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作业.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769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济学原理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济学原理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济学原理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济学原理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作业.doc

《经济学原理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作业.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原理作业.doc

 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的经济学原因

用微观经济学的油价的涨跌变化:

一方面, 当油价在不断上涨时, 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控制成本不变的前提下, 降低每一单位原油能源的消耗, 提高资本产出比; 另一方面, 消费者对成品油的消费, 使得消费者剩余出现负值。

 

摘要 

石油作为国家发展所需的最基础能源,素有“工业血液”之称。

随着各国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其与各国经济发展的联系也与日剧增。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石油供应格局和消费结构在发生深刻的转折性变化,市场行情已从1999年供过于求的疲态行情转为供应偏紧剧烈动荡的态势。

国际油价波动剧烈,深深影响着各国石油公司的业绩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油价上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的增长速度减慢。

据估计,油价每上涨10美元并持续一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75个百分点。

 在本文中分析了石油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原因,从而指出了其上涨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关键词:

石油价格经济学供求关系

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的经济学原因

石油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被誉为“黑金子”,象征着金钱、权力甚至霸权,历史上诸多战争几乎都与石油相关联。

历届美国目前政府都也高度重视并十分清楚石油对美国的战略意义。

上届美国总统布什本人和副总统切尼曾经都是石油商,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曾是雪佛龙石油公司的董事。

目前,美国的石油年需求量8亿多吨,而其产量却不到一半,其余都依赖进口。

因此,美国需要长期、稳定的国际石油供给来源,确保美国的石油供应安全。

当前的国际石油价格并不是石油供求关系的均衡价格,而是由石油供求关系制约的经济关系的“均衡价格”。

由于引起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可以概括为原油供求关系趋紧、心理疑虑加重和投机活动猖獗三大因素,同时也是国际上争夺石油资源和控制石油市场斗争的反映。

对于引起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欧佩克成员国、石油需求国、国际能源机构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等的代言人,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国际石油市场需求稳定

主要表现在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而石油需求没有下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石油消费量逐年增长,石油产量则逐年下降,石油进口量逐年上升。

美国石油年消费量已达9.39亿吨,占全球的25%,石油年产量3.12亿吨,占全球的8%,石油年进口量达6.27亿吨,占全球的27%。

在这轮国际石油涨价过程中,美国的石油消费也没有下降趋势。

近几年来,欧盟国家因欧元升值,高价进口石油的压力减小;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因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由于石油能源可替代性小,石油需求具有刚性,石油需求大国经济上的承受能力增强,加上石油需求大国担心减少石油需求带来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因此,为石油涨价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二、原油库存下降

原油库存量高低是国际原油价格升降的一个决定因素。

2003年以来,西方国家商业石油库存不断下降,到2003年年底原油库存降至25.27亿桶,比最近5年同期的平均水平减少9500万桶;今年1月底降到24.94亿桶,2月底进一步降到24.62亿桶,仅相当于这些国家52天的原油需求量,低于IEA要求的90天的标准。

为此,IEA发出警告,石油库存量进一步下降将加剧现货市场供应短缺和价格风险。

如目前美国商业石油库存已经降到1975年以来的最低点,为了防范石油供应中断,美国一直在增加战略储备,这反过来又加剧了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的紧张。

据美国能源部公布的数字,美国石油储备每天以116桶的速度增加。

美国计划储备7亿桶石油,而目前石油战略储备为6.392亿桶,离7亿桶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业内人士认为,美国政府扩充石油储备的政策使世界石油价格每桶攀升了6美元。

三、欧佩克(OPEC)限产保价

半年多来,OPEC两次作出减产决定:

2003年9月2日减少日产量90万桶,尽管没有真正执行减产决定和部分成员国超限额增产,但国际油价一直呈震荡攀升走势;今年4月1日起又将原油日产量减少100万桶,并要求成员国立即停止超配额的原油生产。

OPEC采取的限产保价政策,人为地减少国际市场原油供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原油供求的紧张形势,推动石油价格攀升。

多数成员国认为以前的油价过低。

如沙特石油部长称,纽约原油价格在30-34美元反映了目前投资和维护油田的成本。

尼日利亚总统石油顾问称,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参考区间以指引投资者,把22美元作为底价不现实。

还有的成员国表示,升高油价是应对通货膨胀影响和美元贬值的保障措施。

四、美元贬值

原油是以美元计价。

而从汇率关系看,最近几年,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对日元也有约20%的贬值。

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不变,实际意味着石油价格在欧洲、日本能用较以前更少货币来买油,例如,在欧洲,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就意味石油价在欧洲下降了许多。

而在进出口关系上就意味着石油输出口国要从欧洲进口同样多的某种商品,必须要用比几年前多得多的石油去换。

因此,为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石油价格肯定要上升来“纠偏”。

所以,美元贬值也是石油涨价的重要原因。

我们据美元对欧元、日元贬值(或者说欧元、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情况知道,对欧盟国家和日本来讲,因为他们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这段时间的石油涨价,对于他们的影响要小于对美国的影响。

或者说,欧盟用欧元折算的石油涨价倍数远小于用美元计算的石油涨价倍数。

五、投机商借机炒作

油市背后的期货投机常常是操纵油价涨落的被忽视的因素。

近年来,由于国际社会对游资进行了严格防范和约束,相当多的对冲资金开始转向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利用当前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在全球范围内的商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进行倒买倒卖,谋取超额利润。

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约为现货交易的好几倍。

据估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均为套利者,国际投机对每桶原油价格造成的影响大约为8美元。

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势头日益明显,商业原油库存的下降,以及中东地区动荡局势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再加上夏季用油高峰即将到来,这些因素都使投机商确信第二季度油价不会出现季节性回落,因而纷纷投下赌注。

自2003年9月起,华尔街的投机商们就开始大笔购买石油和汽油期货。

同时,油价的上涨导致了汽油价格上涨,汽油价格上涨反过来又在投机商的鼓动下,拉动了原油价格上涨,从而使泡沫越吹越大。

有专家认为,如果真是因为产出无法满足需求,本次油价上涨的获利者首先应该是产油国或产油企业,但统计表明本次油价上涨最大的获利者却是石油加工公司。

如美国最大的石油加工企业和油商康菲公司2004年一季度的毛利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3%,达到了16.2亿美元。

英国石油公司去年的获利已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一季度又上升了17%.

六、地缘政治对石油供给的影响

全球石油供给能力,总体上与石油需求是平衡的,而且供给略大于需求。

事实上全球石油供给也是比较稳定的。

但是由于地缘政治对石油供给的影响,为石油涨价提供了条件和借口。

目前,中东地区石油探明储量达到1012亿吨,约占全球探明储量的61.9%,每年向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石油达10亿吨,但是,伊拉克局势长期动荡不安,加上美国与伊朗的“核问题”冲突等,使中东国家石油出口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地缘政治对石油出口国的影响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不利方面在于政治冲突发展为军事冲突,石油出口被迫减少;有利方面在于不激烈的政治冲突会影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又不会影响石油生产和出口,石油出口国会获得更多的石油美元。

七、国际石油市场不确定因素影响石油交易价格。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石油价格的决定,不仅取决于石油的供求关系,而且取决于由石油供求关系制约的经济均衡关系。

因此,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由于石油是一种特殊商品,在国际石油交易中,在特定的经济环境条件下,很多因素就成为涨价因素。

今年,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国际石油市场局部需求增长、美国2007年冬季需要更多的取暖燃料、美国与伊朗关系紧张、土耳其与伊拉克冲突、美国石油商业库存减少、美元持续贬值、美国次级信贷危机、石油美元投入“非石油经济”、甚至未来经济预测等,都被人为炒作,一次一次地推动石油价格持续上涨。

结论

  综上分析,国际石油价格高位运行是诸多因素互动的结果,在决定石油市场走势中,供求关系是国际油价上涨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其他因素对油价的影响最终仍然还是通过供求发生作用。

当供求因素决定了油价的根本走势后,其他因素就会成为催化剂,会加速油价的上扬或下跌;当然,某些时候其他因素也会转变为主要因素,起到关键性作用。

从近期来看,被扭曲的石油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回落的空间将十分有限,油价在高位徘徊的现状在短时间内难以缓解。

从总体和长期来看,国际石油市场从供过于求变为供应偏紧,从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国际油价保持在较高价位是不可避免的,低油价时代即将结束,高油价使全球经济告别了2003-2007年的高增长(4.9%)、低通胀(3.6%)的黄金时期,正在滑向低增长、高通胀的边缘,如果石油资源价格上涨的势头得不到遏制,全球经济陷入滞涨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参考文献

[1]金德尔伯格·赫里克.经济发展[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胡鞍钢,王磊.经济增长对社会稳定的双向效应[j].新华文摘,2006,(4).

[3]钱弘道著:

《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78页。

[4][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著,张瑞玉译:

《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68年,第9页。

[5]梁建敏.石油价格上涨因素及其对相关行业的影响[j].化工技术经济,200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