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147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 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docx

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15天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

5月30日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

考点

2016·新课标卷Ⅰ

2016·新课标卷Ⅱ

2016·新课标卷Ⅲ

2015·新课标卷Ⅰ

2015·新课标卷Ⅱ

2014·全国卷Ⅰ

2014·全国卷Ⅱ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物质、运动、规律

2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22、23

23

21

39

(1)

39

(2)

20

1.从考点角度看,意识的作用是超高频考点;哲学思想,物质统一性原理,运动、静止是冷考点。

2.从题型角度看,选择题常正面考查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也常以误区的形式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反作用等。

主观题常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3.从命题背景材料看,生活处处是哲学,平时要提高运用哲学思维解读热点、漫画、古文、经典材料的意识和能力。

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提示】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4)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提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3)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提示】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1.(2016·江苏政治)俗话说:

“人闲百病生。

”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

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答案】C

【解析】“紧张”是一种心理反映,属于意识范畴,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这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故C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中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一知识点,要注意意识对人体生理调节活动具有促进作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说法是正确的意识对人体生理调节活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只能起阻碍作用。

2.(2016·新课标卷2文综)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毛泽东通过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制定了相关的策略,说明要需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依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故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故②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故④说法错误。

故选B。

【考点】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2016·新课标卷2文综)《韩非子·说林上》记载:

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

“老马之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管仲之所以能够利用老马识途,找到返回的道路,是对老马的功能具有正确的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故②③符合题意;老马识途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取决于人的发现,故①说法错误;马不能进行实践活动,老马识途是动物的本能体现,故④说法错误。

故选C。

【考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的含义

4.(2016·新课标卷3文综)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材料中,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物质决定意识,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①③说法错误,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物质的不同,意识内容的反映还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本题选C。

【考点定位】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名师点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注意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人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质世界,就不能产生意识。

意识则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又有正确和错误(歪曲事实)之分,意识也会反作用于客观存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2016·上海政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践行方法论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世界观反映方法论D.方法论指导世界观

【答案】B

【解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把二者关系颠倒了,不选;方法论并不能指导世界观,D项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6.(2016·上海政治)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肯定无产阶级历史作用

B.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推动现实世界发展

C.是无产阶级的认识工具,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服务

D.不仅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答案】D

【解析】A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但没有体现其实践性;B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科学的方法看待世界,但没有体现其实践性;C项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但没有体现其科学性,故A、B、C项说法不全面。

D项“正确地解释世界”体现了其科学性,“改造世界”强调了其实践性,D当选。

【考点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2016·上海政治)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

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四川人民经过苦心经营,建成了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结果,D项符合题意;“人定胜天”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A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预见发展变化的趋势,故B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了成功,没有强调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C项不选。

【考点定位】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8.(2016·上海政治)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

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它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

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

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

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海淘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

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全面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辩证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

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呼唤工匠精神回归,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他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他在论点中提出了“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践主体——匠人。

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仅仅倡导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启。

因而,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解析】首先,明确试题设问范围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其次理解材料:

该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

从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培育工匠精神,这符合我国的国情,看到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同时也看到了工匠精神对我国发展的作用,也就是看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从这两点看,该学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但是就这个观点而言,还是不够完整的,因为仅仅有工匠精神还远远不够,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除了倡导工匠精神,还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

只有有了人才能够通过发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梦想。

【考点定位】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解。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这种改造世界不是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直接实现的,而是必须经过实践这个桥梁才能实现的,该学者只是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忽略必须通过实践把意识变为现实这个关键点,从而导致了论述的不完整。

9.(2016·海南政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

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

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

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1)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

(10分)

【答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4分)“机器换人”计划适应了该市制造业工资成本增加、劳动力缺口较大的实际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3分)“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了该市制造业的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

(3分)

【解析】本问要求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结合材料可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因而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使机器换人行动获得成功的角度说明;在回答时要结合材料说明人是怎样发挥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的。

1.(2017·河南省濮阳市第四次检测)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存在即被感知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B.

C.

D.

2.(2017·安徽省淮南市一模)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人,看到一片树叶,最喜欢说:

啊!

这里有一棵树,你看不见吗?

而他看到了一棵树,又会说:

树后边就是大片的森林啊,你也看不见吗?

当他走到森林边看到了一丛灌木,则会蹲在灌木丛里说:

这片森林怎么都是灌木啊?

真没意思呀!

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观点与此一致的是

①存在即被感知②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③气者理之依也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16·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5年8月30日,河南省开封市境内下起了多年不遇的大暴雨,不少地方积水严重,给交通带来不小压力,一些地下通道还淹没了车辆,造成了很大损失。

这对开封市城区排水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A.违背规律的客观性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B.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普遍联系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

D.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5.(2016·广东省揭阳一模)为挖掘、延续和传承工匠精神,2015年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国工匠》栏目。

该节目制片人岳群说:

“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

”这种“共识”

A.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体现了价值观决定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1.2016年9月,“天眼”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

这台望远镜是科学工作者遵循了自然科学规律,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成果,将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造福人类。

这说明

A.人们可以创造物质B.科学研究成功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

C.物质就是具体的物质形态D.只要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就可以改变规律

2.我国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基础软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集智攻关,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八”的研制,实现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八”的成功对接。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此基础上建立“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这体现了

①事物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实现事物发展

②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

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1.C【解析】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是主观唯心主义,排除。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人是机器”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说明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故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选C。

2.B【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材料中提到的“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人”指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者,①④符合题意;②是客观唯心主义;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

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普遍联系,B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C、D是错误的;河南省开封市境内的大暴雨造成了很大损失,对开封市城区排水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这说明违背规律的客观性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A符合题意。

5.B【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使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这强调的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B符合题意;A、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D是错误的。

1.B【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材料中“这台望远镜是科学工作者遵循了自然科学规律,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成果”体现了科学研究成功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选B;A不选,人们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而不是创造物质;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不选;D不选,规律是不可以改变的。

2.C【解析】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引起质变,而质变既有可能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也有可能是倒退的、下降的变化,质变不一定会实现事物发展,排除①;②本身表述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创新精神而非科学理论的作用;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难攻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故③④符合题意,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