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0465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试题.doc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2011-2012选年度公共选修课《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基础》

期末考试题

1、比较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20分)

答:

在比较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效用的定义。

效用(Utility)即从消费某种商品所得到的满足,满足程度高,满足程度低则效用低。

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感觉,是主管效用(subjectiveuntility)而非客观效用(objectiveutility),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心理评价。

效用因时、因人、因地而异,即同一物品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效用。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产生了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第一、基数效用论(cardinalutility)是边际效用学派所倡导的基本理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即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并且可以进行计算与比较,比如:

某人吃一顿包子的效用的10个效用单位,而喝一顿酒的效用是25个效用单位,所以上述两种消费效用之和为35个效用单位,且后者是前者的1.5倍。

根据基数效用论,就可以用数字来说明和研究消者效用最大化。

第二、仅依据基数效用论,即使知道某一物品对A的效用量也无法知道对B的效用量,因为同一物品对不同消费者效用大小不同,二者没有可比性。

物品效用不仅仅决定于该物品数量变化影响。

鉴于此,有的经济学家提出序数效用论并认为,效用这种心理感觉难以计量和加总,只能表示满足程度低与先后顺序。

效用只能以序数(第一、第二、第三…)加以表示。

而序数效用论需要假定消费者偏好既定,对消费者偏好做了如下规定:

(1)确定性,消费组合X和Y,下列有且只有一对关系必定成立:

X>Y,或者X

(2)传递性,给定三组消费组合X、Y和Z,如果X>Y且Y>Z,则X>Z;如果X=Y、Y=Z,则X=Z;

(3)越多越好,商品总是越多越好,即在其他条件既定时,某商品越多,消费者就感到越满意。

上述两点即为对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比较。

2、比较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20分)

答:

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

一是使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二是使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上述变化会改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部分,这种变化的总效用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

由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变动,进而带来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不改变效用水平)。

收入效应:

由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带来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会改变效用水平)。

下图为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图解:

X2替代效应——反方向

U1收入效应——反方向

AU2总效应——反方向

F

a

b

补偿预算线

c

0X1`X1``BX1```GB`X1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总效应

下图为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图解:

X2替代效应——反方向

U1收入效应——同方向

AU2总效应——反方向

F

ac

b

补偿预算线

0X1`X1``X1```BGB`X1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总效应

下图为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图解:

X2替代效应——反方向

U1收入效应——同方向

AU2总效应——同方向

F

ac

b

补偿预算线

0X1```X1`X1``BGB`X1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总效应

商品类别

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总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形状

正常物品

反方向

反方向

反方向

向右下方倾斜

低档物品

反方向

同方向

反方向

向右下方倾斜

吉芬物品

反方向

同方向

同方向

向右上方倾斜

以上即为对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比较。

3、分析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20分)

答:

所谓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成本下,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所谓利润最大化可以理解为该赚的钱每一分都赚到了。

当某生产者在给定的成本约束下,产出量达到最大时,该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

另一种说法是,给定总成本,当达到最高的等产量曲线时,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1)生产者均衡的基本条件:

MR=MC,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MC:

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MC=ΔTC/ΔQ

边际收益MR:

厂商每多销售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总收益,它等于总收益的增量与销售量增量之比。

MR=ΔTR/ΔQ

A点叫停止营业点。

在A点上MC=AVC,这时,收益刚够补偿可变成本,厂商就可能生产。

因为,在这一点上进行生产只会损失不变成本,如不生产也会受同样的损失。

如收益处在A点以下,不足补偿平均可变成本,厂商便不可能生产,如不停产,厂商不仅蒙受不变成本的损失,而且蒙受可变成本的损失。

A'点叫收支相抵点。

在这一点上MC=ATC(AC),这时,如收益正好补偿平均成本,即收支相抵,厂商仍愿意生产,因为它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注意:

西方学者把平均利润当作平均可变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企业的供给曲线就是企业的边际成本线,边际成本线向右上方倾斜,所以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这是企业按照边际成本线决定价格和产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结果。

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任何一家厂商增加或减少销售量都不会影响价格,任何一家厂商不是价格的决定者,而只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

由于价格为常数,所以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但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仍向右下方倾斜,单个厂商的水平需求曲线仅仅表示整个行业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对该行业产品总需求量必须等于组成该行业的各厂商所面临(或提供的)的需求量之和。

这一情况适用于所有价格,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此。

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价格为常数的条件下:

  ∵R=PQ,AR=PQ/Q=P

   MR=dR/dQ=dPQ/dQ=P

  ∴AR=MR=P

垄断:

是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

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没有任何替代品的竞争对手,这种市场叫垄断市场。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销售量和价格成相反方向变化。

只有降价才能增加销售量,曲线因而向右下方倾斜。

AR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一样,只是AR曲线随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平均收益随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并且,边际收益比平均收益下降的更快,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的原因是:

单位产品价格随销售量增加而下降。

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带来的收益,即边际收益,就低于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全部收益。

(2)生产者均衡的基本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MR=MC),因为每一个可能的边际收益线与边际成本线的交点都发生在边际成本线上,所以企业的供给曲线就是企业的边际成本线,企业按照边际成本线决定价格和产出就能实现它的利润最大化。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正在于边际成本线向右上方倾斜。

图-1是完全竞争市场收益和成本的图形,其中AR是该企业的边际收益线和平均收益线,因为价格是波动的,所以在这个图上可以有无数条可能的AR线,每一条AR线即MR线与MC线的交点都在MC上,MC上的每一点都成了MR=MC的点,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就只能按照MC的轨迹,随价格上升而增加产量。

因为,只有商品的价格高于商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企业才能开工,低于这一点A就只能停工,所以企业的供给曲线只能是AVC以上的MC线。

图-2表示垄断企业的商品价格和成本曲线,因为垄断,该企业具有某种决定价格的权力,它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垄断企业也要面对外来竞争,所以它的AR曲线也要平行移动,而每条AR曲线都有它相应的MR曲线,所以AR曲线的平行移动也导致MR曲线也平行移动,但是MR与MC曲线的交点仍然在MC线上,MC上高于AVC的部分仍然是企业的供给曲线。

以上为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分析。

4、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20分)

答:

一、凯恩斯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具体内容有:

1、总需求分析

(一):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总需求的构成

(2)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①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②消费函数、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4)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5)乘数理论

2、总需求分析

(二):

IS-LM模型

(1)IS曲线

(2)LM曲线(3)IS-LM模型:

①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②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③货币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曲线(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4)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①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②短期总供给曲线;③长期总供给曲线。

(5)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

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即存在价格粘性。

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

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因此得名(棘轮效应)。

(一)棘轮效应1、从时间序列看,杜森贝利理论的核心是:

消费者易于随着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

(二)示范效应2、从横断面看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收入增加了,周围人或自己同一阶层人收入也同比例增加了,则他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并不会变化;而如果别人收入和消费增加了,他的收入并没有增加,但因顾及他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也会打肿脸充胖子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种心理会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着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整个地向上移动。

三、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

他认为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总储蓄和总消费部分地依赖于人口的年龄分布。

储蓄年龄:

中年;

消费年龄:

青年和老年;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下降。

四、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

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即cP=KyP,永久收入是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yP=θy+(1-θ)y-1

根据永久收入假说,消费者的短期消费倾向较小,即短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

以上即为常见国民收入理论及其主张。

5、利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

(20分)

答: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财政政策(Fiscalpolicy)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种类及其影响:

1、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1)改变税率(Exchangerate)如当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暂时不考虑挤出效应),用图示表示为:

降低税率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CY

(2)改变税收结构如采用累进所得税可以使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增加,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减轻,进而达到刺激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2、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1)政府购买支出——指政府利用国家资金购买商品和劳务。

按最终用途分可分为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

(2)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以税收形式筹集上来的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福利保障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社会福利支出

按用途分类生产性补贴

政策补贴

消费性补贴

如投资津贴,即政府通过减税或加速折旧等办法给私人投资以津贴。

——通过给私人投资以津贴,可以增加企业利润,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生产和就业。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能产生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然而,政策效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IS与LM曲线的斜率的大小。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

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LM曲线越越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在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时,还必须考虑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决定挤出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

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下图为一般情况下的财政政策效应的IS-LM模型分析:

r

LM

IS1

E1

R1IS

rE

0yy1y2Y

RIS1

ISLM

E1

R1E

r

0yy1y2Y

下图为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IS—LM模型的分析:

RLMLM1

IS1

IS2

0YY1Y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