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沿河县乌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072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沿河县乌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州沿河县乌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州沿河县乌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贵州沿河县乌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贵州沿河县乌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沿河县乌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贵州沿河县乌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沿河县乌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沿河县乌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贵州沿河县乌江投资发

  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

  第1题:

小方在计算机安全中心存储了用户名、账户密码和指纹密码三项信息。

当登录操作系统时,安全中心首先要鉴别这台计算机的指纹密码是否正确,输入的用户名是否存在,账户密码是否正确。

如果三项信息均正确,则允许登录;如果以上信息有一项不正确,那么安全中心就会拒绝这个用户从这台计算机登录。

小方输入的用户名是正确的,但是安全中心拒绝小方登录。

由此可以推出()。

  A.小方输入的账户密码和指纹密码都是错误的

  B.如果小方的指纹密码是错误的,那么他输入的账户密码是正确的

  C.如果小方的账户密码是正确的,那么他输入的指纹密码是错误的

  D.只有小方输入的账户密码是正确的,他的指纹密码才是正确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题干实际上是一个联言命题:

用户名存在^账户密码正确^指纹密码正确一允许登录。

一个联言命题只要其肢命题有一个为假,该命题就是假的,因此,用户名不存在V账户密码错误V指纹密码错误一不允许登录。

这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

  小方输入的用户名是正确的,但是被拒绝登录,那么根据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可知,或者账户密码错误,或者指纹密码错误,或者账户密码和指纹密码都错误。

因此A项和B项都是不能必然推出的。

D项明显错误。

C项,根据推理规则,否定了“用户名不存在”和“账户密码错误”,那么必然要肯定“指纹密码错误”,因此选C。

  第2题:

孙某是某市税务局的工作人员,2020年5月28日,孙某趁同事王某下班之机,偷偷将王某保管的30万元公款取出并暂时放在单位的储物柜中,后被人发现。

对于孙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贪污罪未遂

  B.构成贪污罪既遂

  C.构成盗窃罪未遂

  D.构成盗窃罪既遂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本案中,孙某虽然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其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只是利用同单位的便利,并没有涉及自身的职权,因此不是利用职务之便,不构成贪污罪,其行为应属于盗窃。

同时,孙某将公款取出转移至储物柜,虽然并没有离开单位,但事实上,其行为已经使财物脱离了所有人的控制,并被孙某非法占有,因此属于盗窃既遂。

答案为D。

  第3题:

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

  B.水平迁移

  C.正迁移

  D.一般迁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略第4题:

说“把玩学术”不太合适,显得有点______,但如果是“沉潜把玩”呢?

其实,读书做学问,目的性太强,很难达到痛快淋漓、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一点,学问与游戏之道是______的,缺乏足够的好奇心、求知欲、距离感,反而做不好。

按照今日不少人的“学者”标准,恐怕传统中国读书人,全都是业余性质——可那种“爱美的”读书人,自有______之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浮相近可叹

  B.轻佻相通可爱

  C.轻慢相似可敬

  D.轻视相仿可赞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相通”的意思是彼此沟通;连通;互相通融。

文中首先指出“读书做学问,目的性太强,很难达到痛快淋漓、出神入化的地步”,紧接着表达“学问与游戏之道”的一致,表明融会贯通之意,“相通”符合文意。

  第5题:

关于充电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不需要区分电池的正负极

  B.电动自行车一般使用镍镉蓄电池

  C.充电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锌锰干电池可以通过充电循环利用

  【解析】

  正确答案:

C。

  第6题:

前几年,面对经济适用房这道考题,不少政府是“不及格”的。

那种开着奔驰汽车申请经适房的怪事__________,公共资源成了少数有权有势者“寻租”的商品。

这个教训应当引以为戒。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习以为常

  B.数不胜数

  C.寥若晨星

  D.屡见不鲜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习以为常”的主语应该是人,不能是事,排除A项。

  “寥若晨星”指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形容为数极少。

词义与文段不符,排除C项。

  “数不胜数”指多的数不过来。

  “屡见不鲜”指多次见到,也就不觉得奇怪和惊奇了。

这种开着奔驰汽车申请经适房的怪事见得多了,大家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应该选择“屡见不鲜”。

  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7题:

下列有关地理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隶属于丹麦

  B.世界四大洋中平均深度最浅的洋是印度洋

  C.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D.世界第一大湖为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D。

格陵兰岛是丹麦属地,A项正确;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B项错误;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它从中东向东南方伸入印度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C项正确;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并且是咸水湖,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与欧洲之间,D项错误。

故本题选BD。

  第8题: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气温低于0度,寒冷干燥:

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第9题:

据某市交警部门公布的数据,在该市全市上个月发生的13000多起汽车交通事故中,只有10%是因为司机酒后驾驶造成的。

由此可见,酒后驾驶的危险性并不像某些交通宣传中所说的那么大。

  “酒后驾驶,等于送死”只是危言耸听的夸张宣传而已。

假定以上数据无误,那么以下哪项可以有力地驳斥上述推论?

  A.只有10%的车主有酒后驾驶行为,而他们酒后驾车的时间只占开车总时数的2%

  B.交警每天晚上都扣留若干酒后驾驶的车辆,否则造成的事故会更多

  C.酒后驾车多为私家小车,在大巴司机和卡车司机中,酒后驾车的现象极少发生

  D.酒后驾车大多数发生在晚上,而交通事故大多数发生在白天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削弱型题目。

题于由酒后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只占总的交通事故的10%得出结论:

  “酒后驾驶,等于送死”只是危言耸听的夸张宣传而已。

如果A项为真,就说明酒后驾驶的时数在总的驾驶时数中所占的比例更低,相对于酒后驾驶的总时数所占的比例,酒后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比例其实是非常高的,有力地驳斥了题干推论;

  B项并未说是否也扣留了若干非酒后驾驶的车辆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且没有说明扣留的具体数量,也可能扣留数量其实很少,因此B项对题干推论的削弱程度不强;题干中并没有提及私家车和其他车的区别,C项是无关项;D项则加强了题干的结论。

故答案选A。

  第10题:

由于青铜技术的成熟包括鼓风、浇铸等的运用,世界各个民族的先人陆续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是在时代初步掌握了冶铁技术。

  A.春秋战国

  B.汉代

  C.秦代

  D.宋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现已从考古学上明确,中国最迟在春秋晚期已掌握了冶铁技术,并且是生铁铸件和块炼铁锻件同时出现,并且战国时期钢铁生产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以块炼铁为原料的渗碳钢制品。

  第11题:

我国古代所称“五谷”之一的“菽”是指()。

  A.玉米

  B.粟

  C.豆类

  D.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对于“五谷”我国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

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其中,黍指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

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C。

  第12题:

不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下列事例中.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是()。

①一个贩毒团伙共有六名成员,通过考察了解到这个团伙的每一个人都有前科,于是得出结论:

这个贩毒团伙的所有人都有前科。

②鲁班将“手被叶子为锯齿状的草划破”的事实用于“更快捷省力地伐木”的问题情景,从而创造出锯子。

③人们发现元素的排列,天体的运动,四季的交替,生物的进化,社会的发展都是具有规律的.由此概括出:

一切物体运动的形式都是有规律的。

④一法医通过解剖几具溺水而亡的尸体,乙、丙溺水死亡内脏有硅藻反应,于是得出结论:

凡是溺水者,其内脏都有硅藻反应。

⑤麻雀会飞,燕子会飞,鸽子会飞,喜鹊会飞,老鹰会飞,海鸥会飞,因此所有鸟都会飞。

  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①的推理方式是完全归纳推理,②的推理方式是类比推理,③的推理方式均为不完全归纳推理。

故答案选D。

  第13题:

对于春秋时期的某国,如果仓廪实或衣食足,则民知礼节或知荣辱。

如果民知礼节或知荣辱,则或者国富,或者民强。

如果民强,则百业兴。

事实上该国并非国富,而且并非百业兴。

由此可推出()。

  A.该国仓廪实但并非衣食足

  B.该国并非仓廪实但衣食足

  C.该国仓廪实且衣食足

  D.该国并非仓廪实且并非衣食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可以将句子看为两部分:

A:

仓廪实,则民知礼节,则国富。

  B:

衣食足,则知荣辱,则民强,则百业兴。

只要A项中有一环节断裂,则非仓廪实;只要B项中有一环节断裂,则非衣食足。

而事实上该国并非国富,而且并非百业兴,故非仓廪实,也非衣食足。

故选D。

  第14题:

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性格,不卑不亢的气概

  B.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C.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元

  D.本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扬帆和刘星一起到边远地区去,参加了扶持发展文化事业的志愿服务活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B项中的歧义在于是“小莉的妈妈不爱小莉”还是“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C项中“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元”会产生歧义,可以是二者加起来一共三千多元,也可以是仅诉讼费就三千多元;D项中产生歧义的地方是“本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扬帆和刘星”,无法确定刘星是不是本市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故本题选A。

  第15题:

明朝时,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写出几部总结性的科学著作。

它们()。

①反映了我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②包含有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③内容反映了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④包含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略。

  第16题:

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讲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______。

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______,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焉不详高屋建瓴

  B.闪烁其词博大精深

  C.含糊其辞鞭辟入里

  D.捉襟见肘天马行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闪烁其词”指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含糊其辞”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捉襟见肘”比喻十分穷困。

根据词意以及文中“铺陈宏大“’和”细节方面”可知是指说的不够详细,因此第一空应填“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第17题:

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

  A.培养自主性

  B.培养勤奋感

  C.培养主动性

  D.培养自我同一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18题:

正当的采访,是记者的__________行为;记者的采访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权的__________,实质上是受公众的委托、为兑现公众__________所行使的权利。

  无论以什么理由为记者采访设置障碍,都是侵犯人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公务拓展监督权

  B.职权演变信息权

  C.公职变形公民权

  D.职务延伸知情权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本题考查对相关法律术语的了解。

  “职务行为”是指工作人员行使职务、履行职责的活动,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对应。

  “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

记者的采访是公民行使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故本题中第

  一、三空分别应填“职务”、“知情权”。

第二空中的“延伸”也符合句意。

本题选D。

  第19题:

  ()对于迟到相当于罚款对于()

  A.批评违章

  B.早退收费

  C.上学盗窃

  D.警察老师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因迟到而受到批评,因违章而被罚款。

D项是主谓关系,但两组词前后顺序相反。

  第20题:

2020年7月5日,胡某未经批准,在住宅周围安装电网,8月1日胡某自行拆除。

2020年3月1日公安机关根据举报证实了这一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胡某的行为不予处罚

  B.胡某的行为应予处罚

  C.公安机关可以酌情决定是否给予处罚

  D.胡某自动拆除,可减轻处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共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本题中胡某安装电网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且该行为处于继续状态,于2020年8月1日终止,从即日起起算追溯时效6个月,至2020年2月2日起胡的行为不再受处罚。

所以,2020年3月1日公安机关证实了这一情况,不应再给予处罚。

故选A。

  第21题:

5名学生参加某学科竞赛,共得91分,已知每人得分各不相同,且最高分是21分,则最低分是()

  A.14

  B.16

  C.13

  D.15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总分一定,要使最低分尽可能的低,需使前四名的得分尽可能的高。

由“每人得分各不相同,且最高分是21分”可得,前四名的得分分别为

  21、20、19、18,则最低分为91-21-20-19-18=13(分),C项正确。

  第22题:

权力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强身健体,用不好反伤自身。

任何互联网企业的权力,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网民赋予的。

对于网络搜索公司来说,网民之所以选择它、信任它,就在于它的公正客观,在于它的创新服务能力。

这种对网民信任的珍惜、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把握,虽然不能瞬间获利,却能拒绝金钱权力的诱惑、杜绝杀鸡取卵式的发展。

  反之,如果在价值观上产生偏颇,被财富和权力冲昏了头脑,利用此前积累的公信力和市场地位唯利是图、选择短期行为,必将为广大网民所抛弃。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权力具有双重性

  B.互联网企业应慎用自己的权力

  C.网民应选择值得信任的互联网企业

  D.互联网企业应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式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

文段的重点在最后一句,互联网企业在运用网民赋予的权力进行价值观及发展方式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是对互联网企业的警示,即互联网企业要慎用自己的权力,而不是滥用自己的权力。

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23题:

  《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数十名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明显加重。

  专家们认为,这样一个庞大的贫困群体可能来自于:

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导致失业群体,资源枯竭型城市里大量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城市居民,退休较早、仅依靠退休金的老年人,流人城市、成为城市新贫困阶层的大量农村人口。

同时,社会保险、教育培训、医疗保障等制度上的缺位与失效,也在随时随地制造和产生着新的城市贫困人群。

关于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由多种原因形成

  B.流入城市的大量农村人口不能算作城市新贫困阶层

  C.资源枯竭型城市里具有劳动能力的市民不会贫困

  D.退休较早、仅依靠退休金的老年人生活有保障不会贫困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本题比较简单。

A项是对文中形成城市贫困人群原因的概括,

  B.C.D三项的内容都与原文不符。

故选A。

  第24题:

人权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开展。

  A.民主自由

  B.国家主权

  C.历史传统

  D.民族文化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2000年9月6日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人权领域内的对话与合作。

必须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开展,这是保护和促进人权事业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只要世界上还存在国界,人们分别在各自的国家中生活,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就是每个国家政府与人民的最高利益。

没有主权,也就谈不上人权。

”故选B。

  第25题:

正是这许许多多人们__________的变化,比起接踵而起的高楼、林立的工厂以及家用电器__________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深刻地记录着我们生活的变化。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习焉不察乃至

  B.视若无睹加上

  C.习以为常或者

  D.耳闻目睹甚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分析可知,第二空应填入一个表递进的词语,“加上”、“或者”均不符合,排除

  8、C。

题干主要是说人们经常看到却不以为然的变化更深刻地记录着我们生活的变化。

  “习焉不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耳闻目睹”形容亲身见证,千真万确。

由此可知,“习焉不察”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