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108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9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7页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docx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编号:

1—1教研室主任签字:

王亚君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1.知道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2.知道两种杂质半导体的形成、特点

3.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4.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安全及就业观的引导。

教学重点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两种杂质半导体的形成、特点

教学难点PN结的形成及其特性

教学方法讲练法

课题类型新授课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考勤,教师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课前教育:

1、本课程的性质与本专业的联系

2、课堂要求:

学习态度;出勤要求

作业要求

3、学时分配:

理论;实验

按导电能力物质的分类有几种

§1-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1、半导体的特点

热敏性,光敏性,掺杂性

2、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有两种导电粒子:

自由电子和空穴

教师环视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师叙述

10分钟

 

1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讲授新课

 

练习

 

讲授新课

 

二、N型和P型半导体

1、N型半导体的形成及特点

1)形成:

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五价元素磷

2)特点:

自由电子多、空穴少

2、P型半导体的形成及特点

1)形成:

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三价元素硼

2)特点:

自由电子少、空穴多

1、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和()。

2、N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少数栽流子是()。

 

3、N型和P型半导体的电中性

N型半导体的结构P型半导体的结构

三、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PN结的形成

1)扩散运动:

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的运动

2)漂移运动:

载流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的移动

3)PN结的形成

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时形成的空间电荷区即是PN结。

空间电荷区也叫阻挡层、耗尽层

2、PN结的特点

PN结正偏时,电阻小导通,PN结反偏时,电阻大截止。

教师板书,学生听述并记录笔记

 

学生自己完成

 

学生听述并思考,总结PN结的形成及特点

 

板书

15分钟

 

5分钟

 

30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练习

 

小结

 

作业

PN结又叫()层、()层,也叫空间电荷区

半导体中传导电流的载流子是()。

A电子B空穴C电子和空穴D离子

PN结形成后,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性。

A:

导电B:

绝缘C:

单向导电D:

双向导电

1、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2、P型和N型半导体的形成及特点

3、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习题册1-1

找同学分析,然后教师讲解总结

 

教师简单总结

学生记好作业

10分钟

 

5分钟

 

编号:

2—1教研室主任签字:

王亚君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2二极管

教学目的1、认识二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2、记忆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注意养成教育,安全、择业观的引导

教学重点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

教学难点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

教学方法讲练法

课题类型新授课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考勤,教师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课前教育:

1、PN结的形成

2、PN结的特点

PN结有什么用途

§1-2二极管

一、二极管的结构、符号和类型

1、结构和符号

1)结构:

一个PN结、两个电极(阳极、阴极)

2)符号:

教师环视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回答

 

教师叙述

10分钟

 

1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讲授新课

 

练习

 

讲授新课

 

2、类型

点接触型:

PN结面积小,结电容小,常用于高频、检波

面接触型:

PN结面积大,结电容大,常用于整流

平面型:

PN结面积较小时,结电容小,可用于脉冲数字电路、PN结面积较大时,通过的电流较大,可用于大功率整流。

3、型号

1、说明下列型号的含义

2AK56D2CZ78F

 

二、二极管的电压电流特性

加到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学生听述并记录笔记

 

学生自己完成

 

学生听述并思考

 

 

15分钟

 

5分钟

 

30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讲授新课

 

练习

 

小结

 

作业

1、正向特性:

死区:

硅的死区电压为0.5V;锗的死区电压为0.2V

导通区:

硅的导通电压为0.7V;锗的导通电压为0.5V

2、反向特性:

反向截止区:

反向电流很小

反向击穿区:

反向电流突然增大

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V。

A:

0.2B:

0.5C:

0.3D:

0.7

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越大越好。

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V、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V。

 

1、二极管的结构、符号

2、二极管的电压电流特性

 

题册:

1-2

 

学生听述并思考

 

学生同老师共同完成

 

教师简单总结

学生记好作业

 

15分钟

编号:

3—1教研室主任签字:

王亚君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

§1-2二极管

教学目的:

1、知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2、会识别二极管的好坏、极性

3、注意养成教育,加强安全、就业观的引导教育。

教学重点: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识别二极管的好坏、极性

教学难点:

识别二极管的好坏、极性

讲学方法:

讲练法

课题类型:

新授课

课程结构:

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课后回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考勤,教师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课前教育:

1、二极管的符号?

2、二极管的电压电流特性

二极管在使用时受到哪些限制

§1-2二极管

三、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最大整流电流IFM:

常称为额定工作电流

2、最大反向工作电压URM:

常称为额定工作电流

3、最大反向电流IRM:

此值越小越好

四、二极管的识别和简易检测方法

用万用表的欧姆挡R×100和R×1K

1、极性的判断

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若电阻小,则黑笔所接的为二极管阳极,红笔所接的为阴极

2、好坏的判别:

如下表:

教师环视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回答

 

教师叙述

10分钟

 

1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练习

 

小结:

 

作业

 

课后回顾

 

1、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2、识别二极管的好坏、极性

习题册1-2部分习题

教师板书,学生听述并记录笔记

 

15分钟

 

 

编号:

4—1教研室主任签字:

王亚君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教学目的1.认识二极管的外形与封装

2.测试二极管的特性曲线

3.熟悉万用表的使用及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二极管的特性曲线

教学难点:

二极管的特性曲线

教学方法:

实验法

课程类型:

实验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

考勤

2:

集中学生注意力,养成坐姿端正的好习惯

二极管的特性曲线

 

理论课学习了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下面通过实验验证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一、试验目的:

1、认识二极管的外形与封装

2、测试二极管的特性曲线

3、熟悉万用表的使用及测量方法

二、试验内容及步骤

1.在实验板上按照实验图接好电路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数据

教师环视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回答

 

教师叙述

10分钟

 

1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学生自己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15分钟

 

 

编号:

5—1教研室主任签字:

王亚君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第二章晶体三极管

§1-2晶体三极管

教学目的1、认识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2、知道三极管电流放大的内部、外部条件

3、注意养成教育,加强安全、就业观的引导教育。

教学重点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电流放大的内部、外部条件

教学难点三极管电流放大的内部、外部条件

教学方法讲练法

课题类型新授课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考勤,教师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课前教育:

1、PN结的特性

2、二极管的符号和特性?

在半导体的基片上制作两个PN结会形成什么器件

§2-1三极管

一、三极管的结构、符号和类型

1、结构和符号

1)结构:

三层半导体、两个PN结、三个电极

2)符号:

教师环视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回答

 

教师叙述

10分钟

 

1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讲授新课

 

小结

作业:

课后回顾

 

二、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1、内部条件:

1)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的掺杂浓度

2)基区非常薄

3)集电区掺杂浓度较小集电结的面积比发射结的面积大。

2、外部条件: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3、三极管内电流分配关系

IE=IB+ICIE≈IC

4、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β=ΔIC/ΔIB,放大的实质是:

以小控大,以弱控强。

1、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2、三极管电流放大的内部、外部条件

习题册1-3部分习题

教师板书,学生听述并记录笔记

 

学生听述并思考

 

 

15分钟

 

5分钟

 

编号:

6—1教研室主任签字:

王亚君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第二章晶体三极管

§2-1晶体三极管

教学目的1、认识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2、知道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3、会识别三极管的极性、材料、类型

教学重点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教学难点三极管的极性、材料、类型的识别

教学方法讲练法

课题类型新授课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考勤,教师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课前教育:

1.三极管的结构、符号

2.三极管放大的实质是什么?

3.三极管进行电流放大的外部条件

在实际中使用三极管要了解它的特性,用什么来反映三极管的特性呢?

§2-1三极管

三、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1、输入特性:

UCE保持一定时,加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BE和基极电流IB之间的关系。

2、输出特性:

基极电流一定时,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与集电极电压UCE之间关系

教师环视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回答

 

教师叙述

10分钟

 

1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讲授新课

 

小结

 

作业:

课后回顾

 

输出特性曲线把三极管分为三个区域:

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

1)截止区:

条件: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特点:

IB=0,IC≈ICE0≈0

2)放大区:

条件: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特点:

IB=0,ΔIC=βΔIB

3)饱和区:

条件: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特点:

UCE很低,IC不受IB的控制

四、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电流放大系数:

β;hFE

2、极间反向电流:

ICBO;ICEO

3、极限参数:

1)集电极最大电流ICM

2)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U(BR)CEO

3)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CM

1、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2、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3、三极管的极性、材料、类型的识别

习题册1-3部分习题

教师板书,学生听述并记录笔记

 

学生听述并思考

 

 

15分钟

 

5分钟

 

编号:

7—1教研室主任签字:

王亚君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

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

教学目的1.认识三极管的外形与封装

2.测试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3.熟悉万用表的使用及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教学难点: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教学方法:

实验法

课程类型:

实验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

考勤

2:

集中学生注意力,

1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理论课学习了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下面通过实验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一、试验目的:

1、认识二极管的外形与封装

2、测试二极管的特性曲线

3、熟悉万用表的使用及测量方法

二、试验内容及步骤

1.在实验板上按照实验图接好电路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数据

教师环视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回答

 

教师叙述

10分钟

 

1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讲授新课

 

(1)测试输入特性

将基极电源调到3V,集电极电源调到0V,即UCE=0、1、3V。

然后调节RP1,使毫伏表的示值按表1规定的值由零逐次增大并记下IB的值填入表1

(2)测试输出特性

调节RP1使微安表的示值为零,即IB=0,然后由UCE=0开始调节RP2,使UCE逐渐增大,将相应的IC值记入表2中。

讨论题:

说明β与IC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己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15分钟

 

编号:

8—1教研室主任签字:

王亚君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2-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教学目的1.知道电压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设置静态工作点的作用

3.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安全及就业观的引导。

教学重点电压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设置静态工作点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法

课题类型新授课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考勤,教师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课前教育: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2-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一、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1、不设静态工作点的放大电路

参见图2-1(a)图

ui=0、IB=0、IC=0、UCE=0

ui>0时,因为有电压,故出现失真现象

教师环视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回答

 

教师叙述

10分钟

 

1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讲授新课

 

小结

 

作业:

课后回顾

参见图2-1(b)、(c)图

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参见图2-2(a)、(b)、(c)

清除死区,不失真放大

3、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基极电阻RB:

提供基极偏置电流

集电极电阻RC:

电流信号变为电压信号

直流电源:

给电路提供能源

三极管:

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电流放大

电容器C1、C2:

隔直通交

二、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1、静态:

ui=0时、IBQ、ICQ、UCEQ

2、动态:

ui≠0时,u0=uce=-icRc

直流分量:

IB、IC、IE、UCE、UBE

交流分量:

ibicieuceube

结论:

(1)总电压、电流有两个分量,交流和直流分量

(2)ui、与ibic同相,与u0反向

1、电压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设置静态工作点的作用

习题册2-2

教师板书,学生听述并记录笔记

 

学生听述并思考

 

15分钟

 

5分钟

 

 

编号:

9—1教研室主任签字:

王亚君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2-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教学目的1.知道直流通道、交流通道的概念

2.提高分析放大电路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安全及就业观的引导。

教学重点近似估算法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动态

教学难点分析放大电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

课题类型新授课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考勤,教师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课前教育: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一、直流通道、交流通道

1、直流通道:

直流电流流通的路径

原则:

电容器看作断路

2、交流通道

交流电流流通的路径

原则:

电容器、直流电源看作短路

技巧:

从左向右画两条线,见什么元件画什么元件

教师环视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回答

 

教师叙述

10分钟

 

1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讲授新课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课后回顾

二、近似估算法

参见图2-5a

1、近似估算静态工作点

IBQ=UCC/RB

ICQ=βIBQ

UCEQ=UCC-ICQRC

2、近似估算动态

(1)输入、输出电阻

rbe=300+(1+β)26/IEQ

Ri=RB∥rbe≈rbe

R0=RC

(2)放大倍数

不带负载:

Au=-βRC/rbe

带负载:

Au=-βRC∥RL/rbe

P31页例2-1

1、直流通道、交流通道

2、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近似估算法

习题册2-2

教师板书,学生听述并记录笔记

 

学生听述并思考

 

15分钟

 

5分钟

 

 

编号:

10—1教研室主任签字:

王亚君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2-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教学目的1.会作直流负载线求静态

2.会作交流负载线求动态

3.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安全及就业观的引导。

教学重点交、直流负载线的作法,求静态、动态

教学难点作交流负载线

教学方法讲练法

课题类型新授课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考勤,教师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课前教育:

什么是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动态

§2-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三、图解法

1、静态分析

教师环视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回答

 

教师叙述

10分钟

 

1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讲授新课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课后回顾

IBQ=UCC/RB

设UCE=0,则IC=UCC/RC,N

UCE=UCC-ICRC{

设IC=0,则UCE=UCC,M点

2、动态分析

MN直流负载线:

确定静态工作点

M`N`交流负载线:

过Q点,tgα=-1/RL`

P36页例2-4

 

1、作直流负载线求静态

2、作交流负载线求动态

习题册2-2

教师板书,学生听述并记录笔记

 

学生听述并思考

 

15分钟

 

5分钟

 

 

编号:

11—1教研室主任签字:

王亚君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2-3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教学目的1.认识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会分析分压式偏置电路

3、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学习积极性的引导。

教学重点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分压式偏置电路

教学难点分压式偏置电路求静态工作点

教学方法讲练法

课题类型新授课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考勤,教师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如何计算。

要使放大电路不失真的放大输入信号,必须设置合适的工作点,而影响工作点的因素很多,如何能是工作点稳定那?

一、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T↑→ICE0↑→ICQ↑→Q点上移→进入饱和区造成失真现象

二、分压式偏置电路

参见图2-19

UBQ=RB2UCC/RB1+RB2一定,与温度无关

稳定过程:

教师环视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师问学生回答

教师叙述

5分钟

 

40分钟

 

编号:

11—2教研室主任签字:

王亚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讲授新课

 

练习

小结

 

作业

T↑→IC↑→IE↑→UE↑

IC↓←IB↓←UBE↓

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UBQ=RB2UCC/RB1+RB2

IEQ≈ICQ=UBQ/RE

IBQ≈ICQ/β

UCEQ=UCC-ICQ(RC+RE)

动态计算:

rbe=300+(1+β)26/IEQ

Ri=RB∥rbe≈rbe

R0=RC

不带负载:

Au=-βRC/rbe

带负载:

Au=-βRC∥RL/rbe

书例2-15

1、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分压式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习题册2-3、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