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469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docx

岩土分类标准和地规局部修订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和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局部修订条文

一.《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

1、1.0.2原条文(略)

[补充说明]本条条文说明修改为:

“本标准所涉及的是自然的、未经人工开采或加工的,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岩土”。

删去“不包括人工开采的块石、料石,或经人工筛选的各种砂料、土料等,也不包括经人工处理过的地基”。

2、4.1.5一般土按铁路路基填料分类时,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补充说明]新增条文

该条为本次修订新增加内容。

岩土分类标准与路基填料在“一级定名”上进行了统一。

3、4.1.6当碎石类土和砂类土中的黏性土含量超过25%时,应注意黏性土含量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

[补充说明]新增条文

4、4.2.1土的颗粒分组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表4.2.1土的颗粒分组

颗粒名称

粒径d(mm)

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

d>800

400<d≤800

200<d≤400

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

100<d≤200

60<d≤100

粗圆砾(浑圆、圆棱)或粗角砾(尖棱)

40<d≤60

20<d≤40

细圆砾(浑圆、圆棱)或细角砾

10<d≤20

5<d≤10

2<d≤5

砂粒

0.5<d≤2

0.25<d≤0.5

0.075<d≤0.25

粉粒

0.005≤d≤0.075

黏粒

d<0.005

[补充说明]表中对圆砾(或角砾)与卵石(或碎石)之间的分界粒径进行了修订。

4、4.2.2碎石类土根据土颗粒的形状和级配的划分,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表4.2.2碎石类土的划分

土的名称

颗粒形状

土的颗粒级配

漂石土

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块石土

尖棱状为主

卵石土

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粒径大于6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碎石土

尖棱状为主

粗圆砾土

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粗角砾土

尖棱状为主

细圆砾土

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细角砾土

尖棱状为主

注:

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补充说明]本条根据修订的4.2.1条土颗粒粒组划分的情况,对卵石土(或碎石土)、粗圆砾土(或粗角砾土)、细圆砾土(或细角砾土)的定名做了相应的修改。

5、4.3.7条原“表4.3.7-1多年冻土的分类”最后一栏“含土冻层”应改为“含土冰层”。

[补充说明]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

根据冻土的名词术语,将“含土冻层”改为“含土冰层”。

6、附录A路基填料分组

A.0.1一般土作为路基填料时,可按土颗粒的粒径大小分为巨粒土、砂类土和细粒土。

A.0.2巨粒土、粗粒土填料应根据颗粒组成、颗粒形状、细粒含量、颗粒级配、抗风化能力等,按表A.0.2进行分组。

 

表A.0.2巨粒土、粗粒土填料分组

一级定名

二级定名

填料分组

类别

名称

说明

细粒含量

颗粒级配

名称

 

巨粒土

 

碎石类土

块石类

块石土

硬块石土

粒径大于20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不易风化,尖棱状为主)

硬块石

A

软块石土

粒径大于20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易风化,尖棱状为主)

Rc>15MPa的不易风化软块石

A

Rc≤15Mpa的不易风化的软块石

B

易风化的软块石

C

风化的软块石

D

漂石土

粒径大于20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漂石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漂石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漂石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漂石

B

15%~30%

土质漂石

B

>30%

土质漂石

C

碎石类

卵石土

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卵石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卵石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卵石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卵石

B

15%~30%

土质卵石

B

>30%

土质卵石

C

碎石土

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碎石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碎石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碎石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碎石

B

15%~30%

土质碎石

B

>30%

土质碎石

C

粗粒土

 

砾石类

 

粗砾土

粗圆砾土

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粗圆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粗圆砾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粗圆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粗圆砾

B

15%~30%

土质粗圆砾

B

>30%

土质粗圆砾

C

粗角砾土

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粗角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粗角砾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粗角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粗角砾

B

15%~30%

土质粗角砾

B

>30%

土质粗角砾

C

细砾土

细圆砾土

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细圆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细圆砾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细圆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细圆砾

B

15%~30%

土质细圆砾

B

>30%

土质细圆砾

C

细角砾土

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

<5%

良好

级配好的细角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细角砾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细角砾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细角砾

B

15%~30%

土质细角砾

B

>30%

土质细角砾

C

 

砂类土

砾砂

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25%~50%

<5%

良好

级配好的砾砂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砾砂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砾砂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砾砂

B

>15%

土质砾砂

B

粗砂

粒径大于0.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5%

良好

级配好的粗砂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粗砂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粗砂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粗砂

B

>15%

土质粗砂

B

中砂

粒径大于0.2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5%

良好

级配好的中砂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中砂

B

5%~15%

良好

级配好的含土中砂

A

不良

级配不好的含土中砂

B

>15%

土质中砂

B

细砂

粒径大于超过总质量的85%

<5%

良好

级配好的细砂

B

不良

级配不好的细砂

C

5%~15%

含土细砂

C

粉砂

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粉砂

C

注:

1颗粒级配分为良好(Cu≥5,且Cc=1~3)和不良(Cu<5,且Cc≠1~3)。

式中:

不均匀系数Cu=d60/d10;曲率系数Cc=d302/(d10×d60)

d10、d30、d60分别为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于10%、30%、60%含量颗粒的粒径。

2硬块石为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30MPa的块石;软块石为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30MPa的块石。

3细粒指黏粒(d≤0.075mm)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

A.0.3细粒土填料应根据土的塑性指数Ip和液限含水率WL,按表A.0.3进行分组。

 

表A.0.3细粒土填料分组

一级定名

二级定名

填料分组

土名

液限含水率wL

土名

塑性图

细粒土

粉土

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的土

wL<40%

低液限粉土

C

wL≥40%

高液限粉土

D

黏性土

粉质黏土

10<Ip≤17

wL<40%

低液限粉质黏土

C

wL≥40%

高液限粉质黏土

D

黏土

Ip>17

wL<40%

低液限黏土

C

wL≥40%

高液限黏土

D

有机土

有机质含量大于5%

E

注:

1液限含水率试验采用圆锥仪法,圆锥仪总质量为76g,入土深度10mm。

2A线方程中的wL按去掉%后的数值进行计算。

[补充说明]该附录为新增内容

岩土分类标准与路基填料在“一级定名”上取得了一致。

(注:

以上带下划线部分为本次修订的内容。

二.《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1、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与改建铁路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对于客运专线铁路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视项目具体情况,作出必要的补充规定,明确需要增加或加深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补充说明]本条对原条文进行了修改。

本条修订增加的内容,强调了客运专线的地质勘察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实施。

2、4.4.2原条文(略)

表4.4.2站场建筑和房屋建筑场地勘探数量与深度

建筑物名称

勘探数量

(孔)

勘探深度(m)

卵(碎)石土,粗圆(角)砾土、细圆(角)砾土

砾、粗、中砂

细、粉砂,粉土,黏性土

各种车库、动力车间、发电厂、1000人以上站房、5~6层楼房

4~10

4~6

5~10

10~35

地道、天桥、信号楼、雨棚、修配车间、400~1000人站房、3~4层楼房

2~6

3~5

5~10

10~35

水鹤、给砂塔、烟囱(高15~24m)、煤塔、照明塔、灰塔、地磅

1~3

3~5

5~10

10~35

油罐、轨道衡、转车盘、水塔、烟囱(高25~40m)

1~3

5~10

10~15

15~40

[补充说明]本条对原表进行了修改

本条的内容,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局部修订版对土的名称进行了修订。

3、4.6填料取土场、石碴场的勘察

4.6.1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配合有关专业做好路基填料取土场、石碴场等场地的选址,在选定的场地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4、4.6.2填料取土场和石碴场的勘察应与铁路勘察的踏勘、初测、定测阶段相对应,分为调查、初勘、详勘。

各勘察阶段应完成下列主要工作。

1调查阶段应初步了解铁路工程沿线取土场和石碴场材料的类别、质量和大概的储量;必要时应进行少量的勘探和取样试验工作。

2初勘阶段应初步查明填料取土场和石碴场的岩(土)层结构及岩性、夹层性质及空间分布、地下水位、剥离层和无用层厚度、有用层的储量和质量、开采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3详勘阶段应在初勘的基础上详细查明填料取土场和石碴场的岩(土)层结构及岩性、夹层性质及空间分布、地下水位、剥离层和无用层厚度、有用层的储量和质量、开采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4施工图阶段可视需要对料场进行补充勘察或复查。

补充勘察或复查工作应在开采前完成。

5、4.6.3铁路路基填料取土场和石碴场场地的选择,应满足下列地质条件:

1场地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单一、岩性满足建筑材料标准要求、开采储量足够,并便于开采。

2建筑材料开采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不会形成新的或加剧周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3剥离层与开采地层的比例经济、合理。

6、4.6.4铁路路基填料取土场及石碴场地质调绘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场地及周边的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及影响建筑材料开采的不良地质体的范围、类型、性质。

2根据场地野外地质调查,合理布置勘探点及取样试验工作。

3根据场地地层岩性及有用层的分布,分析、评价场地内所需建筑材料的储量和质量情况。

7、4.6.5铁路路基填料取土场及石碴场场地勘探应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勘探点。

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勘察阶段按表4.6.5确定。

勘探孔的深度应揭穿目的层或大于预计的开采深度,

表4.6.5勘探点间距(m)

地形地质条件

勘察阶段

调查

初勘

详勘

地形平坦,有用层厚而稳定,断层不发育,岩层裸露。

无表面剥离层,或剥离层零星分布

主要以调查为主,可根据需要布置少量物探和取样试验工作

200~500

100~200

地形有起伏,有用层在空间上呈条带状分布,有少量无用夹层,断层较发育,有用层厚度变化较大,有剥离层

100~200

50~100

地形起伏大,有用层分布面积小,厚度小,断层发育,岩性变化大,风化层较厚,普遍有剥离层

<100

<50

8、4.6.6应根据铁路路基填料取土场及石碴场场地内所需建筑材料的分布,在勘探孔内或露头取代表性地层岩样进行有关质量评价的试验。

试样数量应根据勘察阶段、场地大小和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确定。

初勘阶段一般不应少于3组,详勘阶段不应少于6组。

9、4.6.7铁路路基填料取土场及石碴场内的建筑材料储量和质量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材料储量计算应以场地地形及代表性地质断面图所揭示建筑材料分布为依据。

2建筑材料质量评价应在综合分析建筑材料试样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基础上进行。

10、4.6.8铁路路基填料取土场及石碴场场地工程地质资料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质说明:

应重点描述场地及周边的地层岩性、环境地质条件,并进行建筑材料储量和质量评价,根据场地条件提出开采的措施意见;

2工程地质平面图:

比例为1:

500~1:

10000;

3代表性地质断面图:

比例视场地大小而定,一般为1:

200~1:

500;

4勘探、试验资料。

[补充说明]本节是新增加章节

本节是新增加内容,填料取土场、永久石碴场在以往的勘察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本次修订新增该方面内容是必要的。

11、6.1.8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评价应结合工程类型、环境条件及黄土工程特性对工程影响作针对性评价。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评价,应根据湿陷量的计算值

和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等因素,按表6.1.8判定。

 

表6.1.8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湿陷类型

ΔS(mm)

非自重湿陷性场地

自重湿陷性场地

ΔZS≤70mm

70mm<ΔZS≤350mm

ΔZS>350mm

ΔS≤300mm

Ⅰ(轻微)

Ⅱ(中等)

300mm<ΔS≤700mm

Ⅱ(中等)

*Ⅱ(中等)或Ⅲ(严重)

Ⅲ(严重)

ΔS>700mm

Ⅱ(中等)

Ⅲ(严重)

Ⅳ(很严重)

注:

*当湿陷量的计算值ΔS>600mm、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ΔZS>300mm时,可判为Ⅲ级,其他情况可判为Ⅱ级

[补充说明]本条对原条文进行了修改

本条修订增加的内容,与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建筑规范》进行了协调。

12、A.0.1原条文(略)

 

表A.0.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等级

分类

岩土名称及特征

钻1m所需时间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开挖方法

液压凿岩台车、潜孔钻机(净钻分钟)

手持风枪湿式凿岩合金钻头(净钻分钟)

双人打眼(工天)

松土

砂类土,种植土,未经压实的填土

用铁锹挖,脚蹬一下到底的松散土层,机械能全部直接铲挖,普通装载机可满载

普通土

坚硬的、可塑的粉质黏土,可塑的黏土,膨胀土,粉土,Q3、Q4黄土,稍密、中密的细角砾土、细圆砾土,松散的粗角砾土、碎石土、粗圆砾土、卵石土,压密的填土,风积沙

部分用镐刨松,再用锨挖,脚连蹬数次才能挖动。

挖掘机、带齿尖口装载机可满载,普通装载机可直接铲挖,但不能满载

硬土

坚硬的黏性土、膨胀土,Q1、Q2黄土,稍密、中密粗角砾土、碎石土、粗圆砾土、卵石土,密实的细圆砾土、细角砾土,各种风化成土状的岩石

必须用镐先全部刨过才能用锨挖。

挖掘机、带齿尖口装载机不能满载;大部分采用松土器松动方能铲挖装载

软石

块石土、漂石土,含块石、漂石30%~50%的土及密实的碎石土、卵石土,岩盐;各类较软岩、软岩及成岩作用差的岩石:

泥质岩类、煤、凝灰岩、云母片岩、千枚岩

<7

<0.2

<30

部分用橇棍及大锤开挖或挖掘机、单钩裂土器松动,部分需借助液压冲击镐解碎或部分采用爆破法开挖

次坚石

各种硬质岩:

硅质页岩、钙质岩、白云岩、石灰岩、泥灰岩、玄武岩、片岩、片麻岩、正长岩、花岗岩

≤10

7~20

0.2~1.0

30~60

能用液压冲击镐解碎,大部分需用爆破法开挖

坚石

各种极硬岩:

硅质砂岩、硅质砾岩、石灰岩、石英岩、大理岩、玄武岩、闪长岩、花岗岩、角岩

>10

>20

>1.0

>60

可用液压冲击镐解碎,需用爆破法开挖

注:

1软土(软黏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泥炭)的施工工程分级,一般可定为Ⅱ级;多年冻土一般可定为Ⅳ级。

2表中所列岩石均按完整结构岩体考虑,若岩体极破碎、节理很发育或强风化时,其等级应按表对应岩石的等级降低一个等级。

[补充说明]本条对原表进行了修改

本条的内容,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局部修订版对土的名称进行了修订。

13、B.0.2原条文(略)

表B.0.2原位测试方法适用条件

 

测试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的岩、土类别

可取得的岩、土参数

岩石

碎石类土

砂类土

粉土

黏性土

软土

填土

剖面分层

土类鉴别

物理状态

强度参数

模量

基床系数

柔度系数

固结系数

侧压力系数

超固结比

承载力

判别液化

载荷板试验(PLT)

++

+++

+++

+++

+++

+++

+++

++

+++

+++

+

+++

螺旋板载荷试验(SPLT)

+++

+++

+++

++

+

++

+++

++

+

++

+++

单桩静载试验(SLTP)

+++

+++

+++

+++

+++

+++

++

+++

+++

现场直剪试验(FDST)

+++

+++

+

+

++

+

+

+++

++

十字板剪切试验(VST)

++

+++

+++

+

+

++

预钻式旁压试验(PMT)

+++

++

++

+++

+++

+

++

++

+++

++

+

+++

标准贯入试验(SPT)

+++

++

++

+

+

++

+++

++

++

+++

动力触探(DPT)

+++

+++

++

++

+

++

++

+

+

++

静力触探(CPT)

++

+++

+++

+++

++

+++

+

++

++

+

++

+++

孔压静力触探(CPTU)

++

+++

+++

+++

++

+++

++

++

++

+

++

+

++

+++

应力铲试验(TPCT)

+

+

+

+++

++

+

++

扁板侧胀试验(FDT)

+

++

++

+++

+

++

++

++

++

+

+

+

注:

1.+++很适用,++适用,+较适用;2.加粗的黑框内为本次修改内容

[补充说明]本条对原表进行了修改

本条修订的内容,是在总结近年工作经验基础上进行的。

14、C.0.1原条文(略)

表C.0.1路堑边坡坡率

岩土类别

边坡坡率(H≤20m)

均质黏性土

1:

1~1:

1.5

中密以上的粉土、中砂、粗砂、砾砂

1:

1.5~1:

1.75

黄土

Q3、Q4

黏质黄土

1:

0.5~1:

0.75

砂质黄土

1:

0.75~1:

1.25

Q1、Q2黄土

1:

0.3~1:

1.0

碎石土,卵石土,粗、细角砾土,粗、细圆砾土

胶结或密实

1:

0.5~1:

1.25

稍密、中密

1:

1.25~1:

1.5

岩石

1:

0.1~1:

1.5

[补充说明]本条对原表进行了修改

本条的内容,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局部修订版对土的名称进行了修订。

15、D.0.1原条文(略)

D.0.1修改为:

岩土的地基承载力分为容许承载力[σ]、基本承载力σ0和极限承载力PU。

岩土地基的承载力宜采用载荷试验、理论公式计算及其他原位测试方法综合确定,也可按D.0.1-1~D.0.1-11确定。

当有类似工程经验或用原位测试方法确定时,可不受上述各表的限制。

对重要工程应采用载荷试验、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及理论公式计算等方法综合确定。

表中的地基承载力只适用于铁路路基、桥涵、隧道等工程。

房屋、厂房等工程建筑地基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等的有关规定执行。

[补充说明]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

本条的修订主要强调了岩土地基承载力应首先采用现场测试、室内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2碎石类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

表D.0.1-2碎石类土地基基本承载力σ0(kPa)

密实程度

土名

松散

稍密

中密

密实

卵石土、粗圆砾土

300~500

500~650

650~1000

1000~1200

碎石土、粗角砾土

200~400

400~550

550~800

800~1000

细圆砾土

200~300

300~400

400~600

600~850

细角砾土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700

[补充说明]本条对原表进行了修改

本条的内容,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局部修订版对土的名称进行了修订。

10多年冻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

表D.0.1-11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