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22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docx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学时数:

共72学时,其中讲授48学时,实验24学时

授课对象:

生物技术、农学、园艺、植保、资环等专业

主讲教材:

生物化学主编杨志敏,蒋立科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参考资料:

生物化学主编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

基础生物化学主编王金胜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

生物化学主编B.D.Hames,N.M.Hooper等,科学出版社,2001年(中、英)

蛋白质化学主编姜涌明赵国骏,扬州大学农学院

基础生物化学主编白宝璋任永信史国安于少华,延边大学出版社

Stryer主编,唐有祺等译,生物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蔼光,基础生物化学,世界图书出版社

李建武,生物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蛋白质

第三章核酸

第四章酶

第五章大分子复合物

第六章生物氧化

第七章糖类代谢

第八章脂类代谢

第九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第一十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一十一章核酸的生物合成

第一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十三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控

一、题目

第一章绪论(1学时)

第二章蛋白质(共8学时,第1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9΄)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15΄)

三、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6΄)

四、生物化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0΄)

第二章蛋白质

第一节蛋白质的元素组成(15΄)

第二节氨基酸

一、蛋白质氨基酸(35΄)

三、授课重点

蛋白质氨基酸。

四、授课难点

蛋白质氨基酸。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结合学生讨论互动;从网上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形象新颖的图片,制作有感性的PPT课件;氨基酸分子都有形象的分子结构式,以便让同学们更加通过结构认识它的性质。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二章蛋白质(共8学时,第2~3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5΄)

第二章蛋白质

第二节氨基酸

二、非蛋白氨基酸(20΄)

三、氨基酸的重要性质(45΄)

氨基酸性质小结(5΄)

第三节肽(25΄)

三、授课重点

氨基酸的重要性质。

四、授课难点

氨基酸的重要性质。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结合提问,结合板书,尤其是涉及计算的部分,设计动画内容,更加形象地一步一步推导;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二章蛋白质(共8学时,第4~5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二章蛋白质

第四节蛋白质的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30΄)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45΄)

第五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生物学功能(20΄)

三、授课重点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四、授课难点

蛋白质多肽链折叠的空间限制。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启发,结合模型学习空间结构

从网上下载一些精美的图片,增强大家的感性认识;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二章蛋白质(共8学时,第6~7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二章蛋白质

第五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5΄)

小结(5΄)

第六节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一、蛋白质的分子量(14΄)

二、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16΄)

三、蛋白质的胶体性质(15΄)

三、授课重点

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重要性质。

四、授课难点

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讲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时加入了一些动画,使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更加形象,更加好理解;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二章蛋白质(共8学时,第8个学时)

第三章核酸(共4学时,第1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二章蛋白质

第六节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四、蛋白质的沉淀反应(10΄)

五、蛋白质的变性(10΄)

六、蛋白质的紫外吸收(5΄)

七、蛋白质的颜色反应(15΄)

小结(5΄)

第三章核酸

引言(15΄)

第一节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化学组成

一、核酸的种类和分布(15΄)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20΄)

三、授课重点

蛋白质的重要性质;核酸的化学组成。

四、授课难点

无。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结合图片以讲授为主,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三章核酸(共4学时,第2~3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三章核酸

第一节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化学组成

三、核酸的生物学功能(17΄)

第二节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DNA的分子结构(40΄)

二、RNA的分子结构(38΄)

三、授课重点

DNA双螺旋;mRNA的一级结构特点;tRNA二级结构特点。

四、授课难点

DNA超螺旋。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结合学生讨论;收集大量资料。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三章核酸(共4学时,第4个学时)

第四章酶(共6学时,第1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三章核酸

第三节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分离提纯

一、核酸的理化性质(35΄)

二、核酸变性与复性及分子杂交(10΄)

第四章酶

引言酶的发展历史(10΄)

第一节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作用特点

一、酶的概念(12΄)

二、酶的催化特点(18΄)

三、酶作用的专一性(10΄,未完待续)

三、授课重点

核酸的理化性质;酶的催化特点。

四、授课难点

酶的潜手性专一。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参阅大量文献,充分制作PPT课件。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四章酶(共6学时,第2~3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四章酶

第一节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作用特点

三、酶作用的专一性(10΄)

四、酶的化学组成(20΄)

第二节酶的命名和分类

一、酶的命名(10΄)

二、酶的分类(20΄)

第三节酶的作用机理

一、酶的活性中心(20΄)

二、酶作用专一性机制(15΄)

三、授课重点

酶的化学组成;国际命名法;活性中心。

四、授课难点

酶的专一性机制。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结合大量图片。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四章酶(共6学时,第4~5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四章酶

第三节酶的作用机理

三、酶作用的高效性机制(15΄)

四、以胰凝乳蛋白酶为例说明酶的作用机制(10΄)

第四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一、酶反应速度与酶活力:

酶的活力单位、酶的比活力(10΄)

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米氏方程、米氏常数的意义(30΄)

三、酶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5΄)

四、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5΄)

五、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10΄)

六、激活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10΄)

三、授课重点

酶高效性机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四、授课难点

酶高效性机制;米氏方程的推导。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结合大量实例,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四章酶(共6个学时,第6个学时)

第五章大分子复合物---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共2学时,第1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四章酶

第四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七、抑制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10΄)

第五节调节酶类(5΄)

第六节核酶和抗体酶(5΄)

第七节酶的应用(自学)

第八节维生素与辅酶(25΄)

第五章大分子复合物---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生物膜的组成(15΄)

生物膜的组成:

膜脂、膜蛋白、糖类及其他膜组分

第二节生物膜的结构(25΄)

一、生物膜结构的主要特征:

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二、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及其发展

第三节生物膜的功能

一、物质运输功能(10΄,未完待续)

三、授课重点

抑制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维生素与辅酶;生物膜结构的主要特征。

四、授课难点

抑制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结合大量小动画,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五章大分子复合物---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共2学时,第2个学时)

第六章生物氧化(共3学时,第1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五章大分子复合物

第三节生物膜的功能

一、物质运输功能(25΄)

二、生物膜上能量转换和传递(5΄)

三、膜上受体与跨膜信号转导(10΄)

四、膜的识别功能(5΄)

第六章生物氧化

第一节生物氧化概述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5΄)

二、生物氧化中有关的酶类(5΄)

三、生化反应的自由能变化(5΄)

四、高能化合物(5΄)

第二节电子传递链

一、电子传递链的概念和部位(10΄)

二、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10΄)

三、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顺序(10΄)

三、授课重点

生物膜的功能;电子传递链。

四、授课难点

电子传递链的机理。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结合形象有图片;听其他有经验老师的课,增强对此章的宏观把握。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六章生物氧化(共3学时,第2~3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二节电子传递链

四、呼吸链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分布(8΄)

五、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抑制剂(12΄)

第三节氧化磷酸化

一、氧化磷酸化的类型(5΄)

二、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偶联部位(5΄)

三、ATP合酶(10΄)

四、氧化磷酸化的机理(15΄)

化学偶联假说、构象偶联假说、化学渗透学说

五、氧化磷酸化的控制及其解偶联剂和抑制剂(15΄)

六、NADH氧化磷酸化和ATP、ADP、无机磷的运输(10΄)

七、ATP能量的利用与贮存(5΄)

八、细胞内ATP含量的调节(5΄)

第四节活性氧(自学)

小结(5΄)

三、授课重点

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

四、授课难点

氧化磷酸化机理。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制作有感性的PPT课件,下载并播放动画,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宏观化;提前试讲,作好充分准备。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七章糖类代谢(共5学时,第1~2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一节生物体内的糖类化合物(8΄)

第二节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一、蔗糖的酶促降解(15΄)

二、淀粉和糖原的酶促降解(15΄)

第三节糖酵解

一、糖酵解的概念(5΄)

二、糖酵解的生化历程:

细胞定位、反应历程(20΄)

三、糖酵解中产生的能量(10΄)

四、糖酵解的生物学意义(12΄)

五、糖酵解的调控(10΄)

三、授课重点

糖酵解的反应历程、生物学意义及其调控。

四、授课难点

糖酵解调控。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在制作多媒体的技巧上花点功夫,使化学历程形象化。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七章糖类代谢(共5个学时,第3~4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三节糖酵解

六、丙酮酸的去处(5΄)

第四节三羧酸循环

一、丙酮酸氧化为乙酰辅酶A是三羧酸循环的准备阶段:

E.coli丙酮酸脱氢酶多酶复合体的结构及其作用机理(15΄)

二、三羧酸循环的历程:

概念、细胞定位、反应历程(30΄)

三、三羧酸循环能量的产生及特点(5΄)

四、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5΄)

五、三羧酸循环的调控(10΄)

六、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5΄)

第五节磷酸戊糖途径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细胞定位及反应历程(10΄)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化学计量及生物学意义(5΄)

三、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5΄)

三、授课重点

三羧酸循环的反应历程;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四、授课难点

三羧酸循环历程。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在制作多媒体的技巧上花点功夫,使化学历程形象化。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七章糖类代谢(共5个学时,第5个学时)

第八章脂类代谢(共4个学时,第1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七章糖类代谢

第六节单糖的生物合成

一、糖异生作用的概念(3΄)

二、糖异生途径的反应历程(7΄)

三、糖异生作用的调控(4΄)

四、糖异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6΄)

第七节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一、活化的单糖基供体及其相互转化(5΄)

二、蔗糖的生物合成(5΄)

三、淀粉的生物合成(10΄)

四、糖原的合成(自学)

小结(5΄)

第八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生物体内的脂类(简介)

一、生物体内的脂质种类(6΄)

二、生物体内脂质的生理功能(6΄)

第二节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的酶促水解(8΄)

二、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10΄)

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1、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酸的β-氧化:

概念;反应历程;能量计算(20΄,待续)

三、授课重点

糖异生作用的概念、调控、生物学意义;脂肪酸的β-氧化。

四、授课难点

糖异生调控。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提问,讲授,结合学生自己讲授β-氧化的反应历程,结合学生讨论

从网上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形象新颖的图片,制作有感性的PPT课件。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八章脂质代谢(共4学时,第2~3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二节脂肪的分解代谢

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1、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酸的β-氧化:

概念;反应历程;能量计算(22΄)

脂肪酸的α-氧化(8΄)

脂肪酸的ω-氧化(8΄)

2、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12΄)

四、乙醛酸循环(20΄)

乙醛酸循环的反应历程、部位、生物学意义

第三节脂肪的生物合成

一、甘油的生物合成(10΄)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1、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乙酰辅酶A的来源及转运;丙二酰单酰辅酶A的形成;脂肪酸合酶系统;从头合成的反应历程;从头合成与β-氧化的比较(10΄,待续)

小结(5΄)

三、授课重点

脂肪酸的β-氧化;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四、授课难点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中所涉及到的酶系的作用机理。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提问、实例,制作动画的PPT课件,有利于学生对反应历程形象化。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八章脂质代谢(共4个学时,第4个学时)

第九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共2学时,第1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三节脂肪的生物合成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1、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乙酰辅酶A的来源及转运;丙二酰单酰辅酶A的形成;脂肪酸合酶系统;从头合成的反应历程;从头合成与β-氧化的比较(20΄)

2、饱和肪酸链的延长(4΄)

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4΄)

4、NADPH的来源(6΄)

三、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6΄)

四、磷脂合成概述(自学)

小结(5΄)

第九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第一节核酸的酶促降解

一、核酸外切酶(4΄)

二、核酸内切酶(5΄)

三、核酸限制性内切酶(6΄)

第二节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一、核苷酸和核苷的降解(10΄)

二、嘌呤的降解(15΄)

三、嘧啶的降解(10΄)

三、授课重点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从头合成与β-氧化的比较;嘌呤的降解嘧啶的降解。

四、授课难点

从头合成与β-氧化的比较。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提问,结合实例;从网上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形象新颖的图片,制作有感性的PPT课件。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九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共2学时,第2个学时)

第十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共2学时,第1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九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第三节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一、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1、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从头合成途径;补救途径(15΄)

2、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从头合成途径;补救途径(10΄)

二、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1、核糖核苷酸的还原(5΄)

2、补救途径(5΄)

三、核苷酸转变为核苷二磷酸和核苷三磷酸(5΄)

小结(5΄)

第十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蛋白质的酶促降解(15΄)

第二节氨基酸的降解和转化

一、脱氨基作用(15΄)

二、脱羧基作用(5΄)

三、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去向(15΄)

1、α-酮酸的去向

2、产物NH3的去向(尿素的生成与尿素循环)

三、授课重点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方式;尿素循环。

四、授课难点

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中的补救途径。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提问;制作有感性的PPT课件。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十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共2学时,第2个学时)

第十一章核酸的生物合成(共4学时,第1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十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三节氨同化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一、氨的来源(5΄)

二、氨同化(5΄)

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1、转氨作用(5΄)

2、个别氨基酸的合成(20΄)

第四节一碳单位代谢(5΄)

小结(5΄)

第十一章核酸的生物合成

引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8΄)

第一节DNA的生物合成

一、复制

1、半保留复制的概念及实验证据(10΄)

2、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因子(20΄)

3、原核细胞DNA的复制过程(12΄,待续)

三、授课重点

氨同化;个别氨基酸的生物合成;DNA的生物合成。

四、授课难点

个别氨基酸的生物合成;DNA复制起始点的识别。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讨论;收集整理教学素材(图片、动画),制作PPT教学课件,结合板书。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十一章核酸的生物合成(共4学时,第2~3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十一章核酸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DNA的生物合成

一、半保留复制

3、原核细胞DNA的复制过程(15΄)

4、核细胞DNA的复制特点(简介)(10΄)

5、逆转录:

逆转录酶的发现及其催化特性;逆转录过程;逆转录酶发现的生物学意义;cDNA(15΄)

6、DNA的突变(5΄)

7、DNA的损伤修复(10΄)

第二节RNA的生物合成

一、转录的概念及不对称性(5΄)

二、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10΄)

三、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20΄)

小结(5΄)

三、授课重点

DNA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

四、授课难点

复制与转录的起始。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结合提问;结合形象新颖的图片,制作有动感的PPT课件。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十一章核酸的生物合成(共4学时,第4个学时)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共4学时,第1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二节RNA的生物合成

四、真核生物RNA聚合酶及转录特点(5΄)

五、转录过程的抑制剂(10΄)

六、RNA的转录后加工(15΄)

七、RNA的剪接、编辑和再编辑(5΄)

八、RNA的复制(5΄)

第三节基因工程简介(自学)

小结(5΄)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蛋白质合成体系的重要组分

一、mRNA及遗传密码(15΄)

二、tRNA:

反密码子的概念;同工受体tRNA;起始tRNA(15΄)

三、rRNA与核糖体(10΄)

四、辅助因子:

起始因子、延伸因子、终止和释放因子(10΄)

小结(5΄)

三、授课重点

蛋白质合成体系。

四、授课难点

RNA的转录后加工;RNA的剪接、编辑和再编辑。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结合学生讨论;制作有动感的PPT课件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题目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共4学时,第2~3个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共100min)

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5΄)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一、氨基酸的活化:

氨酰-tRNA合成酶的性质及反应机理(15΄)

二、大肠杆菌蛋白质的合成

1、肽链合成的起始(20΄)

2、肽链的延伸:

进位:

转肽、移位(35΄)

3、肽链合成的终止和释放(10΄)

三、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10΄)

小结(5΄)

三、授课重点

原核生物为例,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四、授课难点

蛋白质合成机理。

五、授课方法与课前准备

讲授为主,结合学生讨论,自己讲基因工程的实例;从网上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形象新颖的图片,制作有感性的PPT课件。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主任签字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