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981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物理试题

金北学校九年级物理模拟卷

满分:

90分时间:

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面是小明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总结的知识点,记录中有错误的是()

A.光导纤维是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B.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C.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核能是新能源

D.电磁继电器是通过控制低压电路的通断间接地控制高压工作电路通断的

【答案】A

【解析】解:

A、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来传递信息的,故A错误;

B、电视广播和移动通信都是用电磁波中的微波来传递信号的,因为微波传递信息量大。

故B正确;

C、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属于新能源之一,故C正确;D、电磁继电器的实质是一个可以自动控制的开关,是通过控制低压电路的通断间接地控制高压工作电路通断的,故D正确。

故选:

A。

(1)光导纤维是利用频率比较高的激光来传递信息的;

(2)电视广播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中的微波来传递信息的,因为微波传递信息量大;

(3)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属于新能源之一;

(4)电磁继电器是通过控制低压电路的通断间接地控制高压工作电路通断的。

这是一道学科综合题,考查了光纤通信、电磁波、核能、电磁继电器等。

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2.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答案】C

【解析】解: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

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3.近几年,如皋市的家用汽车保有量急剧攀升,导致市区道路拥堵日益加剧,以下说

法不正确的是()

A.发动机把燃料的化学能完全转化成了机械能和内能

B.及时清理后备箱的闲杂物品能够减少能源的无谓浪费C.排气管的黑烟在污染环境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浪费D.加油时能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A

【解析】解:

A、由于燃料不能完全燃烧,所以发动机不可能将燃料的化学能完全转化成了机械能和内能,故A错误;B、及时清理后备箱的闲杂物品可以减轻车的重力,可以节约能源,故B正确;C、黑烟是燃料不完全燃烧造成的,浪费了能源,同时还污染了环境,故C正确;D、加油时闻到汽油味是由于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

A。

(1)燃料不能完全燃烧;

(2)清理后备箱的闲杂物品减轻车的重力,可以节约能源;

(3)黑烟是燃料不完全燃烧造成的,污染环境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浪费;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均与汽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体现了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熟知相关知识即可顺利作答。

4.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做的功约1500J

B.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2s

C.普通自行车轮的半径约为1m

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120m/s

【答案】A

【解析】解:

A、初中生体重大约为50kg,重力G=mg=50kg×10N/kg=500N;一楼到二楼的距离约为3m;重力做功为W=Gh=500N×3m=1500J;故A正确;B、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B错误;C、普通自行车轮的半径约0.5m;故C错误;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120km/h,约33m/s;故D错误;故选:

A。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5.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C.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D

【解析】解:

A、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故B错误;

C、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如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

D。

(1)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如: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此类题目是考查多个声学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结合相关声学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6.汽车刹车原理图如图所示,连着刹车踏板的金属杆是一

根能绕O点转动的杠杆,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刹

车油受到挤压从而推动活塞向左移,活塞挤压刹车卡钳夹紧刹车盘产生摩擦力使车辆减速。

当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脚踩刹车踏板时,刹车踏板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刹车卡钳把刹车盘夹得越紧,摩擦力越大

C.连着刹车踏板的金属杆是费力杠杆

D.刹车盘的温度不会升高

【答案】B

【解析】解: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脚踩刹车踏板时,刹车踏板对脚也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B、刹车卡钳把刹车盘夹得越紧,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故B正确;

C、由图可知,O点为支点,活塞对金属杆的力是阻力,脚对刹车踏板的力是动力,且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这是一个省力杠杆,故C错误;D、刹车时,刹车卡钳夹紧刹车盘产生摩擦力使车辆减速,此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刹车盘的温度会升高,故D错误。

故选:

B。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受力物体的相反作用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等臂杠杆;

(4)克服摩擦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本题考查了能量转化、杠杆类型的识别、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和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关键。

7.如图是小马制作的神奇转框,框的上部中央与电池正极相连,下部紧贴在与电池负极相连的可导电的柱形磁体两侧,

金属框就能持续转动,以下各图与其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B.

 

C.D.

 

【答案】B

【解析】解:

在本实验中,铜线框之所以能够转动,是由于通电线框在磁场中受力,同电动机的原理相同。

A、是发电机的原理图,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A错误;

B、是电动机的原理图,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做成的,故B正确;

C、是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故C错误;D、是发电机的原理图,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D错误;故选:

B。

本实验利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因此,要有磁场的存在,同时还要有电流的存在。

这一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了解实验装置的结构,明确其工作原理,再进一步确定其性质和能量转化,是解答的关键。

8.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发动机的压缩冲程的示意图。

在活塞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

A.密度减小B.温度降低C.内能减少

D.分子热运动加快

 

【答案】D

【解析】解:

由图可见,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因此是压缩冲程;在这个冲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成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的内能,因此气缸内的汽油和空气混合物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故B、C错,D正确;

𝑚

在压缩过程中,质量不变、体积减小,由ρ=

可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的密度增大,故

A错。

故选:

D。

(1)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压缩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

(2)压缩冲程中,压缩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但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确定密度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体密度、温度、内能、分子运动情况的了解与掌握,能正确分析气门的开关和活塞的上下运动是解决此问题的突破口。

9.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重为G=50N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刀最低点,

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A.t1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

B.t2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

C.t2到t3时间内,小球的动能不断增加

D.t2到t3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小于弹簧减小的弹性势能

【答案】D

【解析】解:

A、t1时刻小球刚与弹簧接触,与弹簧接触后,先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弹力增大到与重力平衡,即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故A错误;B、t2时刻,弹力最大,故弹簧的压缩量最大,小球运动到最低点,速度等于零,故B错误;

C、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处于上升过程,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质量不变,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

D、t2~t3段时间内,小球和弹簧系统机械能守恒,故小球增加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故D正确。

故选:

D。

小球先自由下落,与弹簧接触后,弹簧被压缩,在下降的过程中,弹力不断变大,当弹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加速下降,但合力变小,加速度变小,故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下降,弹力变的大于重力,

合力变为向上且不断变大,故加速度向上且不断变大,故物体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同理,上升过程,先做加速度不断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小球离开弹簧为止。

本题关键要将小球的运动分为自由下落过程、向下的加速和减速过程、向上的加速和减速过程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要能结合图象分析。

10.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6V,R1=1.5Ω,R2的最大阻值为6Ω,闭合开关S,在变阻器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电路中的诸多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图乙中A、

B、C、D所示的四组物理量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横轴表示电流表示数,纵轴表示电压表示数

B.横轴表示电流表示数,纵轴表示定值电阻R1的电功率

C.横轴表示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电阻,纵轴表示滑动变阻器R2的电功率与电

阻R1的电功率的比值

D.横轴表示电流表示数,纵轴表示电路的总功率

【答案】C

【解析】解: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

所以,由I�

可得,电压表的示数:

U2=U-IR1=6V-1.5Ω×I,

所以,U2与电流I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且电流增大时,U2减小,故A错误;

B、定值电阻R1的电功率:

P1=I2R1,由此可知,R1的功率是电流I的二次函数,开口应向上,

2最大

且最小电流I最小=�1+�

=6�=0.8A,

1.5��+6𝛺

当电路中的电流I=2.4A时,定值电阻R1的电功率:

P1=I2R1=(2.4A)2×1.5Ω=8.64W,故B错误;C、变阻器R2的功率P2=I2R2,R1的电功率P1=I2R1,

21=

则R的电功率与R的电功率的比值:

K�2=

�1

�2�2

�2�1

�2

=

�1

1

=

1.5𝛺

×R2,所以K与R2成正比,

2=

当R连入阻值最大为6Ω时,K�2=

6𝛺

=4,故C正确;

�11.5𝛺

D、电路的总功率P=UI=6V×I,所以电路总功率与电流成正比,其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故D错误。

故选:

C。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压表的示数,然后根据表达式进行判断;

(2)定值电阻R1的电功率为P1=I2R1,R1的功率是电流I的二次函数,开口应向上,然后求出电路中的电流I=2.4A时定值电阻R1的电功率,然后判断选项的正误;

(3)由电路特点和P=I2R表录出两电阻的电功率,从而得到两电阻功率的比值K的表示达式,并计算R2=6Ω时的K值,然后判断选项的正误;

(4)由P=UI表示出电路的总功率,从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清选项中图线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9.0分)

11.读出下列实验器材的示数。

(1)图

(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cm;

(2)图

(2)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为Ω。

(3)图(3)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kW•h

 

【答案】3.42;50;1285.6

【解析】解: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4.40cm-0.98cm=3.42cm;

(2)由图可知,变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R=0×1000Ω+0×100Ω+5×10Ω+0×1Ω=50Ω。

(3)从电能表上可以看出电能表的示数为12856,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kW•h,故电能表的读数为1285.6kW•h。

故答案为:

(1)3.42;

(2)50;(3)1285.6。

(1)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注意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用“△”所对的数字乘以下面的倍数,然后把他们相加。

(3)电能表是测量电路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的仪表,上面有五个数字窗口,最后一

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本题考查刻度尺、电阻箱、电能表的使用方法,它们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要会正确使用。

12.第九届中国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于2017年3月18日开幕,一批新的景区景点闪亮登场,万亩油菜花竞相盛开,近10万游客到国际慢城感受浓烈的春天气息。

(1)闻到油菜花香是因为分子在。

(2)有一种自拍神器,可用手机发出的来遥控它在空中悬停、飞行、拍照。

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

(3)景区里的路灯,灯杆顶端有太阳能电池板,它能将太阳能转化为能。

太阳能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做无规则运动;电磁波;3×108;电;可再生

【解析】解:

(1)闻到油菜花香,是芳香物质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2)手机是人们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它是由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最快,即是3×108m/s;

(3)灯杆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它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是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

(1)做无规则运动;

(2)电磁波;3×108;(3)电;可再生。

(1)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2)手机既是电磁波的发射台,也是电磁波的接收台;其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即都是3×108m/s;

(3)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能源源不断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道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并能准确的判断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3.一只电热水壶标有“220V840W”字样,装入1kg、初温为20℃的水后接入电路中,

正常工作500s后水烧开(开水温度为100℃).则:

水所吸收的热量为J;

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为J;该电热水壶的加热效率为。

【答案】3.36×105;4.2×105;80%

【解析】解:

(1)水吸收的热量:

Q=cm△t=4.2×103J/(kg•℃)×1kg×(100℃-20℃)=3.36×105J;

(2)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能:

W=Pt=840W×500s=4.2×105J;

(3)电水壶加热的效率:

5

η=�=3.36×10�×100%=80%。

�4.2×105�

故答案为:

3.36×105;4.2×105;80%。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其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相等,由热量公式Q=cm△t计算吸收的热量,

根据W=Pt可以求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效率公式η=�×100%计算效率。

本题是一道电学与热学的综合应用题,与生活相连,使学生觉得学了物理有用,注意计

算时的单位变换要正确

14.现有一形状不规则的木块,小明同学用图甲、乙、丙所示的步骤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水的体积记为V1。

(2)将木块轻轻放入容器中,液面上升至V2。

(3)用细针将木块按压,使木块浸没于水中,液面上升至V3.请写出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

木块的质量m=,木块的体积V=,木块密度ρ=。

(密度ρ水为已知)

 

水2131;

【答案】ρ(V-V);V-V�2−�1

�3−�1

��水

【解析】解:

(3)由图乙知,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则木块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浮=G=mg,由甲乙可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V2-V1,

𝑚

由ρ=

和G=mg可得,木块排开水的重力:

G排=m排g=ρ水V排g=ρ水(V2-V1)g,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F浮=G排,即mg=ρ水(V2-V1)g,则木块的质量:

m=ρ水(V2-V1),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甲丙可知,木块的体积:

V=V3-V1,木块的密度:

水2131;

故答案为:

(3)ρ(V-V);V-V�2−�1

�3−�1

ρ水。

由图乙可知,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甲乙两次容器内液体的差值即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求出排开水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等式求出木块的质量,由甲丙可知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即为木块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木块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重力公式的应用,从甲乙丙中得出木块的体积和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是关键。

15.有一种亮度可以调节的台灯,其电路如图甲,电源电压为10V,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8V,通过灯泡L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

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

的电阻为Ω.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2W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W。

【答案】20;1.8

【解析】解: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UL=8V,由图象可知,此时IL=0.4A,

=

由I�

�𝐿

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8�=20Ω;

RL=�𝐿=0.4𝐴

(2)由图乙可知,当UL′=4V、IL′=0.3A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

=UL′IL′=4V×0.3A=1.2W,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L′=10V-4V=6V,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

P滑=U滑I滑=U滑IL′=6V×0.3A=1.8W。

故答案为:

20;1.8。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图乙读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灯丝的电阻;

(2)根据图象读出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2W的电压和电流,进而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再根据P=UI求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

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16.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以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得到电路中两个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R1的阻值为

Ω,图乙中A是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象,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Ω。

【答案】10;V2;20

【解析】解: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1测R1

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故图乙中B表示出电压表V与电流的关系,则电源的电压U=9V;

当滑片位于左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电压表V2的示数为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故图乙中A表示出电压表V2与电流的关系;

(2)当滑片位于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R2

两端的电压最大,

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0.3A,电压表V2的示数U2=6V,

=

由I�

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

6�

R2=

=

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