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95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docx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docx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1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

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

(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

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

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

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

(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2

  一、创设情境,初知轻重

  师:

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动物?

(出示主题图)它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

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小熊、小猴贴画画跷跷板)从它们玩的跷跷板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轻重)

  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读题)小朋友小眼睛真亮,通过观察就看出谁轻谁重。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说一说

  如果老师和这位小朋友玩跷跷板,猜猜看会怎样?

如果这位小朋友和那位小朋友比呢,(身高、体重相差比较明显的两位小朋友)谁轻谁重?

一眼就看出谁轻谁重了,真能干!

(板书:

看)在咱们教室里哪两样东西相比你一眼就看出谁重谁轻的?

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相比,我们一眼就看出谁轻谁重的?

  教师出示两个盒子(蓝色盒子大而轻,盒子小而重)猜一猜哪个轻哪个重?

(请多名学生猜)请你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学生发现蓝盒子轻,黄盒子重)请多名学生验证。

  总结:

看来仅凭我们的眼睛来判断物体的轻重还不够,有时还需用手掂一掂。

(板书:

掂)

  2、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教师手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猜猜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

我们就用掂的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

请多名学生来用手掂一掂,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猜一猜数学书和口算训练哪个轻哪个重?

为什么同一本数学书刚才轻,现在又变重了呢?

(比较的东西不一样,结果就有可能不一样)

  (4)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

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什么轻,什么重?

(两名上前讲,多名学生座位上讲)(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点,把重的放低一些。

选两个结果不同的,打开文具盒看一看,揭示结果不同的原因)。

  请小朋友掂一掂自己带的物品,说说什么轻什么重。

(多名学生交流)

  3、称一称

  小熊和小猴子一边玩跷跷板一边唱歌,(小猴子和小熊玩跷跷板,1呀1呀121……)边上地小狗羡慕极了,小狗说:

“小熊,你让我玩玩吧,你这么重,都把小猴子翘到天上了,快让我玩吧!

”小熊说:

“好啊”小狗坐上跷跷板,一下就被翘得老高,小狗说:

“原来小猴子比我还重呀!

”小朋友,你知道谁最轻,谁最重?

  看来难不倒小朋友,可方老师碰到一个难题,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

谁轻谁重?

  掂一掂:

谁轻谁重?

  师:

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

谁能帮上忙?

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

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板书:

称)

  (4)出示天平秤。

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两边托盘里没有放东西或放一样重的东西时,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平平的。

哪边重指针就偏向哪一边)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谁能看出来?

为什么?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最后称一称

  说说谁轻谁重。

  小组汇报。

适时鼓励,其他同学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对汇报者给予评价。

  师总结:

对于重量很相近的物品,我们可以采用称一称的办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小猴子和小熊可佩服小朋友了,说你们是最棒的。

但是方老师想再考考小朋友,让其他老师看看咱们班的小朋友的出色表现。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2、奖励一个故事(音乐)。

(小熊、小猴子,小狗)

  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轻重粗细3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

  2.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教师准备:

天平、玩具两个、1个梨子、1个苹果、翘翘板一个、墨水盒两个。

  学生准备:

水果两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想认识吗?

(师出示圣诞老人和天线宝宝)。

两个好朋友来到公园坐翘翘板,仔细观察翘翘板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

天线宝宝那边沉了下去。

  师:

那为什么天线宝宝这边要沉下去,圣诞老人那边要翘起来呢?

  生思考:

因为天线宝宝更重。

  师引导生说完整的话:

天线宝宝要比圣诞老人重。

  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来学比轻重(板书课题:

比轻重)。

  二.讲授新课。

  1.感知轻重(用眼睛就能判断的轻重)

  ①师:

孩子们想做翘翘板吗?

想坐的孩子请坐直。

  请一生伸开双手来当翘翘板,老师和另一生来坐翘翘板,全班孩子用手势来表示翘翘板的变化。

  并请生来完整的说两句话。

(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师:

孩子们真能干,那你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找物体,并说出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掂一掂(用眼睛不好判断的)

  师左手拿一个蓝墨水盒,右手拿一个红墨水盒,(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请生猜猜谁重谁轻?

  生在下面有不同的答案

  师:

请认为他们一样重的孩子用手势告诉老师。

  请认为红墨水盒比蓝墨水盒重的孩子用手势告诉师。

  请认为蓝墨水盒比红墨水盒重的孩子用手势告诉师。

  师:

啊!

大家有不同的意见,那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判断呢?

(引出掂一掂)

  请生来掂一掂两个墨水盒,结果是:

红墨水盒比蓝墨水盒重。

  师:

这两个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墨水盒,为什么会有轻重呢?

  师打开两个墨水盒。

  生大笑,原来红墨水盒里有墨水瓶,蓝墨水盒里没有墨水瓶。

  师总结:

孩子们在生活中千万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欺骗,应该多亲身去体验感受一下。

  活动:

生拿出带来的两个水果掂一掂,掂完后自己小声的告诉自己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请生汇报,强调说完整的两句话。

  3.称一称。

  师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

  师:

小朋友们猜一猜:

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学生根据肉眼无法判断,因而会出现不同意见之间的冲突。

  师:

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究竟谁轻谁重?

  生:

用手掂一掂。

  (教师可把梨和苹果给这位同学,让他用手掂一掂。

由于两个水果轻重相差不大,所以手掂不容易比轻重。

  师:

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

(师出示天平称)

  师:

这是一架天平称。

我们利用它来比一比,苹果和梨究竟谁轻谁重?

  (师示范)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变化。

  生兴奋地说:

梨子比苹果重,苹果比梨子轻。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

因为放梨子这边沉下去了,放苹果那边翘起来。

  师:

孩子们真聪明。

  师继续演示天平,生说。

巩固练习。

  三.练一练

  1.练一练第一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学生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讨论。

  师提示:

是1个苹果和1个橘子相比较。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活动课,但上完课后我感觉孩子们根本没有动起来,仔细想了想,原因主要是出现在我的身上。

在设计课时,整个一堂课的主体思维是很清晰的,开课的生动有趣性也做到了,但是在本课的第二个活动环节上(掂一掂),由于我的准备不充分,以及口令不明确,造成了孩子们没有根本的动起来,活动就成了一种形式了。

既浪费时间,又没有起到它的效果,孩子们从这儿就开始精力分散了。

我的组织教学语言还得加强,对孩子的评价要做到生动有趣。

做到用语气语调的变化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