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496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述二翻天覆地三十年.doc

综述二 翻天覆地三十年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30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艰苦斗争推翻三座大山的30年,也是中国革命翻天覆地的30年。

中国曾经有过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经过两个中国命运的较量,最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起新中国,从而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为什么官僚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对象?

2.分析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三、计划课时:

2课时

 

 

中篇主要写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历史。

共五讲,包括综述部分及教材中的第四——第七章。

综述主要内容是: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在讲综述前,我先讲一个简短的前言。

主要讲:

近代中国进入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我们知道: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以这样的社会形式进入近代的。

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近代中国经过了八十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近代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呢?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历时三十年,并且是翻天覆地三十年。

进入新时期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的社会矛盾及革命斗争的主力,与五四运动前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但是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的增长,中国革命力量的壮大了,并且中国工人阶级代替了资产阶级成了新民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工人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通过他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随着这一事变的发生,中国革命的面貌逐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动,农民革命的大发动,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由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等等”(《毛选》第1卷第315页)。

在这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中,中国社会的变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它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紧密相联的,那么中国革命所处的是怎样的时代到国际环境呢?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1)19世纪末20初,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压迫和剥削殖民地半殖民的国家和人民是帝国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19世纪最后三十年,是资产主义各国加强侵略殖民地时期,追求高额垄断利润,以及因为垄断组织的出现而引起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剧,都成为资本主义各国侵占殖民地的新的刺激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到十九世纪末,世界已被资本各国瓜分完毕,于是形成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的。

这次大战持续了四年,1914年8月开始至1918年11月结束。

战争主要在(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协约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之间展开。

但是,它席卷了世界上的30多个国家,卷入人口1.5亿,死亡人数超过了2800多万。

这场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疯狂扩张备战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了不义之战。

(2)这场战争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促使欧洲走向衰败

如发动战争的沙俄、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四个帝国崩溃了,英法也因为战争都被严重削弱,这种情况是帝国主义未能预料到的。

②促使美国、日本世界大国兴起

特别是当欧洲国家忙于战争而无暇东顾时,美国、日本对华商品倾销和资产输出迅速增加,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关系的体系:

凡尔塞-华盛顿体系。

我们知道,华盛顿体系后,形成了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共管中国的局面。

③从反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及革命运动的高涨。

这场战争使交战国人民承受了深重的灾难。

为了摆脱这场灾难,一些交战国的人了掀起了革命运动,如大战中,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大战后,中国发动了五四运动。

对中国来说,大战争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随后,日本对中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2、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十月革命的概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阿莫尔号巡洋舰的炮响)

①彼得格勒武装装主义。

11月8日凌晨,冬宫被攻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垮台。

②在起义过程中展开了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大会在11月7日至9日的斯莫尔尼宫召开,选举了临时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列宁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这次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对外)、“土地法令”(对内)。

③十月革命后至1918年3月,在全范围内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同年3月,苏维埃政权同交战国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了和约,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④十月革命后,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

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的创建共产党。

与些同时,亚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渐觉醒,并开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崭新的革命。

它打开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一个缺口,证明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不是永世长存的。

从而给全世界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展现了一种新的希望和前景,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这种影响表现在:

①它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十月革命的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俄国资产阶级是国际帝国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十月革命推翻了这种组织,也就减轻了中国人民反帝的压力。

②它促进了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中国革命逐步转向新民主主义。

(当然,在如何正确对待向苏俄(后为苏联)学习的问题上,我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

③它从各个方面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援助。

十月革命发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一方面,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所面临的最大压迫是帝国主义压迫,而帝国主义不是一国一地的孤立的现象,它是垄断资产主义的国际联合。

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帝国列强,即相互争夺又相互勾结,他们常常依仗其强大的力量,或通过其在中国的代理人,或直接镇压中国革命或占领中国的手段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压迫和掠夺,这就使得中国人民面临反帝斗争,任务十分艰巨。

但另一方面,由于十月革命,建立一种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因此,十月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再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了。

而是同世界人民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斗争连在一起。

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变化。

对这一问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多次论述。

如1937年8月,他在《矛盾论》文中写道: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是开创了俄国革命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革命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

他强调:

为什么中国革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前途,可以和社会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不再走西方国家的历史的老路,不要经过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时期呢?

没有别的,就是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

正因为如此,在新民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人民即要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任务,又要充分认识到十月革命后的国际环境,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

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就是在上述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下展开的。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

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争,是德、意、日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势力,为转移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挑起的战争。

(1)意大利法西斯产生最早,到28颁布的法律决定:

法西斯大委员会为国家行政机构,确立了法西斯在意大利的统治

(2)德国法西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初。

1920年,希特勒控制了德意志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称纳粹党。

纳粹党是“国家社会主义”德文缩写词的一个意译。

1934年8月,德国总统法西斯分子新登堡病死,希特勒自封为元首,称德国为德意志第三帝国。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1920年至1929年,日本国内出现了法西斯团体,如国本社,一席会等。

这些法西斯团体他们的大本营就是以垄断财阀为后台的日本军部。

1930年,日本军内最大的法西斯组织“鹰会”成立,它并控制了日本军部。

这不仅意味着日本法西斯正式登上舞台,而且意味着新的侵略战争的临近。

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促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局部的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道德在亚洲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全世界有4/5的国家卷入了这场战争,法西斯侵略者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

比如,位于波兰南部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之一。

在1940年至1945年间,共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在此,曾创下过每天毒死6000人的纪录。

正因为国际法西斯发起的这场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得全世界人民除了起来反抗法西斯势力外,没有别的出路。

(1)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是在东方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对这个问题,抗战一章要展开,在此我们不细述。

但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首先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并且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讲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讲到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我们要提到: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同情与支持,对中国人民最后战胜日本法西斯起了重要作用。

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美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了很大的支持,英国及法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军事援助和军事合作。

朝解、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利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战争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争,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加强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

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世界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宝贵贡献!

(2)在世界人民起来反法西斯艰苦斗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益临近。

1942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决心相互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同年7月至1943年2月,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取得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发动诺曼底战争,欧洲的第二战场开辟,德国法西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1945年5月7日,8日,德国代表先后在西方盟军司令部和苏联司令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7月,苏联英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

对于日本的侵略,亚洲各国人民在长时间内进行英勇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欧洲反法西斯战场取得胜利后,亚洲各国人民还在继续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1944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本全面展开攻势作战。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军宣战。

8月14日,日本政府决定向同盟军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和军方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战后世界政府形势出现了新的情况

(1)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比如,德意日三个法西斯被彻底打败,英法战胜国也在战争中削弱,而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

首先苏联,经过战争的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

应该说,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给苏联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

但是,战后,苏联人民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把整个国家由战时轨道转向和平建设轨道。

随后仅用四个零三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时期;在欧洲东部,中南部和亚洲东部,东南部出现了一系列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

(3)在世界广大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一些原来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了或正在进行反对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受到破坏。

(4)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这些情况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帝国主义受到明显的削弱和多方面的牵制,而世界人民民主的力量在明显增长,因此,帝国主义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足够的强大的力量来镇压各国人民革命,也正因为如此,反法西斯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对这种情况,新中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给出这样的论述:

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国际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巩固就是这样的。

他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争打倒了三个帝国主义国家,并建立各人民民主的国家,也是这样。

他请大家想一想:

如果没有苏联的存在,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争打败法西斯,假如没有东方各国被压迫民族正在起来斗争,我们可以想象,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的重负将会有多重。

他讲,压在我们头上的反对势力必定比现在要大多少倍,那时,我们要巩固是艰难的。

2、战后世界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在此基础上,并逐步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当然,当年美国是攻势,苏联的是守势。

美一手“金元”,一手“原子弹”,竭力向全世界扩大。

控制中国是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为了实行它的全球战略,对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反动政策。

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发展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1946年春,美国等日益加强反苏,反共,反人民的活动,鼓吹“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挑起多年的冷战。

在这种情况下,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人过高估计美国的力量,惧怕爆发新的世界战争,主张为实现美苏之间的妥协,被压迫国家的人民应当随之实行国内妥协。

针对此种情况,1946年4月,毛泽东撰写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的党内文件,其主要内容指出:

只要世界人民力量向世界反动力量进行坚决有效地斗争,就可以克服新的世界战争的威胁。

他还指出:

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实现某些妥协。

但是这种形势并不要求资本主义各国人民随之实行国内妥协,各国人民仍将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不断地斗争。

同年8月6日,毛泽东在同来访的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诺朗的谈话中进一步分析了形势。

他指出,关于反苏战争的宣传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美帝国主义确实在准备反苏战争,目前他们的反苏战争宣传和其他的反苏宣传是对反苏战争的一种政治准备;另一方面,这是美国反动派用以掩盖目前美国内部矛盾施放的烟幕。

这些矛盾就是美国反动派与美国人民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帝国主义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与其它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美国反苏战争的目的的实际意义是压迫美国人民和向资本主义世界扩张它的侵略势力。

毛泽东还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半殖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

可以说,正是按照这种科学的分析,当蒋介石集团依附美国政府作靠山,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时,中国共产党坚决领导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并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这里所说的“三座大山”是指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1927年后形成的本国官僚主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主要是帝国主义主持的北洋军阀以及由他控制的北洋政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逐步取代北洋政府统治全中国的,是国民党控制中华民国政府,简称国民党政府。

“三座大山”代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为什么首先提这个问题,18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提到“谁是我们的朋友?

谁是我们的敌人?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问题。

”而我们要认清真正的敌人和朋友,不可不对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他们对革命的态度作大概分析。

那三座大山到底是代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起什么作用呢?

(一)外国垄断资本在华扩张及其影响

1、扩张情况

(1)1927年至1937年卢沟桥事故发生之前,外国垄断资本已掌握了中国的经济的命脉。

外国垄断资本不仅垄断了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而且垄断了中国的财政,金融和若干重要轻工业。

(2)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前,在“日满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之下,不仅中国东北的经济已完全为日本垄断资本所统治,沦陷的经济也已完全殖民地化:

如关内华北地区的煤65%运往日本。

日本帝国主义不仅占领中国的农业,而且还大批征发徭役;不仅自己消耗中国的粮食及其它农副产品,而且还将其运向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1945年抗战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

国民党统治区已形同美国人的殖民地。

蒋介石之所以敢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如果没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是不可想象的,作为接受美国援助的交换条件,蒋介石与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件和协定,使美国在中国享受各种特权。

例如:

在中国土地上不受限制地倾销商品、投资设厂、领导裁判权、军事降落权、内河航运权等等。

正因为如此,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才迅速在中国占支配地位,大量剩余物质潮水般涌向中国市场,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巨大损失。

2、扩张的影响

(1)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日本侵华期间,由于把沦陷区变为其帝国主义的附庸,使沦陷区的经济服从日本的需要,从而造成了沦陷区经济的畸形发展。

如煤,铁等为日本侵略所需的战略物质显著增长,而与广大人民生活相关的部门都陷入绝镜。

(2)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倾销其廉价的农业产品,却使中国的农产品价格急剧下跌,极大地打击了中国的农业,严重损害了中国农民的利益。

(3)使中国的反动势力更加依靠外国垄断资产阶级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取美国出钱、出枪、出顾问,来发动内战反人民,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

正因为如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便成为新民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

3、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观目的到底是什么?

(1)正确认识这一问题非常重要

这一问题关系到是否科学地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及其对中国社会发生的作用,从而关系到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能否坚定地高举反对帝国主义的旗帜并制定正确的反帝策略,以为人民指明反帝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虽然我们知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我们首先要反对帝国主义。

但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局限性,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思想作指导,所以,长时间的,我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处于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

这一情况直到五四运动后才逐步改变。

在此后,以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才对帝国主义有了理性的本质的认识。

中国人开始看出了帝国主义国内外各种矛盾,看出了帝国主义与中国买办相勾结来统治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一个重要变化。

尽管我们分析到了这一点,而且中国积贫积弱的现象也已经昭示了这一点,但这一问题在新民主义革命期间仍然存在。

日本不是声称它20世纪30年代对中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东亚共荣”吗?

因此,我们再次认识这个问题仍然十分重要。

(2)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抗日战争期间,1939年12月到1940年1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如何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问题。

他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殖民地。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的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

因此,无数革命先烈为此而抱终身之恨。

因此,归根到底,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为获取本国殖民利益,发展其本国的资本主义。

因此,无论帝国主义怎样改变其侵略手段,不管怎样辩护,我们都要认清这一点。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1、封建经济的基本状况

(1)封建经济的核心是地主土地所有制,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政治统治时期,在中国社会的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相当仍然是封建经济。

(2)封建经济是以地主存在大量土地和把土地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

(3)除地租外,农民还受商业资本和高利贷的剥削。

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手段往往是超经济的。

如在新谷登场时,商人向农民压价收购粮食,等到青黄不接农民需要购买粮食时,他们则把粮价抬高卖给农民。

农民的劳动果实通过不等价交换又被商人掠夺了;借贷的利率更是高得吓人,农民不能按期还本息时,不得不把土地、房屋乃至子女典买给地主。

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又常常是三位一体的,而商人和高利贷者往往在获利后去购买地主使自己成为地主。

这种三位一体的结合压在农民的身上,差不多把他们的血汗榨干了。

(4)国民党当局在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维护封建剥削制度的同时,还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直接对农民进行掠夺。

征收盐税。

农民是盐的主要消费者,因而是农民也是盐税的主要承担者。

征收各种杂税。

如1929-1933年,全国农村共有188种不同名目的税种;1939年各种名目的杂税竟达1756种。

强迫农民服劳役(修公路、碉堡等)和服兵役(抓壮丁)

2、封建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1)使中国广大农民处于极端的贫困状态

一些农村区域甚至出现了“土地荒芜,路断行人,家有饿妇,野无壮丁”的惨象。

(2)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村无法为工业提供必要的商品粮,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等条件,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3)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官僚军阀推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无论是在北洋军阀还是在国民党统治期,广大农村的基层政权都是被地主控制的。

许多地主当各级政府的官吏,而许多政府官吏在搜刮民脂民膏之后又到农村购置大量田产,成为新的地主。

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中国的封建统治愈加黑暗。

正因为如此,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1、什么是中国的官僚资产呢?

中国官僚资本是由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中国的买办性的大资产阶段(后来称为官僚资产阶级)所掌握的资本。

它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并与国外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着,因而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它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53页)。

2、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

(1)首先的主要的是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①建立“四行一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见教材)

②滥发“法币”

这是四大银行完成其金融垄断的决定意义的步骤。

在长时期内,无限制地发行纸币一直是国民党政府解决财政危机和发展官僚资产的主要手段。

由此造成通货的恶性膨胀和物价的急剧上涨,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一天比一天贬值。

且币值下跌的速度超过了通货膨胀的速度,到解放前夜,物价飞涨已如脱僵的野马,甚至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