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58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名教从西汉开始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那时它应该还算是新事物,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当然也就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名教重“名”,正如孔子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于是西汉统治阶层就通过“举孝廉”来选取官员,开始时那些“孝廉”应该是名实相副的,但到了东汉后期,造假的人就多了起来,正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素寒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还有,名教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如此“腐朽”,它的“名”是以通人情、明事理为基础的。

《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说: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八佾第三中他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到了封建统治阶层这里,名教就被歪曲,被武装起来,成了他们统治、压迫、愚化人民,扼杀人民思想的工具,国民性因此而变得像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那样。

我不知该不该这样说,即使是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是没有西方列强的欺压凌辱,没有一批先觉们睁眼看世界,我们一直到现在能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自己从封建制度中走出来?

因为那被歪曲了的名教对我们民族的侵蚀太严重了,以至于在当下人们也还没完全逃脱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第六页到第七页: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我想说,现在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不过我所理解的“中学”的含义跟洋务派所要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所理解的“中学”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积极的、有用的文化,是摈弃了糟粕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和哲学思想,是我们之所以为中华儿女的根本。

西方很多有用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现在西方文化也悄然走进了国门,我们中间很多年轻人开始成为歌迷、球迷,开始爱上日本动漫,开始喜欢上好莱坞电影,开始把唱英文歌、看韩剧当做潮流……西方人爱强调“人权”,用这来给我们施加压力,而我们也用这“人权”来反抗长辈的管束。

道德是靠舆论压力约束人的,可现在长辈的舆论成了“封建”、“顽固”与“迂腐”,哪还有所谓的压力,只有了“反抗万岁”。

道德没了约束力,乱七八糟的丑事自然也就愈来愈多了,而且还会慢慢被人接受,慢慢合理化。

西方思想中很多是放任人的欲望,而且还对这些私欲加以保护,看看世界已被他们整成什么样子了。

西方的科技比我们强,可他们的文化不一定比我们的传统文化好,比如说,我们祖先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上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可要比西方的“征服自然”好。

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四十七页:

洋务运动中的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没能与我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团结起来,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根本就没代表最广大人民——农民的利益。

维新派是要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是要民主共和制,他们都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可中国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并不强大,所以他们想依靠西方列强,但列强只是想得到利益,哪会真正帮他们。

退一步,即使他们成功了,没有经过资本原始积累的中国要维持资产阶级的统治,必然会一方面对外依赖,一方面对内剥削。

那时,我们同样逃脱不了帝国主义的压迫,而且更多的农民会失去土地成为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工人,国家怎能独立、富强、民主、自由。

后来的历史也向我们证实了,只有代表最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才能救中国。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

强者之间或者弱者之间才能谈联合,而强者和弱者之间,即使有共同的目标,也只能是强者吞并或领导弱者,何况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不同。

大革命的失败算是给了共产党一个警醒,就是要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

革命就意味着改变,而改变则需要理由,要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要灭亡旧事物就需要比旧事物强大,有灭亡它的能力。

没有革命武装的共产党怎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无产阶级需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应该用自己的枪杆去争取自己的窝窝头。

(第一百二十七页,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当下我们谈长征,一方面是要警醒自己,要时刻牢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无数革命先驱们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祖国的独立、和平与统一,继承先驱们的理想,致力于民族的复兴;另一方面,我们要继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一部分,在敬佩之余,我们更要担负起继承长征精神的历史使命,把它具体体现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坚定信念,坚持操守,不畏艰难险阻,处于劣势而不妥协,不拘泥于常理,灵活自如,适时进退。

(第一百三十七页长征精神)

我前几天看了美国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写的《黑天鹅》,里边说“在一个历史事件发生之前存在无数个事实,其中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会在后来你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中有帮助。

因为你的记忆有限而且是被过滤的,所以你会倾向于记住那些事后看来与事实相符的信息,除非你不会忘记任何事情,从而不读不生活在不断积累的简单信息的重负下。

”而且他还提出历史是由无数“黑天鹅”事件推动着的(黑天鹅事件就是指有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后可解释性的事件)。

显然这个作者是一个反现实主义,可他对于历史的看法好像是合理的。

虽然我们对过去很长时间的历史有了很深入的研究,而且总结出了无数条规律,可我们还是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甚至无法准确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

因为明天的天气可能会骤变,可能会在某个时段某个地点发生意外的交通堵塞,从而我们的行程不一定会按计划来进行。

另外,我们也无法对历史进行假设,只能对已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

既然这样,对历史的研究还有没有意义?

我想是有意义的。

历史是由黑天鹅事件所决定的,这不假,但这并不能说明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

我认为这跟原子中电子“轨道”问题类似,电子会出现在原子周围的哪一点是无法预测的,它是一个有概率的事件,可是总体看来,电子在原子周围各点出现的概率是有规律的。

历史也是如此,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某时会发生什么,但我们能预测历史前进的总趋势,正如有人所说的“历史是曲折前进的”。

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供当代人及后人借鉴,从而影响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让社会积极地向前迈进,减少悲剧的发生。

举个例子,有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和今年日本的核泄漏事件的教训,人类可能会在以后利用核能的过程中更谨慎一些,从而减少此类悲剧的重演,如果不总结历史教训,后果则不堪设想。

因此我认为,对历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正如那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