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34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docx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

九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计划

一、教学目标、任务: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关注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综合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1、由于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因此对上美术课都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2、有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快,并且能迅速运用到实践中。

3、少数学习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并单调反复地学习。

4、学生骨子里还是存在那种爱涂鸦的天性,只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已快消失了。

5、由于要参加中考,在课余学生还要练习考试规定的内容,接受能力不同,上课进度可能较慢,但也可能改部分内容。

三、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增减:

1、教材内容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

2、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3、课程很大程度上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4、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5、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关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6、关注了学生个性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重视评价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7、能让大部分学生通过美术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8、贴近学生的生活,感情和文化,易于操作。

9、内容从以往的纯知识技能转向人文素养与艺术能力的综合发展。

10、加强了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并引导了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相结合,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

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师生平等。

2、在作业(练习)的安排上不必一周一次,以质量为主。

3、在教学中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5、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其他学科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6、尽可能利用附近环境作参照。

7、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的办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8、不定时对作品嘲行展示、评价。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1、尽可能利用自然环境资源;

2、充分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

3、准备充分,或自制教具;

4、广泛开展课外美术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

前提:

有时可能调节上课内容(依情而定)

课题

内容安排

课时

学具

1、长河漫步

欣赏

表达

2课时

多媒体、教材

2、我的居室

平面透视

成角透视

2课时

铅笔、尺子、颜料

3、静物有声

铅笔构图

素描淡彩

2课时

铅笔、范图、颜料

4、凝固的音乐

欣赏

制作

2课时

笔、颜料

剪刀、小刀、胶水

5、走进微观世界

欣赏

设计

2课时

教材、例图、颜料

6、以形写神

欣赏

临摹

练习

2课时

国画、颜料、宣纸

7、幽默与智慧

练一练

试一试

2课时

铅笔、颜料等

8、过大年

表演

制作

2课时

剪刀、颜料

毛笔等

七、总结与反思

争取在每堂课后对教师自己作一个简短的教学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强调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记录教学体会以及需要改进之处,提高教学水平。

 

1、长河漫步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历史源流,不同时期的美术现象以及审美特点,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

2、通过欣赏活动,感悟中国特色的造型美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绘画的精神物质的探讨

三、教学用具:

教材、多媒体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教材上的图片及文字

1、出示画面:

陶器

思考:

人类社会发展中,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1器物的用途:

保护种子、储藏粮食

2设想陶器产生的过程

二、欣赏1、《人面鱼纹盆》

分析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描绘出其中1-2种图形。

2、《朝元图》元

我国最早作在丝上的绘画,线条流畅,构思奇特,象征性很强,表示以龙凤导引死者升天。

(圆浑稳健)

2、分组欣赏讨论

3、《芙蓉锦鸡图》《清明上河图》

三、商周青铜器欣赏

例:

饕餮

1、观察外形,说出其特点

1纹饰和器皿造型巧妙结合,具有一种神秘、狞厉的美感。

2极度夸张变形和图案化的动物主体纹样配以典雅华丽的饰带和底纹。

小结:

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丹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夔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

四、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

高度写实风格,从中看到、感到什么?

1向东行进的布局设计,清楚地代表了秦军由西向东消灭六国的锋芒所指。

2等高大写实的兵马形象,面部造型的真实性。

小结:

黄河、长江、从青藏高原静谧幽深的怀抱中喷涌而出,奔流不息,数万年来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徜徉其中,我们的眼光会更加清澈明亮,我们的胸襟会更加亮广坦荡…………

板书:

作品欣赏:

讨论

反思:

 

2课

我的居室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基本的透视规律

能力目标:

利用纸质材料制作比例关系基本准确的简单居室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发现美、创造美,陶冶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绘制简单的居室图

三、教(学)具:

尺、铅笔、范图等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范图,学生欣赏:

1、谈话导入

面对自己的“小巢”,自然有许多的设想,大到整个家居风格的设计,小到装饰架上每一件饰物的摆设都让我们煞费苦心,却又乐此不疲。

2、本课练习用纸盒或卡纸等材料制作家居模型。

3、老师出示一个小纸箱及彩色纸,请几名同学上台尝试组建一个居室模型。

注意:

“房间”可以用纸箱代替,

“地面”可以用彩色纸代替。

二、出示挂图

立方体的平面图

1、门窗切割加工及装饰

2、家具制作后平面图及折叠、粘合方法。

3、学生尝试

注意事项:

A、小组分工,讨论制作规划;

B、小组内协调统一风格、样式、设计思路达成一致;

C、按比例确定家具尺寸

D、确定分配制作材料

老师巡视辅导

三、了解透视

1、近大远小

2、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研究透视的方法。

去勒《透视研究》

3、平行透视画法

边讲边示范

观察模型试画

四、学生讨论平行透视规律

找出模型变化的规律。

五、总结

1、与画面平行的线继续平行

2、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的消失点。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透视知识,以此为基础,讲解成角透视规律。

二、掌握专业术语

1、视平线:

是在画面上假设的一条线,它是通过心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因与眼睛等高,又是画面上下分界线。

2、消失点:

是假定实际互相平行的水平线段,因与画面不平行,向远处延伸,愈远愈见逐渐靠拢,必在视觉上产生缩小,缩短直至一点而消失,此点即为透视的消失点。

三、分析画面、物体、消失点之间的关系

1、画面与视平线成角

2、消失点与画面不平行

四、学生欣赏不同色彩风格的居室图片

1、例如《在阿尔的居室》

作品特色:

A、色彩柔和安宁

B、给所有陈设高雅风格处理

C、室内一种宁静或睡眠似的总体气势

D、构思简单,均匀纯色,像日本版画

2、学生畅谈自己居室色彩设计构想

五、试一试

1、出示范图及步骤

依据范图绘一张简单的居室效果图

A、较准确运用本课所学的透视知识

B、较准确地反映设计意图

C、画面效果清晰、整洁

六、板书

 

反思:

 

3课

静物有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了解静物画表现情感的关键手段;

2、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倾注个人情感,培养耐心与健康的审美观。

二、教学生、难点:

了解绘画造型的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于静物组合和草图。

三、三、画具:

范图、铅笔、素描笔等。

1课时

导入:

一、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理解静物有声的含义

1、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

艺术家出于对表现生活的兴趣,描绘那些静止的物体,表现他们的心声,把极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于美感的艺术品。

二、作品欣赏

1、《冠军的象征》思考:

A、排球和冠军之间有什么联系

B、作品给予我们什么感受?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

C、如果让你来表现这个题材,你会怎么做?

学生评价后,老师小结:

构图饱满,满幅残破的排球,细腻地刻画了那些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排球,寓意艰苦卓越,进取向上,用静物无声地叙述了中国女排冠军之路的艰辛。

2、《高更的椅子》分析、感受:

A、作品给予我们的整体感受与上一幅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B、依据时间、物品感受画面的环境气氛:

明亮的、沉闷的、宁静、压抑

C、椅子、书籍和蜡烛在这里有什么寓意吗?

D、强烈的色彩对比与画家当时的心情:

平静的、高兴的、心烦意乱的、伤感的。

三、提问:

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

谈谈当时的心情

1、椅子上没有影子的孤独,脱离现实,表达了病中的画家忧郁悲凉和思念友人的心情。

2、环境宁静,烛台和椅子十分孤单,强烈的色彩对比,不眠之夜的伤感和思念。

3、感觉十分孤寂、悲伤。

四、对比

《高更的椅子》、《天伦之乐》

前一幅给人以悲凉之感

后一幅表现祖孙同堂的幸福生活

2课时

一、出示教材中的作品,比较:

苏巴朗和塞尚的作品,不同的构图和光线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

例1:

《有壶的静物》

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物体凸现在深沉的背景上,水平线构图使画面平静并具有秩序感,表现出沉着、宁静、优雅的古典风格。

例2:

《静物》色调明快艳丽,三角形的物体组合,衬布的斜线以及水果不同方向的摆放,使画面形成活跃气氛。

二、练习摆静物

1、例如:

要表现一位旅行者的生活,你将选择哪些物体,如何摆放?

学生尝试

2、学生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构图

3、注意光线运用,色彩搭配,物品的组合

4、教师巡视,评价。

三、练习

1、根据上节课草衅,借助静物画作品的参照,尝试用笔谈彩的方法画一幅静物画。

2、提出问题

A、你准备画一幅什么样的静物,用什么样的构图、色彩表现主题?

B、你打算怎样画这幅静物?

四、建议

1、以草图上的物品为主体,参照图片上的背景,衬布的画法,以铅笔为主,浅色水彩辅助。

2、学生画、老师辅导。

3、步骤:

A、构思、构图、起稿

B、铺出黑、白、灰三大面

C、上色彩

五、作业展评

六、板书

 

反思:

 

4

凝固的音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

理解经典建筑中的形式美;

2、能力:

利用简便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形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从制作中体会形体、人文精神

三、教(学)具:

各色纸、胶等

1课时

导入

一、感受教材作品

布达拉宫,加拿大蒙利尔住宅

天坛祈年殿

上海体育场

悉尼歌剧院

1、欣赏、分析、讨论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方后小结:

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2、运用建筑造型美感,对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A、布达拉宫:

沿玛布日山南麓建造,它随山势错落耸峙,与山丘浑然一体,雄伟壮观。

B、祈年殿:

外形台阶与屈檐层层上举,造成向上的动感,以表现与天相接。

简单明确的形体庄严肃穆,全用立体方块构成,产生了丰富的光影变化。

C、上海体育馆:

外形圆浑起伏,宛如一首优美的旋律荡漾在心头。

D、用大小不一的壳体顶面重复构成,形成强烈的节奏感,似乎有人吹响了出海的号角。

二、造型

取一张硬纸,通过剪刀、折叠、粘合等方法,组成一个新的造型。

 

三、转动这个造型,多角度感受形体和明暗的变化。

学生谈看法

四、布置活动

分小组配合,制作一个造型,产生美感。

五、展示作业(名称),评价

六、总结

古今中外的建筑,都有运用韵律美形成像优美的诗歌、乐曲一样的节奏感。

板书:

展示

 

反思:

 

5

走进微观世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发现和欣赏微观世界呈观的形式结构美感;

能力目标:

运用插接方滇池,制作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挖究自然中美的结构的健康审美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发现微观世界的美,并动手创造美。

四、教(学)具:

例图、彩色纸等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教材上的例图

物质的内部在电子显微镜下被奇妙地联系在一起,构成神奇的图画。

二、形态

指事物的形状和神态,也指事物的形状和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它包括形状和情态

例如《荷塘月色》

荷花形状袅娜多姿,亭亭玉立,其“高贵”雅致能洗涤人的心灵,这就是情态。

三、谈感受

1、从高空俯瞰河流,和平常角度有什么不同?

2、红墙、黄瓦,硕大的屋顶给我们什么感受?

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四、欣赏教材上的图例,描述你的感受和想像

例如:

海洋浮游生物在电子显微镜下的样子十分有趣,像怪物在向人哭诉:

“谁把我牙齿偷去了?

五、学生尝试拼贴

1、例如:

出示一个基本元素,大小有变化

 

简单地进行拼贴,产生新视觉美感。

 

小结:

平衡和对比,这些都称为美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分割、集票、插接等造型技能。

2、出示一组不同的基本元素,提出一定的要求,学生自由完成

 

六、欣赏并自由练习

板书

 

反思:

2课时

一、展示上节课学生作品,评价。

1、画面结构合理,色彩搭配显得温馨;

2、画面显得凌乱

3、…………

二、欣赏教材作品

 

灯心草、原子博物馆、球状骨骼。

1、它们大多都有哪些相似之处?

小结:

大多由一个基本元素通过不断变化构成,并由点、线、面构成。

例如原子博物馆采用了原子结构的式样,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点与线的构成,其构成可以是平面的、立体的、具体或抽象的,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视觉效果。

三、运用插接方法,制作立体造型

1、学生代表演示

2、分组制作,评价。

四、课堂总结,板书

点、线、面的构成多种多样,方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反思:

 

6

以形写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

学习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水墨人物画技法表现简单人物。

三、教(学)具:

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教材图片

《藏族舞蹈》、《戏剧人物》

1、对“以形写神”一词的理解

是人物的舞蹈,更是笔墨的舞蹈。

纯熟的笔墨表现了作者对人物造型的深刻理解

“戏剧人物”看似逸笔草草,信手抹涂,却将笔墨的干湿,浓淡在挥洒、转折中运用得浑然一体,洗脱脱展现了舞台角色勇猛、憨直的艺术形象。

二、欣赏评析《太白行吟图》

读一读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品味一下,你会有什么感受?

此作品用笔简练,人物形象却神形兼备。

2、画面人物背景不着一墨,留下许多空白,又是为什么呢?

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诗人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

三、写意画的特点

线条有轻重,疾涩、虚实、弱强变化以及流畅的动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

四、教师示范

1、讲解要领

2、学生临摹

线条与大块水墨成对比,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用线自由,不拘于形式。

五、学生尝试创作

1、临摹或自行画

2、评价

板书

7

幽默与智慧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了解漫画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了解漫画创作的方法,尝试漫画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漫画的乐趣及画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尝试漫画创作,培养对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三、教(学)具:

漫画书、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看漫画(欣赏教材中的漫画)

1、谈一谈,图中的漫画说的是什么?

2、说一说,你所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趣的人、事物、情景等。

3、《新装》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当时的重大时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进入21世纪的崭新面貌的歌颂。

4、《无题》、《新式学堂》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幽默的想像。

5、《武大郎开店》《百鬼崭尽此精独留》是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二、总结漫画种类,探讨其功能

1、种类:

独幅、多幅、连环不等形式,政治漫画等

2、功能:

歌颂、讽剌、传播、娱乐等。

三、找出你喜欢的漫画作品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四、画漫画

在认识思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接力画

1、要注意观察生活,还要学习漫画家的思维方式

2、夸张、比喻、象征、巧合、反常与矛盾、典等常用的艺术手法

五、作画步骤:

1、选材、取意

2、起稿

3、修改完成

注意手法新颖、形象生动、幽默诙谐、寓意深刻。

六、学生作画,老师巡视

七、评价、板书

 

反思:

8

过大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民间传统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

运用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完成一件剪纸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美术形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庆心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民间美术及完成一件剪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音乐《欢乐中国年》

2、出示剪纸作品若干张

教材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二、先了解剪纸艺术

剪纸是我们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剪纸的类型多样,窗花是剪纸艺术的一个主要品种,它用于岁时节日民俗,题材大多对吉祥、幸福、美好的祝福,形式上则要求热闹、火红、有看头,起着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

让我们先来了解剪纸的基本技法:

1、阴刻

图案上的装饰纹被刻(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2、阳刻

将图案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去(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一幅漂亮完整的剪纸作品往往是阴刻、阳刻相结合,它们互相连接,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

四、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1、锯齿纹

常用来表现动物的皮毛、剌、草以及类似的东西,较硬。

2、鱼鳞纹

用来表现鱼鳞,波浪以及类似的东西,柔和且具有动感。

3、月芽纹

用来表现衣纹褶皱,头发纹路以及类似的东西。

用途广泛,变化多端。

 

9

素描静物

一、教学目的

1、解决学生对形体形状、透视、大小、特征、前后位置、体积空间物体的明度关系和质感的表现,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完整有序的作画方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关于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

A、从观察的开始就把看到的任何一个物体放在一个大的环境里,放在一个和多个物体的相互联系的关系中去比较,然后去确定这个物体的大小、位置、形状和明度。

B、观察时应对物体的基本形进行归纳和概括。

C、在比较中由大到小地确立画面主次的观察法才是有效的

D、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然后按照自己的目的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作画。

2、关于写生构图

构图要求完整,上下左右的空间留存要适中。

画面要安排得当,好的构图应是饱满自然有均衡感和相对稳定感。

3、起草、打轮廓阶段

A、在动手起草时最好先用铅笔定一下物体的大体位置,用长直线或长弧线轻轻地切出物体最基本的形状。

B、注意比较物体的大小关系,高宽比例。

C、物体的前后位置要恰当,强化物体的形状和透视变形这个最本质的形体体积。

D、当明确了物体大体廓后,可以将物体的明暗交界线轻轻地确定下来,同时带出物体的影子。

注意之处:

多观察、多比较,下笔一定要肯定,少用橡皮。

4、涂大体明暗,塑造形体体积

应从明暗转折开始。

A、从暗部开始,从最重的地方开始,画出受光背光两个大面。

B、将各个物体的受光部和暗部同时进行比较,找出应有的差别。

C、物体的背景是表现空间很重要的部分,不可将背景一味地提亮或加黑,背景与形体的比较中表现了不同深浅的明暗层次和一定的空间距离。

5、调整统一

看看物体的前后关系是否明确合适,有无太跳或画得不够的地方,物体间明暗关系是否正确,是否表现出了应有空间关系和准确的透视关系等等。

 

第2课时

一、素描静物写生的工具选择与使用

1、通常写生活动一般都是用铅笔、炭笔、炭精条和木炭条。

2、铅笔从硬到软型号有多种,容易擦改,比较适合长期作业,可以利用用不同硬度的铅笔画出不同质感不同层次的东西,画得深刻而细腻。

3、炭笔的优点是可以画重,且有层次感。

缺点是画死了不好擦改。

4、炭精条

木炭条可以画出类似毛笔所作的较丰富的线条变化,亦可画出较概括的明暗关系。

缺点是不易画较细小的局部。

5、纸质应当经得起反复擦改。

6、质地粗糙的纸不适合画炭笔素描。

二、关于素描静物写生的表现方法:

1、结构素描

以结构为造型依据,以物象本质的构造为主,表现这些构造的主观认识,训练一种主动的形体认知手段,用线或者用线与面的结合画出所见物体的形状、比例、特征、动势。

2、以线为主的素描写生造型方法

写生中以线为主,明快简洁、概括生动,可以表现不同的质感。

3、线面结合的素描写生方法:

这种方法既可画出物体的体积状态,又可以表现物象总的气氛。

4、以色调为主的素描静物写生方法:

A、打轮廓,是将对象概括为几何形,画出对象的形状、结构、比例、透视。

B、画大调子,是指在整体比较中画出大色调,注意把握黑、白、灰大关系。

C、深入刻画,是指从明暗交界线入手塑造形体。

要理解、比较、概括,从整体出发,强化黑、白、灰大关系。

D、调整统一,是指要注意整体,注重主体,使形体的刻画与表现更集中、概括、生动。

 

第3课时

素描静物写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构图的问题

以给视觉以稳定感、舒适、饱满才是好的构图样式。

2、形体比例、结构方法的问题

学生在作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的形体比例失调,基本形间的大小,前后关系错位。

3、物体间的前后空间关系方面的问题

对于物体与背景空间关系的处理,一定要强化视觉感受中物体与背景的弱强、虚实关系,物体与背景的黑、白、灰关系,背景上下左右的明度差别,以及背景、物体投影、物体暗部与背景、亮部与背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受光与背光,桌面与背景诸多方面的明度,虚实,强弱,明度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将静物写生的整体空间关系画得生动而耐看。

4、静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