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592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考前练兵doc

单选题

1.“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答案:

D

2.在阐述个体社会化和群体心理时,弗洛伊德运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

A.依恋

B.模仿

C.认同

D.本能

答案:

C

3.()能够解释老人和儿童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帮助

A.社会交换理论

B.互惠规范

C.社会责任规范

D.生物学理论

答案:

C

4.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高、共同性和一致性低,那么人们往往做出()的归因

A.社会视角

B.行为主体

C.刺激客体

D.情境

答案:

D

5.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

A.内归因

B.外归因

C.稳定归因

D.非稳定归因

答案:

B

6.关于服从行为最著名的实验是()

A.谢里夫的研究

B.阿希的实验

C.柯瑞琪菲尔德的实验

D.米勒格拉姆的实验

答案:

D

7.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但很少剔除控制和要求。

这种母属于哪种类型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放纵型

D.忽视型

答案:

C

8.对一个经常看武侠小说、电影的小孩来说,武林英雄们属于他想象中的()

A.归属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参照群体

D.松散群体

答案:

C

9.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A.群体

B.社会

C.自然

D.环境

答案:

A

10.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谚语说明了什么()

A.社会惰化

B.社会促进

C.冒险迁移

D.去个性化

答案:

D

11.我国社会心理学研究开始于什么时候()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答案:

A

12.霍桑试验说明了采取何种策略能够获得服从()

A.实施奖惩

B.给予关心

C.提供榜样

D.逐步提要求

答案:

B

1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A.心理现象

B.社会心理现象

C.社会认知

D.心理发展

答案:

B

14.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现象叫()

A.社会感染

B.暗示

C.优势反应

D.模仿

答案:

A

15.人们更倾向于帮助自己的亲人,这一现象可以用什么理论解释()

A.社会交换理论

B.互惠规范

C.社会责任规范

D.生物学理论

答案:

D

16.京剧《赤桑镇》中的包拯,作为法官他要执法如山,要斩包冕,而作为包冕的长者,他又要保持叔侄的亲情,赦免侄子,在激烈的思想冲突之后,包拯还是选择了前者。

请问这一故事主要体现下面了哪一种情况()

A.角色紧张

B.角色错位

C.角色内冲突

D.角色间冲突

答案:

D

17.()不是婚姻的主要动机

A.学习

B.繁衍

C.爱情

D.经济

答案:

A

18.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

A.平均模式

B.定型

C.加权平均模式

D.加法模式

答案:

A

19.人类爱情的鼎盛时期在哪个时期()

A.童年期

B.青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年期

答案:

C

20.霍布金斯提出的恋爱阶段其顺序为()

A.过滤阶段、评价阶段、收缩阶段

B.评价阶段、收缩阶段、过滤阶段

C.收缩阶段、过滤阶段、评价阶段

D.过滤阶段、收缩阶段、评价阶段

答案:

D

21.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P代表()

A.认知者

B.环境

C.他人

D.另一对象

答案:

A

22.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指的是社会知觉中的()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晕轮效应

答案:

D

23.如果任务要求迅速、准确,容易控制,采取哪种沟通网络好()

A.环式

B.轮式

C.Y式

D.链式

答案:

B

24.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

A.蒂博特

B.霍曼斯

C.布劳

D.埃莫森

答案:

B

25.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

A.心理健全的人

B.成年人

C.合格社会成员

D.社会人

答案:

C

26.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依据是()

A.社会化程度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

答案:

B

27.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的观点

A.C·罗杰斯

B.M·米德

C.W·詹姆士

D.K·勒温

答案:

A

28.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答案:

A

29.如果任务不紧急,目的在于提高士气,采取哪种沟通网络好()

A.环式

B.轮式

C.Y式

D.链式

答案:

A

30.研究发现,情境因素能够对劝说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信息繁多的情境下(其他条件一定),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劝说效果都较差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劝说效果都较好

C.如各种信息的一致性程度较高,则劝说效果较好

D.如各种信息的一致性程度较低,则劝说效果较好

答案:

C

31.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

A.实验法

B.内容分析法

C.档案法

D.观察法

答案:

B

32.根据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消除认知

C.增加认知

D.改变行为

答案:

B

33.社会知觉的研究范围不包括()

A.自我知觉

B.运动知觉

C.人际知觉

D.归因

答案:

B

34.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不协调时()往往占有主导地位

A.情感成分

B.行为倾向成分

C.认知成分

D.动机成分

答案:

A

3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称为()

A.客我

B.反思自我

C.镜我

D.物质自我

答案:

C

36.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

这种归因叫做()

A.稳定归因

B.成败归因

C.综合归因

D.不可控归因

答案:

C

37.()是不道德行为、暴力行为、反社会行为发生的条件之一

A.社会惰化

B.社会促进

C.去个性化

D.冒险迁移

答案:

C

38.正式把实验室实验法引入社会心理学的是()

A.费斯廷格

B.奥尔波特

C.奥斯古德

D.海德

答案:

B

39.邻居之间的互相照应,同事之间的礼尚往来属于()

A.社会责任规范

B.互惠规范

C.共生原则

D.交互原则

答案:

B

40.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C

41.态度转变是在沟通信息与接收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要引发最大的态度转变量,这种差异应该()

A.适中

B.较大

C.较小

D.最大

答案:

A

42.自我表露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是()

A.低的自我表露具有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B.中等的自我表露具有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C.高的自我表露具有搞的心理健康水平

D.两者没有关系

答案:

B

43.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论的过程叫做()

A.印象形成

B.态度

C.首因效应

D.归因

答案:

D

44.足球场上,球迷闹事屡屡发生,这种现象可以()来解释

A.暗示

B.感染

C.认同

D.模仿

答案:

B

45.双方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

A.依恋

B.爱情

C.喜欢

D.单相思

答案:

B

46.认知者在与熟人交往时,起较大作用的是()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末尾效应

D.晕轮效应

答案:

A

4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是()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答案:

C

48.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

A.亲合

B.喜欢

C.亲情

D.爱情

答案:

D

49.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会促进中的()

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比较效应

D.竞争效应

答案:

A

50.近水楼台先得月,反应的是影响人际关系条件的哪条规则()

A.仪表

B.时空邻近

C.相似

D.互补

答案:

B

51.了解人际关系程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

A.自我暴露程度

B.相互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目光

答案:

A

52.某人看到大家纷纷为灾区捐款,怕不捐对自己影响不好而捐出一些钱,这种行为属于()

A.助人行为

B.利他行为

C.紧急情况下助人行为

D.非紧急情况下助人行为

答案:

A

53.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为()

A.关注自己的外貌

B.关注自己的人格

C.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

D.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反复萦绕于心

答案:

C

54.提出人际需要三维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弗洛伊德

C.舒茨

D.奥尔波特

答案:

C

5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反应的是人际关系中的哪种原则()

A.对等原则

B.交互原则

C.共生原则

D.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答案:

A

56.下列属于角色期待的是()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马太效应

C.霍桑效应

D.巴纳姆效应

答案:

A

57.看到很多人都在打电话,自己也想打电话,这种行为属于()

A.模仿

B.服从

C.从众

D.亲社会行为

答案:

C

58.哪种类型的领导,其领导的群体工作效率最高()

A.专制型

B.明主型

C.放任型

D.冒险型

答案:

A

59.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

A.不确定

B.不变

C.增加

D.减少

答案:

C

60.惯窃属于什么类型的角色偏差()

A.行动偏差

B.习惯偏差和人格偏差

C.群体或组织偏差

D.次级文化偏差

答案:

B

61.最早提出印象形成中的近因效应的是()

A.阿希

B.戈夫曼

C.林语堂

D.卢钦斯

答案:

D

62.如果群体成员多,需要分层管理工作,采取哪种沟通网络好()

A.环式

B.轮式

C.Y式

D.链式

答案:

D

63.现随意列出5种角色:

①深恋的情侣;②浏览商品的顾客;③神灵附体的巫士;④婚丧仪式中参与的亲友;⑤街上行人。

如果按角色参与程度将以上角色由低到高进行排序,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⑤

B.⑤②④①③

C.⑤④②③①

D.⑤④②①③

答案:

B

64.()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家庭

B.大学

C.杂志

D.意识

答案:

D

65.流氓团伙属于什么类型的角色偏差()

A.行动偏差

B.习惯偏差和人格偏差

C.群体或组织偏差

D.次级文化偏差

答案:

C

66.传统的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

B.荣格

C.霍妮

D.埃里克森

答案:

A

67.哪种类型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社会化最好()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放纵型

D.忽视型

答案:

A

68.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模型

A.P-O-X

B.TIRO

C.A-B-C

D.B=f(P,E)

答案:

C

69.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

A.第一印象

B.刻板印象

C.总体印象

D.客观印象

答案:

C

70.“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种()

A.刻板印象

B.性别印象

C.首因效应

D.光环效应

答案:

D

71.犯罪行为属于什么类型的角色偏差()

A.行动偏差

B.习惯偏差和人格偏差

C.群体或组织偏差

D.次级文化偏差

答案:

A

72.“猪孩”、“狼孩”的案例表明了()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非常大

A.文化

B.早期经验

C.学校

D.同辈群体

答案:

B

73.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

A.经验描述、科学实验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科学实验

C.哲学思辨、科学实验与经验描述

D.科学实验、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答案:

B

74.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的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很复杂

答案:

C

75.阿希做的关于个体对群体压力的群从研究违背了哪一项伦理原则

A.伤害

B.实验性欺骗

C.个人隐私

D.威胁恫吓被试

答案:

B

76.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称为()

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

C.初次印象

D.印象修正

答案:

A

77.社会测量法中最关键的步骤是()

A.确定测量目的

B.确定变量

C.确定选择方法

D.编制问卷

答案:

C

78.最稳定的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是()

A.气味

B.香烟味

C.空气污染

D.气温

答案:

D

79.()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A.童年

B.青少年

C.青年

D.中年

答案:

A

80.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如果特异性、共同性低,一致性高,个体就倾向归因于()

A.刺激客体

B.行为主体

C.背景

D.社会视角

答案:

B

81.拔河时,人越多,个体使劲越少说明了什么()

A.社会惰化

B.社会促进

C.冒险迁移

D.去个性化

答案:

A

8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的联系

A.心理上

B.认知上

C.行为上

D.道德上

答案:

A

83.球类运动中,主场球队会有更多的优势这一现象体现了什么()

A.社会惰化

B.社会促进

C.冒险迁移

D.去个性化

答案:

B

84.下列4个实验中,不能证明从众的实验是()

A.谢里夫的研究

B.阿希的实验

C.柯瑞琪菲尔德的实验

D.米勒格拉姆的实验

答案:

D

85.通常人们觉得北方人是粗犷爽朗的,而南方人则是温和细腻的()

A.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答案:

D

86.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是指()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仁慈效应

答案:

A

87.学生更多服从于那些自己喜欢的教师,这反应了制约服从的哪种条件()

A.权威性

B.地位

C.喜欢

D.监督

答案:

C

88.()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A.亲合

B.利他关系

C.依赖

D.人际吸引

答案:

D

89.根据交往与组织的关系,可以把交往分为

A.口头交往与书面交往

B.言语交往与非言语交往

C.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

D.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

答案:

C

90.在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答案:

C

多选题

1.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问卷法

答案:

A,B

2.“错误效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A.年龄

B.性别

C.自尊

D.社会经济状况

答案:

B,C

3.侵犯行为理论中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劳伦兹

D.埃里克森

答案:

A,C

4.冒险迁移产生的原因有()

A.责任分散

B.去个性化

C.文化价值观

D.模仿

答案:

A,C

5.印象形成的模式有哪几种()

A.累加模式

B.平衡模式

C.中心品质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

答案:

A,B,C,D

6.群体凝聚力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A.问卷测量

B.社交测量法

C.Q分类技术

D.口头报告法

答案:

A,B

7.影响归因的因素包括()

A.社会视角

B.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C.观察位置

D.时间因素

答案:

A,B,C,D

8.人际交往具有哪些意义()

A.消除孤独感

B.增加幸福感

C.传递信息,增加个人的知识经验

D.协调功能

答案:

A,B,C,D

9.社会心理学辅助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A.实验法

B.调查法

C.文献材料分析法

D.跨文化研究方法

答案:

B,C,D

10.爱情和喜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A.依恋

B.利他

C.亲密

D.尊重

答案:

A,B,C

11.人际吸引中的互补是指在人们在哪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在交往中相互吸引()

A.需要

B.兴趣

C.气质

D.性格

答案:

A,B,C,D

12.语义差异量表的维度包括()

A.情感倾向性

B.力量

C.活动

D.激活水平

答案:

A,B,C

13.影响社会认知的主观因素要包括()

A.个人经验

B.认知者的性格特点

C.认知者的个人需要

D.情感态度

答案:

A,B,C

14.因挫折而产生的侵犯主要指向以下几个方面()

A.直接引起需求不满的他人

B.指向与需求不满没有直接关系的他人

C.指向自身

D.无指向

答案:

A,B,C

15.主要的归因偏差包括()

A.基本归因偏差

B.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C.利害关系导致归因偏差

D.归隐的性别偏差和拟人化倾向

答案:

A,B,C,D

16.人际吸引相似性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几个()

A.态度

B.职业

C.信念

D.价值观

答案:

A,C,D

17.问卷的构成成分包括()

A.人口学记录

B.指导语

C.问题及其备选答案

D.结束语

答案:

A,B,C,D

18.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包括()

A.令人不适的刺激

B.情绪唤醒

C.电视

D.情境因素

答案:

A,B,C

19.对于态度转变的P-O-X模型,正确的说法包括()

A.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B.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

C.P-O关系为否定时的平衡为弱平衡

D.P-O关系为否定时的不平衡为强不平衡

答案:

A,B,C

20.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受助者的特征有哪些()

A.性别

B.年龄

C.相似性

D.情感

答案:

A,B,C

21.教师能够影响学生的哪些行为()

A.学习成绩

B.同伴中的声望

C.学生中的友谊

D.学生中的欺负行为

答案:

A,B,C

22.相似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哪些方面的相似()

A.经济状况

B.职业

C.籍贯

D.价值观

答案:

A,B,C,D

23.维纳归因包括有哪几个维度()

A.内外性

B.普遍性

C.可控性

D.稳定性

答案:

A,C,D

24.凯利指出,人们的归因所涉及的因素包括()

A.刺激客体

B.背景

C.行为主体

D.社会视角

答案:

A,B,C

25.命令发出者的哪些因素会对制约服从有影响()

A.权威性

B.地位

C.喜欢

D.监督

答案:

A,C,D

26.性别角色形成受哪些方面的影响()

A.文化背景

B.大众传媒

C.家庭

D.学校教育

答案:

A,B,C,D

27.社会测量法的优点在于()

A.能够把团体成员心理上的结合程度加以数量化

B.节省时间和经历

C.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普遍性

D.隐藏测验目的

答案:

A,B,C

28.心理学家巴特森特出,人们是否愿意提供帮助受两种动机影响,分别是()

A.利己主义动机

B.外部动机

C.利他主义动机

D.内部动机

答案:

A,C

29.社会心理学家对合群的基本解释包括有()

A.本能

B.后天的学习

C.社会性需要的满足

D.恐惧

答案:

A,B,C

30.主要的归因训练包括()

A.强化矫正

B.团体发展

C.观察学习

D.无领导小组讨论

答案:

A,B,C

31.合作的功能有哪些()

A.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B.提高工作效率

C.使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D.有利于身心健康

答案:

A,B,C,D

32.影响从众的情境方面的因素包裹()

A.刺激的模糊性

B.反应的匿名性

C.是否承诺

D.环境的熟悉程度

答案:

A,B,C

33.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

A.印象管理

B.决定期待

C.解释经验

D.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答案:

B,C,D

34.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个体因素有哪些()

A.情感

B.宗教信仰

C.年龄与性别

D.社会地位

答案:

A,B,C

35.社会角色有什么意义()

A.人们的行为、态度依从于社会角色

B.社会角色为人们相互识别、相互评价提供了证据

C.社会角色影响一个人个性的形成

D.社会角色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最终结果

答案:

A,B,C,D

36.态度改变中信息宣传者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信息宣传者的威信

B.信息宣传者的吸引力

C.信息宣传者的动机指向

D.信息宣传者的身份地位

答案:

A,B,C

37.态度强化理论认为在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A.联想

B.强化

C.模仿

D.刺激

答案:

A,B,C

38.获得服从的常用方法是()

A.说服

B.劝导

C.忠告

D.惩罚

答案:

A,B,C

39.社会惰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A.社会评价

B.任务的难易程度

C.归因错误

D.分心

答案:

A,B

40.人际交往模式大致可以通过哪些人际需要加以解释()

A.包容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支配的需要

D.情感的需要

答案:

A,C,D

41.下列哪些属于非言语交往()

A.表情

B.交谈

C.手势

D.体态

答案:

A,C,D

42.表达哀伤的关键部位包括()

A.眼睛

B.眼睑

C.眉

D.额

答案:

A,B,C,D

43.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

A.量表法

B.投射法

C.行为反应测量法

D.实验法

答案:

A,B,C

44.大团体可以按照存在时间划分为()

A.临时性大团体

B.亲社会群体

C.归属群体

D.稳定性大团体

答案:

A,D

45.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包括()

A.沟通信息

B.情境

C.信息通道

D.反馈

答案:

A,B

46.影响从众的团体方面的因素包括()

A.团体的规模

B.团体的凝聚力

C.团体意见的一致性

D.团体的权威性

答案:

A,B,C,D

47.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派别包括()

A.行为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认知论

D.角色论

答案:

A,B,C,D

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