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模拟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445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宏观模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宏观模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宏观模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宏观模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宏观模拟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宏观模拟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宏观模拟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宏观模拟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宏观模拟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宏观模拟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宏观模拟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模拟题.doc

《宏观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模拟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模拟题.doc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

(一)

一、选择题

1.假设一个经济体第1年即基年的当期产出为500亿元,如果第8年GNP物价平减指数提高了1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名义产出等于()。

A.2000亿元B.1500亿元C.1000亿元D.750亿元

2.计划投资若超过计划储蓄,那么()。

  A.总供给将大于总需求B.在未充分就业情况下将增加就业

C.将产生通货膨胀缺口D.经济将处于非预期状态

3.发生下列哪种情形后,M2的构成仍保持不变?

()

  A.信用卡被更加广泛地使用

  B.各家银行设置了更加多的自动取款机

  C.提高从储蓄账户到支票账户的转账手续费

  D.以上三者都是

4.下列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叙述正确的有哪些?

()

  A.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B.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

  C.投资对利率变化越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D.投资对利率变化越敏感,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

5.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渠道之一是()。

  A.直接影响收入B.改变资金的周转率

C.直接影响价格D.改变借款的成本

6.在非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扩大总需求会使()。

  A.国民收入增加B.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C.利率下降D.物价水平下降

7.在长期,最大可能实现的最大增长率为()。

  A.有保证的增长率B.自然增长率,

C.实际的增长率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弗里德曼认为最终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唯一办法是()

  A.结构调整以降低自然失业率

  B.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C.管制工资和物价以抑制通货膨胀

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9.如果某些大国决定通过制定投资税收减免政策来资助投资。

那么,在长期中,某个小国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将会()。

  A.升值,净出口下降B.升值,净出口下降

C.贬值,净出口上升D.贬值,净出口下降

10.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原因通常是()。

  A.更高的价格水平但就业水平并没有变化

  B.更高的价格水平并且就业水平降低

  C.更高的价格水平,并且当存在失业时就业水平将会提高

  D.总需求减少

二、概念题

1.GDP折算(平减)指数

2.消费函数

3.潜在产量

4.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

5.边际消费倾向

三、简答题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意愿存货投资和非意愿存货投资都为零吗?

2.试分析影响IS、LM曲线斜率和移动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3.请概述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

二者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分别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限制因素?

4.什么原因造成货币乘数的不稳定?

其政策后果是什么?

四、计算题

1.假设在一个只有三种商品的简单经济中,每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分别为=10,15,20。

2000年每种商品的产量(和消费)分别为50,80,100。

试问:

(1)经济中的名义GDP是多少?

(2)设2001年价格上升至=12,18,24,产量(和消费)达到55,90,110。

以2000年为基年,计算2001年名义GDP和实际GDP。

以GDP缩减指数来衡量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经济的真实增长率是多少?

(3)以2000年为基年,计算2001年的消费价格指数CPI。

2.假设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300+0.8Yd,投资函数为I=200-1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04Y-500t,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200r,政府支出为G=200,税收函数为T=0.2Y,名义货币供给为M=550,价格水平P=1。

求:

(1)IS曲线方程;

(2)LM曲线方程;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3.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各个经济指标满足以下的规律:

消费:

C=600+0.8

投资:

I=300-50i

政府支出:

G=400

转移支付:

TR=100

税收:

T=200+0.25Y

货币需求:

L=0.2Y-100i

货币供给:

l000

求:

(1)总需求函数;

(2)总供给曲线为P=1时,均衡产出与利率;

(3)总供给曲线为Y=1320时,均衡的价格与利率。

4.假设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以下的形式:

其中,是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是t时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是失业率。

并假设的初始值为0。

(1)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假设开始时的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在第T年,政府决定把实际失业率降到3%的水平,并且在以后保持不变。

(2)计算第T,T+1,T+2,T+3和T+4年的通货膨胀;

(3)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使自然失业率降到3%的水平?

(4)你相信

(2)的答案吗?

为什么?

考虑人们是怎样形成他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的;

假设到了第T+5年,口的值从0变到1,并假设政府仍然决定永远保持失业率在3%构水平。

(5)=l代表的预期形式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形式的上升?

(6)第T+5,T+6和T+7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7)自然失业率是怎样依赖于目的?

(8)你相信题(5)的答案吗?

为什么?

 请根据题

(2)和(5)的答案填写表1。

表1

T

T+1

T+2

T+3

T+4

T+5

T+6

T+7

πt

5.假设第一年的价格水平,第二年的价格水平,汇率最初是每英镑2美元。

(1)如果第1~2年间没实质性的失调,第二年的实际汇率是多少?

(2)如果实际汇率,在第1~2年间下降50,第二年的汇率为多少?

五、论述题

1.运用财政政策有关理论:

(1)论述我国减少农业税费和增加农业投入对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2)分析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的重点和途径。

2.论述自然失业率及其理论和实际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设基期的价格水平为单位1,所以基期的实际产出为500亿元。

第8年时的实际产出为750亿元,此时的价格水平为2,所以名义产出为实际产出乘以2,等于1500亿元。

2.B。

本题考查经济的宏观均衡决定。

在两部门经济中,从总支出(即总需求)角度看,国民收入由计划消费和计划投资组成;从总收入(即总供给)角度肴,国民收入等于计划消费与计划储蓄之和。

当计划投资超过计划储蓄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很显然答案A是错的。

但一味增加投资并不意味着国民收入会无限制的增长。

当社会中不存在闲置资源时,会产生通胀压力,而存在闲置资源时则能够扩大生产促进就业。

选项C缺少限定条件,不严密。

3.D。

M2本身包括M1,而这三种做法只不过是在M1和M2之间的转换,并不影响M2的构成。

4.D。

此题涉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影响因素,可以根据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来确定。

5.D。

央行通过变动贴现率的政策改变商业银行借款成本,影响他们的贷款行为。

6.A。

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扩大总需求,即是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那么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就会增加,利率也会随之上扬,而总供给曲线则不变。

7.B。

A中有保证的增长率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不稳定;B中自然增长率较稳定;C中一般情况下,实际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

8.D。

弗里德曼认为自然失业率是长期存在的,提倡价格的内在稳定机制。

9.C。

大国制定投资税收减免政策后,会吸引资本流入,在长期中,对于小国来说,资本外流会导致其货币贬值,有助于出口的增加。

10.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表现为工资和物价的螺旋上升,而过高的工资水平导致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增加了失业。

二、概念题

1.GDP折算(平减)指数:

GDP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名义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用公式表示为:

该指数用来衡量在基年和所有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

因为GDP折算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GDP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2.消费函数:

表示在每一个收入水平上的消费支出水平,描绘了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我们假定消费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利率不重要,因而消费函数的表达式为C=C0+cY,C0>0,0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时所增加的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凯恩斯认为,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

即:

随着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意义:

(1)凯恩斯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

由于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逐步减少,故经济扩张会带来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一些西方学者利用该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他们认为,既然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减少,表明高收入的资本家会比工人拿出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

他们的结论是,分配有利于资本家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3)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体现出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能。

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

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

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荣时有利于缩小总需求,具有使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作用。

3.潜在产量:

又称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它可以用生产函数表示为:

式中,即为潜在产量。

由于潜在就业量不受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所以潜在产量也不受价格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也被视为一个外生变量。

当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达到了其潜在产量,意味着该经济社会较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经济资源。

4.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

指若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他是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的。

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具有如下的性质:

(1)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黄金分割率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分割率的水平,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2)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分割的数量,则该经济能够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分割率的水平。

5.边际消费倾向:

与“平均消费倾向”相对而言。

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化。

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式中,表示增加的消费,代表增加的收入。

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

在西方经济学中,任何增加的收入无非有两个用途:

消费和储蓄。

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

根据消费统计资料,短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长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既可以指国民收入的消费倾向,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的消费倾向。

三、简答题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意愿存货投资和非意愿存货投资都为零吗?

答:

存货投资是指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时发生的存货积累,以及为保持生产连续性而准备的各种原材料等。

存货投资分为合意的存货投资和非合意的存货投资。

为确保生产顺利进行所持有的最低限度的原材料,为保证产品供应的连续性而持有的合适的产品,都属于意愿存货投资的范畴。

意愿存货水平可以用存货—销售比率与产品生产速度、定货到来的快慢成反比,与利率水平成反比,与销售水平和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成正比。

如果实际存货超过了意愿存货,超过的部分便被称为非意愿存货。

存货投资往往无法预料,它在产量和不确定的销售量之间起缓冲的作用。

存货投资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有关,二战以来的历次经济衰退被认为是公司存货普遍减少的结果。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意愿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意愿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如图所示:

在两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a+bY,自发投资为,非意愿存货投资为UI。

则可作出消费曲线C与总需求曲线AD,AD=C+I=a+bY+=a++bY,总需求曲线与消费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投资,E点为均衡点,在E点,AD=Y,计划投资等于实际投资,非意愿存货投资为零;为了生产的便利与稳定,厂商通常都要保留一部分存货,如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这就是意愿存货。

因此意愿存货投资作为意愿投资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

在E点左侧,UI<0;在E点右侧,UI>0。

图1

2.试分析影响IS、LM曲线斜率和移动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答:

IS曲线是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

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

它表示的是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

LM曲线是指联结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而形成的轨迹。

这条曲线上的任一点所指示的利率与所对应的国民收入都会使货币的供给(M)等于货币的需求(L)。

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影响IS曲线的因素

①边际消费倾向。

如果较大,IS曲线将趋于平坦。

这是因为较大时,支出乘数较大,从而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时,收入会以较大幅度变动,因而IS曲线就较平缓。

反之则反是。

②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d。

如果d较大,投资对于利率变化反应比较敏感,利率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投资较大的变化,进而引起收入较大的变化,IS曲线斜率就较小,即IS曲线较平缓。

反之则反是。

③税率。

当和一定时,税率越小,乘数越大,IS曲线越平缓;越大,IS曲线会越陡峭。

④自主投资。

若投资需求上升,则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若投资需求下降,则IS曲线就会向左移动。

⑤政府的财政政策引起的购买性支出的变化和税收的变化。

(2)影响LM曲线变动的因素

①k为定值时,货币投机需求(h)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LM曲线越平缓,反之则反是。

②当h为定值时,交易需求(k)越大,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越高,LM曲线越陡峭,反之则平缓。

③货币供给量(M)增加,LM曲线右移,M减少,LM曲线左移。

④价格水平,当名义货币供给量Ms不变时,如价格p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LM右移,价格P上升,LM左移。

3.请概述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

二者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分别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限制因素?

答:

(1)乘数理论

乘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消费、投资或政府支出的自发性增长会使收入和就业若干倍地增加(国民收入函数中由于某个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化)。

假设条件:

①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既定;

②要有一定数量的富余劳动力可以被利用;

③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

限制因素:

①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若没过剩生产能力则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的上升。

②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

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投资增加所引起的货币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这样就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会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长所引起的产出增加。

③货币供给的增加能否适应产出增加的需要。

若货币供给量不能适应产出(支出)增加的需要,则会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抑制消费、投资和总需求。

④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不一定会增加。

(2)加速数原理

主要内容:

加速数原理是根据现代化大生产大量应用固定资产的技术特点来说明收入或消费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基本观点是:

投资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或产量的增加将引起投资的加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投资的增加比收入和消费增加的速度快。

加速数:

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资本量,即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比。

评价: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中固定资本比重较大的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但其关于产量变动同投资有严格的固定关系的假设是不符合实际的。

4.什么原因造成货币乘数的不稳定?

其政策后果是什么?

答:

货币乘数(亦称存款乘数)又作“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指的是中央银行创造或消灭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或减少的货币供应量。

简言之,货币乘数就是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

用公式表示为Ms=m·B,其中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由通货C和存款准备金R组成,而货币供给由通货C和存款货币D组成。

通货C虽然能成为创造存款货币的根据,但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数的增加;发生增加的只有存款货币D,由此可知货币乘数为:

m=(C+D)/(C+R)①

把①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D,则得到,

m=(C/D+1)/(C/D+R/D)②

如果把①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则又得到,

②式中的C/D和③式中的D/C表示的是通货与存款之比或存款与通货之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个人和公司)的行为;②式中的R/D和③式中的D/R表示的是准备金与存款之比或存款与准备金之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货币乘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私人部门和存款货币银行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行为。

在货币创造乘数的公式中,包括三类参数变量:

(1)中央银行的行为参数:

法定存款准备率;

(2)商业银行的行为参数:

超额准备率;(3)公众的行为参数:

通货的存款比率和定期存款比率。

由于这三类行为参数并非固定不变,所以货币创造乘数也不是一个常数。

货币的资金流量理论认为,由于货币乘数是内生的,因而是不可控的,而且基础货币本身也是内生的,政府也无法控制。

所以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基础货币从而间接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

四、计算题

1.假设在一个只有三种商品的简单经济中,每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分别为=10,15,20。

2000年每种商品的产量(和消费)分别为50,80,100。

试问:

(1)经济中的名义GDP是多少?

(2)设2001年价格上升至=12,18,24,产量(和消费)达到55,90,110。

以2000年为基年,计算2001年名义GDP和实际GDP。

以GDP缩减指数来衡量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经济的真实增长率是多少?

(3)以2000年为基年,计算2001年的消费价格指数CPI。

解:

(1)2000年名义GDP=50×10+80×15+100×20=3700;

(2)2001年名义GDP=55×12+90×18+110×24=4920,

以2000年为基年的2001年实际GDP=55×10+90×15+110×20=4100,

GDP缩减指数,所以通货膨胀率是20%;

从2000年至2001年名义GDP的增长率,所以:

经济中的真实增长率=32.97%-20%=12.97%;

(3)。

2.假设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300+0.8Yd,投资函数为I=200-1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04Y-500t,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200r,政府支出为G=200,税收函数为T=0.2Y,名义货币供给为M=550,价格水平P=1。

求:

(1)IS曲线方程;

(2)LM曲线方程;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解:

(1)由可支配收入=Y-T=Y-0.2Y=0.8Y可以得到消费函数为:

C=300+0.8×0.8Y=300+0.64Y;

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净出口函数和政府购买代入开放经济中的收入恒等式,得:

Y=C+I+G+NX=300+064Y+200-1500r+200+100+0.04Y-500r

即:

Y=2000-5000r

此为所求的IS曲线方程。

(2)在名义货币供给为550和价格水平为1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为550,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有:

550=0.5Y-2000r

即:

Y=1100+4000r

此即为LM曲线方程。

(3)将IS曲线方程与LM曲线方程联立解得:

均衡收入Y=1500,利率r=10%。

3.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各个经济指标满足以下的规律:

消费:

C=600+0.8

投资:

I=300-50i

政府支出:

G=400

转移支付:

TR=100

税收:

T=200+0.25Y

货币需求:

L=0.2Y-100i

货币供给:

l000

求:

(1)总需求函数;

(2)总供给曲线为P=1时,均衡产出与利率;

(3)总供给曲线为Y=1320时,均衡的价格与利率。

解:

(1)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

Y=C+I+G

将已知数据代入,有:

整理得到IS曲线为:

Y=1550—125i①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LM曲线:

0.2Y-100i②

联立①、②,得到:

Y=1240+③

此即为需求函数。

(2)(凯恩斯供给曲线)

将P=1代入③得:

Y=1340④

将④代入①得:

即均衡的产出和利率分别为1340和1.68%。

(3)将Y=1320代入③,得:

P=1.25

将Y=1320代入①得:

即均衡的价格和利率分别为1.25和1.84%。

4.假设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以下的形式:

其中,是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是t时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是失业率。

并假设的初始值为0。

(1)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假设开始时的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在第T年,政府决定把实际失业率降到3%的水平,并且在以后保持不变;

(2)计算第T,T+1,T+2,T+3和T+4年的通货膨胀;

(3)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使自然失业率降到3%的水平?

(4)你相信

(2)的答案吗?

为什么?

考虑人们是怎样形成他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的;

假设到了第T+5年,口的值从0变到1,并假设政府仍然决定永远保持失业率在3%构水平。

(5)=l代表的预期形式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形式的上升?

(6)第T+5,T+6和T+7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7)自然失业率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