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07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江苏省海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必修〉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与材料描述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从“鲁、卫、晋、齐”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西周的分封制下的封国,再根据“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看出,这是分封制的对象,因此本题涉及到的是分封制,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禅让制主要是传贤不传子;B选项是王位继承的关系问题,材料没有涉及;D选项郡县制是秦朝的政治制度,材料中只涉及到了西周。

点睛:

本题涉及到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我们首先可以将制度进行划分,可以根据时间划分几个阶段,因为材料中涉及到的是商周时期的事情,故可以排除A、D选项,再根据具体内容确定本题选择C选项。

2.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其间包含着殉身无悔的执着和坚韧、追求理想的政治和社会的人生态度。

该作品是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战国时期的楚辞名家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开中国浪漫主义之先河,代表作《离骚》,故D正确;《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应排除;B、C两项都是道家代表作,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但是不具有楚文化色彩,应排除。

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还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干可知,该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目的是为了给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神学依据。

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形成“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理论,神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还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B正确。

A是墨家学派的观点,强调互爱互利,排除。

C是宋明理学的观点,强调压抑私欲,维护天理,排除。

D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观点,强调社会责任感,排除D。

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

“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答案】D

【解析】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

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故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5.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

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A.秦朝

B.汉初

C.宋代

D.民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可知,宋代理学开始形成,理学的的宇宙观、认识论丰富了儒家学说,儒家纲常伦理经过理学的世俗化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内心,选择C项符合题意。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

【名师点睛】宋明时期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思想家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并将君臣父子的人伦关系解释为“天理”之体现,主张“灭人欲,存天理”,形成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使封建等级秩序伦理化,人伦道德严密化,顺应了封建等级秩序,成为儒学的第二个高峰期。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A.造纸术与火药

B.指南针与印刷术

C.火药与指南针

D.印刷术与造纸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人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

题干“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显然是指在文化教育领域,B错在指南针是在航海领域,AC错在火药是在军事领域,只有D符合,印刷术、造纸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故选D。

7.《大明令·户令》规定:

“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上依子数均分……”该规定沿袭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嫡庶子男”、“先尽嫡长子孙”可以看出嫡长子继承制,“依子数均分”体现的是血缘关系,所以综上所述,题干说到的是在沿袭宗法制,故选B;禅让制只适用于原始社会,故排除A;礼乐制度强调的是等级,而题干强调的是血缘,故排除C;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

8.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一定不是法定的官职,故应该是D。

历史上出现上述非法定或者制度外的官员,是依照皇帝的好恶来决定的,这恰恰说明皇权专制的加强。

ABC中的几个官职都是当时正式设立的法定官职,故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掉即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

9.陈旭麓评价某场战争时说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D.北伐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争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故A正确。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国已经开始出现近代化特征,故B错误。

北伐战争、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中国近代化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故CD错误。

10.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到美国“邦长"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

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

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

这反映出洪仁玕

A.表达了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以振兴天国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D.意图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权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洪仁玕的思想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不符合农民的愿望和要求,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洪仁玕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信息,排除B;洪仁玕的思想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且当时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C;洪仁玕认为西方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的制度有助于实现“权归于一”,因此洪仁玕推崇西方制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改革强化中央集权,故D正确。

11.史学家唐德刚说,这次战役“从全盘战局看,日本联合舰队虽没达成'聚歼'中国北洋舰队的目的,却为下一步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

这次战役造成的危害是

A.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B.日本海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C.日军屠杀中国旅顺居民

D.日本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黄海海战,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但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不再出战,日本海军得以掌握了黄海制海权,故排除A,选B。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屠杀中国旅顺居民,排除C。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排除D。

12.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到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一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一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看世——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D.维新变法——民主共和——开眼看世界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前后到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发展历程”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过程应该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再到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故正确顺序是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民主共和,C项正确,排除ABD。

13.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

"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促成

A.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全盛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

依据所学,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B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时间不符,故A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时间不符,故C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于1927年,故D错误。

14.中国代表团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就要不要签字问题展开了讨论,下面是部分谈话内容。

据此推断这个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干“从心底里我不想签字,但是……国家尊严的问题”,结合所学,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会议把中国山东的权利移交日本,严重伤害中国的主权,会后于1920年成立国际联盟,故选A;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召开时,国联已经成立,排除BD;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召开时,国联已被联合国取代,排除。

15.在我们与东北军对峙的数百里西北战场上,白天是彼此对立的敌对双方,晚上却是互相友好往来、要求抗日救亡的好朋友。

从东北军的碉堡中,经常可以听到'打回老家去!

'的歌声,以及断续的呜咽声与激昂的咒骂声。

材料中的“我们”应该是

A.讨伐张作霖的国民革命军

B.经历长征之后的工农红军

C.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八路军

D.辽沈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由材料“东北军对峙的数百里西北战场”“要求抗日救亡的好朋友”,反映经历长征之后的工农红军对东北军进行抗日宣传,故选B;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培养了大批骨干。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将其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故A错误。

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八路军这一名称存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C错误。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解放区各部队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故D错误。

16.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中说:

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

……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

一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A.徐州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可知此次战役的时间大致跨越夏秋两季。

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到11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符合题干“新秋入序,暑气渐消”的时间,且题干中提到“汇山码头”,符合淞沪会战的地点,故选C。

太原会战发生在1937年9月中旬到11月,徐州会战的时间是1938年1月到5月,枣宜会战的时间是1940年5月到6月,均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与地点,排除ABD。

17.下图截取自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将军(1916〜2011)回忆录的目录,其中一到七章主要记述了将军自13岁投身革命至建国前夕的奋斗历程。

下列选项符合刘华清将军在相对应的章节中的经历的是

A.参加南昌起义,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员

B.改编为八路军,在敌人的后方坚持抗战

C.参加战略反攻,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指挥渡江战役,社会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刘华清将军(1916〜2011)”和“13岁投身革命”,可知指1929年,而南昌起义是1927年,时间不符,排除A;“太行岁月”反映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太行山的敌后抗日活动,故选B;“挺进大别山”指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被粉碎了,排除C;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推翻了蒋家王朝,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排除D。

18.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一国两制”方针

④普遍推行村民自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新中国成立之后确立的民主政治制度主要有三项:

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③“一国两制”制度提出于改革开放新时期;④村民自治也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才出现。

点睛:

解答本题除了要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外,还要根据材料中的时间要求进行排除和判断。

材料明确规定的是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政治制度,因此根据时间我们就可以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19.1977年,邓小平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为此采取的举措是

A.开展识字教育

B.恢复高考制度

C.颁布《义务教育法》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1977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反映邓小平对教育的深刻认识。

1977年,邓小平主持教育工作,恢复高考制度,使中国教育开始重新走上正轨,B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开展识字教育,时间不符,排除A;20世纪80年代我国颁布《义务教育法》,时间不符,排除C;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时间不符,排除D。

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这位哲学家是

A.伯利克里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康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伯利克里是古希腊政治家而非哲学家,故A错误。

苏格拉底把他全部兴趣集中于人的道德哲学,提出“美德即知识”,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故B正确。

普罗泰格拉的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与生活、道德、善恶等无关,且作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讲求功利忽视道德,故C错误。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德国哲学家,宣扬思想自由,排除D。

21.《全球通史》中指出:

“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伯利克里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做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①直接民主

②轮番而治

③比例代表制

④差额选举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由题干中的“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可得出这是直接民主,由“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可知这是轮番而治,故选①②,A是正确答案;③④都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但是却不能与材料相符,故排除。

22.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

该历史学家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因为文艺复兴运动

A.使罗马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B.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C.把人性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D.促进民主法治思想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对教会的批判,多采取故事、夸张的形式,并未进行“理性”的批判,故A错误。

西欧中世纪时期,人们生活在封建神学统治下,受到宗教束缚,陷入“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

而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将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故C正确。

BD属于启蒙运动的特点,排除。

23.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由此可以推知,马丁•路德主张

A.教会由世俗政权接管

B.《圣经》由教会解释

C.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D.世俗政权高于教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并非教会由世俗政权接管之意,排除A;结合所学,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反对《圣经》由教会解释,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马丁·路德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的信息,排除C;材料“世俗权力……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教皇……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故选D。

24.伏尔泰曾说: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髙,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这反映了伏尔泰

A.认为人类应勇于打破自然规律

B.忽视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

C.借助自然科学来论证理性主义

D.批判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理性主义的代表人,材料主旨是探究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蓝图,所以体现了借助自然科学论证理性主义,C项正确;ABD三项与史实不符。

故选C项。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启蒙

25.关于下图反映的四股思潮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和图四对旧文化的态度完全相同

B.图二是图一反映的思潮的发展和深化

C.图二、三分别代表反动和进步的思潮

D.四幅图片所反映的思潮互为因果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图二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图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图四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杂志。

图一反映了人性之美,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没有反映对旧文化的态度,而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传统文化,排除A;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图二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建立“理性王国”,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和深化,故选B;启蒙思想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愿望,推动了社会进步,而马克思主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两者都是进步思潮,排除C;四幅图所反映的思潮和资产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因果关系,排除D。

26.【加试题】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

“……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

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

”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理论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进化论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说。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打破了神学的禁锢,但它只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其提出并不能说封建神学退出舞台。

故选A项

考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意义

点评: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诞生的意义命题点有以下三个:

①进化论重创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把神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除出去;②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生物界和人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③进化论被运用到人文领域,形成“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新学说,对处于民族危亡时期的近代中国思想界产生巨大震撼。

本题考查的是第一个,另外第二三个也是常考点。

27.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在发电机的理论奠基、发电机制造、电器发明等三个关键环节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依次是

A.瓦特→莱特兄弟→史蒂芬孙

B.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

C.法拉第→西门子→爱迪生

D.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答案】C

【解析】

【详解】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推动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莱特兄弟以内燃机作动力发明飞机,史蒂芬孙以蒸汽机作动力,发明火车机车,不符合题意,排除A;达尔文是生物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不符合题意,排除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提出理论基础,爱迪生发明大量电器,故选C;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

28.下图中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②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③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图信息是“1917年10月”,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①③;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故②④符合,故排除ABC,选D。

29.《冷战风云》中写道/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和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下列事件中“充满了火药味”的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朝鲜战争的爆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是冷战表现,不具有“火药味”,故ABC错误;而朝鲜战争爆发是热战,充满了“火药味”,故D项正确。

30.下图是关于当前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所表达的本质问题是

A.发展中国家合力抗衡发达国家干涉和侵略

B.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是世界局势动荡的主因

C.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D.中东地区战乱频繁,局势长期动荡不稳定

【答案】B

【解析】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伊朗、伊拉克、黎巴嫩显然是被美国玩弄于股掌之间,并且这些地方同时还是世界局势严重动荡的地方,该漫画所表达的本质问题是大国插手是世界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故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