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237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doc

24/24

第一章导论

1.何谓国际贸易?

答: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答:

对外贸易产生需要的条件是:

(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出现了政治实体。

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际贸易如何分类?

(1)按交易内容划分

①货物贸易,指有形商品的国际交易,也称为有形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货物分为10大类。

②服务贸易是指无形商品的交易,也称为无形贸易。

服务业包括12个部门。

即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

③国际技术贸易是指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的交易。

主要包括:

许可贸易,工业产权、非工业产权的转让,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合作生产与合作设计,工程承包,与设备买卖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2)按商品移动方向划分

①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作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②进口贸易:

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外购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

③过境贸易,是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④复出口与复出口:

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出。

复进口是指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入。

⑤净出口与净进口:

净出口是指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

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小于进口量和值称为净进口。

(3)按交易对象划分

①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卖、买货物的行为。

对生产国而言,是直接出口贸易,对进口国而言是直接进口贸易。

②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

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贸易。

③转口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从第三国角度来看,即是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

(4)按运输方式划分

①海运贸易,海运贸易是指通过海上各种船舶运送货物的贸易行为,它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②陆运贸易是指通过陆上各种交通工具运送货品的行为,它经常发生在各大陆内部陆地相连的国家之间。

③空运贸易是指通过航空器具运送货物的行为,它适合鲜活食品、贵重物品和急需商品的运送。

④多式联运贸易是指海、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结合运送货物的行为。

国际物流革命促进这种方式的贸易。

⑤邮购贸易是指通过邮政系统进行的贸易。

4.如何区分狭义和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

①广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②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或服务贸易本身的结构比较,可分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货物的构成。

对外服务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服务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项目的构成。

③广义和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可以反映出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等。

4.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有哪些?

对外贸易依存度或国际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对外贸易额或国际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1)类型与计算方法

①贸易总依存度是指一国贸易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计算公式:

对外贸易额(X)/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00%

②对外货物贸易储存度是指一国货物贸易额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计算公式:

货物贸易出口额(X)/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00%

③对外服务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服务贸易额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计算公式:

对外服务出口贸易额(X)/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00%

(2)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有:

国内和世界市场的发展程度;加工贸易的层次;汇率的变化和地区特点等。

6.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因?

生产方式的要求;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各国经济资源禀赋不同;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经济全球化与规模经济;需求偏好差异。

7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异同?

答:

相同点:

都是商品、服务和要素的交换;经营目的都是取得利润或经济效益。

不同点:

(1)文化环境不同:

语言不同;社会制度、宗教、风俗习惯不同。

(2)贸易环境不同:

贸易政策和措施不尽相同;各国的货币与度量衡差别很大;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国际汇兑复杂;贸易环节众多(3)对外贸易风险大:

存在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政治风险。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作用

1、对外贸易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

答:

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中,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而交换又是生产、分配、交换的媒介要素。

如果没有交换活动,一个国家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则无法正常进行。

对外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因此,对外贸易本身作为交换活动,使社会得以进行再生产。

2、对外贸易如何有助于实现社会产品?

答:

对外贸易对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几大部类的平衡、各部门间产品价值实现和实物形态补偿起着重要作用:

(1)对外贸易有助于解决社会生产大部类的不平衡。

(2)对外贸易有助于社会产品的实现。

各国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实现和实物补偿。

对外贸易在解决和缓和世界各国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①对外贸易可以解决部分产品的价值实现;②对外贸易有助于实物形态的补偿:

A初级产品实物补偿;B工业制成品实物补偿。

3、国家如何接受经济“传递”?

4、对外贸易在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起什么作用?

答: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世界各国市场相互融合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

(1)使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

(2)加快各国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融合(3)促使世界各国增加研发投资(4)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作用(5)扩大了世界市场上的交换内容

5、企业如何通过对外贸易提高并获得高额利润率?

(1)通过进口降低生产成本

(2)通过资本输出,进行变相贸易(3)通过出口获得超额利润

6、企业如何通过对外贸易达到规模经济?

答:

规模经济中的规模是指因生产能力扩大而导致的较大生产批量;经济是指成本的节约、效益的提高或报酬的递增。

一个企业通过对外贸易,可取得规模经济,这是以色列经济学家埃尔赫南·赫赫尔普曼和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等人提出的国际贸易动因理论。

一个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就必须扩大市场规模,参与国际贸易,将本企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是扩大市场规模的一个重要步骤。

7、对外贸易给国民带来了哪些利益?

答:

当今世界,对外贸易与每个国家国民的成长、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1)增加福利

(2)满足需求偏好

满足需求偏好是国民作为消费者进行对外贸易的原因。

瑞典经济学家S.B.林德等人用需求偏好理论揭示国际贸易的动因。

它是由需求相异理论和需求相似理论构成。

①需求相异理论,需求相异理论产生的原因是:

地理环境不同;饮食偏好差异;收入水平差距(需求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②需求相似理论:

各国都具有自己的需求构成,需求构成是指对质量档次不同的同类产品的需求构成。

需求结构的基本决定因素是人均收入水平。

(3)增加才干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章国际分工

1、什么是国际分工?

答: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2、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如何?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

国际分工是发达国家国内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

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世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深了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扩大了世界市场。

(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国家国民经济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和格局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各类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主次地位和贸易利益获得的多寡,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秩序和矛盾。

3、当代国际分工有何特点?

(1)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世界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国际分工的参与度扩大

(2)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①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

19世纪形成的国分工就属于垂直型国际分工。

②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表现为:

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分工;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分工;工艺过程的分工。

③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3)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和层次化

①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A发达国家处于科技发展的领先地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纵深发展使社会分工向广化和深化发展。

B以发达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是当代国际分工的营造者。

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

D以发达国家为主和为中心的地区经济贸易集团在众多地区经济贸易集团中效益最为显著,影响也最大。

②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层次化

A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离开外围。

B区域性经贸集团内部分工加强。

C地区性区域分工在加强D服务分工尚未形成固定形式

4、国际分工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制约作用在下降

(2)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生产力的增长是社会分工的前提条件。

决定国际分工的地位。

影响国际分工的参与度。

提高国际分工的层次

(3)人口和市场,人口分布、生产规模和市场发育度与规模影响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

①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使分工和贸易成为一种需要。

②生产规模:

现代大规模的生产使分工成为必要条件。

③市场发育度与规模

(4)交通与通信业

(5)资本流动,资本流动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关键。

资本国际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

(6)国际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影响着国际分工的性质和作用。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它也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

(7)经济体制与政策,经济体制是参与国际分工内因的基础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程度影响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

经济体制决定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5、李嘉图比较优势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大卫·李嘉图,英国人,古典学派的代表人。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它在该书中提到了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理论。

李嘉图是在进行废除《谷物法》的论战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李嘉图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按照“两利取重,两害取轻”的原则进行分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生产总量将增加,然后通过国际交换获取收益。

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英国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并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

6、马克思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际分工?

马克思,德国人,代表作《资本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作了考察与研究,提出了从社会生产方式演变中分析国际分工和发展的现象。

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二重性。

①反对抽象地研究国际分工,主张把它们纳入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研究,以明确它们的性质和影响。

②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来源于社会分工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是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发展的深化过程。

③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初级阶段的形式与形成因素。

④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二重性

一是具体先进性。

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的专业化;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普及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现代化文明。

二是国际分工永远是和一定的国际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7、赫-俄生产要素禀赋分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赫-俄生产要素禀赋分工学说是指赫克歇尔-俄林原理(H-O原理)。

俄林,瑞典经济学家,代表作《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赫克歇尔,代表作《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说师承赫克歇尔。

主要内容如下:

(1)贸易的直接原因根基于商品的价格差异。

商品和商品生产要素的价格在不同地区或国家间存在差异成为地区间国际贸易存在的必要条件。

(2)货物价格的差别来源于国家间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各地区之间或国家之间在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等方式存在差异,形成了本地区或国家的价格机制,这种价格机制受到生产要素需求和供给因素的影响。

(3)生产要素的比例决定具体产业的设立。

各国按照要素丰缺和比例进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分工。

(4)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比较成本差异,建立了完整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为各国在国际分工中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依据。

8、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9、简述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1)产业内贸易是同类商品的相互交换

(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可以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口;

(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性。

(4)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有两个条件:

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中必须具有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10、试论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答:

(1)迈克尔。

波特是美国管理学家,当今世界上有关竞争策略与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权威之一。

波特认为李嘉图和俄林的分工学说不能解释当前世界丰富多元的贸易形态;李俄的国际分工的理论前提不切实际;影响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包括:

技术的变迁、资源条件的逐步普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单纯依靠比较利益原则会对当代国家产业发展造成危害:

①生产要素作为财富源泉的作用被加速替代;②劳动力或天然资源的竞争力在衰退;③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陷阱”;

(2)需要以国家竞争优势取代比较优势理论---原因:

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创新没有国界。

“动态与不断进化的竞争”是其前提,必须把“技术进步”和“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国家竞争优势图解。

波特把他所构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体系冠名为“国家钻石体系”,钻石体系中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方面:

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策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相关与支持产业的环境。

这些因素可能会加强本国企业创造国内竞争优势的速度,也可能造成企业发展迟滞不前。

在国家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上,还有“机会”和“政府”两个变数。

第四章世界市场

1.当代世界市场是如何构成的?

答: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构成如下:

(1)国家与地区

①按照经济发展类型,参加世界市场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三个类别: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

②按照主要出口商品的类别,发展中国家又可分为三个类型,即主要石油出口国家、主要制成品出口国家、其他国家和地区。

③按照主要特征,发展中国家又分为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沉重负债的穷国。

④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又分为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

(2)贸易厂商:

世界市场上的订约人,按照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可分为三类:

公司、企业主联合会、国家机关。

(3)交易商品:

标的是指世界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它包括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等。

(4)交易场所与渠道

①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

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商品市场是指在固定场所按照事先规定的原则和规章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主要包括商品交易所、拍卖、集市、博览会、展销会等。

没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的商品购销;另一类是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商品网形式,如“三来一补”、投标与招标、易货贸易、租赁贸易等。

②商品销售渠道。

③运输和信息媒体网络;

④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物流活动超越国家疆界的限制,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其目的是降低运输费用,加快商品周转和提高竞争力,获取销售效益。

(5)管理与协调机构

2.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多边贸易和支付体系的建立;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和世界货币的形成;

(3)世界市场上商品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

(4)出现了固定的销售渠道

(5)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制约关世界市场的发展

3.如何进入世界市场?

4.世界市场上有哪些交易方式?

答:

主要包括:

单纯的商品购销、包销、代理、寄售、拍卖、招标与投标、期货交易、易货贸易、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租赁贸易等。

(1)单纯的商品购销,是指交易双方不通过固定市场而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

它是通过独立洽商进行的。

(2)包销,是指卖方在指定的地区范围和期限内,把指定的商品出售给指定的买方。

(3)代理,是指货主在进口当地市场指定代理人,由代理人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和一定的期限内,积极推销货主指定的商品。

分为一般代理和独家代理。

(4)寄销,是指货主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先把货物运往国外市场,委托指定商号代销其货物,在货物销售后才收回货款,并支付代销商代垫的费用和佣金。

(5)拍卖,拍卖是由经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规定的时期和场所,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交易的方式,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贸易方式。

(6)招标和投标,招标是指招标人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发出招标公告,提出准备买进商品的品种、数量、有关买卖条件,邀请卖方投标的行为。

投标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根据招标公告或招标单的规定条件,在所规定投标的时间内向招标人递盘的行为。

(7)商品期货交易,期货市场是指按一定的规章制度买卖期货合同的有组织的市场。

期货交易是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行为。

期货市场由期货交易所、场内经纪人与期货佣金商以及清算所等构成。

期货交易所是具体买卖期货合同的场所。

(8)易货贸易,从狭义上说,就是以货换货的一种贸易方式,如果交易双方所供货物相等,则不涉及货币;如果允许双方所交货物有差额,该差额可用货币支付或稍后提交货物来抵付。

(9)补偿贸易,是指在信贷的基础上进口设备,然后以回销产品或劳务的方法,分期偿还进口设备的价款和利息的一种贸易方式。

有回购及互购两种形式。

回购是指由设备进口方用对方提供的设备或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包括直接产品或有关产品,来偿付进口设备的货款。

互购是指设备进口方不是用直接产品或有关产品支付进口设备的货款,而是用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或劳务来偿付。

互购涉及两个独立而又相对联系的合同。

(10)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材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贸易方式。

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形式。

(11)租赁贸易,是指出租人在一定时间内把租赁物租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分期付给一定租赁费的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经济活动。

有经营租赁和金融租赁两种形式。

5.当代世界市场的竞争呈现出哪些特点?

(1)市场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2)市场竞争格局出现多元化

(3)市场竞争日益广阔与深化。

从局部竞争走向整体竞争;竞争方式从粗放式竞争走向集约式竞争;国际贸易方式方法日益多样;从封闭式的市场竞争走向开放式的市场竞争;构成商品竞争力的要素从自然资源走向管理与新兴的科学技术;商品贸易与投资活动密切结合,资本流动成为进行市场渗透的重要工具;市场竞争中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

(4)在国家干预和保护下竞争。

(5)公平竞争成为主流。

在世界市场上,各国通过贸易条约、契约、惯例等,贯彻公平竞争原则。

6.衡量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有哪些?

其含义及公式是什么?

答:

国际竞争力可被界定为“一国生产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货物和服务,同时又能保持和提高人民的实际收入的能力”。

主要指标有:

(1)贸易专业化系数

①贸易专业化系数

贸易专业化系数TSC=(出口(X)-进口(M))/(出口(X)+进口(M)),当TSC=1时,即完全出口专业化;当TSC=-1时,即完全进口专业化

②一国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当结果大于零时,表明该产品具有竞争力,如果结果小于零时,则表明该产品竞争力弱。

(2)出口业绩相对指数:

为j国i产品出口额,为世界各国i产品出口额;为j国出口总额;为世界出口总额;分母为j国出口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分子为j国i产品出口额在世界i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3)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指标

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某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与为保持该产品原有的市场占有份额应有的出口增长率之差。

诺其数值为正数,则表明本国该产品在这一时期内的出口竞争力相对于其他出口国有所提高;反之,则表明该国竞争力下降。

(4)显示比较优势指示

为j国i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为j国i产品出口额,为j国全部产品的出口额;为世界上i产品的出口总值;为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总值。

一般认为,>2.5,则表明j国的i产品(或产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若1.25<<2.5,则表明j国i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若0.8<<1.25,则表明i产品具有中等竞争力;若若<0.8,则表时j国i产品的竞争力较弱。

7.论述企业如何建立全球竞争战略。

答:

企业全球竞争战略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某个产业里寻找一个持久的有利竞争地位的指导思想和经营战略。

竞争战略的目标是针对决定竞争的各种影响力建立起一个持久有利可图的地位。

竞争战略大师认为迈克尔·波特认为,竞争战略有三种类型:

一是成本领先战略,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从而获取竞争优势;二是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了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差异性,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特点;三是集中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企业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

企业全球竞争优势来源于五个方面:

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别、专有产品或服务技术、克服障碍的能力(经济障碍、管理上的障碍、制度上的障碍、资源障碍)。

企业在确定全球战略是应考虑:

该企业在一国的市场份额和潜在的盈利水平;世界范围内的成本竞争能力;整体的商品观念;经营范围的适当扩展;全球资源的控制;战略思想的构成。

8.跨国公司经营的目的?

(1)获取本国供给不足的资源;

(2)绕过各种障碍,扩大市场

(3)进入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内部

(4)延长本企业主要产品的生命周期,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

(5)吸引利用当地技术、管理和资金

(6)控制与垄断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或某个产品的市场。

9.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

(1)国内外市场融合加速;

(2)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3)传递机制在加强;

(4)市场利益分配不均

10.世界市场的作用

答: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