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辨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12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义词辨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近义词辨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近义词辨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近义词辨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近义词辨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近义词辨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近义词辨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近义词辨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近义词辨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近义词辨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义词辨析.docx

《近义词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义词辨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义词辨析.docx

近义词辨析

存现句

  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叫存现句。

(1)表示存在

 基本句式:

处所+动(表存在的动词)+着+名词

例如:

  

  墙上挂着一张地图。

(2)表示出现

  基本句式:

处所+动(表出现的动词)+了+名词

例如:

  前面来了一个人。

注意:

宾语不能时特指。

(3)表示消失

  基本句式:

处所+动(表消失的动词)+了+名词

例如:

  我丢了一本书。

  我丢了那本书。

×

动+着……(呢)

  动态助词“着”读为zhe,用在动词后表示状态或动作的持续。

如果强调现在的状态,“着”往往与“正”“在”搭配,或者在句末用语气助词“呢”。

 

(1)表示状态的持续,句子的主语往往是事物。

如果主语是人,后面的动词往往是静态动词,如:

“站、坐、躺”等。

例句:

  门开着呢。

  都八点了,可是她还躺着呢。

 

(2)表示动作的持续,主语是人或动物。

例句:

  他正看着一本书。

 否定用“没(有)”。

例如:

  门开着么?

  没开着/没有。

  疑问用“……吗?

”或者“……没有?

例如:

  她躺着么?

  她躺着没有?

注意:

宾语要放在“着”后面。

 例如:

 

  他写着信呢。

  他写信着呢。

×

“才”的用法

1、刚刚。

表示事情在前不久发生。

1)用于单句。

如:

他才走。

/我才从教室回来。

2)用于前一小句,后一小句用“就”呼应,表示两件事情紧接着发生。

如:

你怎么才来就要走?

/他才走进家门,电话就响了。

2、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

1)前面有表示时间晚、历时长的词语。

如:

八点上课,他八点半才来。

/从韩国寄来的包裹七天以后才能到。

他跳了5次才跳过横杆。

2)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

如:

你怎么才来?

/你问什么现在才起床?

3、表示数量少,程度低;只。

如:

这本书我才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一遍。

/这个孩子才五岁,已经认识1000多个汉字了。

4、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然后怎么样。

用于后一小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为了”等配合。

如:

只有多听、多说,才能学好汉语。

/正因为这个问题很难,所以才让你来回答。

/他为了了解中国文化,才来到中国。

/这个问题非要他来解决才行。

5、强调确定语气。

1)才+形容词+呢。

强调程度高。

如:

昨天那场球赛才精彩呢!

/这件事他不知道才怪呢!

2)才+(是)…….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

如:

这才是好样的!

/你才是死心眼儿!

3)才+(不)+动词+呢。

如:

我才不去呢!

/我才不愿意喝咖啡呢!

/这件事我才懒得管呢!

“一点儿”和“有

(一)点儿”的用法

一、有

(一)点儿

(一)有

(一)点儿+形容词/动词。

表示量少或程度低。

这种用法多表示不如意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如:

1、这本书有

(一)点儿贵。

2、在这么多人面前,他有

(一)点儿紧张。

3、你这样做有

(一)点儿说不过去。

4、小王有

(一)点儿爱埋怨人。

(二)有

(一)点儿+不+形容词/动词。

也表示量少或程度低。

形容词、动词多半是积极意义的或褒义的。

如:

1、他今天有

(一)点儿不高兴。

2、我心里有

(一)点儿不安。

3、我对这件衣服的颜色稍微有

(一)点儿不满意。

(三)“有

(一)点儿”可以单独回答问话。

1、——你觉得疼吗?

  ——有

(一)点儿。

2、——你紧张吗?

  ——有

(一)点儿

二、一点儿

(一)动词+一点儿“一点儿”用在动词后边,也表示量少或程度低。

如:

1、我会说一点儿汉语。

2、他买了一点儿水果。

3、请多喝一点儿吧。

(二)形容词+一点儿

“一点儿”用在形容词的后边,表程度。

这种形式通常用在表示比较的情况下。

如:

1、快

(一)点儿走!

2、慢

(一)点说。

3、这件衣服贵一点儿,那件衣服便宜一点儿。

(三)“一点儿”和“(就)这么”、“(就)那么”连用有强调少的作用。

如:

1、就这么一点儿米饭,够谁吃的?

2、蚂蚁就那么一点儿,却能搬得动比它大好几倍的东西。

(四)“一点儿”用在“不、没”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

意思相当于“的确、确实”。

有时“一点儿”和“不、没”之间可插入“也、都”等。

如:

1、他说的一点也不错。

2、虽然天气很热,可是水果一点儿也没烂。

如何正确使用离合动词

  在汉语中有一类词语如:

见面、聊天、看书、睡觉等,第一个字是动词,第二个字是它的宾语,一般是名词。

这类动宾式的合成词叫离合动词, 

  离合词在使用时要注意:

  一、离合词的动词和它的宾语是可以分开、也可以合在一起的。

例如:

见面:

1、我们终于见面了。

     2、昨天我跟他见了一面。

     3、我已经跟他见过面了。

     4、我跟老同学见了见面。

看书:

1、我正在看书。

     2、我看了看书。

     3、我看了一本书。

     4、我看过一本书了。

     5、我看完一本书了。

睡觉:

1、我正在睡觉。

     2、我睡了一会儿觉。

     3、我睡不着觉。

  二、由于离合动词本身带有宾语,所以离合动词的后面不能再加其他宾语。

  例如:

可以说:

我要跟他见面。

但是不可以说:

我要见面他。

  三、离合动词的重叠形式为AAB式。

  例如:

见见面、聊聊天、看看书、散散步、理理发、摆摆手、帮帮忙、睡睡觉、跑跑步等等。

  在读课文的时候如果一个句子里有离合动词,那么读的时候动词和它的宾语不应该断开读,例如:

  1、昨天我跟他/见了一面。

  2、昨天晚上/我看了一小会儿书/就休息了。

突然”和“忽然”

     这两个词的词义基本型同,都表示事情发生得很急,让人没有想到。

   “突然”做形容词:

可以加(的)名词,如:

突然的事故,突然情况;可以用“很,太、十分、非常、特别;极了,得很;不”修饰。

   “突然”:

做副词:

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的前后要有其他成分。

有时后边也可以加“地”。

如:

他跑着跑着突然停住了。

房间里突然亮了起来。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

她的出现突然得很。

   “忽然”只做副词,后面可以加动词或形容词。

如:

他说着说着,忽然不说了。

什么药也没吃,病忽然就好了。

不可以说:

他的病好得很忽然。

   “突然”可以做谓语,也可以作状语,“忽然”只能作状语。

   “突然”和“忽然”同做副词一般可以换用,但“突然”比“忽然”更强调情况发生得迅速和出人意料。

结果补语:

在、好、着、成

 1、动词+在

动词+在表示通过动作使某人或某事处于某处。

宾语为处所词语。

我把书放在桌子上了。

把拼音写在书上。

不要坐在地上。

站在椅子上。

2、动词+着

表示动作的目的达到了。

钥匙我找着了。

/我找着钥匙了。

昨天晚上我一夜没睡着。

我买着词典了。

3、动词+好

晚饭做好了没有?

我要写好毛笔字。

这件事情我已经想好了。

我们说好了一起回家。

4、动词+成

表示某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了变化或达到了目的。

赵南琯把大使馆都城大便馆了。

我要把日元换成人民币。

我把大学时的生活写成小说了。

这个故事被拍成电视剧了。

比较:

“过”与“了”

  否定式不同:

没有+动词+过//没有+动词(不能有“了”)

如:

这个电影我没看过。

   这本书我没看。

  句子的意思有差别:

如:

   我看了这本书。

(强调动作)//我看过这本书。

(强调经历)

比较:

“次”和“遍”

    “次”和“遍”都表示动作发生的量,但“遍”强调的是动作自始至终的全过程。

如:

  这部影片我已经看过三遍了。

  这本书我读了四次也没读完一遍。

动作行为进行的数量:

动量补语

  动量补语说明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次数。

动量补语有数词和动量词“次”、“遍”“声”、“趟”、“下”等组成。

动态助词“了”和“过”要放在动词后,动量补语前。

如:

  他去过北京几次?

  他去过两次北京。

  我要和她说几句话。

  宾语是事物名词时,多位于动量补语后,是人称代词时,必须置于补语前,人名、地名作宾语是,可前可后。

如:

  她找过你好几次。

  我听过两遍课文录音。

经历和经验的表达:

动词+过

   动词后边带动态助词“过”表示动作曾经在过去发生。

强调过去的某种经历。

肯定式:

动词+过

如:

  我以前去过北京。

   来北京以后,我去过长城、故宫。

  我看过韩国的电视剧。

否定式:

没(有)+动词+过

如:

 我没打过针。

 我没去过日本。

正反疑问句形式:

动词+过+宾语+没有

如:

  你到过上海吗?

 你以前来过中国吗?

都……了

“都……了”中间多为时间词和数量词,表示时间晚、年龄大、数量多。

“都”是“已经”的意思,起强调作用。

如:

  都快八点了,快走吧。

  你都三十岁了,怎么还跟孩子一样。

……着呢

“着呢”用在形容词和某些心理动词后表示程度,相当于“很”。

如:

  我们的教室暖和着呢。

  我的头疼着呢。

  这件衣服贵着呢。

  我住的楼高着呢。

“不但……而且……”连接一个复句,表达递进意义。

两个分句同属于一个主语时,“不但”要用在第一个分句主语之后。

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不但”要用在第一个分句主语之前。

如:

   他不但会说日语,而且还会说汉语。

   不但前田会说汉语,安珍和也会说汉语。

“虽然……但是……”连接两个分句,表示转折关系。

先肯定和承认“虽然”后边的事实,然后突出“但是”后边的意思。

如:

   他虽然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汉语学得很好。

   虽然汉语很难学,但我一定要学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