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593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8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1页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x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学校代码:

10254

密级:

论文编号:

 

上海海事大学

SHANGHAIMARITIMEUNIVERSITY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DISSERTATION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月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月日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它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其它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上海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上网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摘 要

 

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新双方的贸易额迅速增长。

到2007年1月,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新加坡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新第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的距离正逐步缩小。

在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中,异质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这种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特征的贸易模式正是当今中新贸易发展趋势。

同时它也成为推动两国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阐述中国与新加坡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结构变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着重采用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新制造业贸易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了促进中新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关政策建议。

论文第一章基于国内外学术文献,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征、形成机制和利益来源,从而进一步引出了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

通过对中新两国贸易现状的陈述,基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6》、欧盟统计局1993-2003年99类中新产品贸易数据以及中新经贸网中两国主要进出口商品数据,采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CD贸易结合度指数分别对贸易产品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1)中新两国正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且发展势头迅猛。

(2)中新两国正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且制造业中的工业制成品贸易正逐步成为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核心。

第三章基于前两章的研究,从微观角度和宏观方面总结归纳出促进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各类动因。

其中,中新两国人均GDP与其产业内贸易无正相关性是本论文的独到见解。

第四章立足于前三章的论述、证明、探讨,提出目前制约中新双边贸易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以此来促进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结构能够由垂直型向更高的建立在自主品牌基础上的水平型发展。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指数,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ABSTRACT

 

AseconomicintegrationinChinaandASEAN,tradeamountisincreasingrapidlybothinChinaandSingapore.ToJanuary2007,ChinahasovertakentheUnitedStatesasSingapore'ssecondlargesttradingpartner,andtradedistanceisgraduallynarrowingwithChinaandMalaysia,thefirstlargesttradepartnerwithSingapore.InChina-Singapore’strade,heterogeneousproductintra-industrytradeisshowingrapiddevelopmentmomentum.Thisspecialverticalintra-industrytradepatternisbeingadevelopmenttrendinChina-Singapore’stradeatpresent.Atthesametime,italsohasbecomeimportantfactorinChina-Singapore’stradegrowth.Basedonintra-industrytradetheory,thispaperexpoundedpolicybackground,structurechangeandmainproblemsduringChina-Singapore’stradedevelopment,focusedonacomprehensivemanufacturingtradeDevelopmentanalysisbyvariousintra-industrytradeindex,andputforwardpolicyproposalsinintra-industrytradedevelopment.

Withregardtotheresearchmethodologyathomeandabroad,thefirstchapterdescribedthemainintra-industrytrade’scharacteristics,formationmechanismsandinterestsources,thusfurtherleadstothenew-typedevelopmentofintra-industrytradetheory—thehorizontal-intra-industrytradetheoryandthevertical-intra-industrytradetheory.

ThesecondChapteristhecorepart.BasedonChina-Singapore’stradeStateStatisticalBureaustatus,Grubel-LloydindexandTCDindex,wemadeacomprehensivestudyinthedevelopmentofmerchandise.Theresultsshowthat:

(1)China-Singaporeisgraduallymovingfrominter-industrytradetointra-industrytradewiththerapiddevelopmentmomentum.

(2)China-Singaporeischangingfromlabor-intensiveindustriestocapital-intensiveindustries,andindustrialproductsofmanufacturingaregraduallybecomingnewintra-industrytradecoreinbilateraltrade.

Basedonthelasttwochapters,thethirdchaptersummarizedvariousreasonsforChina-Singapore’sintra-industrytradedevelopmentfromthemicroandmacroperspective.China-Singapore’snon-positivecorrelationaboutpercapitaGDPandintra-industrytradeisacontributiontothispaper.Thefourthchapterpresentscorrespondingpolicy,suggestioninordertopromotebilateraltradestructuretodevelopfromvertical-industrytohorizontal-industrybasedonChineseownbrands.

Keywords:

intra-industrytrade,Grubel-Lloydindex,vertical-intra-industrytrade,horizontal-intra-industrytrade

 

 

引言

 

一、选题的依据与背景

随着中国和新加坡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人员往来的增加和两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新两国经贸合作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建交以来,中新的经贸发展特征已由典型的产业间“垂直分工”贸易转变为大规模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并且有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未来趋势。

因此,加强对这一趋势的理论研究迫在眉睫。

但现有的产业内贸易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发达国家及中国与东盟贸易问题上,缺少对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的单独研究。

新加坡是东南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之一。

凭借自身发达的经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在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之一,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强,经贸合作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所以,研究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结构有利于两国及中国-东盟的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区内贸易,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对新贸易政策与经营战略,增加经济一体化的绩效。

所以选择此课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与发达国家及东盟一体化贸易问题上,缺少对中新的研究。

涉及到的主要文献有:

(1)徐康宁、韩剑的《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结合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对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做出实证分析:

指出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且保持着产业内垂直贸易的特征。

并进一步指出影响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发展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对促进两国以及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赵文军、严永明、冯伟的《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贸易与规模经济关系得协整分析》中指出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贸易与规模经济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新加坡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的推动作用大于中国,且两国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规模经济促进产业内贸易;

(3)吴凤娇的《中新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此外,国外的一些文献也以新加坡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研究。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目前关于这类文献的研究,主要停留于以简单的静态数据,研究中新产业内贸易的某个特点,完整性欠缺。

尤其是对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结构特点、产业内贸易的实际贡献度缺乏细致的实证分析。

同时,已有文章分析所依据的数据陈旧,无法对中新产业内贸易的最新趋势做出正确的论述。

产业内贸易是中新两国近年来的贸易基础,也是中新两国贸易发展的一个有力保证。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价值是:

1.确定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框架

任何贸易的发生必定有相应的理论框架作为指导,产业内贸易也不例外。

本文首先研究产业内贸易理论基础,为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2.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研究中新产业内贸易现状

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指标力求对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现实结构—商品结构、国家结构、产业内贸易集中的行业结构进行细致分析。

并对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对彼此贸易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揭示中新两国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

3.总结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

本文分析了中国-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微观因素—外国直接投资、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宏观因素—市场规模、逐步优化的消费结构、地缘优势与人文优势及各国持续提高的人均GDP;阐述了中国-新加坡产业内贸易的五种效应—收入分配效应、政策效应、贸易促进效应、经济一体化促进效应,指出这些有利因素直接推动着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快速发展。

4.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最后剖析了中国-新加坡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制约因素;从政府职能、差异化产品、规模经济、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三、论文具有新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重点定量分析了2000-2005年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现实结构,以及对彼此的贡献率,揭示中新两国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必然趋势。

创新点:

(1)分析方法的创新。

本文借助最新统计数据以及研究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指数,如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互补度指数,得出产业内贸易不仅在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中的贡献率已超过产业间贸易,而且在促进双边贸易的同时正朝着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方向发展。

本文还借助实证分析揭示出中新两国人均GDP与其产业内贸易指数没有相应的直接关系。

(2)研究内容向全面、细致化扩展。

本文不仅对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进行细致分析,还将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与中新两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有效的促进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的措施,希望可以使两国的贸易向更深、更广的方向迈进。

 

第一章中新产业内贸易研究的理论基础

 

新加坡是东盟内与中国贸易联系最为紧密的国家之一。

自1990年建交以来,中新两国的经贸关系始终保持稳步上升、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中新两国的贸易类型中相当一部分是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差别产品的交易,而且这种趋势呈日益增长势态。

例如,2005年中国与新加坡进出口主要商品中重叠部分有: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钢铁制品;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部件。

这种同一产业内差别产品的贸易不同于传统的完全不同商品之间的国际贸易,显然无法用H-O理论来解释,因此,我们需要引入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产业内贸易【1】(Intra-industry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新加坡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新加坡进口某种T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

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是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

在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即要么进口,要么出口;而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Two-wayTrade)。

产业间贸易是不同产业间产品的贸易,如一国生产的工业品和另外国家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交易,而产业内贸易则主要是工业产品中的某一类产品间的贸易。

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一般是通过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独立厂商交易来完成,而产业内贸易则通过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