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律常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598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律常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道德与法律常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道德与法律常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道德与法律常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道德与法律常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道德与法律常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律常识.doc

《道德与法律常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律常识.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德与法律常识.doc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那些?

功能:

1.认识功能。

2.调节功能。

3.教育功能。

作用:

首先,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再次,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从本质上看,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一致的,两者都属于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并为相同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两者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两者都体现相同的阶级意志和共同的历史使命。

2从历史上看,不论哪一个统治阶级,都是一方面借助本阶级的道德来为他们的法律规范及实施进行辩护;另一方面,又借助本阶级的法律来维护和推行他们的道德。

3.从内容上看,两者都是社会规范,都是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

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包含。

4.从作用上看,两者互相补充。

道德对法律的创制具有指导作用;对法律的实施具有保护作用;对法律的漏洞具有弥补作用。

职业道德概述

1、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所谓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其本质是:

第一,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联系。

第三,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4、职业道德具有哪些社会功能?

1.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

2.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影响。

3.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4.职业道德可以促使人们自我完善。

职业道德的内容

4、职业道德基本要求有那些?

一、正确认识职业价值。

二、树立正确职业理想。

三、培养对职业的真挚感情。

四、磨砺职业意志。

7、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人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那些内容?

一、热爱本职,优质服务。

二、热情好友,群众至上。

三、真诚公道,不谋私利。

四、不卑不亢,一视同仁。

五、钻研技艺,提高技能。

六、开源节流,提高效益。

七、遵守纪律,服从调度。

八、团结协作,开拓进取。

如何做好慎独?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

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慎独,注意清理思想深处隐而不显的不健康因素,反省在微小的事情上暴露出来的错误观念。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有许多劳教人员就是因为缺乏慎独意识,在某些“无人之境”中,利令智昏,心存侥幸,做了不该做的事,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直到进了监狱才懊悔不已。

朋友们,慎独是悬挂在你心头的一记警钟,慎独是阻止你陷进深渊的一道屏障,慎独是提升你自身修养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而拒绝慎独,就像放任“病毒”在自己的肌体内蔓延滋长,最终结果就是彻底毁灭自己。

因此,为人做事都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唯慎独,还要慎权、慎欲、慎微、慎众,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孤独中磨砺自我,在寂寞中成就事业,以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并共同把我们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推向更高的境界。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1、什么是道德修养?

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称为道德修养。

2、道德修养的基本特征有那些?

一、道德修养要解决两个主要矛盾,即社会公道体系及其道德要求与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

道德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自身受消极道德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低下的道德品质与先进的道德品质之间的矛盾。

二、道德修养本身是一种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解剖的活动。

道德修养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个人内在的道德需要。

3、道德修养的内容有那些?

一、职业道德品质1.职业道德认识2.职业道德情感。

3.职业道德意志.4.职业道德信念.5.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二、职业道德境界1.雇佣型的职业道德境界。

2.尽职型的职业道德境界。

3.

献身型的职业道德境界。

4、加强道德修养的意义是什么?

一、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条件。

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5、简要论述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认真学习,省察克治。

二、知行统一,律己律人。

三、积善成德,防微杜渐。

法律导论

1、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三、法律规定

了人民的权力和义务。

四、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我国法律的主要渊源有那些?

法律渊源即形式渊源,就是具体形式,根据其制定的国家机关权限和效力的不同

可分为:

一、宪法、二、法律。

三、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四、地

方性法规。

五、自治法规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六、特别行政

区法律。

七、国际条约。

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即:

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建立的。

二、体系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具体化、法律化、制度化。

四、具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点。

7、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是什么?

一、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在政治领域中的作用。

三、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9、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一、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国家生活及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

三、实现“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化的民主”。

四、国家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形成和良性循环。

五、“依法行政”和“依法司法”制度得到有效保障。

六、国家的法律秩序稳定,违法犯罪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10、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依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1、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怎样的作用?

一、民主法治通过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来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

二、民主法治为人们之间的诚信友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民主法治为激发社会活力创造条件。

四、民主法治为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提供保障。

五、民主法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制度支持。

1简述宪法及其主要特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它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及一系列基本制度,集中反映了国家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它的特征有:

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二、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通过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程序。

2、我国宪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即: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保障公民权力和自由原则。

三、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四、民主集中制原则。

4、如何理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工人阶级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

二、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三、知识分子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基本依靠力量。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首先,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适合中国国情,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次,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便于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地位。

再次,充分保证国家权力的集中行使。

7、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

简述我国采用哪种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个体组成部分之间的组成原则和形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9、我国公民有那些基本权利?

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二、人身自由。

三、宗教信仰自由。

四、社会经济权利。

包括:

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

五、文化教育权。

六、特定公民权利。

10、我国公民有那些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

六、其他方面的义务。

12、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什么?

国家机构包括: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国务院。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七、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1、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民事生活的法律部门,它通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维护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秩序。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主要有以下五项: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公序良俗、守法。

用原则。

3、《民法通则》对公民的民事法律行为判断标准?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从而取得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不同,它不是一出生就具有的,只有当公民智力发育成熟,能够理智的判断自己的行为后果,能够审慎地独立处理个人事物的时候,才具备行为能力,才能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

主要分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4、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合法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以下有效条件: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背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第九课民事单行法

1、什么是物权?

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物权是一种财产权,是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5、什么是合同?

合同的订立方式是什么?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也叫契约。

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依法就合同内容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

主要采取要约、承诺等方式。

6、合同解除应具备哪些法定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解除合同:

因不可抗拒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在履行期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不能实现的;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法律所规定的其他情形。

11、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顺序是什么?

第一顺序:

配偶、子女、父母,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丧偶媳和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的女婿。

第二顺序: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没有第一顺序人继承的,再由第二顺序人继承。

12、什么是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作出的对其死后所遗留的财产和与此有关的其他个人事务作出处分和安排,并在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遗赠就是公民在生前用遗嘱方式指定其个人财产增给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国家、组织或者其他公民。

遗赠抚养协议,是一方抚养对方终生而对方将个人遗产的全部或部分遗赠给抚养人的协议。

13、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其特点是:

(1)股东认购股份后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公司不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发行股票。

出资人在公司成立后领取出资证明。

(3)股份不能在市场上自由转让,股东相对稳定。

(4)出资证明书不能如股票哪样上市交易。

(5)公司财务等信息资料无须向社会公开。

(6)股东可直接参加公司的经营管理。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法成立的,其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公司资本,股东以其所有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其特点是:

(1)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产分为等额股份。

(2)上市公司可以发行股票;未上市公司的股东持有股权证。

(3)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东就其所认购股份数对公司缴清股款之后,对公司既无追加投资的责任,也无为公司偿债的责任。

(4)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5)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依法自由转让。

第十课行政法

1、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行政合法性则

(2)行政合理性则(3)行政应激性原则(4)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10行政赔偿的范围有哪些?

范围:

(1)对侵犯人身权的赔偿;

(2)对侵犯财产权的赔偿;(3)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

行政赔偿程序,是指受害人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请求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行政赔偿申请,人民法院解决行政赔偿纠纷的步骤、方法、顺序、时限的总和。

经济法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有哪些?

(1)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2)市场运行调控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社会分配调控关系。

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

(2)国家的适度干预原则(3)经济民主原则(4)经济公平原则(5)经济效益原则(5)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课社会法

1、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为:

各类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原则是:

劳动权力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改进劳动组织,不断提高劳动生存率的原则;参加民主管理的原则;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和休息权利的原则;劳动者享有物质帮助权利的原则;劳动者有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的原则;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和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等权利;此外,劳动者还享有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

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4、劳动法对工资和休息休假有哪些规定?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的经劳动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休假时间的规定:

法定假日;年休假,职工每年享有的保留工资的连续休假。

工资:

(1)工资分配的原则和方式。

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2)最低工资制度。

(3)加班工资(4)工资的法律保障。

5、劳动合同有哪几种?

《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合同有哪些规定?

劳动合同分为: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是长期合同,如果不发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事由,用人单位不能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6、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有哪些?

有:

劳动合同因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订立劳动合同因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而无效;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

7、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包括什么?

什么是集体合同?

劳动合同的内容分为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

必备条款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内容是对于劳动者而言关系切身利益的内容。

除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称为约定条款。

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8什么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第一问: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约的;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出现致使合同无效的行为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第二问: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公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课刑法

1、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1.惩罚犯罪2.保卫国家安全、巩固国家政权、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4.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5.维护社会秩序。

2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罪行法定原则

(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3)罪行相适应原则。

3、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社会危害性

(2)刑事违法性(3)应受刑罚处罚性

4、我国刑法是如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

《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做了如下规定:

(1)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最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医疗。

(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4)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5)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正当防卫应当符合什么条件?

一是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二是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的。

三是进行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棉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四是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才能实行正当防卫。

6、什么叫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以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第十四课诉讼与非诉讼程序

1、什么是诉讼法?

我国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由哪些?

诉讼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基本原则是:

共有原则;特有原则。

10、刑事诉讼的程序是什么?

包括:

立案;侦查;起诉;审批;执行。

12仲裁程序有哪些步骤?

包括:

申请、受理、仲裁庭组成、开庭、裁决五个步骤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