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237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doc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名词解释1、区域结构:

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

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

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2、区位论:

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

3、区域经济: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课后答案

1、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观点有哪几种?

请分别论述。

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就是古典的区位论。

核心问题:

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杜能:

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

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

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

克里斯·泰勒、廖什:

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2、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么关系?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

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

虽然凯恩斯的理论并不是针对某一区域经济问题的,然而他所提出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的思想对当时各国采取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影响很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有哪些特点?

(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

(3)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

(4)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

4.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1)新区域经济观就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2)新区域经济观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3)新区域经济观强调了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问题。

(4)新区域经济观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和如何组织区域经济联系。

(5)新区域经济观强调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

扩展习题及名词解释

1、涓滴效应:

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

2、区际分工:

是社会生产分工的空间形式,决定区域生产专业化、区际联系的性质和规模,各个区域内部的部门比例和一国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动态变化。

3、区位:

厂商经营生产活动的位置。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名词解释

1.经济区位:

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经济区域:

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区域经济: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4、区域经济学:

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课后答案

1.经济区位的含义是什么?

在经济空间系统中,区位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在一定的经济系统中,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性、资源空间布局的非均匀性和分工与交易的地域性等特征,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市场约束、成本约束、资源约束、技术约束,从而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

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区位更多地强调由地理坐标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在区域经济学中,为了具体说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经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离自然资源供给源的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况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

2、经济区域和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区别:

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具有如下特点:

①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②不能无限划分;③不是固定不变的;④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

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2)联系:

区域经济建立在经济区域的基础上,有了经济区域的存在才有区域经济可言。

而一个经济区域的区域经济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反映了经济区域的发展情况。

3、研究区域经济的意义是什么?

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如下:

(1)二次世界大战后,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上不稳定以外,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呈现典型的区域发展的“二元性”。

(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想从经济上解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对称,平衡二元经济的利益冲突,但在调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却没突破。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研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4)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①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②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度也不同;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丰富得多。

因此,必须妥善地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发展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我国迈入世界性经济增长的进程和国家的实力。

4、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内容?

(1)研究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只有这种产品才应该被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

2)比较优势理论

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他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通过分析两个国家在单一生产要素上的差异,从理论上证明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和贸易的互利性,奠定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

3)要素禀赋论

解释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

4)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按赫—俄理论,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越来越少,而南北国家之间的贸易将扩大。

然而事实恰恰不然,这现象暴露了赫—俄理论的局限性,从而也推动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

人力资本论、技术要素论、产品周期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2)大国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规律—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

1)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

区域差异是均衡机制失灵的表现,而这种失灵主要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妨碍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瓶颈。

2)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A、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957年,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l)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概念和“二元空间结构”理论,认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性,主要是区际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和利润率都是大致相同的,而且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B、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以梯度来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区域可被分为低梯度区域和高梯度区域。

高梯度区域的产业主要由处于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

C、增长极理论

罗德温(L.Rodwin)首次提出增长极的空间含义。

布代维尔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且包含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指出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影响:

“极化效应”(polarizedeffect)和“涓滴效应”(trickling-downeffect)。

卡尔多(N.Kaldor)1970年提出“相对有效工资”概念,即货币工资与生产率增长率的比例。

3)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1965年,威廉逊发现,经济增长中区域间不平衡程度的变化呈倒U形,亦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间经济发展趋同。

1991年又指出,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并非一贯如此。

(3)经济增长理论

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

劳动、资本、人力资本、土地、技术等。

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

扩展名词解释扩展习题

经济发展: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2、经济增长: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GDP的增加。

1、根据埃德加•M•胡佛的理论,经济区位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取决于以下因素:

(1)地区性投入:

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

(2)地区性需求:

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

(3)输入的投入:

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

(4)外部需求:

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

2、简述经济区域的特征。

经济区域是一个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

(1)非平衡性:

子系统及其单元的功能、作用不是均匀的。

(2)非线性:

各子系统的增长不成比例、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加性和与之相关的放大作用。

(3)开放性:

从外部环境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又向外界耗散物质、能量,并传递信息;且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封闭的。

3、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1)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稳定的增长。

(2)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

(3)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

(4)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

(5)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

(6)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7)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8)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

4、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的异处是什么?

比较优势理论:

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其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

绝对优势理论:

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略了其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

第三章国际区域经济

 名词解释

1、国际区域经济:

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的并且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2、区域经济一体化:

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3、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其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4、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

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

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

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南亚国家联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英文为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

课后答案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几种类型?

其特点是什么?

(1)类型

1)特惠关税区:

只课征远低于对第三国所课征的关税。

2)自由贸易区:

取消了各国之间的贸易限制。

3)关税同盟:

统一的外贸税率和实行共同的外贸政策。

4)共同市场:

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

5)经济同盟:

货币、财政等政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协调。

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在贸易、货币、财政等政策上完全一致。

(2)特点

第一,具有较大影响力。

第二,覆盖面趋于重叠。

第三,经历的时间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

2、欧盟要走向政治联盟需要哪些条件?

欧盟走向政治联盟需要以下四个条件:

(1)各国需要有共同的外交政策。

(2)各国需要有共同的防务政策。

(3)各国需要有共同的社会政策。

(4)需要进一步扩大欧共体超国家机构的权力。

3、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旨是什么?

说明商品贸易规则有哪些条款?

(1)宗旨:

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对知识产权提供适当的保护,建立执行协定、解决争端的有效程序,以及促进三边的、地区的和多边合作。

(2)商品贸易规则的条款:

1)国民待遇:

遵循关贸总协定国民待遇的基本原则。

2)市场准入:

配额、许可证以及商品交易需遵循的进出口价格条件的规则。

3)取消关税:

对根据原产地规则被视为北美的商品,逐步取消所有关税。

4)对进口和出口的限制:

三国将取消数量上的禁止和限制。

5)退税:

对以后向协定另一成员国出口的商品在生产时使用的材料规定了退税或免税方案的规则。

6)海关手续费:

三国同意不再设置新的诸如美国的商品加工费和墨西哥的海关手续费之类的收费。

4、阐述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

创新动力:

(1)大多数成员普遍实行了加工贸易立国或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

(2)APEC特殊的成员构成和经济政策和经济利益的多样性,不允许其实行封闭的政策。

(3)任何一个地区内部运行法则都必须与WTO的原则相协调。

扩展名词解释

特惠关税区:

只课征远低于对第三国所课征的关税的经济共同体。

2、自由贸易区:

取消了各国之间的贸易限制的经济共同体。

3、关税同盟:

统一的外贸税率和实行共同的外贸政策的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

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的经济共同体。

5、经济同盟:

货币、财政等政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协调的经济共同体。

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在贸易、货币、财政等政策上完全一致。

扩展习题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目的是什么?

(1)概念:

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2)目的:

通过区域经济组织,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分工协作,更有效地利用成员国的资源,获取国际分工的利益,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什么作用?

(1)积极作用

第一,有利于内部贸易发展。

第二,有利于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消极作用

第一,形成区域化组织间竞争加剧。

第二,形成对外壁垒,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3、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同时并存的两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1)对立: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经济利益的独享性和排他性。

(2)统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济自由度的增强,意味着世界经济整体变得更为自由与开放。

4、APEC的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

(1)APEC原则框架创新

其中“全面性”、“维持现状”、“同时启动”、“持续进程与不同的时间表”、“灵活性”等体现了APEC适应各成员的差异性。

(2)APEC协商机制创新

第一层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第二层次,APEC部长级会议。

第三层次,APEC高官会,为APEC的常设机构。

第四层次,各委员会和工作组,负责具体领域工作。

(3)APEC推进方式创新:

开放性、灵活性和渐进性,在自愿与协调的基础上推进APEC进程。

(4)APEC运作机制创新

1)协调的时间框架已经机制化。

2)每年的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由成员轮流担任东道主。

3)APEC东道主对APEC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内容影响较大。

(5)APEC活动内容创新

包括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6)APEC自由化体系创新

加强各成员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信、能源和交通。

国家区域经济

名词解释

1、综合经济区: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可以为实现更高级的发展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

2、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3、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

4、科技工业园区:

将工业产业与科技活动结合,集聚在一起,形成的一某一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区。

课后答案

1.论述国内综合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

有如下原则:

(1)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2)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的原则。

(4)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则。

(5)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调的原则。

(6)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相结合的原则。

(7)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与国际分工相结合的原则。

2、.分别阐述经济特区的基本类型。

(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

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与贸易。

(2)工业型的经济特区:

吸收国外资金与技术在区内投资设厂。

(3)工贸结合型的经济特区:

外可在区内从事贸易活动,也可从事投资生产等工业方面的活动。

(4)科技型的经济特区:

吸引国内外企业到区内投资设厂,集中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及其产品。

(5)金融型的经济特区:

在国际资本融通的税率、管制、保密和服务等方面提供比区外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条件。

(6)旅游型的经济特区:

通过在区内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喜迎国内外投资者前来进行旅游方面的投资。

(7)综合型的经济特区:

兼有前面几种经济特区的特点和功能,如巴西马瑞斯自由贸易区和我国已设立的五个经济特区。

3、为什么说乘数是城市基础模型的核心概念?

(1)乘数是指基础部门规模增长所带来的城市经济规模呈倍数的增长。

如果乘数是5,那么基础部门规模增加一倍,会引起城市整体经济规模增加五倍。

可见乘数可以在基础部门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整个城市经济的规模。

(2)另外,在实际城市经济增长中,乘数是变化的。

随着城市经济的增长,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将导致地方那个的扩大,以前需要进口的产品和劳务改由城市内部的非基础部门生产。

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增长,乘数会变大。

所以说,乘数电话ichengshi基础模型的核心概念。

4、论述科技工业园区的互动机制。

雄厚的科技资源,不断壮大的创新企业群体和政府的有效协调管理是保证科技工业园区健康、稳定、高速发展的三大要素。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各类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金融、法律、信息、技术、商贸、管理等各类中介机构之间建立起来的密切联系与互动关系,构成了国家创新科技园区网络化区域创新体系及其基本的运行机制,是实现国家创新科技园区战略目标的保证。

工业园区的哥哥因素之间起到了互动互持的作用,必然会互相影响壮大,最终达到共同的目标,促进整个园区经济的发展。

互动机制是工业园区的形成机制之一。

同时,它是工业园区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形成机制。

总部经济

名词解释

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2、概念与内涵: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

概念的辩证法是指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以及概念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

内涵是指某一逻辑术语所包含的性质或一组性质,这种性质是用概念表达的,或包含在概念中,或对于所指的事物的概念是主要的。

3、经济学解释:

对于某一种现实的现象用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释。

4、经济效应:

某一现象的发生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变化。

课后答案

比较全面准确地阐述总部经济的基本概念。

(1)蔡来兴的观点:

迈向21世纪的上海将成为一大批全国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总部及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的汇集地,并通过这些企业建立指挥决策系统,发挥投资决策和产业配置、生产组织功能。

(2)赵弘的观点: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企业总部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3)林文俏的观点:

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4)核心内容:

企业总部的集群分布和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5)还应该注意:

1)发展总部经济实现中心城市功能转换的界定2)对总部的形式应作一定程度的界定3)不能过于强调主观的愿望而不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4)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5)总部经济是企业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的经济产物

2、怎样理解总部经济的经济效应?

并分析它的特征。

(1)经济效应:

1)“税收贡献效应”:

必然给地区带来较高的税收收入。

2)“产业乘数效应”:

制造业总部的聚集,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消费带动效应”:

商务活动消费、研发活动消费、个人消费。

4)“就业乘数效应”:

产业乘数效应的必然结果5)“社会资本效应”:

提高城市知名度,改善商务环境等等。

(2)特征:

它具有知识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特征:

1)知识密集性2)经济集约性3)产业延展性4)发展辐射性5)合作共赢性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