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95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docx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

口腔颌面解剖生理、颌面部检查、卫生保健

1、保持口腔卫生的主要措施有:

漱口、刷牙、洁牙间隙、牙龈按摩、龈上洁治术

2、哪一解剖结构将腮腺分为深叶和浅叶:

面神经

3、下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①下颌骨的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等为下颌骨的骨质解剖簿弱部位:

当遭遇外力时,这些部位常发生骨折。

②血供较差且骨皮质致密,骨髓炎较上颌骨为多。

③下颌骨骨折后愈合较上颌骨慢。

4、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组成。

牙的组织结构:

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牙周组织结构:

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两副天然牙:

乳牙和恒牙

5、口腔颌面部的肌分为咀嚼肌群和表情肌群。

咀嚼肌群:

闭口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有两头:

下头收缩开口,上头收缩闭口。

开口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6、颌面部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7、颌面部静脉分为深、浅两个静脉网,浅静脉网有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组成,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

8、颞下颌关节是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具有转动和滑动两种功能,其上由颞骨关节窝、关节结节,其下由下颌骨髁突以及位于两者间的关节盘、关节囊和周围的韧带所构成。

9、牙周膜periodontalmembrane:

界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纤维组织,大部分纤维成束装排列。

牙周膜内有神经、血管和淋巴,对牙齿有保护、营养的作用。

10、口腔前庭(vestibuleofmouth):

口腔前庭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弓之间的铁蹄形的潜在间隙。

11、固有口腔(propercavityofmouth)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12、牙釉质(enamel):

位于牙冠表面,呈乳白色,有光泽,当牙釉质有磨损时,则透露出牙本质呈淡黄色。

牙釉质是一种半透明的钙化组织,其中含有无机盐,主要为磷酸钙及碳酸钙,水分及有机物,为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

13、牙龈是口腔粘膜覆盖于牙颈部和牙槽骨的部分。

14、颌面部肌肉受面神经支配。

15、乳牙正常萌出的时间:

6个月-2岁半

16、使用最广泛的洁牙剂:

牙膏

17、磨牙后区:

由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组成。

其中,磨牙后三角位于下颌第三磨牙的后方。

磨牙后垫为覆盖于磨牙后三角表面的软组织,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时,磨牙后垫常显红肿。

18、舌乳头包括:

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19、口腔保健的方法

(1)定期口腔健康检查;

(2)纠正不良习惯;

(3)消除影响口腔卫生的不利因素;

(4)合理营养;

(5)改善劳动环境。

20、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答案:

①位置显露:

易受外伤,易早期发现②血供丰富:

抗感染能力强,受伤后出血多,肿胀较明显。

③解剖结构复杂:

并发症④自然皮纹:

手术切口⑤形态功能⑥疾患易波及毗邻器官

牙体牙周黏膜疾病

1、牙周炎晚期常表现为:

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2、急性牙髓炎疼痛四大特点:

自发性阵发性、夜间痛、温度刺激诱发或加重疼痛、无定位性

3、龋齿:

是牙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数影响作用下,所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初期造成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继后发生缺损,形成龋洞。

4、雪口病:

念珠菌性口炎(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是由一种叫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表现为口腔中白色的乳酪样团块,重时会满口白色。

患儿烦躁不安,有时有轻度发热。

5、口腔白斑:

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是一种癌前病变。

6、逆行性牙髓炎:

是牙髓炎大一种,其感染源于患牙牙周病所致的深牙周袋,袋内的细菌和毒素通过根尖孔或侧、副根管逆行进入牙髓,引起根部牙髓的慢性炎症。

7、静止龋:

一种慢性龋,在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病变环境改变,牙体隐蔽部位外露或者开放,原有致病条件发生了变化,龋损不再继续发展而维持原状。

8、癌前病变:

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称为癌前病变。

9、常见的口腔癌前病变有:

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乳头状瘤、慢性溃疡、粘膜黑斑及色素痣等。

它本身虽不是癌,但如果不及早治疗,又伴随各种不良刺激,就有可能转变成癌。

10、慢性根尖周炎是指根管内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源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症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的破坏。

病变类型包括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11、保留活髓的方法:

盖髓术,可分为直接盖髓术和间接盖髓术。

12、牙髓切断是指切除炎症牙髓组织,以盖髓剂覆盖于牙髓断面,保留正常牙髓组织的方法。

操作步骤:

无菌操作-去除龋坏组织-揭髓室顶-去除冠髓-放盖髓剂-永久充填

13、牙本质过敏的主要表现:

刺激痛

14、牙龈炎的典型症状:

出血水肿

15、根管预备的长度只需到达根尖部的牙本质牙骨质界,该处距根尖0.5-1mm。

(以0.5mm为准)

16、龋病发病四联征:

细菌、食物、宿主、时间。

17、牙周炎晚期的典型症状:

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松动四大特征

18、下颌第一恒磨牙龋病患病率最高,下前牙龋病患病率最低。

颌面部最容易龋害。

19、根尖周病的主要感染途径:

感染根管

20、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患病率:

20%。

21、青少年牙周炎好发于哪几个牙齿:

第一恒磨牙和上下切牙

22、口腔扁平苔藓的好发部位:

颊部最多见,其次为舌、龈、前庭、唇、腭及口底等部位。

23、楔状缺损好好发的牙齿:

前磨牙,尤其是第一前磨牙。

24、含氟漱口液适用于5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25、正常人多长时间洁牙:

半年到1年

26、深龋的诊断标准?

龋洞深大,达牙本质深层。

位于邻面的深龋,外观略有色泽改变,洞口较小而病损破坏很深。

无自发性痛,若食物嵌塞入洞中,可出现疼痛症状。

遇冷、热和化学性刺激时,产生较为剧烈的疼痛,去除刺激后症状立即消失。

27、慢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

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有时候可出现阵发性隐痛或钝痛。

慢性牙髓炎的病程较长,患者可诉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

患牙常表现有咬合不适或轻度叩痛。

患者一般多可定位患牙。

可分为: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28、青少年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青少年牙周炎,又名侵袭性牙周炎。

按患牙分布可分为:

局限型和广泛型。

(1)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患者一般年龄较小。

局限于第一恒磨牙和上下切牙,多为左右对称。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患者的年龄在青春期至30岁以下,特征为广泛的邻面附着丧失,侵犯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的牙数在三颗以上。

29、试述轻型阿弗他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

为最常见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每次1-5个,孤立散在,一般直径为2-4mm,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

好发于角化程度较差的区域。

溃疡中央凹,基底不硬,外周有约lmm的充血红晕,表面有浅黄色假膜,灼痛明显。

复发有规律,一般分为发作期、愈合期、间歇期。

发作期分为前驱期和溃疡期。

前驱期粘膜局部不适,触痛或灼痛;约24小时后出现白色或红色丘疹状小点;2-3天后上皮破损,进入溃疡期。

经4-5天后红晕消失,溃疡愈合,不留瘢痕。

整个发作期一般持续1-2周,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

间歇期长短不一,因人而异。

29、龋齿

(1)病因(四联因素学说)细菌因素、食物因素、宿主因素、时间因素。

(2)临床特点:

龋齿主要临床表现是牙齿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

色的变化表现为牙齿表面初为白垩色,继之由于色素沉着,呈现黄褐色、棕褐色以至黑褐色;质的变化表现为牙釉质,牙本质失去原有硬度,变得疏松软化;形的变化是因为牙体硬组织的崩溃,缺损,在牙齿上形成龋洞。

(3)龋病治疗原则:

阻止病变发展,恢复牙齿的形态与功能

(4)龋病治疗方法:

1.化学疗法

2.再矿化疗法

3.窝沟封闭

4.修复性治疗:

口腔临床最主要的龋齿治疗方法

(5)临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三类

(1)浅龋:

釉质龋,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2)中龋:

牙本质浅龋,冷热酸甜敏感,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3)深龋:

牙本质深龋,冷热酸甜或食物嵌塞疼痛。

30、急性根尖周炎的应急处理。

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转为慢性后再作常规治疗;

髓腔开放引流:

人工开通髓腔引流通道,打通根尖孔,缓解根尖部压力,解除疼痛;

切开排脓:

急性尖周炎骨膜下或粘膜下脓肿期,应在局麻下切开排脓,通常髓腔开放和切开排脓可同时进行;

安抚治疗:

—根管外伤和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的,应去除刺激物,冲洗后封药安抚;调颌磨改;

消炎止痛:

口服或注射抗菌素;

急性期拔牙:

无保留价值者,必要时全身用药以防感染扩散;

31、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

答案:

开髓引流—引流炎症渗出物,降低髓腔高压,缓解疼痛。

方法是:

在局麻下以锐利的钻针迅速穿通髓腔,放置丁香油棉球止痛;

安抚镇痛—在局麻下用温水充洗龋洞,用挖匙除去龋坏组织,将浸有止痛剂的小棉球置于洞底,封洞;

药物镇痛:

口服或局部使用镇痛剂;

针刺止痛:

合谷或平安穴;

32、急性根尖周炎浆液期与急性牙髓炎的鉴别诊断

答案:

急性牙髓炎有自发性和阵发性,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重,疼痛不能定位,常有牵涉痛,疼痛常在夜间发作,且较白天剧烈,患者常夜不眠。

急性根尖周炎浆液期:

患牙略有伸长感,有轻微钝痛或咀嚼痛,紧咬时疼痛反而减轻,定位明确,检查患牙叩痛,牙体多有缺损,牙髓无活力。

33、牙周炎(periodontitis):

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拔除。

是我国成人丧失牙的首位因素。

34、成人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1.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

2.牙龈慢性炎症,颜色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牙龈水肿

3.探诊出血溢脓;

4.早期:

牙周袋形成:

袋内壁出血、溢脓。

晚期可出现牙齿松动,疼痛,急性牙周脓肿。

牙周炎晚期的四大特征:

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牙松动

35、牙周炎的治疗原则

1.控制菌斑;

2.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

3.牙周基础治疗后1到2月复查疗效;

4.松动牙结扎固定,调和等建立平衡的合关系;

5.尽早拔除附着丧失严重、过于松动、确无保留价值的患牙;

6.牙周支持治疗。

36、口腔白斑病的癌变倾向:

1)年龄:

年龄较大者。

2)性别:

不吸烟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

3)吸烟:

时间长,烟量大者。

4)部位:

舌缘、舌腹、口底、口角。

5)类型:

疣状、颗粒状、溃疡型、糜烂型及伴有念珠菌感染者。

6)病理:

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越易恶变。

7)时间:

病变时间较长者。

8)症状:

有刺激性痛或自发性痛者。

37、急性牙髓炎(acutepulpitis)的临床表现:

1.剧烈疼痛:

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疼痛加剧,温度刺激疼痛加剧,疼痛不能定位。

2.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龋或其他非龋性疾病。

3.探痛。

4.温度刺激极为敏感。

5.晚期垂直向径叩痛。

应急处理方法:

开髓引流:

局麻下直接进行牙髓摘除,完全去除牙髓后,放置无菌小棉球暂封。

38、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1、根尖脓肿;

(1)患牙自发剧烈、持续性的跳痛,牙伸长,不能咬合;

(2)扣痛(++)-(+++);(3)松动II-III度;(4)根尖部牙龈潮红,不肿,扪痛(5)颌下、刻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2、骨膜下脓肿;

(1)持续性搏动性跳痛,自觉患牙高起;

(2)扣痛(+++);(3)松动III度;(4)牙龈红肿,移行沟变平,压痛,深部有波动感(5)全身症状明显,体温身高,发力

3、粘膜下脓肿。

(1)患牙胀痛,咬合痛减轻;

(2)扣痛减轻;(3)松动减轻;(4)移行沟肿胀成半球形,波动感明显(5)全身症状缓解

39、慢性龈缘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1、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

2、牙龈变为鲜红或暗红色,炎症充血可波及附着龈;

3、龈乳头圆钝肥大,点彩消失,表面光亮;

4、牙龈轻触及出血;

5、龈沟深达3mm以上。

40、慢性龈缘炎的治疗方法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洁治术、纠正不良修复体;

2.过氧化氢溶液冲洗龈沟;

3.含漱剂漱口。

4.刷牙

41、原发性口腔单纯疱疹的临床特点

好发年龄:

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到2岁更多;

1.前驱期:

下颌下淋巴结,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类似感冒症状

2.水泡期:

口腔黏膜出现成簇的小水泡,似针头大小

3.糜烂期:

溃破后大面积糜烂,并可造成继发感染,上覆黄色假膜。

4.愈合期:

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

治疗:

1.全身治疗:

抗病毒药物

2.对症和支持治疗:

消炎、防腐、止痛

3.免疫调节剂

4.局部用药

5.物理疗法

6.中医中药治疗

7.禁用糖皮质激素

4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特点

1.损害总是以多个成簇的水泡开始;

2.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附近,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的位置或附近;

3.有前驱症状,轻微的疲乏和不适,将要发生复发损害的部位出现痒、张力增加、灼痛、刺痛等症状;

4.约在数小时内出现水泡,周围有轻度红斑,随后破裂、糜烂、结痂,愈合后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43、鹅口疮临床表现和治疗

1.多见于新生儿

2.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

3.口腔黏膜白色凝乳、斑片

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2%-4%小苏打,常用

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3.增强抵抗力

4.手术治疗

44、复发性阿佛他溃疡(recurrentaphthousulcer,RAU)的临床表现:

1.轻型阿佛他溃疡(MiAU):

1-5个孤立散在的溃疡,直径2-4mm,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

好发于唇、颊。

发作时有“红、黄、凹、痛”,溃疡中央凹陷,表面有黄色假膜,疼痛明显。

复发有规律性,分为发作期、愈合期、和间歇期。

愈合不留痕迹,需1-2周,具有自限性。

2.重型阿佛他溃疡(MjAU)/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腺周口疮:

溃疡大而深,直径10-30mm,深达粘膜下层、肌层,“弹坑状”。

单个发生,周边红肿,边界清晰。

病程长达数月,自限性。

疼痛较重,愈合后留瘢痕。

3.疱疹样阿佛他溃疡(HU):

溃疡小而多,直径小于2mm,散在分布,黏膜充血,疼痛较重,溃疡可融合,唾液分泌增加,伴全身症状,愈合后不留痕迹。

治疗:

局部治疗:

主要是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愈合

全身治疗:

对因治疗、控制症状、促进愈合、减少复发

 

口腔局部麻醉及拔牙术

1、血压高于180/100mmhg,应列为拔牙禁忌症。

2、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注射方法:

①体位②进针点③进针角度和深度。

3、拨牙后出血:

拔牙创压迫半小时后出血或拔牙后第二天再次出血则为拔牙后出血。

4、拔牙后出血的处理:

①原因②防治③处理:

局部止血药,压迫止血→牙槽窝搔刮,填塞,缝合④全身对症处理。

5、局部麻醉:

常用方法:

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并发症:

全身:

晕厥,过敏反应,中毒;局部:

注射区疼痛和水肿,血肿,感染,注射针折断,暂时性面瘫。

6、拔牙的适应症,禁忌症,基本步骤,并发症

 

(1)适应症:

龋齿;牙周病;牙髓坏死;额外牙,错位牙,埋伏牙等导致临近软组织创伤;阻生牙;牙外伤;乳牙;治疗需要的牙,病灶牙。

 

(2)禁忌症:

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月经及妊娠期,急性炎症期,恶性肿瘤。

 (3)基本步骤:

分离牙龈,挺松患牙,安放牙钳,拔除患牙,拔牙创的处理,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4)并发症:

术中:

软组织损伤,压根折断,牙槽骨损伤,口腔上颌窦交通;术后:

拔牙后出血,拔牙创感染。

7、局部麻醉:

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集体一定区域内各种神经冲动的传导,特别是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的感觉传导,达到该区域疼痛消失的目的。

8、浸润麻醉:

将局麻药物注射于组织内,以阻断用药部位神经末梢的传导,产生镇痛的麻醉效果。

9、晕厥:

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导致突发性、暂时性的意识丧失。

一般可由患者精神紧张、恐惧、疲劳、饥饿、体质差以及疼痛等因素诱发。

局部麻醉晕厥处理:

在局部麻醉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有晕厥发作的前驱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放平椅位,使患者仰卧头低、脚高,松解衣领,保证呼吸通畅。

情况严重者可针刺或指压人中,吸氧,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

10、拔出下颌智齿要麻醉的神经:

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

拔出上颌6要麻醉的神经: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腭前神经、上颌6近中颊侧前庭沟浸润麻醉。

11、局部麻醉作用时间最长的药物:

布比卡因

12、麻醉药+肾上腺素的作用

(1)增加麻醉效果

(2)延长麻醉时间

(3)减少毒副反应

 

颌面部感染、颌面部外伤

1、颌面部外伤引发窒息可分为阻塞性窒息和吸入性窒息两类

2、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

解除窒息,止血,包扎,运送,防治感染。

3、颌面部间隙感染:

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炎症的总称。

4、面部危险三角:

以鼻梁骨的根部为顶点,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域。

首先是因为这个区域的血液供应特别丰富。

供应面部的动脉血经新陈代谢后变成静脉血。

面部的静脉血主要通过面前静脉、面后静脉、上颌静脉、眼静脉注入颈内静脉流回心脏。

这些静脉在面部互有分支形成致密的血管网,相互沟通。

面前静脉在眼的内眦部与眼静脉沟通,面后静脉在翼外肌的深处通过上颌静脉起始部的翼丛和面前静脉相通。

而眼静脉和翼丛又直接和颅内毛细血管网组成的网状结构--海绵窦相通。

其次面部静脉血管与身体其它部位的静脉血管相比,还缺少一种防止血液倒流的装置--静脉瓣。

危险三角区内一旦发生感染很容易导致炎症在整个面部发生扩散,就会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5、疖、痈:

面部皮肤单一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疖,其病变局限于皮肤浅层组织。

相邻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作痈,其病变波及皮肤深层毛囊间组织时,可顺筋膜浅面扩散至皮下脂肪层,造成较大范围的炎性浸润或组织坏死。

6、智牙冠周炎:

又称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

7、颌面部外伤、颅底损伤易引起脑脊液漏(耳漏、鼻漏)。

8、简述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1.与外界相通,多腔窦,多细菌,易感染;

2.牙齿的存在,牙源性感染是主要感染来源;

3.筋膜间隙疏松,抗感染能力低,互相交通;

4.血液及淋巴循环丰富,缺少静脉瓣,易扩散。

9、颌面部创伤的特点

1).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

出血多;组织反应性大:

血肿水肿窒息;修复和抗感染能力强:

清创时间:

②是呼吸道上端,损伤后可影响呼吸:

组织水肿、移位、舌后坠、血凝块及分泌物。

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上接颅腔,易并发颅脑损伤:

颅底骨折、脑挫伤

④下连颈部,常伴有颈部损伤:

颈部大血管及神经损伤、颈椎损伤

⑤窦腔多,易感染:

口腔、鼻腔、咽腔、附鼻窦存有大量细菌

⑥是消化道入口,损伤后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

⑦口腔颌面部损伤常累及牙齿:

骨折咬合关系二次弹片感染

⑧常有面部畸形--美观问题

⑨可发生特有解剖结构损伤:

涎腺、面神经、三叉神经

10、简述智齿冠周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并发症。

病因:

1)第三磨牙阻生;2)、盲袋形成;3)、食物残渣或细菌嵌塞。

4)、局部损伤;5)、全身抵抗力下降。

临床表现:

急性期:

1)患侧磨牙后区肿痛不适,开口活动时加重。

2)局部自发性跳痛,可有沿耳颞神经分布区的反射。

3)智齿萌出不全,冠周组织红肿、龈缘糜烂甚至冠周脓肿。

4)张口受限。

5)口臭,龈袋处有咸味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痛。

6)可有全身中毒症状。

慢性期:

仅有局部轻度压痛,不适。

治疗原则:

急性期:

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

慢性期:

拔除不可萌出的阻生牙,以防感染再发。

并发症: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并发症/冠周脓肿的扩散途径:

1)首先形成骨膜下脓肿,顺下颌骨外侧向前下方扩散,在下颌第二磨牙、第一磨牙的颊侧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

2)颊间隙感染:

炎症蔓延至颊间隙,在颊部皮下形成脓肿或破溃,形成经久不愈的面颊瘘。

3)咬肌间隙感染:

炎症可循下颌支外侧向后扩散,发生咬肌间隙感染和边缘性下颌骨髓炎。

4)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感染:

炎症循下颌支内侧向后扩散。

5)舌下间隙、颌下间隙及口底多间隙感染:

感染循下颌骨体内侧扩散。

11、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是:

牙量大于骨量。

12、颧骨、颧弓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1.骨折移位:

局部塌陷畸形

   2.张口受限压迫颞肌和咬肌,阻碍下颌支冠突的运动

   3.复视

   4.出血和淤血

   5.神经症状损伤眶下神经,支配区有麻木感。

损伤面神经颧支,眼睑闭合不全。

   6.影像学诊断:

多采用鼻颏位、铁氏位和颧弓切线位X线;CT三围重建

13、上颌骨骨折的特点:

(1)分类:

1)LeFortⅠ型骨折(水平骨折):

2)LeFortⅡ型骨折(锥形骨折):

3)LeFortⅢ型骨折(横断骨折):

(2)临床表现:

(1)骨折移位和咬合关系错乱

(2)眶区淤血:

眼镜征

(3)X线检查

14、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1、骨折段移位

2、出血和血肿

3、功能障碍:

咬合错乱、张口受限

4、骨折断活动异常

5、X线片:

下颌骨全景片

15、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1、尽早复位和固定,回复正常咬合和面型的对称和均匀

2、防止感染,镇痛,合理营养,增强抵抗力

16、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

1、正中联合部(颏部)骨折

2、颏孔区骨折

3、下颌角部骨折

4、髁状突骨折

 

口腔颌面部肿瘤

1、对舌缘长期不愈的溃疡,需作(活检)明确诊断,以排除癌肿。

2、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

3、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

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及纤维包膜均较薄,在囊壁的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上皮岛。

4、根端囊肿:

是由于根尖部的肉芽肿,根尖慢性炎症刺激而引起牙周膜内残余上皮增生,增生上皮发生变性和液化,上皮沿着肉芽肿的液化墙壁增生,从而形成根端囊肿。

5、牙龈瘤:

是泛指发生在牙龈上的一组肿瘤或类肿瘤疾病,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

可分为肉芽肿型、纤维型、血管型牙龈瘤等。

6、交界痣:

痣细胞在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呈多个巢团状,边界清楚,分布距离均匀;每一巢的上一半在表皮的底层内,下一半则在真皮浅层内。

这些痣细胞为大痣细胞,色素较深。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时以及放射治疗后3-5年内不能拔牙。

7、哪一种肿瘤不做活检:

黑色素瘤

8、最好发的颌面部恶性肿瘤:

舌癌

(1)舌癌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

(2)常为溃疡型、浸润型、和外生型。

(3)自发性疼痛,运动障碍

(4)波及同侧组织及对侧

9、最常见的良性牙源性肿瘤是成釉细胞瘤,以下颌骨体及下颌骨角部(磨牙区)为常见。

成釉(造釉)细胞瘤的典型X线表现:

早期呈蜂房状,以后形成多房性囊肿样阴影,单房比较少。

成釉细胞瘤因为多房性及有一定程度的局部浸润性,故囊壁边缘常不整齐、呈半月形切迹。

在囊内的牙根尖可有不规则吸收现象。

10、口腔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应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生长部位、分化程度、发展速度、临床分期、患者的机体情况等,全面研究后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目前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强调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