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073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 细胞呼吸.docx

江苏小高考生物讲练稿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4讲细胞呼吸

考纲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1.细胞呼吸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B

(1)实验原理

B

(2)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

(2)实验设计

B

(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C

考点一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实验设计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

2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下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

从A、B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注入已编号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命题点一 实验基础

1.(2017·南京学测模拟)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C.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

D.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答案 C

解析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乙醇在酸性条件下(浓硫酸)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2.(2016·南通中学学测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类型,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瓶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而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条件均是无关变量。

(5)取________(填字母)瓶中的溶液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可检测酒精的产生。

(6)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2)吸收空气中的CO2 (3)使酵母菌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4)氧气的有无 (5)D (6)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且快

解析 选用酵母菌是因为它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适合研究呼吸类型。

空气本身含有CO2,如果直接将空气通入B瓶,将会影响实验结果。

如果立即连接D、E,则D中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将通入E,影响实验结果。

根据装置1和2可知实验变量为有无氧气。

酒精的检测应在D瓶。

由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所以C、E都有混浊产生,但C混浊程度更大。

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

3.(2017·连云港学测模拟)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B.若30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答案 C

解析 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不会引起液面变化;若进行了无氧呼吸,则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消耗的氧气,气体体积增大,液面上升。

4.(2017·徐州学测模拟)如图所示为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a、b两锥形瓶内各放一些湿棉花,瓶塞上各吊一熟石灰包,并插入温度计,分别有导管从瓶内通入水中。

a瓶装入萌发的种子,b瓶装入等量的煮熟的种子。

48h后,预期所能观察到的变化是(  )

A.a瓶温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B.b瓶温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C.a瓶温度上升,与b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D.b瓶温度上升,与a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答案 A

解析 a瓶中萌发的种子生命活动旺盛,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CO2,但CO2易被熟石灰吸收;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要释放能量,并且大部分能量都转化成热能,所以a瓶温度上升;由于O2的消耗,瓶内气压下降,与之相连的导管内水柱上升。

而b瓶装的是煮熟的种子,不再进行细胞呼吸等生命活动,所以温度、水面基本无变化。

知识拓展

 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均为实验组(或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

考点二 细胞呼吸的过程

1.细胞呼吸

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1)概念:

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

(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标出氧元素的来源与去向)

3.无氧呼吸

(1)场所:

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2)过程

                   

命题点一 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分析

5.下表描述的是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位置及主要产物,下列相关选项中正确的是(  )

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时间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位置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

主要产物

C3H4O3

CO2

H2O

C3H4O3

C3H6O3或C2H5OH+CO2

A.有氧呼吸各阶段在细胞不同位置进行与细胞中酶的种类及分布有关

B.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产生的CO2有部分来自无氧呼吸

C.产生C3H6O3的无氧呼吸释放能量比产生C2H5OH的无氧呼吸多

D.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3H6O3还是C2H5OH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酶的种类有差异

答案 A

解析 有氧呼吸各个阶段的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A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产生的CO2只能来自有氧呼吸,因为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B错误;产生C3H6O3的无氧呼吸释放能量比产生C2H5OH的无氧呼吸略少,C错误;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3H6O3还是C2H5OH的直接原因是细胞中酶的种类有差异,根本原因是基因的种类不同,D错误。

6.(2009·江苏学测)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中都产生的物质是(  )

A.ATPB.[H]C.CO2D.丙酮酸

答案 A

解析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释放能量产生ATP。

命题点二 细胞呼吸的相关计算

7.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乙醇和CO2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

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当O2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有无氧呼吸

B.当O2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所不同

C.当O2浓度为c时,有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乙醇发酵

D.a、b、c、d4种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能产生[H]和ATP

答案 C

解析 当O2浓度为a时,乙醇产生量与CO2产生量相等,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当O2浓度为b时,产生CO2的量多于产生酒精的量,说明酵母菌还进行了有氧呼吸,当O2浓度为d时,没有乙醇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b、d的细胞呼吸过程有所不同;当O2浓度为c时,产生6mol乙醇的同时会产生6molCO2,需要消耗3mol葡萄糖,剩余的9molCO2来自有氧呼吸,需消耗1.5mol葡萄糖,因此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乙醇发酵;无论是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都会产生[H]和ATP。

8.现有一瓶葡萄糖液,内置有适量的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7∶6,这是因为(假设两种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  )

A.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6/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1/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 C

解析 有氧呼吸中吸入的O2和生成的CO2物质的量比例为1∶1,无氧呼吸中不耗氧,消耗1mol葡萄糖净生成2molCO2。

假设进行有氧呼吸的酵母菌的比例为X,则进行无氧呼吸的酵母菌的比例为1-X,故[6X+2(1-X)]∶6X=7∶6,求解X=2/3,故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题后反思

 细胞呼吸反应式中各物质间的关系比(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

(1)有氧呼吸:

葡萄糖∶O2∶CO2=1∶6∶6。

(2)无氧呼吸:

葡萄糖∶CO2∶酒精=1∶2∶2或葡萄糖∶乳酸=1∶2。

(3)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1∶3。

(4)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摩尔数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摩尔数之和的比为3∶4。

考点三 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其应用

1.温度

(1)原理:

细胞呼吸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呼吸速率。

(2)曲线模型(如下图)

(3)应用

2.O2浓度

(1)原理:

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

(2)曲线模型

①O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

②随O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吸不断加强。

③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随O2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不再加强(受呼吸酶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3)应用

①选用透气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抑制破伤风杆菌等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

②作物栽培中的中耕松土,保证根的正常细胞呼吸。

③提倡慢跑,防止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④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3.CO2浓度

(1)原理:

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填“促进”或“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2)曲线模型(如下图)

(3)应用:

在蔬菜和水果保鲜中,增加CO2浓度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4.含水量

(1)原理:

水作为有氧呼吸的原料和环境因素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

(2)特点: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如图)。

(3)应用

                   

命题点一 氧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及应用分析

9.(2016·扬州学测模拟)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P点为图中两曲线的交点。

下列对该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外界氧浓度小于P点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无氧呼吸

B.外界氧浓度大于P点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外界氧浓度大约为0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最少

D.外界氧浓度大约为5%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最少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5%的外界氧浓度,该非绿色器官呼吸作用最弱。

氧气浓度大于P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当氧气浓度不为0且小于P点时,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0.(2016·南京学测模拟)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h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O2浓度变化量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8

CO2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3%~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储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

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CO2

答案 B

解析 根据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可以判断出:

当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5%~25%)。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0)。

当O2浓度不足的时候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0~3%)。

储藏苹果主要是减少有机物的分解消耗,其产物CO2的量越少,表明分解消耗越少,在5%的O2浓度下,产生的CO2最少,因此最有利于有机物的保存。

在一定范围内,O2浓度越高,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的能量也越多,但超过一定范围,O2浓度增加,细胞呼吸强度将不再增加。

大多数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主要是酒精和CO2(少数植物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命题点二 CO2、温度等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及应用分析

11.(2013·江苏学测)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施肥的同时结合松土,有利于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B.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浓度,有利于果蔬储藏

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

D.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以提高产酒量

答案 D

解析 酵母菌酿酒时需先通气再密封。

通气让其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密封让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12.(2016·扬州学测模拟)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低氧、干燥等条件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

B.利用酵母菌制酒时先通气促进其繁殖后密封产生酒精

C.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可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

D.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乏力

答案 A

解析 水果和蔬菜的保鲜需要一定的湿度。

技法提炼

 解读植物细胞呼吸曲线图

(1)图中各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

Q点:

不耗O2,产生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P点:

耗O2量=产生CO2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QP段(不包含Q、P点):

产生CO2量>耗O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R点:

产生CO2最少⇒组织细胞呼吸最弱点。

(2)在保存蔬菜、水果时,应选择R点对应的O2浓度,同时保持低温条件。

真题演练与模拟过关

                   

1.(2008·江苏学测)某同学剧烈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主要原因是肌细胞产生并大量积累了(  )

A.醋酸B.酒精C.乳酸D.碳酸

答案 C

解析 该同学剧烈运动进行了无氧呼吸,积累了乳酸,是造成肌肉酸痛的原因。

2.(2007·江苏学测)生物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  )

A.丙酮酸和[H]B.乳酸

C.二氧化碳和水D.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 C

解析 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H2O和CO2。

3.(2012·江苏学测)慢跑是一种健康的有氧运动。

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消耗氧气的是(  )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D.第一和第二阶段

答案 C

解析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4.(2010·江苏学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的物质是(  )

A.CO2B.丙酮酸

C.乳酸D.酒精

答案 C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不产生乳酸。

5.(2015·江苏学测)图1为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有氧呼吸过程简图。

请据图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②、⑥所示细胞器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填序号)中。

(3)图1中结构①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质和________。

(4)图2中过程Ⅰ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填图1中的序号)。

(5)2,4-二硝基苯酚(DNP)对图2中过程Ⅱ的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这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___(填下列序号)的酶无法合成ATP。

a.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基质

c.线粒体外膜d.线粒体内膜

答案 

(1)液泡 叶绿体 

(2)⑤ (3)蛋白质 (4)③④

(5)d

解析 该图是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主要在细胞核。

各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都是脂质和蛋白质。

过程Ⅰ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过程Ⅱ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1.(2017·泰州学测模拟)下面是人体细胞内常见的两种生理过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过程1: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过程2:

C6H12O6

2C3H6O3(乳酸)+能量

A.过程1只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B.过程1的CO2中的氧来自C6H12O6和O2

C.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能量主要由过程2提供

D.人体内的葡萄糖最终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D

解析 过程1为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

CO2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其中的氧来自C6H12O6和H2O。

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但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

人体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体内的葡萄糖最终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2.(2017·徐州学测模拟)下图是探究酵母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装置乙在Ⅲ瓶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

C.装置乙中应让Ⅱ瓶先静置一会再与Ⅲ瓶连接

D.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Ⅰ瓶处的CO2

答案 C

解析 黑暗或光照对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没有明显的影响。

装置乙中酵母菌产生的CO2可通过导管进入Ⅲ瓶,但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保留在Ⅱ瓶中。

装置乙的Ⅱ瓶在封口一段时间后再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Ⅲ瓶,这样做是为了消耗装置内的O2,防止酵母菌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装置甲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2016·连云港学测模拟)与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是(  )

A.需要酶的催化B.产生了[H]

C.最终产生了CO2D.产生了ATP

答案 C

解析 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不产生CO2。

4.(2016·南京学测模拟)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 D

解析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CO2。

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

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并没有[H]的积累。

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原,脂肪储存的能量更多,因此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5.(2016·盐城学测模拟)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可判断此过程(  )

A.是无氧呼吸B.是有氧呼吸

C.不是乳酸发酵D.不是酒精发酵

答案 C

解析 乳酸发酵时不产生CO2。

6.(2016·苏州学测模拟)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二氧化碳产生于(  )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D.第一和第二阶段

答案 B

解析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2分子丙酮酸和6分子水反应,生成6分子二氧化碳以及[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7.(2015·扬州学测模拟)右图是真核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物质表示乳酸和CO2

B.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D.人体细胞可发生①②③④过程

答案 B

解析 甲代表乳酸,①③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发生在线粒体中。

人体细胞可发生①②③过程。

8.(2015·徐州学测模拟)下列有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中都有丙酮酸的产生

B.都产生CO2和H2O

C.都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都有能量释放,并产生ATP

答案 B

解析 无氧呼吸不产生水。

9.(2015·无锡学测模拟)下表中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措施及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包扎伤口

透气纱布

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

B

乳酸菌制作酸奶

先通气,后密封

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C

水果保鲜

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答案 B

解析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时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10.(2015·南京学测模拟)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2O→[H]+O2

答案 C

解析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能量产生。

11.(2015·泰州中学)下图所示为市售的塑料杯装的酸奶,从外观上看,最可能变质的是(  )

答案 C

解析 酸奶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C选项中盖鼓起,说明有气体生成,应该是杂菌感染后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由此可以推断出C中的酸奶最可能变质。

12.(2015·连云港学测模拟)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

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

A.促进果实成熟B.降低水分吸收

C.降低呼吸强度D.促进光合作用

答案 C

解析 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一定量的CO2能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

13.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的某生理过程图解。

请据图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