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280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中国现代文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docx

《中国现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docx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分期:

1.第一时期:

1917~1927,即“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军阀混战

2.第二时期:

1927~1937,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一)西学东渐之后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变迁

1.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杨无牌的文化思想

2.以政治维新为中心的改良派与改革派的文学思想

3.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二)从音标文字运动到白话文运动

(三)晚清文字的繁荣及其他现代化的趋势

1.文学观念的变化与现代化的趋势

2.翻译文学的繁荣

3.“小说界革命”和小说创作的繁荣

4.话剧的繁荣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进展:

(一)从思想启蒙到文学革命:

1917年1月和2月,胡适和陈独秀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两文,是为“五四”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三次论争:

1.对保守派的论争:

代表人林纾(林琴面)、刘师培《国故》、黄侃

2.对复古配的斗争(最激烈)

两个复古派:

(1)学衡派:

胡先驌、梅光迪、吴宓

(2)甲寅派:

章士钊

3.新闻学阵营自身的斗争和分化:

(1)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主义”之争

(2)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三)文学社团与文学期刊的涌现:

1.文学研究会:

是建立最早的,实力最雄厚的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1月正式成立于北京,发起人:

周作人、郭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冰心、庐隐、朱自清等著名作家也都是该会会员,把《小说月报》作为会刊,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因此又称“人生派”。

2.创造社: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的成员有:

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等。

出版《创造社丛书》、《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因此通常被视为是与“人生派”的文学研究会相对峙的“艺术派”。

3.语丝社:

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因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该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说,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冯文炳、俞伯平等。

4.新月社:

1923年成立于北京,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并无明确严格的组织形式。

成员多是旅美英的留学生,主要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因为陈源等曾以《现代评论》为阵地与鲁迅等语丝社成员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笔战,所以有“现代评论派”之称。

第二章鲁迅

第一节生平与前期思想

1.1898年至1902年为南京求学时期

2.1902年至1909年为日本留学期

3.1909年回国至1917“五四”新文化发展运动爆发,是鲁迅的思想沉淀期。

4.1917年至1927年是鲁迅思想和创造的丰收期。

第二节鲁迅的《呐喊》与《彷徨》

《呐喊》:

中的小说按发表时间顺序包括: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兔与猫》、《鸭的喜剧》、《社戏》

《彷徨》:

中的小说是按发表时间顺序包括:

《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一、《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1.鲁迅从启蒙主义者的立场和角度观察中国的社会现实,他首先注意的是人的精神状态,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存在与广大民众中的思想弱点,即愚弱的国民性。

2.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小说十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现实的某些重要方面。

3.鲁迅钦佩的现实主义精神,还特别表现在注重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上。

4.鲁迅小说在题材上有重大开拓,他把现代中国社会中重要作用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引进现代文学创作的领域。

二、《呐喊》、《彷徨》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权势者的形象:

《阿Q正传》中的赵大爷;《祝福》中的鲁四爷;《离婚》中的七大人等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都属于这一类人。

1.这些人物内心深处对人是冷酷无情的。

2.他们一个个都是道貌岸然的,实际上却是一些最自私、最狭隘、最冷酷的人

3.鲁迅站在时代的高度揭露和讽刺了这一类人物的腐朽性,他们蛮横而又愚昧、冷酷、虚伪、陈腐是他们的三大特征,也是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三大本质特征。

(二)卫道士的形象:

《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等封建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不属于这一类,这类人物的主要特征便是对人、对自己的虚伪性。

(三)社会群体形象:

《示众》中的群体形象;《孔乙己》中嘲笑孔乙己的人;《祝福》中的柳妈、短工等。

《药》中的茶客们等以群体形式出现的人物都属于这一类,这些人的主要特点是愚昧。

(四)被侮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1.是贫苦农民和小市民的典型形象,《药》中的华老拴;《风波》中的七斤;《故乡》中的闰土;《阿Q正传》中的阿Q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2.是中国传统妇女悲剧典型。

《明天》、《祝福》、《离婚》可以视为描写中国传统妇女悲剧命运的三部曲。

3.是下层旧知识分子的典型,《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就属于这一类悲剧典型。

(五)觉醒者的形象: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光明》中的“疯子”;《药》中的夏瑜;《故乡》、《祝福》中的“我”;《在酒楼上》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涓生;《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等都可归于这一类人,“人醒了无路可走”是他们的共同命运。

三、《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一)鲁迅的小说贡献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人物形象,这些任务都达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能从他们的思想性格中看出某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总和。

1.鲁迅总是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生活环境中表现出来。

2.鲁迅非常重视向人物心灵世界的深入挖掘,能够用最简练的笔墨,把潜藏在人物心理深层的东西挖掘出来。

(二)鲁迅小说可观的描写生活画面,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

(三)鲁迅的小说清醒、冷静的客观描写与烈火般的激情结合着。

在表面的冷峻之下,包藏着也时时流露着作家内心的激情。

四、《阿Q正传》

(一)阿Q的形象:

1.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削的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2.阿Q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的狭隘保守他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3.阿Q的基本特征就是自我意识的严重缺乏

4.“精神胜利法”则是他思想性格突出的特点

“精神胜利法”:

鲁迅《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性格的核心,即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善于忘却、自轻自贱、自欺欺人,在幻觉的世界里变的真实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

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现象,“精神胜利法”是在无法改变现实环境时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地心情,是一种病态心理的表现。

(二)艺术特点:

1.《阿Q正传》在艺术上的成功,首先在于注重现实主义典型的塑造

2.《阿Q正传》在艺术上的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把喜剧和悲剧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三节鲁迅的《野草》与《朝花夕拾》

一、《野草》的思想内容:

(一)自我主观感情的象征性表现:

《影的告别》、《风筝》、《好的故事》、《死火》、《墓碣文》、《腊叶》、《颓败线的颤动》

(二)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象征性肯定:

《秋夜》、《雪》、《过客》、《这样的战士》

(三)对各种庸俗倾向的愤怒揭露和无情鞭策:

《乞求者》、《复仇》、《复仇其二》、《狗的驳诘》、《立论》、《死后》、《聪明人和沙子和奴才》

(四)对反动统治的揭露和控诉:

《失掉的好地狱》、《淡淡的血痕中》

(五)对青年中某些思想倾向的批判和讽刺

《希望》、《我的失恋》

二、《朝花夕拾》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

第三章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的创作

(文学研究会:

是建立最早的,实力最雄厚的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1月正式成立于北京,发起人:

周作人、郭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冰心、庐隐、朱自清等著名作家也都是该会会员,把《小说月报》作为会刊,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因此又称“人生派”。

第一节叶圣陶

一、叶圣陶生平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

1936年前结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

1923年出版我国现代最早的童话集《稻草人》。

1928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叶圣陶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

1.由于叶圣陶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他写德最多的也是最成功的还是学校里的教员,学生以及教育界的种种弊端。

《乐园》迈尔;《低能儿》阿菊;《小铜匠》陆根元

2.叶圣陶是以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著称的,他笔下的小市民的无聊庸俗习气得到淋漓尽致的再现和尖锐的抨击和讽刺。

《潘先生在难中》

3.反映农村劳苦大众的贫困生活和他们无力反抗压迫的现实的苦难命运,《多少了三五斗》

4.1925年五卅运动后,叶圣陶开始有意识的反映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一些觉醒了的投入现实革命斗争的人物形象。

《夜》

第二节“五四”革命女作家(冰心、庐隐)

一、冰心:

(一)生平创作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人

散文代表作:

《笑》、《往事》、《寄小读者》

诗歌代表作:

《繁星》—1923年出版;《春水》

小说代表作: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超人》

(二)冰心早期创作的主题:

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即母爱、童真、自然)是冰心早期常做的三个基本主题

(三)作品赏析:

散文《往事》、《诗的女神》

二、庐隐:

(一)生平简介:

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华,又名黄英,福建人。

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称“福州三大才女”

(二)主要作品: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灵魂可以卖吗?

》、《月下的回忆》、《或人的悲哀》等。

(三)代表作:

《海滨故人》是1923年创作的,主要人物有:

露沙、玲玉、莲裳、云清、宗莹五个女孩子

第三节许地山、王统照、王鲁彦

一、许地山:

前期作品集:

小说集《缀网劳蛛》、散文集《空山灵雨》、处女作《命命鸟》~加陵、敏明

二、王统照:

长篇小说《一叶》、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七幕话剧《死后之胜利》,诗集《童心》等

代表作《雪后》、《沉船》、《湖畔儿语》

三、王鲁彦:

短篇小说集《柚子》、小说《黄金》

第四节朱自清

早期散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温州的踪迹》

1927年以前,他创作的散文名篇有《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背影》、《荷塘月色》

1922年创作了散文诗《匆匆》

第四章郭沫若

(.创造社: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的成员有:

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等。

出版《创造社丛书》、《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因此通常被视为是与“人生派”的文学研究会相对峙的“艺术派”。

第一节生平及其思想

一、生平创作简介(1892~1978)

1.1914~1918年:

诗的觉醒期,写出了最早的一批新体诗

2.1918~1920年:

诗的爆发期,写出《女神》

3.1921~1925年:

主要从事文学活动,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等刊物

4.1926~1927年:

主要从事政治活动,参加北线,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

5.1928年至抗日战争爆发,流亡日本

6.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回国从事救亡运动

7.建国后,历任文化界重要领导职务

8.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二、泛神论的思想:

郭沫若青年时期的主要思想

三、美学主张:

1.主情主义

2.重自我表现

3.强调自然流露

4.重视灵感的作用

5.主张形式的绝对自由

6.文艺的社会职能观

第二节《女神》郭沫若

一、《女神》简介:

(从诗歌创作的实践上来分,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

1.“五四”以前的诗作

2.“五四”高潮中写的诗作

3.写于“五四”高潮期的诗歌

《女神》分三辑:

第一辑由三个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组成。

第二辑是主要部分《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第三辑如《死的诱惑》

二、《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1.《女神》中的自我抒情主人公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2.《女神》中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又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

(1)这个新生的巨人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化,热烈的追求精神子如何个性解放

(2)这个新时代的巨人目光不局限于中国的一隅,而是面对整个世界和人类

3.《女神》中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又是大时代是人的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第三节郭沫若诗集《星空》、《前茅》、《恢复》、《瓶》

一、《星空》:

1923年出版的,所收诗歌与散文均作于1921年至1922年。

主要作品《星空》、《洪水时代》、《天上的街市》

二、《前茅》:

出版于1928年,诗歌作品大部分创作于1923年。

主要作品《我们在赤光中相见》、《太阳没了》

三、《恢复》:

出版于1928年,诗作大部分写于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的日子里。

主要作品《诗的宣言》、《我想起了陈胜吴广》、《血的幻影》、《战取》、《峨眉山上的白雪》、《巫峡的回忆》

四、《瓶》:

是一部爱情诗集,写于1925年,1926年在郁达夫的劝说下发表的。

第四节早期创作与小说

一、剧作:

1926年,出版了历史剧作集《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聂嫈》、《王昭君》、《卓文君》

二、小说:

《牧羊哀话》是郭沫若最早发表的一篇小说。

第五章创造社诸作家的创作

(.创造社: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的成员有:

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等。

出版《创造社丛书》、《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因此通常被视为是与“人生派”的文学研究会相对峙的“艺术派”。

第一节郁达夫

一、郁达夫的生平创作及简介:

(1896~1945)

1.1913~1922年,日本留学期间:

1921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沉沦》,共收入《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等三篇短篇小说。

《沉沦》是他的小说代表作。

2.1922年回国至20年代末:

《春风沉醉的晚上》(陈二妹)、《薄奠》、《过去》、《微雪的早晨》

3.30年代:

《她是一个弱女子》、《三奔》、《迟桂花》、《东梓关》、《飘儿和尚》

二、郁达夫小说的特征:

1.作品具有自叙传性质

2.情调偏于低沉,泛滥着颓伤的情感和失意心情的诉述。

3.对性心理的直率大胆的描写

4.把小说的散文化提高到了最高程度

5.郁达夫小说重视主观抒情和自然景物的描绘

第二节创造社其他作家的创作

一、张资平(1893~1959):

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文长篇小说

二、成仿吾(1897~1984):

小说《一个流浪下的新年》、《独幕剧》、文学作品集《流浪》,文学批评集《使命》

三、郑伯奇(1895~1979):

小说《最初之课》、《忙人》,独幕剧《抗争》,短篇小说集《打火机》,戏剧小说集《抗争》,戏剧《轨道》和《哈尔滨的暗影》

四、淦女士及冯沅君(1900~1974):

第一个短篇小品集题为《卷葹》包括《隔绝》、《旅行》、《隔绝之后》,书信体小说《春痕》和短篇集《劫灰》

五、叶灵凤:

短篇小说集《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处女梦》、《紫丁香》、长篇小说集《爱的滋味》、《红的天使》、《永久的女性》、《穷愁的自传》、《我的生活》、《时代姑娘》

第六章其他社团流派的创作

第一节语丝社和周作人的创作

一、语丝社:

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因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该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说,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冯文炳、俞伯平等。

二、周作人及其创作:

1.生平创作简介:

代表作的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

2.创作特点:

(1)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相交融的创作风格

(2)短小精悍与简洁老练是周作人小品文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乡土写实小说的兴趣

一、乡土写实小说的概念:

是二十年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个小说流派,一批寓居在北京、上海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的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被称为乡土文学,主要的作家有王鲁彦、许杰、许钦文、台静农、蹇先艾、冯文炳、彭家煌、黎锦明等。

二、“乡土文学”的基本特征:

1.乡土文学作家在所在描写的故乡生活风貌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中,凝聚着一种悲凉的气氛。

2.乡土文学作家在集中表现农村生活和农民生活题材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展示某一地区的山川风物和民俗民风,从而呈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景观交融而成的特点

3.乡土文学把人物命运深深的镶嵌在特定的地方心理和乡土风貌的背景下来叙述,使人物和景物在独特的乡土氛围中糅为一体。

三、乡土作家及作品:

1.许钦文短篇小说代表作《疯妇》、《石宕》;中篇小说代表作《鼻涕阿二》

2.台静农主要作品《天二哥》、《新坟》、《烛焰》、《红灯》

3.蹇先艾代表作短篇小说《水葬》

4.许杰代表作:

短篇小说《惨雾》、《赌徒吉顺》

5.彭家煌代表作:

《怂恿》

6.废名代表作:

短篇小说《竹林的故事》、《桃园》

第三节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一、“新月诗派”简介:

(新月社:

1923年成立于北京,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并无明确严格的组织形式。

成员多是旅美英的留学生,主要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因为陈源等曾以《现代评论》为阵地与鲁迅等语丝社成员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笔战,所以有“现代评论派”之称。

(一)、分期:

前期:

1926年在北京《诗镌》时代的活动。

主要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梦侃、林徽因等

后期:

1928年《新月》月刊创办到1931年底徐志摩去世,上海时期的活动,主要诗人徐志摩、梁实秋、陈梦家等。

(二)思想倾向:

前期:

较为关注社会现实,反对伤感主义,不同程度表达出一些进步思想(贯穿新月派始终的思想内容)

后期:

日趋消沉、没落,反对文学的阶级性,诋毁大众文学,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精神贵族式的孤芳自赏。

(主要体现在徐志摩的诗作上)

(三)艺术主张:

1.系统的阐述了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强调新诗主要的审美特征应该是“和谐”与“均齐”

2.强调扩大新诗的抒情意境,丰富新诗的抒情技巧

3.注重对诗体形式的探索,翻译和移植了大量外国诗体形式,开阔了试验新诗诗体形式的思路

二、闻一多及其诗歌创作(1899~1949)

(一)诗歌创作及其风格主张:

1.主要作品: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具有浪漫主义情调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向现实主义转化

2.闻一多的诗歌“三美”主张:

·音乐美—音节和谐·绘画美—词藻的美·建筑美—形式的整齐和均匀

3.闻一多诗作的基本风格:

(1)诗节匀称,诗句均齐,韵律工整、有节奏感、将绘画美的色彩和诗的感情色彩融为一体。

(2)以精密的构思凸现诗的神韵,用鲜明的对比加强诗的力量

(3)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代表了“新月诗派”典丽。

凝重的一派诗风。

三、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

(一)生平简介:

1.家世身世: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新月诗派代表人。

2.求学经历:

1910~1918国内求学;1918~1922留美、英;1922~1931归国生活。

3.文学生涯:

康桥开启了徐志摩的诗情

4.婚姻感情:

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二)创作简介:

1.主要作品:

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代表诗篇《再别康桥》

2.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1)轻灵飘逸、温柔缠绵是徐志摩诗作的基本特色

(2)由自由、玄妙的意象升华出富于生活哲理的情思;在悠扬、跌宕的韵律中逐渐进入深邃而广阔的意象世界

(3)徐志摩的诗中有一种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

第四节李金发与象征诗派

一、“象征诗派”的简介:

产生于20年代中期,以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和冯乃超为代表,由于30年代的现代诗派产生了直接影响,所以又被看作是早期象征诗派。

二、李金发及其象征主义诗歌创作:

(一)李金发的生平简介:

23~24岁(1年)

(二)创作情况:

1.主要作品:

三本新诗《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2.代表作《弃妇》—(以颓废为美)

3.诗歌的思想内容:

(1)抒唱爱情,表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心愿》、《墙角里》、《一个简单的故事》等

(2)细腻描摹异国风情,反映诗人内心惆怅《巴黎之呓语》、《东方人》、《卢森堡公园》等

(3)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罗浮山》、《临风叩首》等

4.从思想内涵上看,其诗作的中心意象只有一个,就是生与死的忧伤,现实与梦幻的迷茫。

5.诗歌作品的艺术特点:

(以弃妇为代表)

(1)打破常规逻辑,省略一般的联想过程,以跳跃的思维引发读者去展开联想

(2)新奇的比喻和充满暗示的意象。

(3)通感手法的运用

(4)用象征性的意象来凸显诗人内心潜藏的主观意识

第七章革命文学的最初实践

第一节蒋光慈的诗歌和小说

一、创作简介:

诗集《新梦》、《哀中国》;自传体长诗《哭诉》;

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野祭》、《短裤党》、《菊分》;短篇小说《鸭绿江上》;

长篇小说《最后的微笑》、《冲出云围的月亮》、《田野的风》

第二节瞿秋白的散文

一、创作简介:

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二、艺术特色:

1.新闻性、真实性与理想,激情的交融是这两部散文集的一个显著特色

2.在写人记事方面基本采用了速写式的笔法

3.以和谐优美的语境和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在浓郁的抒情气氛中描绘出隽永深沉的诗情画意。

第八章从革命文学的倡导到左翼文艺主潮的形式

一、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和争论:

(一)在倡导者的文章中,所涉及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几个根本问题:

1.在关于文学的阶级性问题

2.关于文学的描写对象问题

3.关于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转变问题

(二)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1930年3月2日在上海创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等七人为常务委员,并且通过“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等机构,决定同国际左翼文艺运动建立联系,同国内革命团体建立密切关系。

第九章鲁迅(下)

一、鲁迅后期的思想与运动:

(一)促使鲁迅思想在1927年以后发生转变的推动力:

1.中国社会现实的变动2.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

(二)鲁迅后期再思想领域的斗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国民党政府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的揭露、批判和抗争

2.对国民党御用文人的抨击和揭露

3.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及其思想倾向的批判

4.对左翼内部一些思想倾向的批评

二、杂文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