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934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

《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981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 谈虎色变 天花乱坠.docx

7981洛阳成语孙庞斗智谈虎色变天花乱坠

洛阳成语:

孙庞斗智谈虎色变天花乱坠

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河洛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洛阳作为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

领略古都传奇,感悟河洛文化,追寻历史遗迹,成语是语言的精华,言简意赅,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源于洛阳的成语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孙庞斗智

孙庞斗智,sūnpángdòuzhì,孙:

孙膑;庞:

庞涓。

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

原意指孙膑、庞涓各以智谋勾心斗角。

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

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

洛阳汝阳境内当年孙膑、庞涓拜鬼谷为师遗址,马陵在今洛阳新安县石寺境内。

【原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

“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树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例句】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

【典故】孙膑和庞涓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后,庞涓辞师下山,任魏国上将军之职。

翟向魏惠王举荐孙膑。

庞涓忌妒,诬陷孙膑通齐,残忍地施以刖刑黥刑,又骗他录写《孙子兵法》十三篇,打算写完了杀害他。

庞涓家丁暗告孙膑。

孙膑装疯,使庞不防,后得齐国大臣救助,逃出魏国。

孙膑至齐,被拜为军师之职,每一次用围魏救赵之计,在桂陵地方击败了庞涓统率的魏军。

第二次,孙膑用减灶之计,将庞涓诱入马陵道,用乱箭将他射死。

【故事】战国时期,兵法大师鬼谷子的弟子庞涓设计让魏王残害他的师弟孙膑。

被砍了双腿的孙膑逃到齐国做大将田忌的军师。

魏王派庞涓去攻打赵国。

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计,迫使庞涓撤军并追至马陵道齐军的埋伏圈自杀身亡。

孙膑谦虚勤奋,深悟兵法真谛,又纯朴厚道;庞涓则生性奸诈,仅得兵法皮毛,又贪恋功名。

后来,孙庞同投魏国,皆辅佐魏惠王。

庞涓嫉贤妒能,唯恐失去宠信,于是设计陷害孙膑,孙膑惨被剔骨黥面。

庞涓还以巧言蒙蔽,欲骗孙膑所学兵书。

幸亏童仆实情相告,孙膑才如梦方醒,佯装疯癫,保全性命。

后得齐使搭救,侥幸逃到齐国。

孙膑,战国时齐国人,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庞涓,战国时期魏国人。

在魏国任大将

【故事来历】(战国时期有七个强国,它们是:

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作“战国七雄”。

以后要讲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故事。

魏国有一名大将叫庞涓,他指挥魏军打了不少胜仗,自以为是了不起的军事家。

可是他心里明白,他的同学齐国人孙膑(bìn),本领比他强得多。

据说孙膑是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13篇兵法。

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他居心不良,安排了一条陷害孙膑的诡计。

他向魏惠王(魏国国君)举荐孙膑,魏惠王很高兴地派人请来孙膑,共议国事。

孙膑的才华处处显露出来以后,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谋反。

魏惠王大怒要杀孙膑,庞涓又假意讲情,结果孙膑被治了罪,剜掉了双腿的膝盖骨,成了残废。

后来孙膑知道了这是庞涓的诡计,一怒之下,烧掉了即将写成的兵书,装成疯癫,麻痹庞涓,再设法逃脱虎口。

恰好齐国的一位使臣到魏国办事,偷偷把孙膑藏在车内,混过了关卡,带到齐国。

齐国国君十分敬重孙膑,想拜他为大将,孙膑极力推辞:

“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如果当了大将,众人会笑话的。

”齐威王就让他作军师,行军时坐在有篷帐的车里,协助大将田忌作战。

在孙膑的策划下,齐军连打胜仗。

公元前342年,庞涓带魏军攻打赵国,田忌、孙膑率齐军救赵。

但孙膑指挥军队不去赵国,而直接攻打魏国。

庞涓得到情报,忙从燕国撤兵赶回魏国。

路上庞涓观察齐军扎过营的地方:

第一天的炉灶数,足够10万人吃饭用的;第二天的炉灶数,够5万人吃饭用的了;第三天的炉灶数,只够3万人吃的了。

庞涓放了心,笑着说:

“我就知道齐兵都是胆小鬼,到魏国才3天,10万大军就逃散了一大半。

”他下令急追齐军。

魏军一直追到马陵(现河北省大名县东南),天渐渐黑了,马陵道在两山之间,路很窄,两旁都是深涧。

这时,有士兵报告:

“前面山道都用木头给堵住了。

”庞涓急忙上前去看,果然如此,只有一棵大树没被砍倒,大树上还有一大片树皮被砍掉了,上面好像还写着字。

庞涓命人拿火把来,借火光一看,他大惊失色,原来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落款是“孙膑”。

庞涓想撤兵已来不及了。

这时四面杀声震天,不知有多少支箭一齐射来,齐军已把魏军团团围住了。

庞涓身中数箭,他已无路可走,就在树下自刎了。

原来孙膑使用诱兵之计,一路上造成齐军逃散的假像。

他料定了庞涓会在追到马陵,早在此处设下了埋伏,他吩咐士兵:

只等树下火光一起,就一齐放箭。

孙膑的名气传遍了诸侯国,后来孙膑不愿再做官,就隐居去了。

但他写的兵法一直流传。

【两人相争】孙膑谦虚勤奋,深悟兵法真谛,又纯朴厚道;庞涓则生性奸诈,仅得兵法皮毛,又贪恋功名。

后来,孙庞同投魏国,皆辅佐魏惠王。

庞涓嫉贤妒能,唯恐失去宠信,于是设计陷害孙膑,孙膑惨被剔骨黥面。

庞涓还以巧言蒙蔽,欲骗孙膑所学兵书。

幸亏童仆实情相告,孙膑才如梦方醒,佯装疯癫,保全性命。

后得齐使搭救,侥幸逃到齐国.

田忌赛马的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详。

孙膑仅略施小计,已让齐威王折服。

当时天下大局,魏国经文侯革新,正崛起于三晋大地;齐国任邹忌为相,逐渐复苏昔日锋芒。

齐魏直接交锋,已经不可避免。

不久,一场同窗间的恩怨,借助齐魏争锋背景,演绎出了孙庞斗智。

———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统兵攻赵,一路长驱无阻,直抵赵都邯郸,齐国决定救赵,拜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

孙膑审慎把脉战局,指出应“批亢捣虚”,提出要“围魏救赵”。

稍后齐佯攻平陵示弱,主力却奔袭魏都大梁。

经过喋血鏖战,庞涓攻克邯郸,却又被迫回师,解救大梁险情,但归途到桂陵时,遭到齐军的伏击,庞涓率残兵败将,狼狈逃回到魏国。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0年,魏将庞涓举兵攻韩,韩国岌岌可危,哀求齐国救援。

孙膑再献奇谋,既许齐必救韩,却又隔岸观火,待韩魏疲惫时,突然猛攻魏国。

庞涓不敢恋战,急率魏军主力,回师殊死决战。

孙膑因势利导,以强示弱,以减灶诱敌,在马陵预伏重兵,并将一棵大树剥掉树皮,用黑煤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下”。

时值深秋黄昏,庞涓狂追至此,隐见文字模样,于是燃火观瞧,熊熊火光之下,庞涓既看清了文字,也看到如蝗弩箭。

他仰天长叹,自刎于树下。

10万魏军全部覆灭,国势由此一蹶不振。

庞涓死得其所。

他内心狭隘阴暗,缺失为将胸襟;他性格傲慢轻狂,缺少为将胆识。

随着孙庞斗智终结,魏国的强国梦想,画上了残破句号。

自此魏国再也无力扩张,战国进入秦齐并霸阶段。

【故事续】孙:

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庞:

庞涓,战国时魏将。

孙膑和庞涓同在洛阳汝阳云梦山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

后来,庞涓到魏国,惠王封他为将军。

而他自知学识、能力不及孙膑,便派出使者骗孙膑来魏国。

孙膑来到魏国后,庞涓担心孙膑的学识能力超过自己,非常妒忌,设诡计砍掉孙膑两腿的膑骨,并将脸上黥字。

他还欺骗孙膑将兵法的书写出来,尔后再谋害孙膑。

孙膑识破了庞涓的阴谋,装疯癫逃离魏国。

十三年后,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告急,求救于齐国,齐国派大将田忌带兵救韩国。

魏将庞涓得知这一消息后,从韩国撤兵返回魏国。

孙膑通过计算,得知天黑的时候庞涓的兵马要通过洛阳新安的马陵。

马陵道狹窄,两旁地势险要。

孙膑便在这个地方设下伏兵,并将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刮后写上: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命令伏兵天黑见火光开始放箭。

庞涓果然夜里到被刮了皮的大树下,见树上面有字,命兵士点燃火把察看,还没有读完上边的字,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便自杀。

谈虎色变

谈虎色变,tánhǔsèbiàn,一谈到老虎,吓得脸色就变了。

比喻只要提到可怕的事情,非常紧张,紧张的连脸色都变了。

后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就感到恐怖。

色:

脸色。

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

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情绪就非常紧张。

【出处】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二上》:

“真知与常知异。

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

【译文】从前一个曾被老虎咬伤的农夫深知老虎的厉害,一次他听说老虎在外地咬伤了人,周围的人听了十分吃惊,而他则惊慌失色。

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老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精神就紧张起来。

【典故】北宋时,有两位非常著名的理学家,他们是兄弟二人,哥哥叫程颢、弟弟叫程颐。

程颐,字正叔,18岁时上书皇上,议论天下大事。

当时,有许多大臣举荐他做官,都被他婉言谢绝。

最后,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的校书郎。

他实在不能推,只好上任。

不久又升任崇政殿说书,这是专门为皇帝讲解经、史的职务。

程颐平生诲人不倦,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

程颢和程颐一生留下了丰富著述,这些都被后人收入《二程全书》,他们的学说则被后人称之为“理学”;南宋时朱熹的学说被称为“道学”,由于两家有共同的思想渊源,都是阐发、弘扬孔孟的儒家学说,于是在习惯上,人们便将他们两家的学说通称为“程朱理学”。

程颢、程颐兄弟二人虽然平生致力于“格物致知”,也就是研究事物原理的大学问,但他们一时一刻也不忽视实践。

程颐在谈到实践出真知这一问题时,曾讲过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

“老虎能伤人,这是就连三尺高的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人们聚在一起谈话时经常说到虎,却没有谁觉得害怕。

“有一位田夫曾经被老虎咬伤过,只要听到有人说到老虎,他就会被吓得大惊失色(闻谈虎而色变)。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这位田夫真正体验过老虎的厉害和被老虎伤害时的危险程度。

说到这里,程颐又将故事引申说:

“作学问,无非讲的是治国安民,利国利民的道理,但如果一味地高高在上,而不深入实际去体察民情,无论如何也治理不好国家。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真正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天花乱坠

天花乱坠,tiānhuāluànzhuì,意思是用来形容人说话巧妙动听,但虚妄、空洞、不着边际。

后形容文章或讲话精彩。

也有用于贬意,形容文章或讲话脱离实际。

【原文】《维摩经·问疾品》:

“会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悉皆堕落。

”“法师讲经,感动上天,天花纷纷坠落”。

【出自】唐·般若译《心地观经.序品偈》:

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典故一】南朝时期佛教盛行,梁武帝非常信仰佛教,他在全国各地到处建设寺庙,烧香拜佛,请印度僧人波罗末到中国来宣讲佛法,有几次他还亲自到寺庙中舍身同泰寺。

云光法师是梁武帝的好朋友,听云光法师讲诵佛经是梁武帝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

有一次云光法师讲诵《涅槃经》时,云光法师讲得绘声绘色,从早上一直听到晚上,梁武帝也听得非常认真。

云光法师讲得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梁武帝看着飞舞的鲜花,感叹地说:

想不到佛法竟然如此奇妙!

梁武帝从此更加的沉迷于佛教。

他在宫中不饮酒,每天只吃一顿粗茶淡饭,严格遵守佛教徒的清规戒律,甚至在皇宫祭拜祖宗或天地时,也只准上供蔬菜和水果,绝不上供鱼肉佳肴。

后来,他又几次入寺做和尚,专心埋头研究佛法,不理朝中政事,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当朝的皇帝,最后导致朝廷政绩大大下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因为沉迷其他而耽误了正真应该做的事。

【典故二】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夜里在洛阳南宫休息时,梦见一个高大的金人,自西方而来。

第二天,他就召集大臣,告诉他们自己头天晚上做的梦。

随后汉明帝派出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

公元68年,东汉使者同印度两位高僧一同来到洛阳,汉明帝敕令在洛阳城西建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所官办寺院——白马寺。

在白马寺大佛殿内,供奉着七尊造像,分别为释迦牟尼、摩诃迦叶、阿难、文殊、普贤和两尊供养天人。

这两尊供养天人,也称“散花天女”,体态娇娜,手端鲜花,侍奉大佛。

【典故三】到两晋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在中原盛行。

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带头求神拜佛,在全国大建寺庙。

公元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这一年被历史学家视为南朝梁发展的分水岭,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朝政渐荒。

公元527年,梁武帝萧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当了3天住持和尚。

出家后,他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

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因为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

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这一年,梁武帝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

大通三年(公元529年)九月十五日,梁武帝第二次在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讲解《涅槃经》。

10天后,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

公元546年,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公元547年),萧衍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37天,朝廷出资一亿钱将其赎回。

梁武帝出家之余,还聘请古印度僧人波罗末来中国讲经。

波罗末翻译了不少印度佛经,并培养了许多中国弟子。

有了经书,讲经的风气更加兴盛。

为了宣传佛教,佛教徒编了许许多多讲经的传说。

其中一则就是:

一个叫云光的法师,讲经非常到位,感动了上天,供养天人在天上,纷纷散花。

“天花乱坠”由此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