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25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docx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1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展示]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核心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具体形式

类别

对应形式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的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提醒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例:

个体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例:

私企外企

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

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

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

风险收入,如红利。

剥削收入:

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

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工资性收入。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0安徽高考·3

该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分配方式的理解,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判断某种收入是通过何种分配方式取得的。

2009宁夏高考·14

命题点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典例1 (2010·安徽高考)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A.44000元 26000元B.36000元 19000元

C.49000元 21000元D.44000元 11000元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与应用。

李某作为国有企业工程师,其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共44000元;个人专利转让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房租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共11000元;妻子作为个体老板,其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故D项正确。

命题点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

典例2 (2009·宁夏高考)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这说明(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按生产要素分配能拉开收入差距,①错误;以科技成果入股,则该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其科技成果创造的价值,④错误。

除工资外,“采取科技成果入股方式”,是对分配关系的调整,由此“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正说明这种调整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说明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创造了更大价值,②③当选。

1.下面内容为甲乙两位同学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前提和原因的辩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④

答案 A

解析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故②正确;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④正确。

2.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老王从开始给私营企业老板打工,到给自己打工,最后大量雇佣别人打工,其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变化的顺序是(  )

A.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答案 C

核心考点二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与公平背道而驰的两种分配不公:

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2.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要求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

3.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要举措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具体做法:

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4.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 平

效 率

含义不同

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不能出现两极分化或者平均主义)

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矛盾性

强调产品的分配和使用

强调生产和财富的增加

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如何协调二者关系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2江苏高考·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显现,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成为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也有选择题,主要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怎样实现社会的公平。

2012新课标全国卷·38

(1)

2012安徽高考·38

(2)

2011山东高考·17

2011江苏高考·10

命题点1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典例3 (2011·江苏高考)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在x1之前,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x1之后,收入差距拉大,效率降低。

因此,②④正确。

①说法错误;③片面夸大了收入差距的作用。

命题点2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典例4 (2012·江苏高考)如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由“转变”可以看出,社会结构的转变说明分配更加公平,②③符合题意,B项入选。

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不一定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①错误;社会公共物品供给的增加起不到缩小收入差距的效果,④错误。

典例5 (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图2

——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答案 

(1)问题: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

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2)对策: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 学生对我国最低工资与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对我国政府、企业、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横向、纵向比较,就可以轻松回答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配政策、财政、税收等写出解决收入分配中的问题的对策即可。

3.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奥肯的“漏桶原理”,是说穷人和富人分粥吃,富人这边人少粥多,穷人这边人多粥少,政府拿着“公平之桶”把富人那边的粥分给穷人吃,但在分粥时发现,那个“公平之桶”往往是漏的,往往会漏掉很多财富或者说效率。

这一原理启示我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

A.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B.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C.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D.要弱化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答案 B

4.图中①③内容为福建省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预期目标。

依据上图所示关系,填写出④的内容;并说明实现②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④的内容: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2)应采取的措施: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易错点1 对我国现阶段各种收入分配方式认识不清

提醒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相适应)、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有资本要素、劳动要素、技术要素、土地要素等)。

矫正训练1 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36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

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

A.29760元 17000元B.49760元 20000元

C.48800元 20000元D.44260元 3000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收入应该是在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应该是36000+12800+960=49760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3000+17000=20000元。

答案选B。

易错点2 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提醒 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所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有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国家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矫正训练2 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

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

A.4万元B.5万元C.6万元D.7万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收入的知识,易错选A。

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报酬。

这样就不包括甲购买股票获得的红利1万元和出租住房的收入1万元。

甲在国有企业上班,年薪4万元这是劳动收入,在民营企业兼职获得的1万元是按劳动要素分配,也是劳动收入,总共5万元。

易错点3 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理解不清

提醒 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本着谁参与生产谁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如国家机关人员的工资等。

矫正训练3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案 C

易错点4 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提醒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矫正训练4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答案 A

完善收入分配 促进社会公平

热点解读

命题前瞻

[背景扫描]

中国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并呈上升态势。

城乡分化达到历史高峰期,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分化严重,不同区域居民收入分化严重,最高收入行业与一般收入行业差距明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③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④。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据悉,人们期盼已久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出台。

[考点对接]

信息点①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信息点② 坚持和完善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信息点③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信息点④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信息点⑤ 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命题猜想]

关于收入分配领域里的公平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国家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就是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实现社会公平。

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和措施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命题预测]

1.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我国之所以要重视社会公平,是因为社会公平(  )

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②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③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 ④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2.材料一 我国“九五”以来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材料二 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

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概括上述材料包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答案 

(1)“九五”到“十一五”规划,我国GDP和居民收入目标都在增长,但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十二五”规划适当降低了经济增长目标,提高了居民收入增长目标,意味着我国将努力实现科学发展,重视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分配秩序,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A组 基础强化

1.30多年来,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

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C.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D.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答案 D

2.现阶段,我国坚持和完善占主体地位的按劳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

这些经济条件包括(  )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国家性质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要求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国家性质不属于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②错误。

①③④符合题意。

3.刘某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每年只有4000元的纯收入不满意,于是把它承包给承包商王某,每年可获得2万元的收入,另外自己还在王某的工厂里劳动,每月获得2000元的工资收入。

后来刘某干脆自己开了一家小饭店,月收入1.5万元。

这里的各种收入体现的分配方式分别是(  )

A.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D.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 C

解析 刘某种一亩三分地所得收入为按劳分配,把它承包给王某,所得收入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在王某的工厂里劳动每月所获得的工资收入为按劳动要素分配,刘某自己开饭店,为个体经济,所获得的收入为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故选C。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所得的是(  )

A.某民营企业技术工人获得了5000元的红包

B.个体户张女士一个月获得了6000元的利润

C.王老师在银行领了400元的存款利息

D.公务员小李发了1500元的工资

答案 C

解析 民营企业技术工人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户张女士的利润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公务员小李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这些都属于劳动所得。

王老师的存款利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C符合题意。

5.读漫画“分蛋糕”。

解决天价薪酬,需要(  )

①发挥市场自发调节作用 ②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③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①不选。

③与题目无关。

6.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

①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讲效率,再次分配讲公平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④发挥财政税收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答案 D

7.近年来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加大了人们对于部分国企,尤其是垄断行业高管“高薪”的质疑和不满。

为此,财政部对央企发出高管“限薪令”。

这一举措的依据在于(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D.“限薪”是解决社会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办法

答案 B

8.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①要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消除收入差距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悬殊 ③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④要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再分配中强调公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C

B组 能力提升

9.小陈是某上市公司股票的持有人,他收到了该公司的现金分红通知,“税前每10股现金派发红利5.30元”。

关于这笔收入,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属于小陈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②体现了小陈作为债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③是与小陈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④体现了小陈作为股东依法享有的权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小陈持有股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