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49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试卷及答案.doc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试卷及答案

一. 单选题 (共40题,共40分)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1分)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考生答案:

C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2.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1分)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考生答案:

B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 (1分)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考生答案:

B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 (1分)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5.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1分)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6. 实践的客体是( ) (1分)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考生答案:

D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1分)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考生答案:

D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8.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1分)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考生答案:

B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9.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1分)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考生答案:

C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10.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1分)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11. 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 (1分)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12.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 (1分)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13.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意味着( ) (1分)

A.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论

B.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考生答案:

B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14.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1分)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考生答案:

D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15.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1分)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考生答案:

D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16.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1分)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考生答案:

C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17.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1分)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考生答案:

C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18. 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 (1分)

A.科学的品格

B.实践的力量

C.现实的意义

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考生答案:

D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19.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1分)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考生答案:

B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20.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 (1分)

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

C.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

D.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21.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 ) (1分)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22.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1分)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考生答案:

B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23.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 ) (1分)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考生答案:

C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24.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1分)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考生答案:

D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25.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1分)

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D.剩余产品的出现

 ☆考生答案:

C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26.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 (1分)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考生答案:

C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27. 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 (1分)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

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

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考生答案:

D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28.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1分)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29.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1分)

A.人民当家作主

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30.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 ) (1分)

A.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B.商品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考生答案:

C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31.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1分)

A.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C.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D.认为人的思想是人的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考生答案:

B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32.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 ) (1分)

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

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考生答案:

D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33.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 (1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3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1分)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考生答案:

B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35.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 (1分)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考生答案:

C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36.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1分)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考生答案:

C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37. 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 (1分)

A.联合

B.兼并

C.收购

D.垄断

 ☆考生答案:

D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38. 二战后为了防止分配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1分)

A.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B.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终身雇佣制度

C.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职工持股制度

 ☆考生答案:

A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39.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1分)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考生答案:

B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40. 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 (1分)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考生答案:

B    

 ★考生得分:

1 分  评语:

二. 多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有人认为: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种观点说明了:

 (2分)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自在自然的世界正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

D.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考生答案:

C,D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2.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 (2分)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新的价值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考生答案:

C,D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3. 垄断利润来自于( ) (2分)

A.本企业工人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C.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

D.国家政权进行的再分配

 ☆考生答案:

A,B,C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4.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理至固然。

”“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2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考生答案:

B,C,D    

 ★考生得分:

0 分  评语:

5.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

”这说明( ) (2分)

A.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C.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D.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考生答案:

A,C,D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6.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所大学的40多万人员。

这一事例表明当代资本主义( ) (2分)

A.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高度社会化了

B.生产关系在不断为生产社会化做出调整

C.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D.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范围的调整

 ☆考生答案:

A,B,D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7.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 (2分)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考生答案:

A,B,C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8. 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 (2分)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考生答案:

A,B,C,D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9.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 (2分)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考生答案:

A,B,C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10. 邓小平指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指( ) (2分)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考生答案:

B,D    

 ★考生得分:

0 分  评语:

1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2分)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考生答案:

A,B,C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12. 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

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

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

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2分)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考生答案:

C,D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13.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2分)

A.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B.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考生答案:

A,B,C,D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14. 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2分)

A.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

 ☆考生答案:

A,B,C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15. 实事求是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着( ) (2分)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考生答案:

A,B,C,D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三. 判断题 (共15题,共30分)

1.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正确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2.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正确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3.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正确    

 ★考生得分:

0 分  评语:

4. 金融资本是由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错误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5.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错误    

 ★考生得分:

0 分  评语: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正确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7.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正确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8.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错误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错误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10.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经济条件(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正确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11.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表明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错误    

 ★考生得分:

0 分  评语:

12.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正确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13. 马克思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说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正确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14.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正确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1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 (2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

错误    

 ★考生得分:

2 分  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