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262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酒馔(zhuàn)邂逅(xiè)浅尝辄止(zhé)大笔如椽(yuán)

B.渲染(xiàn)难堪(kān)卓有成效(zhuó)绿林好汉(lù)

C.尺牍(dú)楔子(xiē)咫尺天涯(zhǐ)厉兵秣马(mò)

D.拾掇(duō)倾轧(zhá)乳臭未干(chòu)敷衍塞责(sè)

答案:

C解析:

A.大笔如椽(chuán);B.渲染(xuàn);D.倾轧(yà),乳臭未干(xi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有道是,欲盖弥张,如此明目张胆地嫁祸于天气,只能加深民众对其试图刻意掩饰,推脱责任的猜疑。

B.星巴克在灵隐寺景区开店,引来网友热议,再渡让其成为众矢之的,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简单了它是一杯咖啡,看复杂了它是一个文化符号”。

C.大学是思想的源泉,是国家的智库,也应该是社会的净土,大学更应该进行一场常识教育。

常识之可贵,不在其含义之高深,而在其价值之恒远。

某种意义上,常识比知识更重要。

D.倍受关注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

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和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答案:

C解析:

A.欲盖弥彰B.再度,D.备受关注,融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联大发言也好,召开记者会也罢,野田的种种表演恰如恶人先告状,正好昭示天下,日本政府无非是企图透过所谓“国有化”对其窃取行为进行“漂白”以完成“内部销赃”。

B.自2011年6月30日成立以来,贵州教育发展基金会遭遇“零捐助”尴尬,发出千余封邀请函无一回应。

负责同志表示,希望社会公众不要对公益慈善机构一棒子打死,多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为贫困学子撑起一片蓝天。

C.目前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尚不牢固,一些不确定因素还可能带来新的冲击,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不可等闲视之。

D.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答案:

D。

A.恶人先告状:

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出处。

B.一棒子打死: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C.等闲视之:

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D.大快人心: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际油价在第三季度之所以一改第二季度颓势出现大涨,主要原因是全球央行的协调行动以及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的。

B.抗生素的分级使用,有利于医生规范用药,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更为重要的是能减少患者产生细菌耐药的程度,有利患者健康。

C.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气质和形象”,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领土主权争端,无疑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D.社会转型时期,新情况、新课题层出不穷,老问题、老矛盾亦有新变化,这些必须依靠深入调研才能发掘、梳理、归纳、提炼、升华,最终产生滋养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答案:

D。

A.句式杂糅,删掉“主要原因”或“造成的”。

B.搭配不当,“程度”改“情况”。

C.成分残缺,“无疑”前加“航母的投入与使用”。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干山志①

(元)杨维桢

①华亭地岸海,多平原大川,其山之联络于三泖之阴者十有三,名于海内者九,其一曰干山,又九之甲也。

世传夫差王冢干将其上,故名。

其形首昂脊弓,肩髀磊磊状马,又云天马。

②至正癸卯四月十有八日,洪生驾黑楼船邀予出南关,泛白龙堆北行,过沈泾,至皇父林西小溪。

蛇行六七里,抵山麓。

命谢公屐蹑峻磴②。

及半山麻松溪,丹室道士郭常作茗供,题诗壁间。

更肩舆上绝顶,藉盘石踞坐,俯视众山累累,如子立膝下。

佛宫老宇离立于旁,瓦次鳞鳞,杂出从树间。

桑丘麦亩,连绵错绣,俨然如辋川画苑也。

鸟有婆饼焦者③,时声于耳。

冷风锵然起松,雨滴衣帽,使人肌骨惨懔。

③下山,生之外氏张景良请移舟,旋山而北若干步,斗折三矢地,怪石夹插,类剖蚌拔土特起,类跳狼躣④豹,木皆鸾回凤翥。

顶悬碧萝若缕索,下有轩四程,名碧萝窗。

扫榻就坐,窗洞开,野香袭人,若术芝。

良父梓山公几八秩,扶藜出,肃客,已而燕客于轩,复出子女罗拜。

公躬奉觞为余寿,予复觞之日:

“劫灰⑤一吹阅十年无地不烬砾公独在不劫地又时与一辈高人韵士徜徉山水谓东南之庆人福地非耶?

”于是主客交欢,酒不计量,颓然就醉,不觉日在牖西。

是日,宿东崦曹氏玄修精舍。

④明旦,奠云西处士墓,放舟山南,访金山卫、饿夫、郑道士,不值。

又沿流经石氏醉痴门邂逅。

捉月时,李份邀予饮蠢石轩笥余谨陪饮,赋蠢石诗,书于东窗,夜乘月归,凡题某氏、某轩、某斋舍,凡若干所,入《铁雅集》。

会稽抱遗叟杨维桢试老陆乐墨书。

【注】①干山:

在上海松江县西北,相传春秋时吴干将在此铸剑。

又名天马山。

②谢公屐: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制的一种登山木鞋,上山时收起前齿,下山时收起后齿,蹑:

登。

峻磴:

陡峭的山阶。

③婆饼焦:

有一种水鸟,叫声像“婆饼焦”。

④躣:

跳。

⑤劫灰:

佛教称世界遭大难为“坏劫”,起劫火毁坏世界,起火的灰烬就叫“劫灰”。

劫灰一吹:

当指1253年起义军领袖张士诚占领今江浙一带的事情。

5.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曰干山,又九之甲也甲:

天干的第一个

B.泛白龙堆北行,过沈泾泛:

沿着,顺着

C.公躬奉觞为余寿寿:

祝寿、拜寿

D.访金山卫饿夫、郑道士,不值值:

遇见、会见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解题时应联系语境,据词推义。

A.甲:

第一,首位。

B.泛:

漂浮。

C.寿:

祝酒、敬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世传夫差王冢干将其上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①旋山而北若干步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①野香袭人,若术芝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公躬奉觞为余寿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答案:

C(若:

像,好似)解析:

A.“其”:

代词,这/代词,其中的。

B.“而”: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

D.“为”:

介词,给、替/动词,成为。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游记,两日游程,遇道士,会隐士,奠处士,访俄夫,经醉痴门,显出干山仿佛就是荟萃遗失隐逸之流的幽僻胜境。

B.干山是一座小山,景致不多,作者也没有着力描摹形胜,而在船行纡绕中显出水乡游趣,认为其与唐代诗人王维“辋川画苑”相似,恰当地表现了干山的特点。

C.本文结构严谨,每天的游程随时间的推移而展开,空间上,作者采用移步换景之法,从不同的位置和视点介绍干山的风姿。

同时,文章安排详略得当,轻重得宜。

D.作者笔下的干山带有感情色彩和政治色彩,那纯自然的景物因有了人的活动便带上了社会内涵。

本文作者主要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答案:

D解析:

主要情感是对隐逸生活的倾慕、赞美之情和痛恨战乱,渴望太平的心态,也有对祖国山川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8.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劫灰一吹阅十年/无地不烬砾公独/在不劫地/又时与一辈高人韵士/徜徉山水/谓东南之庆人福地/非耶

B.劫灰一吹/阅十年/无地不烬砾/公独在不劫地/又时与一辈高人韵士徜徉山水/谓东南之庆人福地/非耶

C.劫灰一吹/阅十年/无地不烬砾/公独在/不劫地/又时与一辈高人/韵士徜徉山水/谓东南之庆人福地/非耶

D.劫灰一吹阅十年/无地不烬砾/公独在不劫地/又时与/一辈高人韵士徜徉山水谓东南之/庆人福地非耶

答案:

B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形首昂脊弓,肩髀磊磊状马,又云天马。

(3分)

译文:

它的形状是头昂着,背脊像弓,肩部和大腿清清楚楚像马一样,因此又叫天马山。

(关键词:

首昂脊弓、磊磊、状。

(2)鸟有婆饼焦者,时声于耳。

冷风锵然起松,雨滴衣帽,使人肌骨惨懔惨懔。

(3分)

译文:

有一种叫声像“婆饼焦”的鸟,时时在耳边鸣叫。

冷风从松林吹出,声音清脆悦耳,雨水滴在衣帽上,让人感觉肌肉骨头都冷透了。

(关键词:

有……者,锵然,起(于)松,惨懔)

(3)良父梓山公几八秩,扶藜出,肃客,已而燕客于轩,复出子女罗拜。

(4分)

译文:

张景良的父亲梓山公将近80岁,扶着藜杖出门恭敬地接待客人,然后在轩中宴请宾客,又让子女们来排列半圈集合拜见。

(关键词:

秩,肃客,燕,已而,罗拜)

翻译:

①华亭(古地名,即今松江县西,三国时陆逊受封为华亭侯。

后设华亭县。

元代设松江府,治华亭,1914年改松江县。

)地岸海(靠近海),多平原大川,其山之联络于三泖[mǎo](湖名,在松江以西,包括上泖、中泖、下泖。

阴:

水之南、山之北称阴。

)之阴者十有三,名于海内者九,其一曰干山,又九之甲(九座山里居首位的)也。

世传夫差王冢干将其上(相传吴王夫差把干将的墓冢立在这山上。

),故名。

其形首昂脊弓(头昂着,背脊象弓),肩髀(大腿)磊磊(分明,清清楚楚)状马,又云天马。

②至正癸卯四月十有八日,洪生(姓洪的人)驾黑楼船(有楼舱的大船)邀予出南关,泛(漂浮)白龙堆(泽名,在泖湖中)北行,过沈泾(今江苏青浦沈巷镇,南连泖湖,三国时沈友居此,故名),至皇父林(地名)西小溪。

蛇行六七里,抵山麓。

命(请,此喻穿鞋)谢公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制的一种登山木鞋,上山时收起前齿,下山时收起后齿)蹑(登)峻磴②(陡峭的山阶)。

及半山麻松溪,丹室(道家炼丹的地方)道士郭常作茗供(煮茶给作者等饮用),题诗壁间。

更肩舆(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类似轿子)上绝顶(山的最高处),藉盘石踞坐(坐时两腿舒展伸直,此谓随便坐),俯视众山累累,如子立膝下(众山都像子女侍奉父母一样恭敬地立着)。

佛宫(佛寺)老宇(道观。

“老”,指老子,道家奉为祖师)离立(排列着)于旁,瓦次(一行行屋瓦)鳞鳞(像鱼鳞一样),杂出从树间。

桑丘(长着桑树的山丘)麦亩,连绵错绣(像交错的锦绣),俨然如辋川画苑(即辋谷川,在陕西蓝田南,以众水汇聚如车辋环凑得名。

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在辋川别墅,有《辋川集》,吟咏辋川名胜,写景优美如画。

此用其事,谓眼前所见景色,俨然像王维所写的辋川一幅幅名胜画。

画苑:

精美图画的汇集)也。

鸟有婆饼焦者③,时声于耳。

冷风锵(本为金玉相击的铿锵声,形容声音清脆悦耳)然起松,雨滴衣帽,使人肌骨惨懔。

③下山,生(指前述“洪生”)之外氏(舅家)张景良请移舟(坐船上路),旋山(绕山而行)而北若干步,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拐弯)三矢地(三箭的射程),怪石夹插,类(像)剖蚌(剖开的蚌壳)拔(突出)土特起,类跳狼躣④(qú)豹,木皆鸾(传说中类似凤凰的鸟)回(低翔)凤翥(zhù高飞)。

顶悬碧萝(青翠的藤萝)若缕索(绳子),下有轩四程(程:

路程。

笼统地说,路途一歇为一程。

“四程”即谓歇了四回,表示有相当距离。

这句是说,山下有座廊屋,约摸走四段路程,才到那里),名碧萝窗。

扫榻就坐,窗洞开(敞开),野香袭人,若术芝(苍术或白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根状,有香气。

芝:

指白芷,有香气)。

良父(张景良之父)梓山公几八秩(将近八十岁),扶藜(藜茎所做的手杖)出,肃客(恭敬地接待客人),已而燕客于轩,复出子女罗拜(排列半圈集合拜见)。

公躬奉觞(举杯)为余寿(祝酒),予复觞之日:

“劫灰⑤一吹阅(经历,经过)十年无地不烬砾(烧尽风化)公独在不劫地又时(时常)与一辈高人韵士(风韵之士)徜徉山水谓东南之庆人福地非耶(东南地区人幸运、有福地,难道不是吗)?

”于是主客交欢,酒不计量,颓然就醉,不觉日在牖[yǒu]西(太阳西下)。

是日,宿东崦[yān地名]曹氏(主人姓曹)玄修精舍(斋名“玄修”的读书处所)。

④明旦,奠(祭祀)云西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之人)墓,放舟山南,访金山卫(在今上海松江、金山以南的海边。

卫,明初于要害处设卫置军。

据此,本文当作于明初)饿夫、郑道士,不值(没有遇见)。

又沿流经石氏醉痴门邂逅(未经约会而相遇)。

捉月(玩月,形容月亮升起。

农历四月十九,月亮升起当在晚上八点左右)时,李份邀予饮蠢石轩笥[sì隐生,]余谨陪饮,赋蠢石诗,书于东窗,夜乘月归,凡题某氏、某轩、某斋舍,凡若干所,入《铁雅集》(即《铁崖古乐府》,作者的诗集)。

会稽(作者籍贯山阴,古称会稽,今浙江绍兴)抱遗叟(作者的号)杨维桢试老陆乐墨书。

【作者】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东维子、铁崖,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元末曾任江西儒学提举。

张士诚起事江南,累招不至。

晚年居松江。

明洪武二年,遣使征召修礼乐书,不就。

他工诗能文,善草书。

著作有《东维子》、《铁崖文集》等。

本篇录自陶宗仪编《游志续编》。

它大约作于明初。

元末起义蜂起,作者避居松江,彷徨观望,寄情山水。

但松江滨海.水多而山少。

于山是一座小山,景致不多,作者也没有着力描摹形胜,而在船行纡绕中显出水乡游趣,夸作唐代诗人王维“辋川画苑”,恰当地表现了干山的特点。

但作者经历战乱,以前朝遗老面临新朝初定,自怀清高而庆幸劫余,心悸未尽而抉择未定,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因而游干山,意在会友遣怀。

两日游程,遇道士,会隐士,宿处士,访饿夫,经痴醉,显出干山仿佛荟萃遗世隐逸之流的幽僻胜境,而这小山也俨然深山大泽多龙虎之居。

这显然寄托着作者当时的心情。

本文写景采用勾勒渲染手法,笔墨不多,而求传神写意,其原因即在此。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8分)

青玉案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

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却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

(4分)

答:

①有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②有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之情,③也有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而触发的词人思乡之情。

(4分,三种情感3分,结合诗句1分)

(2)“碧山锦树明秋霁”的景物描写与整首词的情感是否一致?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不一致。

(1分)首句描写的是一幅欢快亮色的秋山行旅图,此词意在抒写旅愁,却于开头弹出一串欢快的音符,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

(答出“以乐景衬哀情”亦可得分。

11..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2)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四、现代文(实用类)阅读(10分。

其中,选做题6分,每小题3分;填空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开普勒—22b:

首颗被证实的“地球二号”

在遥远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地球也许真的会毁灭,如果这一刻真的到来,人类还能到哪里去?

这恐怕是让人类探索太空的源动力。

现在,太空深处传来了好消息,首颗位于“宜居带”的行星在太阳系外被证实,这一发现,被称为“发现地球的‘双胞胎’之旅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1年12月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

该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体积是地球的2.4倍,体积介于海王星与地球之间,在所属恒星系与地球在太阳中的位置相似,每290天环绕一颗比太阳稍小一点的恒星运转一周。

科学家推测,这颗星球表面可能由“海洋覆盖”,行星的表面温度约为70华氏度(相当于21摄氏度),这意味着,这颗星球的温度或许适宜生命生存。

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小且表面最可能存在液态水的行星。

这颗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22b”。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首席科学家娜塔利·巴塔利亚说,“开普勒—22b”的“海洋”也许与地球海洋相同,太阳系中没有与“开普勒—22b”体积相近的行星,暂无法比对研究,还不知道星球上哪里是岩石,哪里是水,哪里是冰。

这一发现是否就意味着人类真的找到第二颗地球?

“开普勒”的使命先说“开普勒项目”。

开普勒是人类第一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飞行器,于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u3月6日22时49分57秒465毫秒,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17——B发射台发射升空。

在为期至少三年半的任务期内,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将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5万颗恒星系统展开观测,以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

实际上,迄今为止,开普勒在它监测的这些数量庞大的恒星周围,共发现了2326颗疑似“类地行星”的候选者,其中大小与地球接近的有207颗,超级地球有680颗,海王星大小的1181颗,木星大小的203颗,还有55颗比木星更大。

而在这些发现的系外行星中,科学家认为其中绝大多数不具有适居性。

对于任何动物、植物以至于微生物来说,都会有一个最适合其生存的地带。

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在不同演化阶段所需要的不同条件加以总结,再将这些条件扩展到所需行星的条件、太阳的条件甚至是恒星系的条件等,就有了“宇宙宜居带”的概念。

根据NASA的定义,处于“宜居带”的行星,意味着一颗行星与母星保持适当距离,进而为它表面存在液态水提供条件。

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既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

这一距离会根据母恒星的状态而改变,恒星散发热量多亮度高,这个距离就较远,恒星散发热量小,这个距离就较近。

“宜居带”行星的表面温度大约介于零下17摄氏度至93摄氏度之间。

以太阳系为例,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只有地球上存在宜人的气温,使水能以液态形式长期存在于地表之上。

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既不太近,也不太远,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刚刚好。

太阳周围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区域,就被称为“宜居带”。

科学家还告诉我们,一颗行星上要有生命存在,除了必须要满足到中心恒星的距离、行星本身的类型和大小这三个条件之外,它周围的环境对能否演化出生命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个行星系所具有的巨型气态行星的数目就是一个重要条件。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木星和土星均属于巨型气态行星,它们具有很大的质量,实际上充当着地球的“保镖”。

它们如同“棒球手套”一样抵挡了彗星对地球的侵袭,能够偏离或者吸引可能碰撞地球的彗星。

美国航天局称,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发现的“类地行星”的候选者中,已“锁定”了超过1000颗可能适宜申请居住的星球,最新公布的行星候选者中,可能有48颗位于“宜居带”中,而“开普勒—22b”是首颗被证实位于“类太阳恒星宜居带”中的行星,并非是“发现的首颗宜居行星”。

地球人也许真的并不孤独开普勒太空望远镜2009年3月就已经观测到这颗星球。

但按美国航天局规定,太空望远镜需观测到行星“凌日”(指在观测者角度观察,行星从其母恒星前面经过的现象)三次,方可将它定义为行星。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开普勒”小组首席研究员威廉博·努茨基说:

“这颗行星的发现,是命运之神的眷顾。

就在我们宣布航天器已经完成部署的三天以后,我们捕获了这颗行星的第一次运行过程。

在2010年的假日季节,我们亲眼目击了第三次关键性的运行过程。

”即便“开普勒-22b”真的适宜居住,科学家计算,人类乘坐现有宇宙飞船前往这颗星球需要花上2200万年,不过,正如发现“开普勒-22b”行星的科学家艾伦·波斯所言:

“开普勒-22b的发现,证明了地球人并不孤单,宇宙也许真的充满了各种生命体。

12..根据文中信息,宜居星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和。

答案:

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周围具有巨型气态行星(4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3点得4分)

13..阅读文章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人类探索太空的源动力主要是一旦地球真毁灭时为人类提前寻找未来可以生存的空间。

B.“开普勒-22b”是一颗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液态水的行星,是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的首颗“宜居行星”。

C.在太阳系的8颗行星中,只有地球处于其“宜居带”上,能满足人类生存的条件。

D.“开普勒-22b”的发现和证实历时将近3年,科学家们至少观测到了它3次“凌日”。

答案:

B.不是首颗被发现“宜居行星”,而是首颗被证实的“宜居行星”。

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A.人类探索太空的源动力主要是一旦地球真毁灭时为人类提前寻找未来可以生存的空间。

B.“开普勒-22b”是一颗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液态水的行星,是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的首颗“宜居行星”。

C.在太阳系的8颗行星中,只有地球处于其“宜居带”上,能满足人类生存的条件。

D.“开普勒-22b”的发现和证实历时将近3年,科学家们至少观测到了它3次“凌日”。

答案:

B.不是首颗被发现“宜居行星”,而是首颗被证实的“宜居行星”。

15.阅读文章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开普勒-22b”的发现,说明在宇宙中,地球生物也许并非唯一的生命,在其他星系中也可能存在着多种生命体。

B.只要符合了不同生命体演化的不同阶段的条件,在不同星系中都可能会有“宜居带”,即“宇宙宜居带”。

C.证实“开普勒-22b”宜居条件,只是具有科研价值,要真正应对未来地球消亡的问题,人类还需继续研究,寻找颗成功实现移居的“地球二号”。

D.如果人类移居“开普勒-22b”得以实现,人们生活的每年的时间将比地球上生活的每年的时间长。

答案:

D.是比地球上生活的每年的时间短。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叶笛

缪崇群

①我没有听过芦笙是一种什么音调,却曾读过关于吹芦笙的故事;不过内容也不大记得清楚了,好象与纤纤玉手打钢琴,或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那般雅乐无关,而是一种充满了田野气,落落大方的原始的呼号。

我想属于所谓“天籁”范畴之内的,应该包括着芦笙和吹芦笙这一类的故事。

自然,更好的如山歌,打夯,拉纤,力士们那种吭唷曲……

②这里的牛,在颈上所系的那种铁铃铛的丁冬声响,也似乎是自然在奏着牧歌,叙说着牧歌里的故事。

我爱好牧歌,所以也爱好石屏如同是在牧歌里的一个地方,这里没有芦笙,我却常常听到吹叶子的——我叫它叶笛,我想大致和芦笙也很相近罢。

③《云南通志》里有一段关于石屏的记载说:

“少年子弟,暮夜游行巷闾间,吹芦笙或吹树叶子,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

④引证本可到此为止,为使我的牧歌故事生根,那下面原有的两句,也应该补足:

“嫁娶之夕,私夫悉来相送;既嫁有犯,男子格杀勿论。

⑤照原文上看来,原始的爱,似乎已经钉上私占的铁记了,不,谁能说爱不也是从一种血淋淋的斗争中得来的?

男子杀掉一个要求爱的妻子,或是自己被遭嫉而杀于他人之手,这是罪过吗?

牧歌也是饱含着悲剧的成分的。

⑥来到这么一个地方我竟不会吹叶子——并不是希冀着杀谁或被谁杀死,或寄什么情言——甚至于怎样把叶子吹响,我也不甚体会,真是抱憾极了!

仿佛把一片绿绿的树叶子夹在手逢和唇间边吹边唱着,于是呜呜地似鸣似诉地道出一只歌,一首诗,不,传出他的情音。

⑦这种声音会把人带进芦笙的故事里去,所以我才把它叫做叶笛。

⑧每次听见年轻的人们吹起树叶子,我便知道不是课毕就是假日了,那声响给我带来了松闲和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