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41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

电大社会学概论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群体层面的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2.一般说来,正式群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非正式群体则能增强(社会活力  )。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产权),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调节方式)。

4.孔德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社会秩序)问题,涂尔干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社会团结)问题,二者在精神上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5.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人为创造性)、(后天习得性 )、同享性、象征性、传递性和变迁性。

6.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7.关于社会问题,社会解组论认为,造成社会解组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的快速变迁  )、人口的迁移、都市化的加速以及( 科学技术的发展 )。

8.集合行为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无组织性)。

9.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所必须依据的三个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威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

10.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二是(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社会资本---是一种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

2.集合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没有组织、不可预料、缺乏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3.全球化---是指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讯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的日益增强

三、判断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24分)

1.一般来说,非正式群体,群体成员之间缺乏持续的相互交往活动。

错误。

社会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社会群体的特征之一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着持续的相互交往活动。

非正式群体属于社会群体,群体成员之间同样有着持续的相互交往活动

2.继续社会化往往着眼于人的改造,具有强制性。

错误。

继续社会化即发展社会化,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它着眼于人的完善,不具有强制性。

错误。

社会运动本身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但是社会运动与政治运动具有根本的不同:

社会运动是自下而上的动员,采取的体制外、非制度化的行动方式;而政治运动是自上而下动员的,采取的上制度化的行动方式

3.社会控制在一定条件下,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会起阻碍作用。

正确。

社会控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存在负功能。

表现于:

僵化的社会控制模式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会产生和扩大社会矛盾;片面的社会控制会妨碍上的发展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的理论范式?

(1)自然主义或实证主义的社会学。

这包括结构功能主义、冲突学派、交换理论等。

(2)人本主义或反实证主义社会学,这包括社会互动理论、常人方法学、拟剧社会学等。

(3)反思社会学

2.社会化具有怎样的功能?

(1)形成和发展独特的人格;

(2)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3)传递和延续社会文化。

3.社会流动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案要点:

社会流动按其本身的性质来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结构性流动;二是非结构性流动。

非结构流动又包括

(1)垂直流动;

(2)水平流动;(3)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

五、论述题(共20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分层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

(1)贫富差距呈现扩大趋势;(2分)

(2)社会分化的细化与聚合;(2分)

(3)从资源弥散型配置到一体化的资源配置的转变;(2分)

(4)社会分层结构的定型化趋势:

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阶层之间的流动开始减少。

(2分)

(注:

论述题要点需要展开论述,可以视考生对要点展开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试卷代号:

8884/6318   社会学概论 试题(开卷)2008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角度)的不同。

2.经典社会学理论对后世发生深远影响的主要有三种传统:

(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传统),(涂尔干的实证社会学传统)与(韦伯的解释社会学传统)。

3.文化具有独特的运行轨迹,在纵向上,表现为文化的(传递与继替);在横向上,表现为文化的(整合与冲突),二者共同反映了文化变迁。

4.米德认为,社会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模仿阶段)(嬉戏阶段)、            和群体游戏阶段。

5.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有(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和强制。

6.在对社会结构的研究上,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视角:

(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

7.等级和分层是不同的,分层是一个(社会)概念,并且首先是一个经济概念;而等级则是一个(政治)、法律、宗教、种姓的概念。

8.马克思主义认为,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活资料)占有的不平等。

9.美国社会心理学奥尔泼特把传言和谣言的传播过程为为三个阶段:

(磨尖)(削平)和同化。

10.如果说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主要手段是(创新),那么,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特别是在其初期阶段上,主要的手段则是(采借)。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镜中我”---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他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3.差序格局---费孝通认为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三、判断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24分)

1.社会的急剧变迁往往会造成角色中断。

错误。

社会的急剧变迁往往会造成角色不清。

这时期,不但传统社会角色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会产生一些新的职业与新的社会角色。

于是,社会的期望不明确,角色承担者本人不清漆,其他人的看法也有分歧

2.社会问题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存。

正确。

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的特征,社会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社会问题在时空上具有普遍性,社会问题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存

3.越轨行为的出现并不总是坏事,有时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会起积极作用。

正确。

越轨也有正功能。

表现于:

它有助于澄清并明确社会规范;能增进群体的团结;能带来社会的变迁;有时能促使人们更愿意尊从。

所以,越轨行为的出现并不总是坏事,有时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会起积极作用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根据生命历程理论,个人在不同时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儿童及幼年时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

一是作为社会化生物性基础的动作、语言、思维、推理等各项能力的发展;二是学习基本生活知识的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建立基本的人际关系,以及能够作出最基本的善恶区分和道德与价值判断,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基础,从而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基础。

其中,生物性基础的发展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儿童及幼年时期也是个人一生生物性基础发展的主要时期。

(2)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自我身份与角色的区分和探索;第二,由依赖逐步走向独立。

(3)成人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具体来说,婚姻家庭角色的学习和适应,以及职业生涯的调整与发展是成年社会化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

(4)在老年期,社会化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即接受和适应生理上的老化、角色转换以及面对死亡。

2.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哪些情况?

请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

(1)角色不清;

(2)角色冲突;(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

3.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在职业结构方面的差异。

⑵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差异⑶在社会容量方面的差异。

⑷在人口性质方面的差异。

⑸在社会结构方面的差异。

⑹在社会流动方面的差异。

    ⑺在人口迁徙方向方面的差异。

五、论述题(共20分)

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结构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变化?

就一般意义而言,改革大体要经历侵蚀、转型和重建三个阶段。

中国改革的侵蚀阶段始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然后推进到一些次要的经济领域。

侵蚀阶段是旧的经济体制(包括某些社会体制和组织形式,如人民公社制度)的瓦解阶段。

从农村过渡到城市,中国的改革开始进入转型阶段。

而从转型阶段到重建阶段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开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80年代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几乎是齐头并进的。

但到了90年代后期,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导致社会生活状况的普遍改善。

这种结果的深层的内在过程是:

①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

②中国逐步卷入全球化的过程。

③改革逻辑的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过程中,是体制的变革推动着社会结构的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新的社会力量成长起来,但各种新的社会力量也在不断适应和利用体制结构。

资源配置从改革初期的扩散模式转变为20世纪90年代的积聚模式,其所产生的一个直接社会结果是:

整个社会形成以大量占有资源为主的强势群体,以及大量的弱势群体。

主要几种社会精英之间建立起了初步的结盟关系,这个总体性精英阶层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其基础,维持其群体边界的封闭性。

他们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公共政策的制定常常为这个群体所左右。

由此而形成的断裂社会的特征是:

①一部分人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

②农村社会城市化过程的中断,从而出现城乡之间的隔离。

③出现社会断裂现象。

   这就要求断裂社会中的政府和领导人,在面对来自不同群体的互相矛盾而又各有其正当性的要求时,必须保持一种明智的态度,并对这些矛盾进行妥善的解决。

(注:

论述题要点需要展开论述,可以视考生对要点展开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马克思)(涂尔干)(韦伯)被公认为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

 

2.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主要偏重(动态)组织结构的研究,认为组织是一种心理及社会系统,重视组织结构中(人的问题),特别是人的心理需要及反应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3.对越轨的分析,生物学的观点强调(人的生理特征与越轨行为的联系);心理学强调(人的心理因素对越轨的影响);社会学则强调(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在越轨中的作用)。

 

4.实证主义方法论在调查研究中注重量化程度(较高)的方法;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在调查研究中注重量化程度(较低)的方法; 

5..弗洛伊德把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

本我、自我和超我。

他认为,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6.根据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影响、被接受的广泛程度,可将其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三类。

 

7.如果说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主要手段是(创新),那么,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特别是在其初期阶段上,主要的手段则是(采借)。

 

8.成人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具体来说,(.婚姻家庭角色的学习和适应),以及(职业生涯的调整与发展)是成年社会化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

 

模拟试题参考答案2012.1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角色冲突:

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2.社会运动:

是指被排除在社会权力结构之外的群体用非制度化的方式来促进或抗拒社会变迁、解决社会问题的集体行动。

 

3.社会弱势群体:

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4.文化:

指的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集体创造、共同享有、后天习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语言、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物质产品、行为方式等。

 

三、判断题(每题6分,共24分) 

1.恐慌发生在现代社会的频度要比传统社会高。

 

正确。

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各部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依赖越来越深化的体系,某一部分出现危机都可能影响到其他部分;而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压力和焦虑又比过去多,加上现代信息传递手段的发达,种种因素使现代人神经较脆弱,容易出现恐慌。

 

2.社会运动与政治运动是根本不同的。

 

正确。

社会运动本身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但是社会运动与政治运动具有根本的不同:

社会运动是自下而上的动员,采取的体制外、非制度化的行动方式;而政治运动是自上而下动员的,采取的上制度化的行动方式。

 

3.社会控制总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错误。

社会控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存在负功能。

表现于:

僵化的社会控制模式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会产生和扩大社会矛盾;片面的社会控制会妨碍上的发展。

 

4.越轨行为总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错误。

越轨也有正功能。

表现于:

它有助于澄清并明确社会规范;能增进群体的团结;能带来社会的变迁;有时能促使人们更愿意尊从。

所以,越轨行为的出现并不总是坏事,有时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会起积极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案要点:

 

改革开放前中国内地建立起的是一个总体性社会,即一种结构分化程度很低的社会。

这种总体性社会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

第一,国家对大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垄断。

第二,社会政治结构的横向分化程度很低,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意识形态中心高度重叠。

第三,从纵向角度看,过去的“国家一民间精英一民众”的三层结构变为“国家一民众”的二层结构。

精英的位置不再存在,国家直接面对民众。

 

2.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要点:

 

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⑴人为创造性。

⑵后天习得性。

⑶共享性。

⑷象征性。

⑸传递性。

⑹变迁性。

 

3.社会现代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社会现代化主要内容有: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2)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3)城市化(4)以科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的现代化(5)社会结构的变化(6)文化和人的现代化(7)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4.简述偏差行为理论 

答案要点:

所谓偏差行为,是指社会成员的行为偏离了某地位所规定的角色行为,违反了社会所期望的规范。

该理论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问题或偏差行为的产生不完全是因为价值冲突的结果,也不一定是社会解组造成的,而是社会提供给人们的机会不均等,使得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的途径可以顺利达到目标,而另一部分人却没有合法的途径,只好铤而走险,参与偏差行为。

因而,该观点认为,要解决偏差行为造成的社会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重新分配各种机会。

 

另一种观点认为,偏差行为是不恰当的社会化的结果。

因而,解决偏差行为的方法是重新社会化,鼓励人们增进与合法行为模式的联系,同时劝阻人们减少与非法行为模式的接触,以免受到不良影响。

 

五、论述题(共16分) 

如何看待现代社会人和人之间自由与亲密的两难困境?

 

在社会群体的变迁方面,转型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出现了初级群体不断衰落,次级群体日益普遍的现象,由此,给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矛盾。

 

(1)自由与亲密——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不同社会功能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初级群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正在逐渐被次级群体所取代,相应地,人们在获得更多自由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却发现,传统社会那种人和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似乎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2)自由与亲密不可兼得——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更替所产生的矛盾现象 

究其根源,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变迁在转型社会所产生的矛盾现象,主要来源于人们对情感性需要与工具性需要的不同要求。

在我们这样一个初级群体不断下降、次级群体日益普遍的转型社会中,人们一方面希望挣脱传统社会强加给个人的约束和限制,也即初级群体所产生的对个性与自主性的压抑;另一方面,在竞争日益激烈,人和人之间关系逐渐疏远、淡薄的时候,人们又渴望能够改善现代社会各类大型社会组织或次级群体中那种例行公事、缺少温情的工具主义关系。

 

从个人心理的角度看,在特定条件下,初级群体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和排他性而在社会生活中发生负面影响,使得个人发挥其个性和主动性,自觉谋求自身更大发展的心理与行为,就受到一定的抑制。

为了寻求个体自己的独立发展,一些人不得不从他们的家庭、家族等初级群体中挣脱出来。

 

然而,即使在现代社会,当人们遇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或者在他们与其他人或群体发生冲突的时候,初级群体仍然是主要的认同来源和安全来源。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同样必须注意到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不同作用,不能在获得一些自由的同时,却失去了人和人之间美好的亲密感。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请在以下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里。

每题1分,共12分) 

1、在19世纪中叶,(斯宾塞)提出了社会有机论。

 

2、“社会学的想像力”这一概念是(米尔斯)提出的。

 

3、用人的社会关系来解释人的思想方式,而不是相反。

主张这一观点是(马克思) 

4、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5、米德是(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

 

6、传统组织理论主要指的是(古典科学组织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 

7、经济制度的核心是(产权) 

8、韦伯划分社会层次的三个标准中,权力差别会产生(政党)。

 

9、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前,城乡二元结构是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

 

10、“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平等、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这一思想来源于(批判理论)。

 

11、集合行为最显著的特征是(无组织性)。

 

12、社会趋同论的基础是(技术决定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社会学:

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化:

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社会过程。

 

3.“镜中我”: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他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三、判断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28分) 

1.继续社会化往往着眼于人的改造,具有强制性。

 

答:

错误。

继续社会化即发展社会化,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它着眼于人的完善,不具有强制性。

 

2.次级社会关系是一种特殊主义取向的关系类型。

 

答:

错误。

次级关系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通过明确的规定和既定的角色将个人联系在一起的关系。

它是一种较正式的科层关系,由于涉及人数众多、范围广泛,而且互动方式以电话、信函等间接往来为主,所以,次级关系的情感色彩淡,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和可置换性。

因而次级关系是一种明显的普遍主义取向的关系类型。

 

3.并非任何社会控制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促进作用。

 

答:

正确。

社会控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存在负功能。

表现于:

僵化的社会控制模式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会产生和扩大社会矛盾;片面的社会控制会妨碍上的发展。

 

4.社会运动与政治运动是根本不同的。

 

答:

正确。

社会运动本身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但是社会运动与政治运动具有根本的不同:

社会运动是自下而上的动员,采取的体制外、非制度化的行动方式;而政治运动是自上而下动员的,采取的上制度化的行动方式。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根据生命历程理论,个人在不同时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

(1)儿童及幼年时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

一是作为社会化生物性基础的动作、语言、思维、推理等各项能力的发展;二是学习基本生活知识的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建立基本的人际关系,以及能够作出最基本的善恶区分和道德与价值判断,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基础,从而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基础。

其中,生物性基础的发展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儿童及幼年时期也是个人一生生物性基础发展的主要时期。

 

(2)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自我身份与角色的区分和探索;第二,由依赖逐步走向独立。

 

(3)成人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具体来说,婚姻家庭角色的学习和适应,以及职业生涯的调整与发展是成年社会化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

 

(4)在老年期,社会化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即接受和适应生理上的老化、角色转换以及面对死亡。

 

2.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哪些情况?

请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

(1)角色不清;

(2)角色冲突;(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

 

举例说明。

 

3.简述马克思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

马克思在社会学上开创的是完全不同的批判传统。

强调经济因素生形成社会、政治结构中的优先作用,是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突出特点。

所有人都处在一定的、必然的关系中,这些关系所构成的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因此,应当用人的社会关系来解释人的思想方式,而不是相反。

在任何社会里,人们都可以识别出基础结构和上层建筑,在所有这些社会结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但其他因素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生产方式的变革。

 

马克思毕生最杰出的社会学贡献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生产与异化的社会关系。

 

4.社会流动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案要点:

社会流动按其本身的性质来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结构性流动;二是非结构性流动。

非结构流动又包括

(1)垂直流动;

(2)水平流动;(3)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

 

五、论述题(共20分) 

什么是社会问题?

联系实际,分析一个当代社会问题的特点与危害性。

 

答案要点:

 

(1)社会问题:

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或:

即一种社会现象要成为社会问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社会问题是对社会相当多成员产生影响的社会现象;其次,社会问题被该社会相当多的成员认为是违背其价值观念的;再次,社会问题是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得以解决或改善) 

(2)当代社会主要社会问题包括:

人口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家庭暴力问题、毒品问题等。

 

(3)联系实际分析。

 

(注:

论述题要点需要展开论述,可以视考生对要点展开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 

一、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四十余年来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在(ABCD) 

A.产业结构的变化B.物质生活水平提高C.闲暇时间的增加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E.生产关系的变化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在70年代开始出现了逆转,主要表现在(ABD) 

A.人口从以工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向边缘地区流动B.人口向城市郊区扩散蔓延C.城市结构由多核心式、一城多镇式向方格网状、同心圆式发展D.出现了由交通线连成的长达数百公里的城市群或城市带E.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城市经济中作用下降,而代之以服务业与知识产业 

3.社会变迁的形式有(ABCE) 

A.社会进化B.社会革命C.社会改革D.社会发展E.社会倒退 

4.“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