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26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docx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1

全国各地高中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2.2散文和小说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一无所知

李敬泽

有一天,有记者问:

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你对黄河的感觉?

我愣了一下,我知道我必须说出一句格言,我灵机一动,万分诚恳地说:

我对黄河一无所知。

沿着黄河,我从甘肃、宁夏、内蒙古走到陕西,从2000年的6月走到9月,我当然不是一无所知,我的问题是难以确切说出自己所知的是什么。

面对电脑,我审视我的经历和感觉,努力逼近地看清它,史蒂文斯把这比作“擦玻璃窗”,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活儿。

我曾经设想,把自己擦得干干净净,似乎我从未听说这条河,似乎这条河第一次被人看到。

但我发现这很难做到,黄河不是异域,黄河就流在我的血管里,流过一个中国人的前生今世,你得拿出绝顶的矫情才能假装从不认识它。

行于河边,我感到熟悉、亲切,但同时,我也感到巨大的陌生。

我见到了很多的人和事,见得越多,我越觉得在这一切后面有更广阔更深邃的事物是我没有见到、难以接近的。

所以,行走黄河的结果就是我不敢轻易谈论黄河,而在此之前,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谈论它。

回到北京,回到书斋生活,我看到报纸、杂志和一本本的书中,人们仍在高谈阔论。

黄河哺育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明,关于这种文明,知识分子可以超然自信地分析和判断,似乎已经完全掌握了它的本质,就像牢牢抓住了一块石头。

但黄河不是石头,文明也不是,它们是水。

行于河边时,我为它浩大的、流动不居的多样性而惊叹。

地质、气候、血缘、语言、饮食、服饰、房屋、作物……还有人的表情、信仰、记忆,人们感受、思想和表达的方式,等等等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千里万里的河流和大地纷繁多彩。

正是无限的多样性造就了这个民族、这个文明。

那么,反过来看,我们究竟是凭什么论定它的“本质”的呢?

不是凭着对多样性的认识,而是凭着对多样性的麻木不仁,凭着一种遮蔽和抹杀民族生活丰厚、复杂之质地的强大冲动。

我们一百年来都是①站在塞纳河边或泰晤士河边看黄河,我们一目了然,我们的话如同尘埃泥沙。

我为什么还要说?

因为我要说的不是黄河,而是我在河边的日子。

黄河使我有了几十个富饶丰满的日子:

喧闹、沉静、鲜艳、晦暗、快乐、沮丧、放浪、庄重。

它们闪闪发光,我乐于从中选出十几个日子在心中重过一遍。

我尽量避免对着黄河夸夸其谈,我对着我自己:

这个人看到了什么?

他如何理解他所看到的事物?

他作出理解的背景是什么?

他真的理清他的印象和思想了吗?

对此,我毫无把握,写的时候我感到比行走更为困难,我常常觉得很多话是说不清的,我不能②把“玻璃窗”擦得锃亮,达到坚硬透彻的确切和明晰。

但事情的有趣之处也在这里,我在差不多一个月内写完了这本书,这是一次激越的写作经验,如同御风而飞,飞在广大、混沌、难以测度的地方。

我认同黄河,认同我的灿烂缤纷、处境危殆的伟大传统。

14.分别解释文中画线的①“站在塞纳河边或泰晤士河边看黄河”和②“把‘玻璃窗’擦得锃亮”的意思。

(6分)

答:

15.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行走于黄河边,“感到熟悉、亲切,但同时我也感到巨大的陌生”?

(6分)

答:

⑴“感到熟悉、亲切”:

⑵“感到巨大的陌生”:

16.文章倒数第二段提到“我在差不多—个月内写完了这本书”,根据文意,说说作者在这本书里可能写了哪些内容。

(4分)

答:

17.联系全文,从黄河文明特征的角度分点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我一无所知”。

(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看病

一碟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

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

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他就被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

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

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

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脂肪积聚症。

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

”年轻的白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您叫我小魏吧。

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

“别坐车,上下班步行,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

没问题的,这是运动疗法。

方子上的药只起个辅助治疗的作用。

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

他告别了谦恭地送他出门的小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他不坐车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但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竟走出了不少流言飞语。

有的说,林森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市长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

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有大问题,正在停职审查呢。

这些话有一部分传到林森的耳朵里,林森觉得可笑。

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敲门心不惊。

那些谣言,让它们怎么生就怎么灭去吧!

所以林森就继续走他的路。

林森有一个女儿。

女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成了待业青年。

市环保局闻讯,派人专程来到林家,说本单位缺人,如果可以的话请她去局办做职员。

女儿很高兴,林森当然更高兴。

可近来不知咋的,环保局又一个劲儿地找各种借口延宕,急得女儿老往环保局跑。

最后一次,女儿是哭着回来的。

回来后就劈头盖脸地数落父亲,接着又半跪着哀求父亲不要再步行了,并且要争取多上几回市报和电视。

林森莫名其妙;这与女儿的工作有啥关系?

女儿稍稍平静下来,断断续续说出了原因。

原来环保局的人被她缠得没法,才亮出了底牌:

你爸爸要完了,我们还要你干啥呀!

林森听了,气得面皮紫涨,拍着桌子直吼:

“岂有此理!

真是岂有此理!

”他转过头来安抚女儿:

“不要紧!

啊,不要紧,爸爸给你安排个更好的工作,咱不跟那些势利小人一般见识!

哄女儿高兴了,林森心头却沉重起来。

积羽沉舟,积毁销骨,真是人言可畏啊!

他终于领教到了谣言的厉害。

为期一月的“运动疗法”总算结束了,林森眼前浮现出小魏医生谦恭的微笑来,他心情轻快了许多,这个小魏不错,他想,有机会一定跟卫生局说说,表扬表扬。

这样的年轻人如今不多了。

到了医院候诊室,林森把挂号单递给了小魏医生。

和一个月前一样白皙英俊的年轻白大褂这次没有了微笑,他面无表情地打量了一眼挂号单,把它拂下地来:

“排队去。

林森弯腰拾起挂号单,想了想,又掏出魏医生的名片递过去,笑着说:

“小魏,不,魏大夫,你忘了我啦?

我是林森呀!

上个月……”

“什么上个月下个月的!

”白大褂的脸板得像青石板,“要遵守医疗公德,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来,懂不懂啊?

下一个,王、王瑶……”

看着再一次被拂下地的挂号单和名片,林森蒙了。

少顷,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血涌上了头顶。

他大踏步走到候诊室中央,从衣兜掏出小巧的手机,啪啪啪按了几个数字,凑在耳边大声吼到:

“小景,我是林森。

你马上把车给我开到市中心医院来!

不,给我开加长林肯!

”(选自《微型小说精选》)

14.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的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有何作用?

(6分)

答:

15.文章的结尾写到了“林森”的动作及语言,请简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分)

答:

16.小说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作者为塑造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技巧?

请简析。

(6分)

答:

17.小说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

请简述。

(6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遇到的第大三磨难是越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

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

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

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

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

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

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

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

“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

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

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

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

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

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

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

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

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

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

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

也只能独自一人愁。

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②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

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

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

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

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

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

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

“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

”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

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④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

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

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与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节选自《十月》2003年第三期)

14.李清照心中的“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是什么?

导致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4分)

答:

15.文章第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是否重复?

请结合具体语言环境逐一分析。

(6分)答:

16.李清照被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

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

(6分)

答:

17.大量引用是全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中引用李清照诗句的作用。

(6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7题。

城市里的蟋蟀

吴丹红

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

“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天籁之音似已远去。

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

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

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儿时,在外婆家。

“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

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

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

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

几个回合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

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

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

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

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间……

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

早出晚归,步履匆匆。

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会了冷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着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

也许,是我把它给遗忘了。

前不久,我在一个商店里看到有竹制的或塑料制的蜻蜒、蟋蟀卖,便兴冲冲地买回了一对塑料蟋蟀,把它们放在一个塑料花草丛中。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

我在俄罗斯方块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

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

“唧……唧……唧……”,也许是因为过度的思念,我竟然有些幻听,仿佛当年那只蟋蟀在我耳边低吟,释放出一种平和的伤感,是的,它在为我现在的寂寥而伤感。

我知道我无法寻觅它,因为那只是幻觉。

我却仍然探头往窗外搜索。

窗外很眩,有红绿灯,有汽车尾气;窗外很吵,有人在蹦的唱K,有人在猜拳行酒,也许这些都是城市应该有的声音吧。

闪烁的霓虹灯尽情地展示着城市的繁华与躁动不安,一如千娇百媚的舞女。

难怪贾平凹会说:

“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

赛格顶上的激光柱不停地旋转着,它在扫射着城市的夜空;波音777、空中客车在不停地起降。

激光柱、客机的灯光让月光星光都暗淡无光。

生活的节奏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中不断地膨胀,不断地加快,喧嚣的环境、乏味的生活、残酷的竞争使我们烦躁不安。

我要将自己藏在哪里,才不至于被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淹没?

 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

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会有我们的蟋蟀吗?

在这里,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

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沫的城市。

而我却站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我知道我的蟋蟀不是流沙河的那一只,但他的诗还是引起我深深的共鸣。

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

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吗?

14、文中多次提到了“俄罗斯方块”,其含义不尽相同,请结合文章分别概括它的含义。

(6分)

答:

15、画线句子在文中有怎样的含义,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说明。

(6分)

①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答:

②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

答:

16、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引用流沙河的诗句?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7、作者在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笔墨写了儿时的事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6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长夜如歌

栾中惠

  ①夜深沉,丈夫的鼾声如一支歌。

  ②歌儿任意挥洒,一会儿滚滚而来,如惊涛奔涌;一会儿飘忽而去,如雾霭游移;一会儿起伏跌宕,如山峦连绵;一会儿嘎然而止,如路断悬崖时韵律有高有低;节奏有急有缓-有时慢三,有时快四——丈夫用他的鼾声支起一座夜的舞台:

晶莹的月光是舞台的灯光,蓝色的天宇是舞台的幕布,微风中摇曳的红玫瑰是其伴舞,喧哗不已的梧桐叶是忘情的掌声……这是一种热烈的静谧,又是一种静谧的热烈!

丈夫夜夜都睡得这么踏实,这么香甜。

  ③而我,却迟迟难以入梦。

失眠人的夜是个黑幽幽的陷阱。

各种各样的追忆,各色各等的希冀,像蝴蝶、像落叶、像雪花、像穿雨的燕子,在眼前翻飞,在脑海中飘洒,使人神经突跳,头晕目弦,思绪纷乱……辗转反侧,无可奈何,我摇摇他。

  ④“怎么?

”丈夫似醒非醒地问。

  ⑤我述说了我的苦衷。

  ⑥“白天——你太累了。

”丈夫咕哝道。

  ⑦也许我真的太累了。

为实现一个小小的承诺,我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为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功,我竭尽全力奋而拼搏;为一次无关紧要的小挫折,我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为一丝突发的奇想,我心驰神往乐此不疲……每时每刻,都会有不同的欲望萤火虫般明明灭灭地昭示我,我则像投火的飞蛾,为捕捉到每一个燃烧的亮点,义无反顾地付出惨重的代价。

  ⑧我仿佛是穿上了魔鬼的红舞鞋,在一刻不停地追逐、旋转……丈夫从不这样。

他说,欲望不多,烦恼就少。

在待人接物上,他喜欢“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事业上,他信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志向上,他崇尚“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个人品格上,他追求“寒不减色,暖不增华”,……心境至此,还参与什么世事纷争?

功名利禄哪能撼动他半点?

白天,他勤勤勉勉地做人,夜晚,他安安然然地入睡。

  ⑨我嫉妒他,说,你太超脱了,成不了大家!

他笑笑,说,你呀,太在意,也成不了大家!

看来,在“大家”上我们是殊途同归了。

  ⑩在我累到极处,也恼到极处时,就想试着走进丈夫的舞台,扯一段鼾声给他做和弦,说一通梦话给他当台词……这很难。

  哲人说,夜晚是白天的延续,梦境是心境的映衬。

若想有个好梦境,首先得有好心境。

  我希望有个轻松的白天。

  我学着丈夫,尽量用理智的明矾来沉淀混浊的脑海,尽量用意志的堤坝来拦截感情的潮水,什么亲戚朋友、婚丧嫁娶、利益争执、友谊得失,什么体育比赛、影视轶闻全不闻不问不管,也不喜不怒不哀,家庭、单位、幼儿园三点连成一条线,机械般按轨迹运行。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夜歌——可惜自己听不到。

但我从丈夫的笑意里琢磨得出,从自己映在梳妆镜中的清澈眼波中捕捉得住。

  可是,我的梦并不美。

在寒冷的冰山上孤零零地开放着一朵雪莲——那就是我;在狂暴的风雨中有一只离群的小鹿在拼命奔逃——那也是我;在干涸的田野里有一棵枯萎的嫩苗——那也是我……孤寂的梦和梦的孤寂,压得我喘不过气。

我觉得我的灵魂在孤寂中萎缩,徒剩一具空空的躯壳了。

  揣摸我的梦境,方知丈夫的鼾声为何一发而不可遏制的原委了。

丈夫鼾声的那种滚滚而来,也许就是灵魂在搏斗;那种飘忽而去,也许就是灵魂在逃逸;那种起伏跌宕,也许就是灵魂的挣扎;那种嘎然而止,也许就是灵魂的失落……那种人为的自身压抑所造成的深层次的痛苦,在白天得不到宣泄,在梦中也只有凄惨了!

我想,人活在世上谁都不容易,超脱只不过是一种表象,或者说是沉重的另一种形式罢了。

就连那些跳出三界外的出家人,哪个身后没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无花果也并非真的无花,植物学家说,它的花生在花托内,是一簇隐藏的淡红。

对花来说,这是一种悲哀!

与其这样躲躲闪闪地偷生,还不如月季大起大落任凭风吹雨打去!

结果,虽能界定人生的价值,却无法表明人生的滋味儿。

  我终于品出丈夫鼾声的苦涩和无奈,也终于意识到自己仿效的盲目与愚笨了。

  丈夫的超脱与旷达是以支付人生情致为代价的。

  人生苦短,去日苦多,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生活的内涵繁纷复杂,一个人用全部的心力去应付尚不能周全一二,用全部的感情去体验尚不能经历万一,何必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用超然的姿态躲避人生的酸甜苦辣呢?

哭当淋淋漓漓地哭,笑当痛痛快快地笑,像月季花一样灿烂,像流星一样闪耀,即便没有甜美的果实,即便顷刻化做尘埃,也没白活一世,有何愧悔?

心扉洞开了,心情舒畅了,我又恢复了本来的我,该追求的追求,该参与的参与,该苦恼的苦恼……坦直而率真,充实而酣畅。

白天没有什么遗憾,晚上竟也能入梦!

丈夫问我怎么回事,然后愕然。

  又是如歌的长夜。

  “叭”的一声,壁灯亮了,这次失眠的不是我,是丈夫。

他摇醒我,像我过去对他那样对我述说失眠的苦恼。

他很矛盾,原先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方式,想不到却失去了自我;如今觉得找到了自我,又不知是否应当摆脱这种生存方式……我想,该轮着他听我的夜歌了。

  我的夜的舞台是什么样子?

也是热烈的静谧抑或静谧的热烈吗?

我才不去想它呢!

(选自Internet,有删改)

14.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我”和“丈夫”失眠的原因。

(6分)

(1)起初“我”失眠的原因是:

                         

(2)后来“丈夫”失眠的原因是:

                          

15.答②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对下文起什么作用?

(6分)

  答:

                                     

16.结合文意,说说你对“与其这样躲躲闪闪地偷生,还不如月季大起大落任凭风吹雨打去”这一句话含义的理解。

(4分)

  答:

                                       

17.你同意第⑨自然段划线句子的观点吗?

请联系实际分析分别说出你的理由。

(6分)

(1)太超脱了,成不了大家:

                            

(2)太在意,也成不了大家: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钢琴家的脚陈钢

2,4,6

2,4,6

①在我珍藏的波兰版的《肖邦全集》的扉页里,印着一双秀长纤细、令人动容的手——那是肖邦的手。

就是这双手,流注出多少醉人的旋律,又演绎出多少变化万千的“音乐魔方”;手啊手——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

 ②不知从哪天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