是各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又因为

=W1+W2+…=F1·s+F2·s+…=

·s,所以总功也可理解为合外力的功。

b.对该定理标量性的认识

因动能定理中各项均为标量,因此单纯速度方向改变不影响动能大小。

如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合外力方向指向圆心,与位移方向始终保持垂直,所以合外力做功为零,动能变化亦为零,并不因速度方向改变而改变。

c.对定理中“增加”一词的理解

由于外力做功可正、可负,因此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动能可增加,也可能减少。

因而定理中“增加”

一词,并不表示动能一定增大,它的确切含义为未态与初态的动能差,或称为“改变量”。

数值可正,可负。

d.对状态与过程关系的理解

功是伴随一个物理过程而产生的,是过程量;而动能是状态量。

动能定理表示了过程量等于状态量的改变量的关系。

考点/易错点4、动能定理的应用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及所研究的物理过程。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确定各力所做的功,求出这些力的功的代数和。

(3)确定始、末态的动能。

(未知量用符号表示),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

(4)求解方程、分析结果。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改变

B.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C.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但物体动能可能不变

D.物体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答案】BD

【解析】此例主要考察学生对涉及力、速度、加速度、功和动能各物理量的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的理解。

只要考虑到匀速圆周运动的例子,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B、D。

【例题2】

【题干】在水平放置的长直木板槽中,一木块以6.0米/秒的初速度开始滑动。

滑行4.0米后速度减为4.0米/秒,若木板槽粗糙程度处处相同,此后木块还可以向前滑行多远?

【答案】3.2米

【解析】设木板槽对木块摩擦力为f,木块质量为m,据题意使用动能定理有:

-fs1=

,即-f·4=

m(42-62)

-fs2=0-

,即-fs2=-

m42

二式联立可得:

s2=3.2米,即木块还可滑行3.2米。

【例题3】

【题干】如图,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物体沿光滑曲面从高为h1的A处运动到高为h2的B处,若在A处的速度为

,B处速度为

,则AB的水平距离为多大?

【答案】

【解析】A到B过程中,物体受水平恒力F,支持力N和重力mg的作用。

三个力做功分别为Fs,0和-mg(h2-hl),所以动能定理写为:

Fs-mg(h2-h1)=

解得

四、课堂运用

【基础】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5.3×102m时,达到起飞的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答案】

【解析】取飞机为研究对象,对起飞过程研究。

飞机受到重力G、支持力N、牵引力F和阻力f作用,如图所示

各力做的功分别为WG=0,WN=0,WF=Fs,Wf=-kmgs.

起飞过程的初动能为0,末动能为

据动能定理得:

代入数据得:

2、将质量m=2kg的一块石头从离地面H=2m高处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入泥潭并陷入泥中h=5cm深处,不计空气阻力,求泥对石头的平均阻力。

(g取10m/s2)

【答案】820N

【解析】石头在空中只受重力作用;在泥潭中受重力和泥的阻力。

对石头在整个运动阶段应用动能定理,有

所以,泥对石头的平均阻力

N=820N。

【巩固】

1、质量为0.3㎏的弹性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速度的大小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Δv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为()

A.Δv=0B.Δv=12m/sC.W=0D.W=10.8J

【答案】BC

【解析】由于碰撞前后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Δv=vt-(-v0)=12m/s,根据动能定理

2、在h高处,以初速度v0向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着地时速度大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小球下落为曲线运动,在小球下落的整个过程中,对小球应用动能定理,有

   

解得小球着地时速度的大小为 

【拔高】

1、一质量为 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

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点,如图2-7-3所示,则拉力F所做的功为()

A.mglcosθB.mgl(1-cosθ)C.FlcosθD.Flsinθ

 

【答案】B

【解析】将小球从位置P很缓慢地拉到位置Q的过程中,球在任一位置均可看作处于平衡状态。

由平衡条件可得F=mgtanθ,可见,随着θ角的增大,F也在增大。

而变力的功是不能用W=Flcosθ求解的,应从功和能关系的角度来求解。

小球受重力、水平拉力和绳子拉力的作用,其中绳子拉力对小球不做功,水平拉力对小球做功设为W,小球克服重力做功mgl(1-cosθ)。

小球很缓慢移动时可认为动能始终为0,由动能定理可得W-mgl(1-cosθ)=0,

 W=mgl(1-cosθ)。

2、如图所示,用细绳连接的A、B两物体质量相等,A位于倾角为30°的斜面上,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使A、B均保持静止,然后释放,设A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A受重力的0.3倍,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求B下降1米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1.4米/秒

【解析】解法一:

对A使用动能定理 Ts-mgs·sin30°-fs=

mv2

对B使用动能定理(mg—T)s=

mv2且f=0.3mg

三式联立解得:

v=1.4米/秒

解法二:

将A、B看成一整体。

(因二者速度、加速度大小均一样),此时拉力T为内力,

求外力做功时不计,则动能定理写为:

mgs-mgs·sin30°-fs=

·2mv2

f=0.3mg

解得:

v=1.4米/秒

五、课程小结

1.对动能概念和计算公式再次重复强调。

2.对动能定理的内容,应用步骤,适用问题类型做必要总结。

3.通过动能定理,再次明确功和动能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两个物理量的理解。

 

 

Welcome!

!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