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34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图,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顺序是②③①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人类第一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D.麦哲伦航行跨越所有的经度,但没有跨越所有的纬度

2.当地球公转到图何处时,赣州的气候特征是“秋高气爽”(  )

A.A处B.B处C.C处D.D处

3.【最新】11月19日全县联考,此日相关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B.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C.兴国的白昼时间比黑夜长D.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4.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w)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

A.160°WB.20°C.160°ED.20°E

5.读图,当太阳光线如①时,此时北半球正值(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根据图中比例尺判定,下列四条河流中实际河面最窄的是(  )

A.

B.

C.

D.

7.按照板块学说的观点,上图中(   )

A.E山脉会消失B.F山脉会消失

C.地中海会消失D.红海会消失

8.天气与其引发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

A.洪涝

B.干旱

C.台风

D.地震

9.“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已成为城市居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气候角度看,下列城市“共享雨伞”使用率最高的是

A.乌鲁木齐B.西宁C.哈尔滨D.长沙

10.《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去往西天取经的故事。

某同学想在《西游记》读后感中加上一些简笔画,能表示“西天”地区宗教特色的建筑是()

A.

B.

C.

D.

11.【最新】暑假,小明在北京旅游时,在故宫遇到了一位来自美国的朋友,两人还进行了合影。

结合图片回答。

从照片中,你能看出小明的美国朋友属于______人种,一般使用______语言

A.白色;英B.黄色;英C.黑色;法D.白色;汉

12.民居能够反映出当地的气候,下面四种民居所反映的气候特点正确的是(  )

A.①地全年高温,降雨丰沛B.②地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C.③地全年高温少雨D.④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

13.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我国家庭结构的优化B.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C.调节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D.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14.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的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附近居住,主要原因是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养生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二、解答题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明同学决定自制一个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图。

下图是他制作之前绘制了一幅草图。

随后他操作正确的一项是()

①修改草图中纬线的画法,使之成为弧线

②修改草图中经线的画法,使之成为弧线

③制作完成后,设置好光源,手持地球仪,使地轴竖直,自左向右匀速拨动

④制作完成后,设置好光源,平稳摆放地球仪,地轴向北倾斜,自左向右匀速拨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甲、乙两山顶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千米。

(2)江西理工大学攀岩队暑期将来这里攀岩训练,训练地点应选在________。

(填字母)

(3)当EF附近发生泥石流时,小东正处于图中丁处,他应选择的正确逃生路线是____。

(填数字)

(4)右图为丙地气温和降水量年变化图,请问丙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

17.读材料及东南亚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尼附近海域(3.9°N,95.5°E)发生强烈海啸灾难,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国家,造成数十万人丧生。

(1)本次海啸由地震引发,东南亚多地震的原因___________。

(2)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派出的救援船队从海口出发,如果走最短路程将经过___海峡到达苏门答腊岛遭受海啸灾难最严重的亚齐地区。

(3)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主要以___为主,结合图分析本区生产该粮食作物的气候条件_____。

(4)图中河流B名称是____,它源于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东南亚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

18.某学校地理小组以亚洲为例探究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关系,以下是该小组探究时使用的亚洲地形简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两个探究事例,据此回答问题。

(1)读图归纳:

归纳1:

读亚洲地形简图,从你从宏观上归纳由A到B的地势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2: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特点(至少两条):

________。

(2)探究推理:

事例1:

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中,C地气温比D地低,其原因是_________。

事例2:

俄罗斯的鄂毕河干流水量丰富,水流比较平稳,结冰期长,时有凌汛现象发生,请按照下列提示,分析地形和气候对鄂毕河干流上述水文特征的影响。

地形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

(3)探究结论:

通过上述探究,该小组得出四个结论:

①地形对气候有影响;②地形对河流有影响;③气候对河流有影响;④河流对地形有影响。

参考以上结论,将地形、气候、河流三个词语按相互关系填写在方框中。

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

根据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该图可以看出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顺序是②③①,A不符合题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在图中不能体现,B符合题意。

该图可以看出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人类第一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C不符合题意。

该图可以看出麦哲伦航行跨越所有的经度,但没有跨越所有的纬度,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牢记即可。

2.C

【分析】

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读图可得,A是春分日即3月21日,B是夏至日即6月22日,C是秋分日即9月23日,D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图中C是秋分日,此时江西赣州的气候特点是秋高气爽。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解答即可。

3.A

【分析】

根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最新】11月19日全县联考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A正确。

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移动,故B错误。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兴国的白昼时间比黑夜短,故C错误。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故D错误。

故选:

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情况。

4.C

【分析】

根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每条经线和它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除180°经线和0°经线外,东西经度相反。

20°W与相对的经线160°E组成一个经线圈,也就是B点的经度;因此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W)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纬度是(20°N、160°E)。

依据题意。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理解解答即可。

5.D

【分析】

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上海位于北半球,太阳光线如①的时候,也就是一年中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影子最长,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故选:

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6.A

【分析】

根据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比例尺就是个分数,在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也就是比例尺越小。

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A比例尺最大。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因此A图表示的范围最小,其河面最窄。

故选:

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与内容详略的关系。

7.C

【解析】

【详解】

从图中可知,E是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俯冲挤压,使得阿尔卑斯山会越来越高。

F是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这两大板块的俯冲挤压,使得喜马拉雅山脉会越来越高。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这两大板块的俯冲挤压,地中海会消失。

红海是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处,面积会越来越大。

故C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板块运动及影响。

8.A

【详解】

由图中天气符号可知,图中A是台风,台风容易引起洪涝灾害,A对;B是雾,雾不会引起干旱,C是小雪,小雪不是引起台风,D是多云,多云不会引起地震,BCD错。

故选A。

9.D

【详解】

长沙位于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对其他三个城市降水较多,“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南方地区的气候。

10.C

【分析】

根据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是基督教堂,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是清真寺,佛教的宗教建筑是佛塔或庙宇,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西游记》讲述的是佛教故事,“西天”就是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经文”指的是佛教经典。

“西天”地区宗教特色的建筑是佛塔或庙宇。

读图可得,C是佛塔。

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宗教的建筑,读图解答即可。

11.A

【详解】

从照片中,能看出小明的美国朋友属于白色人种,一般使用英语,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通用英语,故选A。

12.B

【分析】

根据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A错误。

藏民的碉房反映了当地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的特点,故B正确。

傣族竹楼反映了当地全年高温多雨,故C错误。

蒙古包是为了适应当地游牧生活,反映了当地降水少的特点,故D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理解答题即可。

13.B

【分析】

根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

故选: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理解即可。

14.D

【详解】

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的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附近居住,主要是因为火山附近喷出的火山灰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故选D。

15.D

【解析】

【详解】

草图中的经线应为弧线,并且制作完成后应平稳摆放地球仪,地轴向北倾斜,自左向右匀速拨动,故选D。

16.6G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析】

根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

(1)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地距离;左图中,甲、乙两山顶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比例尺为:

1:

300000,故实际直线距离为6千米。

(2)江西理工大学攀岩队暑期将来这里攀岩训练,训练地点应选在G处,G处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适宜攀岩。

(3)当EF附近发生泥石流时,小东正处于图中丁处,他应选择的正确逃生路线是②,与山谷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4)分析右图为丙地气温和降水量年变化图可知,该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7.处于亚欧、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马六甲水稻高温多雨,水、热充足,利于水稻生长湄公河

【分析】

根据东南亚地处于三大板块的板块交界处,即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跟太平洋板块.其中大部分位于亚欧板块,小部分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版块,地壳比较活跃;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长约900公里,最窄处仅37公里,是东北亚经东南亚通往欧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线和必经通道;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东南亚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本次海啸由地震引发,东南亚多发地震的原因是东南亚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派出的救援船队,如果走最短路程将经过马六甲海峡到达苏门答腊岛遭受海啸灾难最严重的亚齐地区。

(3)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该区域生产该粮食作物的气候条件:

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水、热条件充足,有利于水稻生长。

(4)图中河流B名称是湄公河,它源于我国境内的青海省,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东南亚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东南亚地区的地理概况。

18.由A到B逐渐降低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C点海拔高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流经地区气候寒冷,所以结冰期长

【分析】

根据亚洲的地形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亚洲的气候特点是:

亚洲南北跨纬度较大,气候复杂多样;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亚洲的内陆面积广大,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读亚洲地形简图可知,A处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B处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从宏观上看,从A到B地势逐渐减低;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亚洲的气候特点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

(2)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中,C地气温比D地低,其原因是C处是高原,海拔较高;鄂毕河干流沿途地形平坦,所以水流平稳;流经地区气候寒冷,所以结冰期长;亚洲的许多大河,上游流经山区的地方流速快,多峡谷,下游流速缓慢,多平原。

这种现象表明河流流速对地形有塑造作用。

(3)通过上述探究,可以看到,地形与河流是相互作用的;此外,地形对气候,气候对河流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点睛】

本题考查亚洲的地形与气候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