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02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docx

政法干警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

点击:

>>政法干警考试历年真题备考资料海量下载<<

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2010年政法干警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敬请关注华图网校论坛

2009年政法干警招录考试地理识图题练习

1.图28-3“地震构造

示意图”展示了

(1)震源是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震中是指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2)震源和震中之间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

(3)地面某个地点距离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离震中越近,破坏程度越大。

(4)等震线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它并不是一个同心圆。

【练1】1.读图28-4,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b表示    ,d表示    ,线段ab表示    ,线段bc表示    。

(2)一般情况下,当ab距离增大时,地表所受的破坏程度将    。

(3)在同一次地震中,b、d两地比较,它们的里氏震级关系是    (  )

 A.b>d        B.b

(4)世界上两大地震带是            、             。

【答案】⑴震源 震中 等震线 震源深度 震中距 ⑵减小 ⑶C ⑷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28-5“火山的构造图”,展示了

⑴火山通道是火山喷发物涌溢的途径。

⑵火山口是火山物质的喷出口。

⑶火山锥是火山喷发物喷出后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的圆锥形的山。

【练2】图28-6是“火山构造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火山构造部位的名称:

A     ,B     ,C     。

(2)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分为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是     、     、     。

(3)构成该火山的岩石呈    状排列,形成的原因是      。

【答案】

(1)火山通道 火山口 火山锥 

(2)死火山 活火山 休眠火山 ⑶层 历次火山喷发喷出的熔岩逐层冷凝堆积

地图

(一)地图: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也叫缩尺  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  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

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

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

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图像的类型、内容和判读方法

 (A)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判读方法:

1)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

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

3)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

4)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和结果,或分析成因。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1、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等高线的间距(等高距)是一定的,地面起伏大,等高线的间距就越大,特别是山区,地面上等高线上的间距特别大。

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等高线下疏上密,为凹形坡。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例如200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题:

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海拔最低值为x,最高值为y

陡崖高度计算方法:

(n-1)d≤ΔH<(n+1)d

陡崖顶部海拔高度计算:

y≤H顶

陡崖底部的海拔计算:

x-d

例题2、98年高考题:

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注:

等高距----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间隔距离。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280米

③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

(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2)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0.60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例题6、分析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火洲(吐鲁番)的成因。

      处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处于吐鲁番盆地中

(2)与河流水文结合: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形成河流。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工程量小,建筑成本低。

避开断层地带、背斜、喀斯特地形区。

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占良田和村镇。

水库库址的选择:

河流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或者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

水库范围应是由大坝及其接触到的最高一条等高线共同组成的闭合区域。

水电站选址:

选择落差大的地带。

引水工程选择:

一般从地势较高处引水,河流可顺地势自流,但线路又相对较短处。

(3)与地区规划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交通运输线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便利。

港口应考虑:

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选择某地为梯田的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了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与生活有关

登山选择线路: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遇到泥石流如何脱险:

①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②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③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④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2.地形剖面图

判读方法:

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基本方法:

A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出需要了解的区间并定出两个端点。

一般题目中会给出两个端点

B定比例尺:

水平比例尺的选择一般选取与等高线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的选取要根据图中的相对高度的大小确定,通常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为水平比例尺的5—20倍

C建立坐标系并作平行实线:

根据选定的比例尺绘制剖面基线以及纵轴。

然后作平行实线—是按照垂直高度从纵坐标引出的平行线

D找控制点并作垂直虚线:

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剖面线与河流的所有交点与山顶或山谷底部的点确立为控制点。

然后作垂直虚线—是从控制点向上作的虚线,它与平行实线在对应的高度上相交于一点

E点点连线:

将各控制点在坐标系中对应的点用平滑曲线依次相连,即为符合要求的地形剖面图。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

(下列地形剖面图参见初中第2—3册)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03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南纬300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典型例析:

1、读“沿北纬320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

(2)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

数字号

地理事物名称

 

 

 

 

 

 2、读下面“沿东经87.5°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①是       山脉,它是世界上       的山脉。

⑵②是       高原,高原上雪山、冰川的融水是许多   的水源。

⑶③是      山脉,在气候上它是我国    区和    区的分界线。

⑷④代表的地形名称是          ,其内部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河。

⑸⑤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其内部有很多可以种植庄稼的地区,人们叫它   ,该地区重要的糖料作物是    。

等潜水位线图

指潜水面等高线图。

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

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这类等值线图中,通常有两组等值线,一组是地形等高线,另一组是潜水等水位线。

考点一、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地面到潜水面的垂直距离。

因为等高线的数值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等潜水位线的数值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下潜水面的海拔高度,因此,任一地点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是当地等高线数值和等潜水位线数值的差值。

考点二、潜水的流向

潜水是一种重力水,它的流动性主要是因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其在流动时总是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且沿最大坡度方向流动。

因此有:

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考点三、潜水的流速

因为潜水是一种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所以潜水的流速取决于潜水面坡度的陡缓。

在同一幅等潜水位线图中,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考点四、河流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对于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有如

图三种基本关系。

根据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

在A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流向河流,因此河流两侧的潜水补给河水;在B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流向潜水,因此河水补给两侧的潜水;在C图中,河流右岸潜水面高于河面,左岸潜水面低于河面,因此河流右岸潜水补给河水,左岸河水补给潜水。

考点五、取水点(即水井)位置的选择

选择水井位置时,要依据以下三条:

①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

②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

③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

在解决此问题时,首先要判断潜水的埋藏深度,其次标出潜水的流向,以确定潜水的汇集区和各地点汇水面积的大小,最终确定取水点(即水井)的最佳位置。

考点六、人类活动对潜水的影响

潜水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内即可恢复更新,属于可再生资源。

人们只要合理开采就可保证永续利用。

但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采,则会引发一些环境问题,如过度开采地下潜水、开采速度超过潜水的自然补给和恢复速度,就会引起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地下水漏斗区即是指地下水位明显低于周围地区,潜水面呈现漏斗状曲面的地区,如图。

更为严重的是,超采地下水还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或倒塌,如果在沿海地区,还会引发海水倒灌、地下水变咸等。

跟踪练习题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正确表示了潜水的流向

B.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C.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20米

D.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山脊和山谷

2.要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图1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

读图回答3~5题。

 3.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A.1.5米 B.2.5米 C.7.5米 D.8.5米

 4.从图1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地下水开采过度     B.地下水污染严重

C.有盐碱化趋势        D.有荒漠化趋势

5.甲地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A.4~5月 B.6~7月 C.7~8月  D.12~1月

6.(04·江苏)图示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

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

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

米)。

读图判断。

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B.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

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

7.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

A.减缓地面沉降         B.保护地下水资源

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     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开采地下水  

试题解析:

1.正确选项为AA选项,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且由高水位指向低水位;B选项,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地面高度(等高线数值为15米)减去潜水位(数值为10米),即埋藏深度为5米;C选项,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10米,地面高度为20米;D选项迷惑性较大,因图中等高线数值不是很大(200米以下),更为关键的是图中给出了比例尺,所以应是平原地形。

若不认真读图,就容易判断失误,导致选择错误。

2.正确选项为B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分布可判断:

图中②③④点为地下水汇集区,①点位于潜水分岭,潜水补给不充足,故首先排除①点。

又因为②地的潜水汇水面积包括③和④地的潜水汇水面积,故选②。

3.正确选项为C根据河流流经地区必为山谷,其地形等高线凸向高值区域;一般情况下地势高的地方潜水位高,地势低的地方潜水位低;图中等高距皆为5m,可判断出图中未标数值的地形等高线和潜水面等高线的数值如图2。

甲处地面的海拔高度即是甲处地形等高线的数值为55m,甲处潜水面的海拔高度即是甲处的潜水位。

因47m<甲处潜水位<52m,所以3m<甲处潜水面和地面的相对高度<8m,即:

3m<甲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8m。

选C。

4.正确选项为A由图2知甲处52m闭合潜水位等高线内部区域潜水位明显低于其周围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5.正确选项为A由图1中经纬度位置知该地区位于华北平原,春旱严重且春季正是农业灌溉用水的高峰期,地下水漏斗现象更为严重,故选A。

6.正确选项为AC7.正确选项为AB 

3、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

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①等温线数值:

(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②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典型例析:

例1:

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均>30.60C,海南岛160C以上,温差达480C。

分析原因:

A、纬度因素:

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B、冬季风因素:

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一月份00C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

(漠河160C,海南280C,南北温差只有120C。

分析原因:

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夏季最冷出现在青藏高原80C(地形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

(如南半球40º—60º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

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

(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冬夏季风)

见下表:

影响因素

比同纬度地区气温

等温线弯曲状况

影响因素

比同纬度地区气温

等温线弯曲状况

大陆夏季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大陆冬季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海洋冬季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海洋夏季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地势较低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地势较高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暖流经过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总结:

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

3)等温线的延伸方向

分析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看出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如果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显著;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较大;若等温线与山地或高原的边缘平行,说明气温受地形、地势的影响较大。

4)等温线的综合应用:

①判断陆地和海洋位置:

冬季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相反。

②判断月份:

1月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相反。

③判断寒暖流:

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则向高纬弯曲。

④判断地势:

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

或等温线向高值弯曲。

⑤判断地形名称:

山地: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度数越小。

盆地: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度数越大。

4、等压线图的判读:

(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目标:

① 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

②判断风向,其基本原理是:

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与等压线斜交。

③分析天气变化

 1)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

(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

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

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台风);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伏旱)。

等压线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①根据风向确定南北半球;根据风向确定近地面与高空: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与等压线平行。

;根据风向确定高压和低压。

②判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

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③根据大气活动中心判断季节变化。

同一纬度夏季大陆形成热低压,冬季形成冷高压。

④根据气压状况判断气温。

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温越低。

⑤等压面的判读

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呈水平状况;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等压面的弯曲变化。

无论高空或低空,等压面上突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突的地方为低压。

5、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

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例如: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

6、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

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7、等震线的判读:

   等震线上地震裂度处处相等。

8、等太阳高度线图

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工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等太阳高度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