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作业指导书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12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3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3作业指导书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作业指导书版.docx

《3作业指导书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作业指导书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作业指导书版.docx

3作业指导书版

编号:

LTC/PJ-ZC-2017

青岛利特成气瓶检测工程有限公司

无缝气瓶定期检验

作业指导书

 

版次:

第一版(2017)

受控状态:

发放号:

210701003

2017-1-1发布2017-1-18实施

青岛利特成气瓶检测工程有限公司发布

第一部分

钢制无缝气瓶检验作业指导文件

序号

标题

1

国家对无缝气瓶的管理方针

2

检验周期

3

检验项目

4

无缝气瓶检验与评定流程

5

检验准备

6

外观检查与评定

7

音响检查

8

瓶口螺纹检查

9

内部检查

10

壁厚测定

11

重量与容积测定

12

水压试验

13

内部干燥

14

瓶阀检验与装配

15

气密性试验

16

检验后的工作

1、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

气瓶定期检验机构应当按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TSGZ7001)的规定,取得气瓶定期检验核准证,严格按照核准的检验范围从事

气瓶定期检验工作,并接受质监部门的监督。

气瓶检验人员应当取得气瓶检验人员资格证书,气瓶无损检测人员应当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证书。

2、气瓶检验机构的主要职责:

2.1对气瓶进行定期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并且对其正确性负责;

2.2对可拆卸的气瓶瓶阀等附件进行更换,更换的瓶阀应当选择具有相应瓶阀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制造的气瓶阀门产品;禁止对气瓶和气瓶瓶阀进行修理、焊接、挖补、拆解和翻新。

2.3对气瓶表面涂敷颜色和色环,按照规定做出检验合格标志;

2.4受气瓶产权单位委托,对报废气瓶进行消除使用功能(压扁或者解体)处理;

3、检验周期

3.1各类气瓶的检验周期气瓶的检验周期不得超过本条规定。

3.1.1盛装氮、六氟化硫、惰性气体及纯度大于等于99.999%的无腐蚀性高纯气体的气瓶,每5年检验1次;

3.1.2盛装对瓶体材料能产生腐蚀作用的气体的气瓶、潜水气瓶以及常与海水接触的气瓶,每2年检验1次;

3.1.3盛装其他气体的气瓶,每3年检验1次。

3.1.4盛装混合气体的前款气瓶,其检验周期应当按照混合气体中检验周期最短的气体确定。

3.4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对其安全性有怀疑时,应提前进行检验

3.2提前检验

使用过程中,发现气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提前进行定期检验:

3.2.1有严重腐蚀、损伤或者对其安全可靠性有怀疑的;

3.2.2库存或者停用时间超过一个检验周期后使用的;

3.2.3气瓶检验标准规定需提前进行定期检验的其他情况以及检验人员(或者充装人员)认为有必要提前检验的。

3.2.4气瓶检验机构应保证所检验合格的气瓶能够安全的使用一个检验周期,不能安全使用一个检验周期的气瓶应报废。

3.3气瓶检验前处理

气瓶进行定期检验前,应当对瓶内残余气体进行回收和处理。

回收和处理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3.3.1盛装毒性、可燃气体气瓶内的残余气体采取环保的方式回收处理,不得向大气排放;

3.3.2确认气瓶内压力降为零后,方可卸下瓶阀;

3.3.3盛装可燃气体的气瓶须经置换。

4、检验项目:

外观检查、音响检查、内部检验、瓶口螺纹检查、重量与容积测定、水压试验、内部干燥、瓶阀检验和气密试验。

5、无缝气瓶检验与评定流程

序号

程序

内容

备注

1

验收、入库

送检气瓶为空瓶,登记后泄压,存放入库。

对氢气瓶必须由协议委托单位排放置换后入库。

2

检验准备

逐只检查登记气瓶制造标志和检验标志。

3

外观检查与评定

逐只检查气瓶外表面,查看是否存在凹陷、凹坑、鼓包、磕伤、划伤、裂纹、夹层、皱折、腐蚀以及热损伤等缺陷

4

音响检查

对外观合格的气瓶逐只进行音响检查,用木锤或小铜锤轻击瓶壁,音响清脆有力,余韵轻而长且有旋律感为合格,声音浑浊低沉,余韵重而短并有破壳音响应报废。

5

瓶口螺纹检查

1)目测或低倍放大镜逐只检查螺纹有无裂纹、变形、腐蚀或其它机械损伤

2)瓶口螺纹不得有裂纹性缺陷,但可有不超过2牙的缺口。

6

内部检查

用内窥镜或电压不超过24伏的灯泡对气瓶内部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裂纹、结疤、皱折、夹层或凹坑等以及检查是否有油污。

7

壁厚的测定

1)局部测厚

2)定点测厚

8

重量与容积测定

1)应逐只进行称重与容积测定。

2)对于容积增大率大于90%的应报废。

3)对于重量减轻5%的进行定点测厚。

9

水压试验

用外侧法或内测法逐只进行水压试验

10

内部干燥

对于水压试验合格的气瓶进行控水和加温进行内部干燥

11

瓶阀检验与装配

应逐只对瓶阀进行解体检验、清洗和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保证开闭自如、不泄露。

12

气密试验

按GB/T12137的要求进行水压试验,保压时间不得小于2分钟。

13

检验后工作

1)定期检验合格的气瓶,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打检验标记、涂检验色标

2)检验人员必须将气瓶检验评定结果填入《无缝气瓶检验与评定记录》,并出具《检验与评定报告》

3)报废气瓶负责销毁,并填写《判废通知书》

 

5、无缝气瓶检验准备

5.1逐只检查登记气瓶制造标志和检验标志。

登记内容包括国别、制造厂名称代号、出厂编号、出厂年月、公称工作压力、水压试验压力、实际容积、实际重量、上次检验日期。

制造钢印标志  

(1)制造钢印如按图1打成扇面形时,钢印标志的项目和排列如图1所示

图1气瓶的钢印标志

           图中标志含义:

    1—气瓶制造单位代号;  6—实际容积,L;

    2—气瓶编号;      7—瓶体设计壁厚,mm;

    3—水压试验压力,MPa;  8—制造单位检验标记和制造年月;

    4—公称工作压力,MPa;  9—监督检验标记;

   5—实际重量,kg;    10—寒冷地区用气瓶标志。

  

图2制造钢印标志

(2)制造厂钢印标志也可在气瓶肩部沿圆周方向排列,

如以图2项目内容为例,各项目的排列顺序是:

ABC-12345-TP22.5-WP15W52.3-V40.2-S6.0-O-89.1-□-H。

检验钢印标志

 

(1)检验钢印如图3打成扇面形时,钢印标志的项目和排列如图2, 

(2)检验钢印也可能打在金属检验标志环上如图4 

                             图3检验钢印标志

 

       图4检验钢印标志

应该说明的是气瓶上的制造钢印标志和检验钢印标志,也可打在带有护罩钢瓶的护罩上。

肩部检验标志除用钢印以外,为了便于识别,还应在检验钢印上按检验年份涂上检验色标(采用检验标志环的,可用环的颜色代替检验色标)。

  中容积气瓶检验色标的颜色和形状见下表所示,其中括号内的符号和数字表示颜色的代号,椭圆形的长轴约为80mm,短轴约为40mm,矩形约为80mm×40mm。

小容积气瓶的检验色标可按比例缩小。

  检验色标每10年为一个循环周期。

检验年份

颜色

形状

2010

粉红色(RP01)

椭圆形

2011

铁红色(R01)

2012

铁黄色(Y09)

2013

淡紫色(P01)

2014

深绿色(G05)

2015

粉红色(RP01)

矩形

2016

铁红色(R01)

2017

铁黄色(Y09)

2018

铁紫色(P01)

2019

深绿色(G05)

2020

粉红色(RP01)

椭圆形

5.1.1未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厂商制造的气瓶、制造标志不符合GB5099或《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的气瓶、制造标志模糊不清或关键项目不全而又无据可查的气瓶、有关政府文件规定不准再用的气瓶,登记后不予检验按报废处理。

5.1.2对使用年限超过30年的气瓶按报废处理,登记后不予检验。

5.2对于瓶内介质不明、瓶阀无法开启的气瓶,应与待检瓶分别存放以待另行妥善处理。

5.3确认瓶内介质后,根据介质的不同性质,在保证安全、卫生和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采用与瓶内介质相适应的方法将气体排出。

对于盛装毒性气体的气瓶,在排放瓶内气体后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瓶内解毒处理。

处理方法如下:

5.3.1盛装无毒的不燃气体,可直接将瓶内剩余气体排放到空气之中。

5.3.2、对盛装无毒的可燃气体,在采用“放空”方法排放瓶内剩余气体时,应事先将气瓶放置在有消除静电措施(接地)的金属板上,以防止由于静电引燃排放的气体,而引起的火灾事故。

5.3.3、对盛装有毒的气体,最妥善的方法是“抽空”处理。

此法既可保证安全,又能回收气体,瓶内有毒气体的余气,也可采用化学吸收方法或置换解毒的方式处理。

5.3.4、对盛装的可燃液化气体,必须通过专用装置(残液加热回收法、喷射器回收法、抽真空回收法、干气动力源回收法、氮气动力源回收法)将瓶内的残液排入残液储罐。

5.3.5、如瓶阀因故障无法开启而又无法辨明瓶内有无剩余气体时,可根据瓶内气体性质和瓶阀结构,采取下列办法排放瓶内气体。

5.3.5.1对无毒气体的气瓶,如其瓶阀带有超压泄放装置,则可采取略松泄放帽的方法放出气体。

采用此法时,操作者应立于泄放装置的侧面,拧动泄压帽时,要注意其对面不得有人逗留或通行。

拧动泄压帽要缓慢,每次不得超过1/4圈,并停留片刻,无气体流出时,才可以继续拧动1/4圈。

听到气体流出声,立即停止拧动泄压帽,待气体缓慢流尽后,将泄压帽拧回原位。

5.3.5.2如瓶阀泄放装置是易熔合金塞,则可采用直径略小于合金浇注孔的钻头,把易熔合金塞钻通,使瓶内气体放出。

采用此法时,应把气瓶卧放在地面上,操作者必须事先戴上防护眼镜。

钻孔时。

身体不准对着钻孔,以防金属屑被气流吹出击伤。

如果瓶内盛装的是可燃性气体,严禁使用手电钻,而应改用手摇钻,以防电火花引燃气体。

瓶内盛装有毒气体时,必须采用特制带钻头的密闭泄压卡具。

当合金塞钻通后,瓶内气体便沿卡具上的排气管流入回收装置或用气管道。

5.3.5.3对无毒气体气瓶上的不带泄放装置的瓶阀,可用直径1.5~2.0mm的钻头,从瓶阀锥形尾部螺纹处钻孔,使瓶内气体从钻孔排出。

有关安全措施参照上述。

必须指出:

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允许采用以钢锯从瓶阀尾部螺纹处锯开的办法取代上述钻孔的办法。

5.3.5.4对泄放装置失效的瓶阀或不带泄放装置的瓶阀,可采用从瓶口略拧动瓶阀的办法放出瓶内气体。

5.4确认瓶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一致时,用不损伤瓶壁金属的瓶阀装卸机和防震圈装卸机卸下瓶阀和防震圈。

5.5用不损伤瓶体金属的适当方法将气瓶内外表面的污垢、腐蚀产物、沾染物等有碍表面检查的杂物以及外表面的疏松漆膜清除干净。

5.6排放(回收)剩余气体的安全注意事项。

5.6.1开启瓶阀时,操作者应立于瓶阀侧接嘴的侧面,操作要缓慢且不得开启过大,以防气瓶被排放气流的反作用推倒或产生静电引燃气体。

5.6.2在排放剩余气体时,瓶阀出气口的对面,不准有人逗留或通行,以防被气流或气流夹带的油水、锈粒、水粒或泥砂等杂物击伤。

5.6.3回收有毒气体和低压液化气体时,必须事先戴好与气体性质相适应的防护用具。

5.6.4回收可燃性气体时,必须事先备有适量的适应气体性质的灭火器。

5.6.5回收助燃性和可燃性气体时,周围不准有明火,特别是下风侧。

5.6.6排放氧气或强氧化剂气体时,必须事先检查瓶阀及其周围物体有无沾有油脂。

发现油脂物,应用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或乙醇将其擦净。

5.6.7严禁在同一地点同时排放两种性质相抵触的气体,以防发生化学燃烧或爆炸事故。

5.6.8在排放气体时,若瓶阀出现火焰,则应立即用灭火器将火焰扑灭并关闭瓶阀。

在不致灼伤皮肤或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下,也可采取措施(戴上浸水手套或在阀上复盖一块浸水的抹布)直接用手关闭瓶阀。

如火焰从泄放装置或出气口喷出,则立即将泄压帽或瓶阀拧回原位,以阻止气体外流切断火焰。

若已引起火灾,应立即采取措施灭火和将现场的气瓶搬运到安全地带,并通知消防部门。

 

6钢质无缝气瓶外观检查与评定

6.1瓶体外观检查

  应逐只对气瓶进行目测检查,检查其外表面是否存在凹陷、凹坑、鼓包、磕伤、划伤、裂纹、夹层、皱折、腐蚀、热损伤等缺陷。

6.1.1对外观检查发现有磕伤、划伤、凹坑、腐蚀缺陷的部位,应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测量缺陷处的最小壁厚。

6.1.2对盛装腐蚀气体的气瓶,应逐只对气瓶进行全面的测厚检查

6.1.3瓶体存在裂纹、鼓包、夹层等缺陷及肉眼可见的容积变形的气瓶应报废。

6.1.4瓶体磕伤、划伤处的剩余壁厚小于设计壁厚的气瓶应报废。

6.1.5瓶体凹陷深度超过2mm或大于凹陷短径1/30的气瓶应报废(测量方法见6.2B1凹陷深度(h)的测量方法)。

6.1.6瓶体凹陷中带有划伤、磕伤、凹坑时,若划伤、磕伤、凹坑及凹陷符合6.1.4或6.1.5的规定,则该气瓶报废。

或其缺陷不符合6.1.4条或6.1.5条的规定,但其磕伤或划伤长度等于或大于凹陷短径,且凹陷深度超过1.5mm或凹陷深度大于凹陷短径的1/35,则该气瓶应报废。

6.1.7瓶体存在弧疤、焊迹或明火烧烤等热损伤而使金属受损的气瓶应报废。

 6.1.8瓶体上弧立点腐蚀、线状腐蚀、局部腐蚀及普遍腐蚀处的剩余壁厚小于设计壁厚的的气瓶应报废。

 6.1.9因腐蚀严重,对腐蚀深度和范围无法确定气瓶应报废。

 6.1.10颈圈松动无法加固的气瓶,或颈圈损伤且无法更换的气瓶应报废。

 6.1.11底座松动、倾斜、破裂、磨损或其支撑面与瓶底最低点之间距离小于10mm的气瓶应报废。

6.1.1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气瓶应报废:

a)在筒体同一截面上测量其最大与最小外径之差,超过该截面平均外径的3%。

(测量方法见6.3)

b)筒体直线度允差超过瓶体直线段长度的0.4%,且弯曲深度大于5mm;

c)瓶体垂直度允差超过瓶体长度1%。

(测量方法见6.5)

6.2凹陷、凹坑、磕伤和划伤深度的测量方法

B1凹陷深度(h)的测量方法图B1

以凹陷的弦为基准测量深度,量具为高度游标卡尺或直尺,直尺应沿气瓶轴线放置,直尺长度应大于凹陷最大直径的三倍,如图Bla)所示。

长应大于气瓶周长的2/5,如图Blb)所示。

  以凹陷处瓶体外圆周的弧为基准测量深度,量具为弧形样板,弧形样板应沿圆周放置,样板弧长应大于气瓶周长的2/5,如图Blb)所示。

B2凹坑、磕伤、划伤深度的测量方法

  可用下面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

  a)凹坑、磕伤、划伤深度值以最深处为准,测量用的专用量具如图B2所示。

卡板的型面曲率半径与钢瓶外廓相吻合,千分表的针尖插入缺陷中测量其深度,针尖的楔角应小于等于30°,半径应小于等于0.25mm。

测量过程中要定期校核千分表的读数,以消除由于针尖磨损造成的误差。

  b)将软铅锤满凹坑、磕伤、划伤之中,取出软铅,用卡尺量得最大软铅高度即为所测深度值。

  图B2

6.3圆度的检测

圆度误差是指同一正截面内包容实际轮廓且半径为最小的两同心圆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作两同心圆,把横截面的实际轮廓紧紧地包容在里面,两同心圆半径差就是圆度的误差值。

圆度的测量方法有半径测量法、两点、三点测量法和直角坐标测量法等,其中两点测量法测量方便,设备简单尤其对气瓶更显出它的优点。

测量方法如下:

在同一截面上按多个方向测量直径的变化情况,寻求各个方向测得值中的直径最大差值。

两点法测得的直径最大差值为Fmax则圆度误差值可按下式计算:

F=Fmax/2

例如:

一气瓶某截面的最大外径为223mm,最小外径为215mm,评定该气瓶能否继续使用。

可按下式计算:

F=Fmax/2

该气瓶的平均外径为(223+215)/2=219mm

该气瓶最大和最小直径差为223-215=8mm

该气瓶圆度等于最大最小直径差/气瓶平均外径*100%=3.5%

答:

经计算3.5%大于3%规定值,故该气瓶不能继续使用。

6.4直线度的检测

检测直线度误差,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光隙法或垫塞法。

应用光隙法测气瓶筒体直线度时,常用工具为平尺,用平尺检测气瓶直线度是将平尺的工作面沿气瓶轴向与表面直线接触,根据平尺工作面与被测要素间透光程度,即光隙的大小来评定气瓶的直线误差。

当光隙较小时,可按标准光隙估读,当光隙较大时,可用塞尺测量。

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次,取其中最大得值作为被测气瓶的直线度误差。

例:

气瓶筒体长度为1500mm,用钢板尺测量其弯曲深度为4.1mm问该气瓶直线度是否合格?

答:

按0.4%计算允许直线度为:

1500*4/1000=6mm。

实测结果小于计算值6mm,因此该气瓶为合格。

6.5垂直度检测

将气瓶放置在平台上(即以瓶体底平面为基准),然后用长度为三分之一气瓶筒体长度的直角尺进行测量,取数个测量方向(即任意方向)上测得筒体素线与直角尺间中的最大值作为该气瓶的垂直度误差。

例如:

气瓶筒体长度为1500mm,在该气瓶高1/3处进行测量,气瓶瓶底与直角尺距离为3mm按GB13004规定,该气瓶是否合格?

GB13004规定:

气瓶垂直度公差值为筒体长度的1%,考虑测量处为距离底部1/3处,故该气瓶垂直度的公差值为:

1500*0.01*3=4.5mm

测量结果为3mm小于计算所得的4.5mm,故该气瓶合格。

 

7.音响检查

7.1外观检查合格的气瓶,应逐只进行音响检查,判断瓶壁有无隐患和内部内表面腐蚀状况。

7.2气瓶在没有附加物或其他妨碍瓶体震动的情况下,用木锤或重约250g的小铜锤轻击瓶壁,如发出的音响清脆有力,余韵轻而长且有旋律感,则此项检验合格。

7.3对音响浑浊低沉,余韵重而短,且无旋律感的气瓶,应结合内表面检查结果综合评定。

7.3音响十分混浊低沉,余韵重而短并伴有破壳音响的气瓶应报废。

音响与腐蚀的关系,见表所示。

音响以及内表面腐蚀状态分类

类别

音响

内部腐蚀状况

音响清彻有力伴随着较长的音响,其音响余韵的旋律有轻快的感觉

因潮湿,全部内表面只呈现一层薄薄的红锈,表面平滑

音音响不良

A

音响有些混浊,也有较弱的余韵,但不长,没有旋律

内膛全部生成红锈,表面有点粗涩,呈现鲨鱼表皮样的粗糙程度,在锈的局部也有被腐蚀成蜜柑表皮程度的凹坑的地方

B

音响有些混浊,有些圆滑的感觉但余韵短

比A的锈严重,由于腐蚀在A程度的鲨鱼样粗糙表面上锈蚀比豆粒大,相当于核桃仁大的凹凸

C

音响余韵和B相同但余韵更短

因为内表面的腐蚀,各处有剥落现象,其直径10mm及至50mm程度的麻点状凹坑,像飞石打击的凹点

D

音响更浊,宛如木鱼音色,添加了几分余韵

腐蚀更深,表面剥落程度严重,点状腐蚀面的凹凸在整个内表面现象方格花纹

E

比D音响的余韵更微弱,金属音响声的遗痕没有了,敲打空瓶时感觉几乎没有余韵

腐蚀最严重,内表面剥落的地方,面积都有且大且深,10cm2至30cm2左右的凹凸面,遍及整个内表面有如鳄鱼皮一样

8瓶口螺纹检查

8.1用目测或低倍放大镜逐只检查螺纹有无裂纹、变形、腐蚀或其他机械损伤。

8.2瓶口螺纹不得有裂纹性缺陷,但允许瓶口螺纹有不影响使用的轻微损伤。

8.3瓶口螺纹的轻度腐蚀、磨损或其他损伤可用符合GB/T10878规定的丝锥修复。

修复后用符合GB/T8336的量规检验,检验结果不合格时该气瓶应报废。

8.4颈圈的检查

对颈圈的牢固性和螺纹情况,也应逐只检查,不得歪斜松动。

无法加固或颈圈损伤且无法更换的气瓶,应报废。

如发现用焊接、钎接加固原配颈圈而造成瓶颈或瓶口损伤的气瓶,应叛废。

颈圈螺纹应完好,对螺纹已严重损坏,无法保证牢固地戴上瓶帽的颈圈,应予以更换。

无法更换的,气瓶应报废。

 

9内部检查

9.1应用内窥镜或电压不超过24V、具有足够亮度的安全灯逐只对气瓶进行内部检查。

9.2对盛装氧化性介质的气瓶,要特别注意检查瓶内有无被油脂沾污。

发现有油脂沾污时,必须进行脱脂处理。

处理方法如下:

9.2.1用溶剂溶解去除油

根据瓶内油垢情况,向瓶内灌入适量的四氯化碳或二氯乙烷(容积40L氧气罐4~5L,小氧气瓶0.5~1L),并用木塞将瓶口堵住。

气瓶罐妥溶剂后,将其卧放在除锈机上,使其旋转25~30min,然后将气瓶取下倒置10min,以便使瓶肩得以除油。

把瓶内溶剂放入废溶剂桶(瓶)后,从瓶口插入专用金属管至距瓶底100~150mm处,通入清水冲洗残液,直至从瓶口流出的水无法溶剂气味为止。

医用气瓶还需要用蒸汽吹出处理。

经过除油的气瓶,如其内部仍然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则必须进行再次清洗。

使用上述化学溶剂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因这些溶剂及其蒸汽都有毒性,对人体是有害的。

二氯乙烷属于易燃性液体,其蒸汽能与空气形成具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9.2.2用碱液煮沸法除油

将气瓶直立固定后,向瓶内加入适量的苛性钠颗粒(容积40L气瓶加2kg),而后加半瓶清水,把金属蒸汽管插至距瓶底100~150mm处,然后通入蒸汽进行煮沸。

当瓶口有碱液溢出时,再煮10min停止蒸汽,并将瓶内碱液放出。

再用水冲洗瓶内残液,之后向瓶内灌入半瓶清水,通蒸汽直至瓶口有水溢出为止。

放掉热水后,用水再冲洗2~3min,用试纸浸水无碱性反应,冲洗即告结束。

接触苛性钠及其溶液时,必须根据其性质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因它们能严重的侵蚀人体和衣服。

9.2.3用木屑摩擦洗除油

对一般不禁油的气瓶,其内部的油垢也可用木屑除油。

采用此法,应向瓶内装入适量的木屑和带棱角的马铁块,并用木塞堵住瓶口,然后将气瓶装于除锈机上使其旋转,达到除油的效果。

9.3内表面有裂纹、皱折、夹层及瓶肩内有明显沟痕或皱折的气瓶应报废。

9.4内表面存在腐蚀缺陷时,参照6.1.6、6.1.7条评定。

内表面有腐蚀根据实际情况,按下列方法处置:

9.4.1局部或全部有密集斑点而无厚层锈时,不需要进行除锈处理,用有压力的水冲洗后,进行测厚校核强度。

9.4.2局部或全部呈现黑色片状或凸起锈斑的“层锈”(重锈)时,经过除锈和冲洗后,音响检查又未发现破裂缺陷时,进行测厚效验其强度。

瓶内除特殊情况下使用喷砂或酸洗外,一般是把气瓶放在卧式除锈机上使其旋转,借事先装入瓶内的马铁块、棱沙石、钢珠、铁屑或六螺帽等磨除。

除锈机的转数,一般都是控制在4rad/s左右,每处理一次的时间约20~40min(视技术要求和锈蚀程度)。

气瓶经过除锈后,必须要用带有压力的水冲洗将其内部处理干净。

9.4.3局部或全部呈现红褐色或淡赤色堆粉末状“迹锈”(中锈),如不妨碍检查,可不进行除锈处理,音响检查正常,用水冲洗后即可检查。

9.4.4表面大致平滑,仅呈黄色或淡红色细粉末状“涂锈”(轻锈),或金属光泽消失,呈现暗灰色的“初锈”(微锈)时,音响检查正常,用水冲锈后即可检查。

 

10壁厚的测量

气瓶厚壁测定的目的,是为了对达到判废条件的缺陷修磨后的壁厚测定以及鉴别内外表面腐蚀程度难辨或对压力级别有怀疑的气瓶,以及重量损失率大于5%、容积残余变形率大于6%、小于或等于10%的气瓶进行壁厚测定,以便对其能否继续使用作出判断。

现时使用较普通的测厚仪是超声波测厚仪,这种仪器分可听型、脉冲示波直读型和脉冲直读型。

后者操作简便、准确、灵敏、且稳定性高。

测厚仪的使用方法,详见说明书。

(一)测厚的方法

气瓶测厚一般分为局部测厚和定点测厚。

1、局部测厚

凡气瓶瓶壁有划伤、凹坑、点腐蚀与线状磨蚀等缺陷时,必须进行局部测厚,以便进一步进行强度校核。

(1)将气瓶卧放牢固,用手提砂轮对有缺陷的部位进行打磨,直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