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090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docx

初三化学半期复习

2012年半期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小红同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不变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的氧气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2、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

”辩论中,该小组为正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

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本方论据的是()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D.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所用的燃料越来越多

3、一定质量氯酸钾与一定质量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下列有关图像正确的是()

4、经实验测定,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5、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

6、下列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氯酸钾医用酒精干冰石墨B.五氧化二磷碘酒二氧化锰氢气

C.碘酒四氧化三铁蒸馏水液氧D.天然气水氧化铜氢氧化钠

7、下列选项中代表离子的是(说明:

数字代表质子数,“+”表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黑点代表核外电子):

(D)

8、质量、浓度都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中不加二氧化锰,分别同时加热,下列图像表示放出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9、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B、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个分子“散步”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这种分子组成物质是一种单质

10、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将A、B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

当A、B均完全反应后,如下图所示,得到的气体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11、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是按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NH3N2NOXN2O5,根据规律,X不可能是()

A、NO2B、NaNO2C、N2O3D、N2O

12、由于工业发展,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水的净化处理一直是受到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

某些含Al3+、Fe3+的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如聚合硫酸铁,其化学式可表示为[Fe4(OH)2m(SO4)(6-m)]n(式中m、n均为自然数),则式中m的取值范围是()

A.0~5B.1~5C.0~6D.1~6

13、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B)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Al3+中的“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D.Al2(

4)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14、在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和四氧化三铁(Fe3O4)这三种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Fe3O4、Fe2O3、FeOB.FeO、Fe2O3、Fe3O4C.FeO、Fe3O4、Fe2O3D.Fe2O3、Fe3O4、FeO

15、某同学的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100ml量筒量取5.6ml稀盐酸B、用托盘天平称量15.6g的氧化钠

C、用10ml量筒取2.56ml的水D、用温度计测出某溶液的温度为25.6℃

16、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量筒中的水:

使集气瓶冷至室温

试管中的水:

使高锰酸钾分为更小的微粒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后便于观察

17、正电子、负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它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

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

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宣布:

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

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

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1个不带电的中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18、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是n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是mkg(假设SO2、SO3分子中硫原子、氧原子分别具有相同的中子数),若以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32n/(m-n)B、32m/(3n-2m)C、32n/(3n-2m)D、16n/(3m-2n)

19、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成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B.相当于一个氦(He)原子的质量C.失去一个中子后变成锂原子D.在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

二、填空题

1、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够成纯净物的是。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3)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是。

(4)带正电荷的是。

(5)不显性的是。

(6)质量最小的是。

(7)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的是。

(8)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9)原子核是由组成(10)不带电的是。

2、若用

表示构成不同物质的粒子,它们相互组合形成下列五类物质:

ABCDE

(1)A、B、C、D、E中表示单质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表示混合物的是;

(2)可以表示水的是,可以表示氢气的是。

3、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3个氮分子;②铵根离子;③氦气;④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⑤2个铝原子;⑥硫酸镁;⑦3个磷酸根;⑧四氧化二氮;

(2)写出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的符号:

①水;②氨气;③水银;④氢氧化钙。

4、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

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每类至少包括三种物质(填化学式)。

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红棕色、有毒)、水、碳。

分类标准一,包括物质。

分类标准二,包括物质。

5、物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规律,这是我们学习化学必须明白的道理,也是学好化学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方法。

请你仿照下表示例的思维过程。

选取CO、CO2、CH4、CH3CH2OH、C60这五种物质,找规律、排顺序,填写表中所有空格。

规律

排序

示例

单个分子中含原子个数由少到多

CO、CO2、CH4、CH3CH2OH、C60

通常状况下,密度由小到大

CH4、CO、CO2、CH3CH2OH、C60

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

6、下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

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

_________________;构成:

__________________;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

7、化学世界千变万化。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物质下方标出相应的化学式,回答有关问题。

(1)电解水实验:

,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小于1∶2的原因为。

(2)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3)用氯酸钾制氧气:

,此反应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8、已知一个NO分子的质量是akg,一个NO2的质量是bkg(若两种分子中的氮原子、氧原子分别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果以氮原子的1/14为标准,则N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

9、A、B、C三种元素,A元素的单质是最清洁的燃料;B元素的单质能在C元素的单质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元素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写出A、B、C三种元素的名称或符号: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写出B、C二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

10、右图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

试回答:

(1)一个水分子共有个原子核、个质子。

(2)一个Mg2+核外共有个电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通过上图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请写出其中一个:

11、对1~18号元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如下图:

 

请你分析归纳:

(1)此表纵行排列的依据是;

(2)此表横行排列的依据是;

(3)第一纵行钠元素下的钾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2、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变化或现象。

①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②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干燥③水汽化后,水蒸气的体积远大于原液态水的体积

注意:

你可以从提供的变化或现象中任选两种进行解释,也可以另选其他你所熟知的变化或现象进行解释。

请将你的选择(可用序号表示)及其解释分别填入下表:

变化或现象

解释

13、根据下表,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结合已学原子结构的知识,可以总结出哪些规律?

质子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中子数

12

12

14

14

16

16

18

22

核外电子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相对原子质量

23

24

27

28

31

32

35

40

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8

主要化合价

+1

+2

+3

+4

-4

+5

-3

+6

-2

+7

-1

0

14、下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

(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________端进氧气。

(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______端进氧气。

(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_____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15、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

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

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

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

【解释】请用分子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阻止食物中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防止食物腐败。

【反思】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所以要控制使用

16、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没有中子,B元素的原子第二层上的电子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C+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D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和第三层电子数的和比第二层电子数多1。

则:

(1)A元素的名称或符号是_____,

(2)B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名称是______,(3)C元素的离子符号是_____,

(4)写出C、D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17、已知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A、B都含有2种元素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三者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生成),试完成下列填空。

(1)A、B、C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B______、C______

(2)写出反应A→B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B→C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莽草酸(化学式:

C7H10O5)是制取抗“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

请计算:

(写出计算过程,并注意格式)

(1)莽草酸分子中C、H、O的质量比;

(2)莽草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174g莽草酸含氢元素的质量:

(4)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一剂量表”服用“达菲”:

体重

小于等于15千克

15~23千克

23~40千克

大于40千克

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60mg

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35千克,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达菲”胶囊(每颗胶囊含“达菲”60mg)2次,一个疗程5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需服用多少颗?

 

2、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

图为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该口服液中的锌属于(填:

“常量”或“微量”)元素;葡萄糖酸锌分子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g=1000mg)。

(3)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支,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3、2008年9月份曝光的引起国人共愤的“结石宝宝”事件,与婴幼儿服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有关。

已知三聚氰胺为白色晶体,将它用作食品添加剂可提高食品中蛋白质的检测值,俗称“蛋白精”,化学式为C3H6N6。

据此请计算:

(1)三聚氰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

(2)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3)某品牌合格奶粉蛋白质含量为18%,含氮量为2.88%(假设奶粉中的含氮量全部来自蛋白质)。

每100g奶粉中添加0.1g三聚氰胺,理论上能增加 g蛋白质。

(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g)

4、2008年“毒奶事件”的起因是某些牛奶供应商为了提高利润而在牛奶中兑水,导致牛奶含氮量降低(牛奶主要成分是含氮的蛋白质),通常1Kg牛奶含有0.2Kg的氮才刚好合格,因此不法供应商就将含氮量较高的三聚氰胺(C3H8N6)掺入加水的牛奶中以通过检测。

(1)三聚氰胺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

(2)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尿素

CO(NH2)2

国标GB2440-2001

含氮量≥46.3%

净重50±0.5㎏

粒径0.85-2.80㎜

××化肥厂

(3)现有某不法供应商将1Kg刚好合格的牛奶配成1.5Kg的“毒奶”,且顺利通过了测试,他至少在牛奶中加入了三聚氰胺Kg。

5、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调查当地农业生产

化肥的使用情况时,某厂生产的尿素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右图是他们看到化肥袋上的标识说明。

请阅读标识后回答:

(1)尿素素属于化肥中的;

(2)每袋尿素中有效营养元素的含量不低于千克。

(精确到0。

1)

6、2009年3月以来,墨西哥、美国等国家接连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

目前,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良药。

达菲的化学式是C16H31N2PO8,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10,请回答:

(1)该化合物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

四、实验探究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双氧水开展如下研究。

(1)图1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2)小林同学将MnO2与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小块状固体,加入图2装置中制氧气,以方便实验结束回收二氧化锰。

其中块状固体应放置在处(填“A”或“B”),二氧化锰的作用是,该装置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利用该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需停止反应,其操作是,原因是。

(3)小亮发现:

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

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

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人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

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_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l0

20

30

40

50

3l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

(填“是”或“否’')。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下图所示。

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

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

例如:

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②、⑤的实验。

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

2、某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仪器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仪器②中实验的目的是;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如果用本实验探究铜是不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其中必要的是________。

A.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B.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C.向仪器中加入二氧化锰D.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AgNO3溶液中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的灵魂”。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

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

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号)。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用试管进行排水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此小题为不定项选择填空,多选、错选不给分)。

 

(3)取a、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2粉末、CuO粉末,发现a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

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

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升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

这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却不能复燃。

试对比第(3)小题a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4、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要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                                                  

5、“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1)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

每次均用30mL10%的H2O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

(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MnO2粉末用量(克)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所用时间(秒)

17

8

7

5

4

3

2

2

2

2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答: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又做了一组实验:

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

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20%

25%

30%

MnO2粉末用量(克)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

660

220

205

80

25

9

4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