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363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高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

一、选择题:

1.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下列所示化学反应不在这些“区室”内完成的是()

A.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将水分解

B.动物细胞中损伤、衰老细胞器的分解

C.酵母菌利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D.细胞核DNA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转录

【答案】C

【解析】

【分析】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详解】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同时形成NADPH,A正确;

B、动物细胞的溶酶体将损伤、衰老细胞器的分解,B正确;

C、酵母菌利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在“区室”内完成,C错误;

D、细胞核DNA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内,D正确。

故选C。

2.2021年11月12日-14日,由陈薇团队研制的全球首款可吸入式新冠疫苗“海南健博会”。

使用专用设备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

从而激发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三重保护。

目前,二期临床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推进紧急使用的申请工作。

下列关于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黏膜免疫属于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

B.体液免疫过程中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C.细胞免疫可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

D.黏膜免疫可能在病毒侵入组织之前将其杀灭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形成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

【详解】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故黏膜免疫属于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A正确;

B、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可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特异性抗体,B正确;

C、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可引起细胞免疫,经细胞免疫抗原得以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即内环境中的病毒由体液免疫清除,细胞免疫不可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C错误;

D、黏膜免疫属于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其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故黏膜免疫可能在病毒侵入组织之前将其杀灭,D正确。

故选C。

3.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引起了广泛关注,某抗生素药厂废水中发现一种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菌中核糖体上合成的酶降解抗生素的能力比普通细菌的强

B.该菌常含有多种抗性基因且都分布于细胞核中

C.该菌主要由线粒体的有氧呼吸供能

D.该菌经化学成分分析,其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以碳链为骨架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滥用抗生素后导致某种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据题意可知,该菌是抗生素药厂废水中发现的,故该菌中核糖体上合成的酶降解抗生素的能力比普通细菌的强,故能在废水中生存,A正确;

B、细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无细胞核,B错误;

C、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

D、大肠杆菌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水分子不含C,D错误。

故选A。

4.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结构的物质基础,体现了生命观念中的物质观、结构与功能观。

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叶绿素、ATP和酶

B.蛋白质与核酸的多样性与二者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有关

C.在细胞中能运输氨基酸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D.脂肪是储能物质,也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叶绿素中含有C、H、O、N、Mg等元素,ATP是由1分子核糖、3分子磷酸、1分子腺嘌呤组成的,组成元素是C、H、O、N、P;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中的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叶绿素、ATP和酶中都含有氮元素,即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叶绿素、ATP和酶,A正确;

B、蛋白质与核酸均以碳链为骨架,均具有多样性,前者与其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有关,后者与其空间结构无关,核酸包括DNA和RNA,其结构都是特定的,故核酸的多样性与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

C、在细胞中能运输氨基酸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如在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C错误;

D、脂肪是储能物质,但不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错误。

故选A。

5.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构造复杂,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核孔复合体是核、质交换的特殊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质间的物质交换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心房颤动可能是部分mRNA输出细胞核障碍引起

C.人成熟红细胞核孔复合体的数量较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D

如果某个细胞表达了核纤层蛋白基因,说明这个细胞发生了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故核质间的物质交换体现了核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错误;

B、心房颤动(房颤)的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可能导致部分mRNA不能运出细胞核,从而影响相关蛋白质的合成而导致相应症状,B正确;

C、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核孔复合体,C错误;

D、核纤层蛋白用于构成核孔复合体,而核孔复合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故细胞表达了核纤层蛋白基因不能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分化,D错误。

故选B。

6.某岛屿上,生活着田鼠和狐狸,田鼠的皮毛颜色有黑色、灰色、黄色等多种变异,因为黄色等变异较为显眼,易被狐狸捕食,长此以往,该岛屿上田鼠几乎全为黑色和灰色。

下列分析错误是()

A.田鼠皮毛的变异是多方向的且可遗传

B.狐狸在田鼠皮毛颜色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

C.该岛屿田鼠发生了进化,因为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D.田鼠皮毛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田鼠的皮毛颜色的变异可以遗传给下一代;黄色的田鼠容易被狐狸捕食,这个颜色变异不容易被保留下来,控制的相应基因会减少。

变异主要分为两类: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变异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基因库是指某一生物群体中的全部基因。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田鼠皮毛的变异,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说明改变了遗传物质,是可遗传的变异;又由于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A正确

B、由题干信息“黄色等变异较为显眼,易被狐狸捕食”,说明黄色变异与环境变化的方向不一致,逐渐被淘汰,狐狸的捕食起到了选择作用,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岛上的田鼠有黑色、灰色、黄色等,但黄色的田鼠容易被狐狸捕食,导致“田鼠几乎全为黑色和灰色”,说明田鼠后代中携带黄色皮毛基因的个体减少,携带黑色、灰色皮毛基因的个体增多,既基因频率改变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正确;

D、基因库是指某一生物群体中的全部基因,而田鼠皮毛的全部基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理解变异的类型、生物进化的实质、基因库的定义,掌握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能获取并结合题干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

7.某昆虫性别决定为ZW型,有长触角和短触角两种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选取纯合短触角昆虫甲和纯合短触角昆虫乙杂交,F1全为长触角,F1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触角:

短触角=9:

7;请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F1代雄性产生纯合隐性配子的概率为1/4

C.F2代有12种基因型,雌、雄都有短触角个体

D.F2代长触角中雌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16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纯合短触角甲和纯合短触角乙杂交,F1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触角:

短触角=9:

7,为9:

3:

3:

1的变式,可推知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双显性表现为长触角,其余均为短触角。

已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设为B/b)位于性染色体上,即Z染色体上,则另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a)位于常染色体上。

综上可以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

【详解】A、由分析可知,F2出现9:

7的比例,为9:

3:

3:

1的变式,故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由分析可知,F1代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可以产生AZB、AZb、aZB、aZb4种配子,其中纯合隐性配子(aZb)所占的概率为1/4,B正确;

C、由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F1相互交配得F2,将两对基因分开计算,Aa×Aa→AA、2Aa、aa,ZBZb×ZBW→ZBZB、ZBZb、ZBW、ZbW,则F2代有3×4=12种基因型,其中__ZbW(雌)、aaZBZ_(雄)为短触角个体,C正确;

D、结合C选项可知,F2代长触角(A_ZB_)中雌性纯合子(AAZBW)的概率为1/3×1/3=1/9,D错误。

故选D。

8.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部分实验试剂、药品以及观察内容。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实验名称

试剂和约品

实验现象

A

检测花生种子中的脂肪

苏丹Ⅲ染液、50%的酒精溶液等

细胞中着橘黄色的小颗粒

B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0.3g·mL-1的蔗糖溶液等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C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等

溶液变为灰绿色

D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等

色素分离出四条色素带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苏丹Ⅲ染液可使花生种子中的脂肪染成橘黄色;选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用到试剂0.3g·mL-1的蔗糖溶液;酵母菌细胞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溴麝香草酚蓝可使CO2由蓝变绿在变黄;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二氧化硅的目的是充分研磨,加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提取色素用无水乙醇,分离色素用层析液。

【详解】A、苏丹Ⅲ染液可使花生种子中的脂肪染成橘黄色,A正确;

B、选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用到试剂0.3g·mL-1的蔗糖溶液,B正确;

C、溴麝香草酚蓝可使CO2由蓝变绿在变黄,C错误;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二氧化硅的目的是充分研磨,加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加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用层析液来分离色素,最终色素分离出四条色素带,D正确。

故选C。

9.真核细胞基因的转录会产生RNA的初级转录本(pre-mRNA),必须经过一系列加工才能成为成熟RNA(mRNA)。

如图甲、乙分别为某真核基因(图中的实线为基因)分别与pre-mRNA、mRNA杂交的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图的杂交带中都可能含有5种含氮碱基

B.真核细胞基因中存在不编码氨基酸的序列

C.图甲和图乙所示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若pre-mRNA和mRNA杂交可能出现类似图乙所示的杂交带

【答案】D

【解析】

【分析】1、转录过程是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

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图中DNA和mRNA杂交出现杂交带,都可能含有C、G、A、T、U这5种碱基,A正确;

B、从成熟RNA(mRNA)与DNA杂交结果可以看出,含有未杂交区域,故可推出真核细胞基因中存在不编码氨基酸的序列,B正确;

C、图甲和图乙所示过程发生的都是DNA单链上的碱基和RNA上的碱基之间的配对,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C正确;

D、pre-mRNA和mRNA之间碱基序列除了少一段外,其他碱基序列完全相同,两条链之间不能形成杂交带,D错误。

故选D。

10.中国百米“飞人”苏炳添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以9秒58破百米亚洲纪录,惊叹了世人。

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百米短跑过程中,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都会产生CO2

B.若长时间运动未进食,血液流经肝脏组织后,血糖含量会下降

C.运动员大量出汗,会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D.运动员在赛道等待指令的那一刻,既兴奋又紧张,体内肾上腺素含量会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人体二氧化碳只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即在线粒体基质产生,A错误;

B、若长时间运动未进食,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浓度,血液流经肝脏组织后,血糖含量会上升,B错误;

C、运动员大量出汗,会引起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

D、运动员在赛道等待指令的那一刻,既兴奋又紧张,体内肾上腺素含量会增加,心跳加速,D正确。

故选D。

11.下表是某同学所做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柳树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编号

1

2

3

4

5

6

7

生长素溶液浓度(mol/L)

0(清水)

10-14

10-12

10-10

10-8

10-6

10-4

平均根长(cm)

2.0

2.4

3.2

3.8

6.1

4.9

3.1

A.本实验处理方法可用浸泡法和沾蘸法,沾蘸法处理时间较短

B.由表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柳树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

C.由表可知,促进柳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10mol/1~10-8mol/L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促进植物生长的实质是使细胞长度伸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

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0-8mol/L时,平均根长最长;编号1为空白对照,编号2-7对应的生长素溶液浓度均能促进生根。

【详解】A、本实验处理方法可用浸泡法和沾蘸法,其中浸泡法是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而沾蘸法是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秒,深约1.5cm即可,故沾蘸法处理时间较短,A正确;

B、表中编号1为空白对照,平均根长为2.0cm,而编号2-7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平均根长均大于2.0cm,说明以上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生根均为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因此不能体现两重性,B错误;

C、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0-8mol/L时,平均根长最长,因此促进柳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为10-10mol/1~10-6mol/L,C错误;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一种小分子有机物,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12.近年来随着对南沙湿地的开发利用,环保专家对南沙湿地自然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馈调节是南沙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南沙湿地气候适宜,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C.南沙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越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A、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错误;

B、湿地气候适宜,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保持相对稳定,不会长时间保持不变;B错误;

C、南沙湿地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3.众所周知,饮酒后会出现大脑功能和行为障碍,但是尚不清楚酒精代谢的核心机制的整体情况。

目前有科研团队研究表明ALDH2催化脑中酒精生成的乙酸盐引起脑内神经胶质细胞神经递质变化是主要原因。

ALDH2在脑不同区域的表达情况不同,在小脑中最为丰富,而在人脑前额叶皮层(PFC)中最少。

研究人员构建了肝脏实验模型,结果显示,在这种模型中乙酸和GABA(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并未增加。

进一步分析发现,乙酸本身足以提高小鼠脑组织中GABA水平。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LDH2是一种特殊的酶,ALDH2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B.肝脏代谢产生的乙酸通过血液循环引起GABA增加而引起大脑功能异常

C.本实验还应该建立敲除ALDH2基因的神经胶质细胞模型以设置对照试验

D.小脑中过量的GABA会影响小脑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详解】A、题干信息可知,ALDH2起催化作用,故ALDH2是一种特殊的酶;ALDH2在脑不同区域的表达情况不同,故ALDH2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硏究人员构建了肝脏实验模型,结果显示,在这种模型中乙酸和GABA并未增加”,以及“ALDH2催化脑中酒精生成的乙酸盐引起脑内神经胶质细胞神经递质变化”,说明乙酸是在脑细胞中产生的,而不是肝脏,B错误;

C、为了实验结果更加严密性,本实验还应该建立敲除ALDH2基因的神经胶质细胞模型以设置对照试验,C正确;

D、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小脑中过量的GABA会影响小脑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的功能,D正确。

故选B。

14.某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该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图。

则与该曲线模型不相符合的是()

A.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a代表1个染色体组

B.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a代表4个核DNA分子

C.该细胞在CD段能形成四分体,a代表4条染色体

D.该细胞

CD段可发生基因重组,a代表8条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

图中表示在果蝇细胞分裂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物质含量减半的过程;无论DNA、染色体、还是染色体组,减半发生的时期都为细胞分裂完成时,故着重分析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各物质的变化特点。

【详解】A、该动物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组的变化为:

2→4→2,a代表2个染色体组,A符合题意;

B、因为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若a代表4个核DNA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若a代表4条染色体,则CD段表示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后期,则该细胞在CD段能形成四分体,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若a代表8条染色体单体,则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整个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有一种狗的毛色有灰、褐、黑三种,分别由基因A1、A2、A3控制,部分狗的遗传系谱图如下所示。

选取1、2杂交后代中的黑色雄性狗与3、4杂交后子代中的褐色雌性狗杂交,所生子代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与图中Ⅲ代基本相同。

图中1号个体和2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狗的毛色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灰色对黑色、褐色均为显性,黑色对褐色为显性

C.控制狗的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5号个体与10号个体杂交,子代为黑色狗的概率为2/3

【答案】C

【解析】

【分析】狗的毛色由复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据系谱图可知,褐色、黑色狗正反交所生子代表现及比例相同,说明控制毛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联,应位于常色体上。

【详解】A、狗的毛色由复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

B、由于1、2的基因型相同,说明6号为隐性纯合子,与7号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7号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性状相对于6号为显性性状,即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由题推知,灰色对褐色为显性,灰色对黑色为显性,B错误;

C、结合题目、系谱图可知,褐色、黑色狗正反交所生子代表现及比例相同,说明控制毛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联,应位于常色体上,C正确;

D、由图可知1与2的基因型均A1A3,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1A1、2/3A1A3,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3A3,5与10杂交,子代为黑色的概率为2/3×1/2=1/3,D错误。

故选C。

16.景天科植物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

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先形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当白天气孔关闭时,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出CO2用于光合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

A.该代谢途径可防止景天科植物在白天大量散失水分,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

B.景天科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固定的CO2来自于苹果酸脱羧作用

C.与常见的C3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