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14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docx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

 

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

第35期

(总第516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2012年09月20日

国信观点: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宏观导航:

 1-8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

      钢铁业须通过减量重组、节能降耗等度过“寒冬”

数据快报:

 2012年7月建材行业运行分析

政策快递:

 国务院:

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

      “十二五”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国际产经:

 QE3:

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内部报告:

 我国工业企业成本增长较快,经营困难增大

      QE3对中国出口的祸与福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1、扩大内需,提高服务性消费比重

消费增长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受制于内需不足的制约较大。

从国际经验来看,公平的收入分配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是促进消费的重要基础。

为此,中国需要在税收、财政支出等财政政策上继续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并提高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水平,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未来需要进一步增大政府对医保的投入、提高医保报销比重,同时稳步提高养老、低保等社会救济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鼓励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服务性消费需求的更快增长。

充分利用节假日效应,引导居民的服务消费热情,通过减免高速公收费、控制门票等手段,鼓励居民更多的投入到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产业的消费中,提高服务性消费的比重。

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放宽进入城镇就业和定居的条件,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增加服务消费的有效需求。

2、加大财政政策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型服务业企业,可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

同时,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建立各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平台,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资助等方式,增加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另外,在工商登记、项目审批等方面也应给予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更多的便利。

最后,在政府购买中要加大对服务性产品的购买力度,可以将研究设计、会议培训、投资咨询、信息咨询等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促进社会合理分工,推动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

在土地政策方面,要增加服务业用地比重,在项目审批上对服务业的用地需求给予充分满足,特别是重点支持的服务业项目用地,在审批条件上可以给予一定照顾。

可以鼓励企业利用部分工业用地兴办服务业,发展软件通讯、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

3、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服务业国际化发展

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扩大新兴服务业出口。

在保持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的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快软件通讯、金融保险、专利产权、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商务咨询、市场中介等新兴服务业的出口,提高服务贸易的出口水平。

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利用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机会,积极承接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从软件外包扩展到商务流程外包、金融服务外包等领域,从人才培养、国际市场开拓、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入手,完善相关的支持政策,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健康发展。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引导外资流向新兴服务业。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金融、物流、商务服务等产业对外开放的范围,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服务业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技术研发中心、采购运营中心等设在中国,在项目审批、外汇管理、出入境等方面给予政策便利。

在利用外资政策上,鼓励并积极引导外商投资进入电子商务、医疗、体育娱乐、文化创意、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以引进先进的技术、服务理念、业务模式和管理经验。

支持国内服务业企业“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

支持企业进行境外战略性投资,开展海外并购和重组,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建立完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

推动金融机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各种形式的金融服务,鼓励中介机构为本土服务业企业境外投资提供战略、管理、法律、风险评估和信息等咨询。

4、培育市场主体、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增强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政策支持服务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鼓励金融、商业、物流等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推动服务业企业的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支持它们参与国际质量和服务管理认证,完善服务质量,通过自主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服务业品牌。

扶持中小服务业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是第三产业重要的生力军,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在政策上,要加大对服务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培育力度,完善为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加强对服务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推动服务业中小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鼓励成熟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5、构建公平市场环境

促进服务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

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深化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改革,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领域,形成各种所有制多元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

在市场准入、投资主体资格、持股比例等方面扩大对社会资本的开放程度,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和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

促进服务业标准化的发展,尽快制定并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规范考核监管办法。

加快物流、金融、电信、运输、旅游、体育、商贸、餐饮等行业的标准化运营,参照国际标准制定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高服务的标准化水平,促进公平竞争。

逐步探索新兴服务业的行业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

深化推进增值税制度改革,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拓展试点行业和企业范围,促进第二产业的服务外包,推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服务业发展的创造有利的税制体系,增强服务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自主创新,并引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健全知识产权评估和维权机制,规范知识产权中介交易,严厉打击各种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

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维护服务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合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6、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业人才技能、管理、研发等培育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训机构。

发挥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相关社会机构的作用,完善学科建设,培育服务业紧缺的专业技能人才,建立高素质服务业劳动力队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培育高级

管理人才,为服务业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退提供良好条件。

健全服务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机制,与国际标准衔接,组织实施服务业专业人才的能力培训工程;发展服务业人才服务机构,为服务业企业员工培训、人才引进提供便利。

7、提高第三产业统计监测水平

我国第三产业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仍不健全,由于行业门类众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较低,第三产业的科学、及时的统计监测难度较大。

要加强服务业行业的统计工作,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指标和数据收集的科学性,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监测,加强对新兴服务业的统计指标研究,为研究服务业发展趋势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8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

一、关于国内市场运行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9亿元,名义同比增长13.2%,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

1-8月,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195亿元,名义同比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

8月份消费市场出现缓中趋稳的势头,主要特点有:

一是大中型流通企业销售增速小幅回升。

8月份,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8.5%,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1%,比7月回升0.1个百分点。

二是吃穿类商品销售增速小幅反弹。

8月份,在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吃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1%,穿类商品销售额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回升0.7和2.1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服装、鞋帽销售额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1.3、1.8和3.3个百分点。

三是汽车、家电、金银珠宝销售趋稳。

在节能补贴政策作用下,汽车、家电市场趋于稳定。

8月份,全国乘用车销量环比增长8.8%,同比增长11.3%,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0.8%,继4月份后再次正增长。

国际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国内金银珠宝需求,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的金银珠宝销售额增长9.2%,比上月回升1.6个百分点。

四是文体类商品销售降幅收窄。

8月份,在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文化教育类商品、体育教育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4%和3.4%,降幅较上月分别收窄0.8和1.0个百分点。

五是食品价格小幅反弹。

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比7月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放缓4.2个百分点。

据商务部监测,8月份蔬菜、鸡蛋、禽肉、猪肉价格止跌回升,环比分别上涨13.3%、4.0%、0.9%和0.2%。

粮油价格继续稳步上涨,小包装大米、小包装面粉环比分别上涨0.7%和0.2%;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环比分别上涨0.8%、2.2%和1.2%,涨幅分别比上月提高0.5、0.3和0.2个百分点。

二、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统计,1-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976.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2%。

其中,出口13091.1亿美元,增长7.1%;进口11885.1亿美元,增长5.1%;贸易顺差1206亿美元,扩大31.8%。

外贸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与新兴市场贸易保持平稳增长。

1-8月,与东盟贸易增长7.7%,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额分别增长14.9%和6.3%;中美贸易增长9.6%,中欧贸易下降1.9%,中日贸易下降1.4%。

(二)中西部地区出口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8月,重庆出口同比增长1.7倍,河南、四川和江西出口增速分别为63.4%、47.8%和43.3%;广东出口同比增长5.8%,江苏、浙江、福建和北京出口分别增长2.2%、2.5%、6.3%和2.9%,均低于同期全国出口增幅。

(三)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平稳。

1-8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3207.5万亿美元,增长6.2%。

其中出口6381.7亿美元,增长7.7%;进口6825.8亿美元,增长4.9%。

加工贸易进出口8657.1亿美元,增长2.3%,其中出口5566.4亿美元,增长3.5%;进口3090.7亿美元,增长0.4%。

(四)机电产品出口稳定增长。

1-8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488.4亿美元,增长8.3%,高出同期外贸出口总体增速1.2个百分点。

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999.5亿美元,增长6.1%;机械设备出口2438.9亿美元,增长7.2%。

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箱包、塑料、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仅增长5.9%。

(五)矿产资源商品进口量增价跌。

1-8月,我国铁矿砂进口4.9亿吨,增加8.7%,进口均价下跌16.6%;大豆进口3934万吨,增加17.4%,进口均价下跌1.4%;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1542万吨,增加2.3%,进口均价下跌5.5%。

此外,机电产品进口5010.3亿美元,增长1.7%;其中汽车进口81.9万辆,增加29.1%。

三、关于吸收外资情况

1-8月,全国非金融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777家,同比下降12.38%,实际使用外资749.94亿美元,同比下降3.40%。

8月当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00家,同比下降12.7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3.26亿美元,同比下降1.43%。

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54130个,实际使用外资12421.83亿美元。

1-8月吸收外资特点如下:

一是扣除房地产因素,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有所增长。

今年1-8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37.38亿美元,同比下降6.66%,占全国总量的44.98%。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50亿美元,同比下降1.85%,占总量的46.67%。

在服务业中,房地产业吸收外资152.66亿美元,同比下降9.89%,扣除房地产下降的因素,服务业同比增长5.31%。

受中国市场内需和消费的拉动,零售增长较快,增幅为9.76%。

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10.93亿美元,同比下降14.57%,占全国总量的1.5%。

二是中部地区吸收外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1-8月,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6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占全国总额的8.34%,比重有所提高。

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636.34亿美元,同比下降4.1%,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84.85%;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51.06亿美元,同比下降11.0%,占全国总额的6.81%。

三是部分欧洲国家对华投资保持增长。

欧盟27国今年1-8月对华投资同比下降4.1%,其中德国、荷兰、法国对华投资增长,增幅分别为27.27%、3.30%和14.78%。

美国今年1-8月对华投资同比下降2.85%。

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今年1-8月对华投资同比下降5%,其中香港下降8.52%,日本虽有16.2%的增长,但增幅明显低于2011年50%的增幅(国别和地区数据含通过自由港对华的投资)。

四、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一)对外直接投资。

1-8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270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76.8亿美元,同比增长39.4%。

对中国香港、东盟、美国和俄罗斯的投资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分别为48.2%、40.5%、18.2%、15.8%;对欧盟投资11.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对澳大利亚和日本的直接投资同比分别下降43%和11.1%。

(二)对外承包工程。

1-8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684.6亿美元,同比增长16.2%;新签合同额838.4亿美元,同比下降0.4%,其中8月当月完成营业额96.3亿美元,同比增长13.56%。

截至2012年8月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925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075亿美元。

(三)对外劳务合作。

1-8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8.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0.6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劳务14.4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13.8万人。

8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5.9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7万人。

徐匡迪:

钢铁业须通过减量重组、节能降耗等度过“寒冬”

“受产能过剩、市场不振和原材料价格高企的夹击,钢铁工业进入20年来少有的"寒冬"。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在日前举行的2012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谈到钢铁行业面临的局面时这样说道,“减量重组、节能降耗、延伸产业链、发现新兴市场是钢铁企业度过‘寒冬’的一些应对之策。

全球经济可能持续低迷中国经济面对压力加大

在判断全球经济走势时,徐匡迪认为,全球经济进入不确定年代,有可能持续低迷。

美国的金融海啸已过去5年,经济并未复苏;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发酵引起欧元区金融危机;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裂后一直经济不振。

在这三大发达经济体的影响下,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将长期陷入低迷。

徐匡迪指出,目前,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高达60%,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目前陷入“三高”困境,即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在欧美日英四大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当前的高赤字和高债务,在和平时代从来没有见过,只在战争年代短期出现过。

未来十年,主要发达国家将进入一个战略收缩期。

这个收缩不仅是美国,欧洲和日本也会经历收缩。

另外,徐匡迪指出,对于金砖国家而言,由于对外部环境的极大依赖,一些国家也将进入收缩期。

如印度贸易赤字很高,而出口每况愈下;俄罗斯由于石油价格下跌,财政遇到很大困难;巴西则出口不振,资本外流很厉害。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出现了下行趋势。

徐匡迪认为,由于国际市场持续收缩,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2012年上半年,受国际市场收缩影响,我国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需求增长均显著放缓。

钢铁行业面临20年来少有的困难

徐匡迪表示,过去十年,中国粗钢产量从不到2亿吨左右增加到7亿吨,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的拉动而增长。

现在,钢铁产量有约一半是长材,主要用于建筑、铁路、桥梁等;板材中的中厚板也主要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船舶和桥梁建造等;即使是合金钢,特殊钢中的圆材、棒材等,也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制造。

因此,我国钢铁产业的扩张和产能的增长是因为基建投资刺激,市场有需求。

徐匡迪指出,一直到去年,我国钢铁行业的库存量都是正常的,钢材销售情况也不错。

但在今年,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经济发展有所减速,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已经下降到7.6%,钢铁需求明显不足。

在这么大的产能基数下,钢铁产能是肯定过剩了,即使恢复到两位数的增长,现在也用不了这么多钢铁。

今年上半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33580万吨,比上年同期的33384万吨仅增加196万吨。

如果考虑到今年2月份为29天,比去年多一天,因此可以说今年上半年实际表观消费量为零增长。

同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13%,而6月当月的销售利润率为负值,仅为-0.04%。

当前钢铁行业所处的境况,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仅在1995年、1996年出现过很短的时间。

当时也是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进行紧缩,使钢铁行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随着我们对外开放,随着经济的提振,钢铁行业出现的困难很快就克服了。

徐匡迪说: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遇到困难时,只有不到1亿吨的产量。

现在我国钢铁产能太大了,国际钢铁市场也是供大于求。

现在看来,钢铁行业陷入了20年来少有的‘寒冬’困境。

四点建议助钢铁企业度过“寒冬”

面对这样的“寒冬”困境,钢铁企业要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到底应该怎么做?

面对这个问题,徐匡迪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节能降耗,做低产品成本。

在钢铁产品的成本中,大概50%的是原料费用、33%是能源费用,剩下的是人工费用、折旧费、管理和销售费用等。

因此,要降低钢铁产品的成本,主要是要降低原燃材料消耗。

在韩国浦项,“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文化无处不在。

虽然浦项的铁矿石、焦煤,就连石灰石都需要进口,但生产的钢铁产品在国际上非常有竞争力。

其原因不仅在于钢材品质好,更重要的,是浦项所有职工都被发动起来践行节约,节约每一块石灰、每一块合金。

另外,在折旧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潜,通过规范操作、加强管理,延长设备寿命。

现在我们钢铁企业要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不能再大手大脚。

二是减量重组,消化过剩产能。

通常,伴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钢铁产能都会过剩。

二战后,因为战后重建,德国、法国等欧洲9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需要大量钢铁,其钢铁产能也迅速扩张,导致在1975-1985年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从1980年以后,欧洲钢铁行业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对企业进行危机重组,使产能得以下降。

徐匡迪认为,一般来说,必须有一点过剩,才能给品种调整留出空间,产能大于需求15%-20%在市场经济国家是正常现象。

但在我国,通常是同一个规格上产能非常大,这种情况不符合市场规律。

今年5月份,湛江、防城港钢铁项目获批,这一消息曾引起社会关注。

对此徐匡迪指出,宝钢实际上是在上海地区减少580万吨生铁产能、650万吨粗钢产能,在广东减少1000万吨粗钢

产能的基础上,在湛江新建一个1000万吨新的钢铁基地。

这样一来,粗钢产能是减量的。

而且,在湛江建厂,矿石海运可以缩短2天,40万吨码头也可以24小时靠泊,节省运费。

另外,珠三角地区每年要消费6000万吨板材,就近供货也可以节省运费。

“因此,钢铁行业的重组,过去是通过兼并重组来壮大自己的产能,而现在的重组应该是减量重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徐匡迪说。

三是上下延伸,建设产业链。

世界钢动态(WSD)在近年全球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中,“产业链建设”和“资源掌控力”的权重越来越大。

对上游资源而言,我们要加快全球优化布局;对下游用户而言,也要积极与之建立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

徐匡迪举例说,蒂森克虏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克虏伯与其最大的竞争伙伴蒂森1999年合并)是碳钢扁平材的生产商,经过十年时间转化,从生产扁平材提升到生产、加工特殊产品,以及智能材料解决方案和综合供货服务商。

1999年,蒂森克虏伯的粗钢产量为1740万吨,世界排名第四位,以后十几年规模不变,但销售额与利润大幅提高。

2004年,蒂森克虏伯粗钢产量还是1760万吨,世界排名第10位,销售收入373亿欧元,净利润9.64亿欧元;2007年粗钢产量稍有减少,为1720万吨,世界排名第14位,但销售收入增加到571亿欧元,净利润更是增长到21.9亿欧元。

徐匡迪解释说,在这些数字背后,主要是蒂森克虏伯依靠优质、高强冷轧板和钢缆成功进军电梯及汽车制造业。

其中,蒂森克虏伯电梯占领了亚洲、中东和美国高层建设市场,激光拼焊汽车板占德国汽车产业的50%。

而且,蒂森克虏伯也从提供产品技术建议,发展到可以对用户的同步工程进行支持。

从2007年起,其技术服务收入已超过钢铁产业。

四是发现市场,拓展营运空间。

近年来,日本、韩国钢铁企业纷纷在印尼、越南、新加坡投资建厂和建设钢材产品加工中心和合资钢厂,迅速占领和扩大了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

徐匡迪特别指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还缺少三方面的人才:

一种是国际化复合型法律人才,其涵盖面不仅包括税收、财政方面的法律,还有劳动法、环保法、土著人保护法等;二是熟悉国内和海外两边的财务政策、财务治理、财务预算流程等方面的财务人才;三是与国外工会打交道、处理劳资问题的人才。

2012年7月建材行业运行分析

7月份,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减缓,国民经济企稳回升难度加大,需求疲弱、产能过剩和价格下滑等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剧,导致建材行业运行低位放缓。

当前,“稳投资”仍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央及各地投资项目的逐渐落实,预计四季度建材行业生产、效益有望触底企稳。

一、7月份行业运行低位放缓

1、生产增速小幅回落

7月份,工业生产、房地产投资、外贸、消费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继续回落,国民经济企稳预期受到挑战。

随着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幅比上月减缓0.2个百分点;1-7月累计增长11.3%,增幅同比回落7.8个百分点。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尚的逐渐显现,“稳投资”对建材工业的带动作用将在四季度得到体现。

从主要建材产品产量来看,7月份多数建材产品产量增速进一步减缓。

其中,全国水泥产量同比增长6.1%,增速同比减缓10.7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下降7.7%,去年同期为增长13.7%。

1-7月累计,全国水泥产量118303万吨,同比增长5.3%,增速同比减缓13.9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42353万重箱,下降3.2%,去年同期为增长19.7%;瓷砖产量50亿平方米,下降1.24%,去年同期为增长20.18%;卫生陶瓷0.86亿件,下降16.1%,去年同期为增长8%。

2、市场需求继续疲弱

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实施,项目审批速度加快,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铁路等项目陆续复工,基建投资增速加快有利于改善建材产品市场需求,但由于调控政策不放松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加剧,抑制了建材产品市场需求的回暖。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431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4%,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但环比增速达到1.42%。

从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新开工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